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模式作为一个新的视角,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重视。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例,通过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整合国外引进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本土化创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工作效能优化;教学管理国际化的评估体系和第三方预警管理机制的构建,提升办学质量;校园国际化氛围与国外接轨的教学环境的双向营造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 教学管理模式
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前景也被看好。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如何抢抓机遇,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的新模式,实现教学管理国际化,从而增强学校办学的国际化内涵,提高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能力、质量和声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模式作为一个新的视角,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重视。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例,通过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整合国外引进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本土化创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工作效能优化;教学管理国际化的评估体系和第三方预警管理机制的构建,提升办学质量;校园国际化氛围与国外接轨的教学环境的双向营造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一、优化教学管理体系,保证中外合作项目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构建教学管理架构,优化教学管理体系,使教学管理规范化,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管理除了行政管理外,还兼有外事管理及项目内师资培训的实施管理等立体化的综合管理,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使项目更规范。项目的教学管理需专人管理相关的交流与协调工作、有关文件及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有效解决由因东西方文化差异及空间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学校自2011年以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目前共有一个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中美、中澳等九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专业。基于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先后制定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含港澳台)工作归口管理办法》、《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籍教师管理办法》、《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籍教师安全管理应急措施》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使学校对外教育交流与中外合作项目更科学、合法、有序运行。
二、整合国外引进的先进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本土化创新。
以现有合作项目为载体,推进国外资源的本土创新与实践,形成学校国际化教育内生机制。将国外引进的先进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是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一个亮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中外双方教学资源分离的现象,如何实现资源的本土化创新也是教学管理过程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我校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建设。
(一)利用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引入国际先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本土化创新。
基于学校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与2013年设立TAFE课程开发研究中心,进行澳方课程的学习、吸收、转化、研发。
在引进先进的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材料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实施课程包中澳方的专业课程本土化教学。通过澳方对中方教师的培训,培养了一支熟悉并掌握澳方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技能的中方专业教师。根据中方学生的特点和外方专业课程包及教学资源,编撰了十余本适合中方学生学习澳方的专业课程本土化教材,实施澳方的专业课程本土化教学,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编写国际化课程标准和理念的本土教材。
(二)开展不间断的外方专家讲座、研讨沙龙、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活动,提高中外双方教师的教研水平。
学校每学期开展不间断的外方专家讲座、研讨沙龙、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活动,举办多期面向全校的专业督导的讲座或座谈会。把国际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校本创新结合,在学校的各个专业进行推广和实践完成成果的转化。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的不同,每个专业每周由各个专业的外方督导召开会议,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形式确定下阶段的教学任务,保证在教育资源的引进中实现本土化的创新和学校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有序形成。通过双方先进教学理念的有效整合,使学生真正成为国际化教学理念的受益者。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工作效能优化。
师资队伍作为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及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本土化研究与实践整合校内外多学科研究力量,基于实践搭建国际化课程专业教师团队培养平台,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提升国际化化教育的水平。
(一)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中外教师管理制度。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人数充足、教学能力强、熟悉并掌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学校每年通过选派教师赴国外及境外进行学习进修、培训、人才引进、国内外专家聘请等举措,努力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提高教学能力,建构起一支具备国际教育教学水平的,能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沟通、研究的国际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国际化水平。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及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中外方课程的设置比例,目前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授课教师的师资构成主要为外方派遣的教师、中方教师构成。所有的外方课程都是由外方教师承担和经过外方培训,取得教授外方课程资格的中方教师承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中外双方的教师管理制度,以加强双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按照双方派选的每个专业教学督导人员,每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会议,共同制定下阶段教学任务。通过双方共同监督建立教学质量结果分析评价制度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使双方教师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二)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工作效能。
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人员除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外,还需完成相关外事及行政工作。这对管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新的要求,除了日常的教学专项培训外,还需培养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和外事管理水平。近四年来学校每年输送部分教学管理人员赴境外院校或专业机构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包括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培训、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专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管理人员进行就业指导业务培训,以提高整个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能,促进项目的健康有序进行。
四、教学管理国际化的评估体系和第三方预警管理机制的构建,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监督部门和中外共建的项目评估组对教学学管理实施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实现动态的监督机制。同时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巡查、审计、评估预警制度,提升办学质量。
2015年11月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署、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涉外办学和监管处、中国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三方联合对我校与澳大利亚西悉尼TAFE学院合作举办办学项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了办学质量审计与评估。三方专家对该专业的专业教师资质、相关教学资料、文件、教学档案进行审核,并针对归档材料里涉及的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测评与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现场询问。同时实地察看了我校专业教室、校内专业实训实验室;另外,还与专业教师、学生进行了面谈。通过对我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评估,专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利用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有利于学校中外合作项目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
五、校园国际化氛围与国外接轨的教学环境的双向营造。
学校注重教学及办公区域的多元文化主题布置和宣传,建设了一批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与国际接轨的实训室和中外合作项目教学专区;每学期组织赴国外境外院校参加文化交流和交换生项目,扩大境外高校校际学生交换规模,提升国际交流交换生的交流质量和国外留学生培养质量,在国家和学校的选择上,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或以学分互认、获取中外双方文凭、赴海外跨国企业见习、实习、假期游学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学生长短期出国交流项目;给学生定期开展国际教育系列讲座和国外留学经验座谈会等,增强学生对国外的高等教育认同感,以师生团队合力形成全员营造国际化的教学氛围。
“宁波”、“城市”、“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三篇文章,“国际化”作为学校办学发展的需要,学校将加强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布局,在国际化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上不断开拓进取,借鉴其他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创造出有本校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此带动和促进全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创出国际化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王骏,张伟杰.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09(20):53-55.
[2]侯丽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化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天津电大学报,2011(6):62-65.
[3]占小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4(11):4-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 教学管理模式
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前景也被看好。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如何抢抓机遇,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的新模式,实现教学管理国际化,从而增强学校办学的国际化内涵,提高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能力、质量和声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模式作为一个新的视角,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重视。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例,通过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整合国外引进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本土化创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工作效能优化;教学管理国际化的评估体系和第三方预警管理机制的构建,提升办学质量;校园国际化氛围与国外接轨的教学环境的双向营造等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
一、优化教学管理体系,保证中外合作项目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构建教学管理架构,优化教学管理体系,使教学管理规范化,保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管理除了行政管理外,还兼有外事管理及项目内师资培训的实施管理等立体化的综合管理,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使项目更规范。项目的教学管理需专人管理相关的交流与协调工作、有关文件及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有效解决由因东西方文化差异及空间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学校自2011年以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目前共有一个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中美、中澳等九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专业。基于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先后制定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含港澳台)工作归口管理办法》、《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籍教师管理办法》、《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籍教师安全管理应急措施》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使学校对外教育交流与中外合作项目更科学、合法、有序运行。
二、整合国外引进的先进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本土化创新。
以现有合作项目为载体,推进国外资源的本土创新与实践,形成学校国际化教育内生机制。将国外引进的先进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是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一个亮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中外双方教学资源分离的现象,如何实现资源的本土化创新也是教学管理过程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我校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建设。
(一)利用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引入国际先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本土化创新。
基于学校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与2013年设立TAFE课程开发研究中心,进行澳方课程的学习、吸收、转化、研发。
在引进先进的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材料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实施课程包中澳方的专业课程本土化教学。通过澳方对中方教师的培训,培养了一支熟悉并掌握澳方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技能的中方专业教师。根据中方学生的特点和外方专业课程包及教学资源,编撰了十余本适合中方学生学习澳方的专业课程本土化教材,实施澳方的专业课程本土化教学,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编写国际化课程标准和理念的本土教材。
(二)开展不间断的外方专家讲座、研讨沙龙、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活动,提高中外双方教师的教研水平。
学校每学期开展不间断的外方专家讲座、研讨沙龙、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活动,举办多期面向全校的专业督导的讲座或座谈会。把国际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校本创新结合,在学校的各个专业进行推广和实践完成成果的转化。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的不同,每个专业每周由各个专业的外方督导召开会议,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形式确定下阶段的教学任务,保证在教育资源的引进中实现本土化的创新和学校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有序形成。通过双方先进教学理念的有效整合,使学生真正成为国际化教学理念的受益者。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工作效能优化。
师资队伍作为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及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本土化研究与实践整合校内外多学科研究力量,基于实践搭建国际化课程专业教师团队培养平台,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提升国际化化教育的水平。
(一)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中外教师管理制度。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人数充足、教学能力强、熟悉并掌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学校每年通过选派教师赴国外及境外进行学习进修、培训、人才引进、国内外专家聘请等举措,努力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提高教学能力,建构起一支具备国际教育教学水平的,能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沟通、研究的国际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国际化水平。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及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中外方课程的设置比例,目前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授课教师的师资构成主要为外方派遣的教师、中方教师构成。所有的外方课程都是由外方教师承担和经过外方培训,取得教授外方课程资格的中方教师承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中外双方的教师管理制度,以加强双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按照双方派选的每个专业教学督导人员,每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会议,共同制定下阶段教学任务。通过双方共同监督建立教学质量结果分析评价制度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使双方教师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二)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工作效能。
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人员除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外,还需完成相关外事及行政工作。这对管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新的要求,除了日常的教学专项培训外,还需培养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和外事管理水平。近四年来学校每年输送部分教学管理人员赴境外院校或专业机构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包括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培训、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专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管理人员进行就业指导业务培训,以提高整个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能,促进项目的健康有序进行。
四、教学管理国际化的评估体系和第三方预警管理机制的构建,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监督部门和中外共建的项目评估组对教学学管理实施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实现动态的监督机制。同时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巡查、审计、评估预警制度,提升办学质量。
2015年11月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署、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涉外办学和监管处、中国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三方联合对我校与澳大利亚西悉尼TAFE学院合作举办办学项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了办学质量审计与评估。三方专家对该专业的专业教师资质、相关教学资料、文件、教学档案进行审核,并针对归档材料里涉及的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测评与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现场询问。同时实地察看了我校专业教室、校内专业实训实验室;另外,还与专业教师、学生进行了面谈。通过对我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评估,专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利用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有利于学校中外合作项目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
五、校园国际化氛围与国外接轨的教学环境的双向营造。
学校注重教学及办公区域的多元文化主题布置和宣传,建设了一批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与国际接轨的实训室和中外合作项目教学专区;每学期组织赴国外境外院校参加文化交流和交换生项目,扩大境外高校校际学生交换规模,提升国际交流交换生的交流质量和国外留学生培养质量,在国家和学校的选择上,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或以学分互认、获取中外双方文凭、赴海外跨国企业见习、实习、假期游学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学生长短期出国交流项目;给学生定期开展国际教育系列讲座和国外留学经验座谈会等,增强学生对国外的高等教育认同感,以师生团队合力形成全员营造国际化的教学氛围。
“宁波”、“城市”、“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三篇文章,“国际化”作为学校办学发展的需要,学校将加强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布局,在国际化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上不断开拓进取,借鉴其他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创造出有本校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此带动和促进全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创出国际化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王骏,张伟杰.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09(20):53-55.
[2]侯丽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化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天津电大学报,2011(6):62-65.
[3]占小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4(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