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个性;发展策略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班级授课制一直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这一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共性就是侧重于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在知识经济社会即将来临的时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多样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种多样的劳动者,这样就要求现代教育向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从受教育者个人的成长角度来说,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育教育对象的人是富有个性的。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经说过:"我们不是棋盘上的小卒,哪怕最重要的也不是,而是有个性的人,棋子与有个性的人,这完全是两码事。";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经指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现有的和潜在的两种水平,它们之间是"最近发展区",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发展区。因此,无视个性的、整齐划一的教育不是"发展个性"的教育,要真正使教育实现"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就应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其意义,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能。
因此,针对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针对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掌握快的班级进行知识的扩充,不局限于课本,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扩宽其知识面;对掌握慢的班级主要以课本为主,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将授课班按学生水平、兴趣等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对不同小组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长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
二、创设主体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要让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习者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思想,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备教法,更多的是要备学法,必须“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立体教案还必须突出素质教育的宗旨,目标设计要突出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体,而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体。因此,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教学内容或选择教学材料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②要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③要照顾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④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
2.时间安排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失落。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们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投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学生个性亮点,注重学生情感发展
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数学逻辑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强等等。因此形象地说,我们教师要配备两个镜子:显微镜--放大学生身上出现的一点点优点,放大学生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望远镜--看到学生身上的一点点天才成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发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只能采用分组等方式来实施有个性化的教学。这种教学的个性化程度有一定的限制。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室,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的科目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
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的。有的学生对文字处理、编辑排版类的信息技术技能掌握的好并富有极大兴趣。有的学生对画图的形象性思维活动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感兴趣。另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设置、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偏爱。还有些学生受以往学习环境的限制,对计算机可能还知之甚少。所以学生的差异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的统一规格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教学效果,也违背教学规律。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可以解决这些矛盾。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认真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吸取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使信息技术学科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个性;发展策略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班级授课制一直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这一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共性就是侧重于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在知识经济社会即将来临的时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多样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种多样的劳动者,这样就要求现代教育向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从受教育者个人的成长角度来说,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育教育对象的人是富有个性的。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经说过:"我们不是棋盘上的小卒,哪怕最重要的也不是,而是有个性的人,棋子与有个性的人,这完全是两码事。";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经指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现有的和潜在的两种水平,它们之间是"最近发展区",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发展区。因此,无视个性的、整齐划一的教育不是"发展个性"的教育,要真正使教育实现"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就应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其意义,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能。
因此,针对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针对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掌握快的班级进行知识的扩充,不局限于课本,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扩宽其知识面;对掌握慢的班级主要以课本为主,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将授课班按学生水平、兴趣等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对不同小组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长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
二、创设主体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要让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习者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思想,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备教法,更多的是要备学法,必须“教案”与“学案”融为一体,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立体化的教学方案。同时立体教案还必须突出素质教育的宗旨,目标设计要突出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主体,而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体。因此,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确定教学内容或选择教学材料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②要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选题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有一定的弹性。③要照顾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④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尽量给学生展示、说明的机会。
2.时间安排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失落。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总结,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我们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要改革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事实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投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学生个性亮点,注重学生情感发展
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数学逻辑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强等等。因此形象地说,我们教师要配备两个镜子:显微镜--放大学生身上出现的一点点优点,放大学生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望远镜--看到学生身上的一点点天才成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发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只能采用分组等方式来实施有个性化的教学。这种教学的个性化程度有一定的限制。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室,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的科目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
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的。有的学生对文字处理、编辑排版类的信息技术技能掌握的好并富有极大兴趣。有的学生对画图的形象性思维活动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感兴趣。另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设置、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偏爱。还有些学生受以往学习环境的限制,对计算机可能还知之甚少。所以学生的差异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的统一规格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教学效果,也违背教学规律。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可以解决这些矛盾。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认真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吸取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使信息技术学科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