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老师,顾伟清踏上从教路已三十年,虽已到“知天命”年份,却没有被枯燥磨平棱角,仍在走不寻常的教育路。应试大潮里,他摒弃题海战术,将学习乐趣装进学生心里;师生矛盾中,他退而不让,一次次在冲突中“化险为夷”;教学方略上,他巧借心理效应“东风”,不时收到独特效果。
快乐教学·棋逢“敌”手
1988年,大学毕业的顾伟清踏上教育岗位,也开启长达三十年的幸福教育之旅。或许正是源于父亲“水浸木头烂”的教诲,顾伟清自走上讲台以来,便力图将快乐、启迪带给学生,试图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启发。也因为此,顾伟清在授课中,经常会补充不少的课外知识。这样的教法自然起不到“题海战”那般“立竿见影”的效果。多次考试测试中,顾伟清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实都不太理想,这也一度让一些不理解的学生充满抱怨。然而,让顾伟清欣慰的是,许多学生踏上社会后,却常常会怀念顾伟清课上带给自己的快乐以及不同寻常的思维,至于课堂上的知识,大多却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多年教学生涯中,顾伟清最注重的是快乐教学。而快乐教学在他看来,可以“二”言以蔽之:乐在“教”中和乐在“学”中。为此,顾伟清千方百计寻求最快乐地教,引导学生最快乐地学。曾经,顾伟清班上有一个全校最“另类”的男生——王某。他的装扮酷似一个“剑客”,还在小学时,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调皮大王”。到了初中,王某调皮依旧。有一次,顾伟清去上课,发现教室门紧闭着,刚推开门跨入教室,门框上方就落下一个“土地雷”。“土地雷”掉在顾伟清的头上,立即“开花”。纸屑、粉笔头还有灰尘撒得顾伟清一身。好不尴尬的顾伟清向教室四周扫射了一遍,只见王某正捂着嘴巴发笑。顾伟清马上明白是怎样一回事了,他强忍下心中的怒火,决定进行“冷处理”。后来,王某参加了象棋兴趣小组。顾伟清主动向他挑战道:“和老师来一盘,怎么样?”王某马上允诺。三十多个回合后,王某招架不住,只得推棋认输。接着,王某粘着顾伟清,一定要再来一盘,结果仍然是“铩羽而归”。不过,王某就是不服输,缠着要再下一局。顾伟清趁机说:“那好吧!以后上课切不可捣乱。”王某点头应允。四十多个回合后,顾伟清故意露了一个破绽,王某乘机险胜。从此在棋牌室,顾伟清和王某形影不离,而在对弈过程中,顾伟清不时地渗透德育思想,教他做人的道理。一个学期下来,王某不仅棋艺大有长进,思想境界也在潜移默化中大幅提升。
爱生智慧·退而不让
三十年教学,顾伟清不讳言与学生之间不时发生着争论,甚至冲突。而如何化解冲突则考量着教师的智慧。对此,顾伟清常用的处理方式是“退而不让”。选择主动地退让,给学生一个缓冲期,等待学生的情绪气泡放瘪时,做好学生的后续疏导工作。而这种看似软弱的“妥协”却让顾伟清在师生矛盾事件的处理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曾经,顾伟清班上的李某是惹是生非的“捣蛋鬼”,把门踢成窟窿,给老师起绰号……只要有李某在的地方,总是“鸡犬不宁”“师不聊生”。老师们尽管怨声载道,却不知如何是好。一次,顾伟清的课上,李某“故技重施”,大声“高谈阔论”。顾伟清走到李某的桌边,示意李某停止。李某也似乎“服软”,不再做声响。可就当顾伟清转身回讲台的时候,却听到了其他同学忍不住的窃笑,顾伟清向李某看去,发现他正狡黠地笑着。顾伟清知道一定又是李某捣鬼,但仍然镇静下来告诫自己:不能中了这小鬼的圈套。
等顾伟清回到办公室,脱下外套,只见后面赫然挂著“猪老师”三个大字。于是,找来李某,笑意盈盈地欣赏他的“杰作”,并表示为不打乱教学计划愿意“不计前嫌”宽宥李某,并向李某表示很欣赏他自制的玩具手枪……在顾伟清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李某最终低下了头。
而此后,顾伟清也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调动李某的积极性,一有简单的问题都让他来回答,只要李某回答正确,顾伟清马上鼓动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几个星期后,顾伟清决定给李某开“小灶”,有针对性地将要测验的试题教会他。李某也不负众望,在考试中成绩优异。顾伟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奖品发给了李某。当领到人生第一份奖品时,李某激动得热泪盈眶,这让顾伟清似乎从中看到了自己“退而不让”的积极成效。
教学方略·借道“心理效应”
在顾伟清看来,教育与心理密切相关,有些“心理效应”看似是不良效应,但在特殊的场合,偶尔巧妙运用,可以收到独特的效果。
一次,顾伟清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帮学生只修改到一半就“罢工”了。旁观老师不得其解:“你修改可获大奖,还省事!何必半途而废?”对此,顾伟清解惑道:“帮学生改一半,是示范;如果全改,那就是越俎代庖。”教师把知识“嚼烂”,甚至包办学生“消化”,似乎是“热心肠”,实质上却剥夺了学生思考与实践的机会。
而为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许多老师都绞尽了脑汁,却收效甚微。顾伟清也曾一度为此苦恼不已。在了解“禁果效应”后,顾伟清决定“小试牛刀”。于是,在一次自修课上,顾伟清故意捧着一本小说书阅读,还当着学生的面三番四次地嘀咕“妙,妙……”,有意引起学生注意。当下课时,学生都纷纷前来围观,顾伟清却神秘地说:“学生不能看!”后来,小说书还是被“灵通人士”识破,竟然是一部《儒林外史》,于是,班上立刻掀起了一股“吴敬梓热”。顾伟清没想到,自己反其道而行,把好东西有意地装扮成“禁果”,竟然成功地吊足学生的“胃口”,调动起大家的热情。
而除了“半途而废”“禁果效应”之外,顾伟清在教学中还借道众多的心理效应,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快乐教学·棋逢“敌”手
1988年,大学毕业的顾伟清踏上教育岗位,也开启长达三十年的幸福教育之旅。或许正是源于父亲“水浸木头烂”的教诲,顾伟清自走上讲台以来,便力图将快乐、启迪带给学生,试图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启发。也因为此,顾伟清在授课中,经常会补充不少的课外知识。这样的教法自然起不到“题海战”那般“立竿见影”的效果。多次考试测试中,顾伟清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实都不太理想,这也一度让一些不理解的学生充满抱怨。然而,让顾伟清欣慰的是,许多学生踏上社会后,却常常会怀念顾伟清课上带给自己的快乐以及不同寻常的思维,至于课堂上的知识,大多却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多年教学生涯中,顾伟清最注重的是快乐教学。而快乐教学在他看来,可以“二”言以蔽之:乐在“教”中和乐在“学”中。为此,顾伟清千方百计寻求最快乐地教,引导学生最快乐地学。曾经,顾伟清班上有一个全校最“另类”的男生——王某。他的装扮酷似一个“剑客”,还在小学时,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调皮大王”。到了初中,王某调皮依旧。有一次,顾伟清去上课,发现教室门紧闭着,刚推开门跨入教室,门框上方就落下一个“土地雷”。“土地雷”掉在顾伟清的头上,立即“开花”。纸屑、粉笔头还有灰尘撒得顾伟清一身。好不尴尬的顾伟清向教室四周扫射了一遍,只见王某正捂着嘴巴发笑。顾伟清马上明白是怎样一回事了,他强忍下心中的怒火,决定进行“冷处理”。后来,王某参加了象棋兴趣小组。顾伟清主动向他挑战道:“和老师来一盘,怎么样?”王某马上允诺。三十多个回合后,王某招架不住,只得推棋认输。接着,王某粘着顾伟清,一定要再来一盘,结果仍然是“铩羽而归”。不过,王某就是不服输,缠着要再下一局。顾伟清趁机说:“那好吧!以后上课切不可捣乱。”王某点头应允。四十多个回合后,顾伟清故意露了一个破绽,王某乘机险胜。从此在棋牌室,顾伟清和王某形影不离,而在对弈过程中,顾伟清不时地渗透德育思想,教他做人的道理。一个学期下来,王某不仅棋艺大有长进,思想境界也在潜移默化中大幅提升。
爱生智慧·退而不让
三十年教学,顾伟清不讳言与学生之间不时发生着争论,甚至冲突。而如何化解冲突则考量着教师的智慧。对此,顾伟清常用的处理方式是“退而不让”。选择主动地退让,给学生一个缓冲期,等待学生的情绪气泡放瘪时,做好学生的后续疏导工作。而这种看似软弱的“妥协”却让顾伟清在师生矛盾事件的处理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曾经,顾伟清班上的李某是惹是生非的“捣蛋鬼”,把门踢成窟窿,给老师起绰号……只要有李某在的地方,总是“鸡犬不宁”“师不聊生”。老师们尽管怨声载道,却不知如何是好。一次,顾伟清的课上,李某“故技重施”,大声“高谈阔论”。顾伟清走到李某的桌边,示意李某停止。李某也似乎“服软”,不再做声响。可就当顾伟清转身回讲台的时候,却听到了其他同学忍不住的窃笑,顾伟清向李某看去,发现他正狡黠地笑着。顾伟清知道一定又是李某捣鬼,但仍然镇静下来告诫自己:不能中了这小鬼的圈套。
等顾伟清回到办公室,脱下外套,只见后面赫然挂著“猪老师”三个大字。于是,找来李某,笑意盈盈地欣赏他的“杰作”,并表示为不打乱教学计划愿意“不计前嫌”宽宥李某,并向李某表示很欣赏他自制的玩具手枪……在顾伟清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李某最终低下了头。
而此后,顾伟清也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调动李某的积极性,一有简单的问题都让他来回答,只要李某回答正确,顾伟清马上鼓动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几个星期后,顾伟清决定给李某开“小灶”,有针对性地将要测验的试题教会他。李某也不负众望,在考试中成绩优异。顾伟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奖品发给了李某。当领到人生第一份奖品时,李某激动得热泪盈眶,这让顾伟清似乎从中看到了自己“退而不让”的积极成效。
教学方略·借道“心理效应”
在顾伟清看来,教育与心理密切相关,有些“心理效应”看似是不良效应,但在特殊的场合,偶尔巧妙运用,可以收到独特的效果。
一次,顾伟清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帮学生只修改到一半就“罢工”了。旁观老师不得其解:“你修改可获大奖,还省事!何必半途而废?”对此,顾伟清解惑道:“帮学生改一半,是示范;如果全改,那就是越俎代庖。”教师把知识“嚼烂”,甚至包办学生“消化”,似乎是“热心肠”,实质上却剥夺了学生思考与实践的机会。
而为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许多老师都绞尽了脑汁,却收效甚微。顾伟清也曾一度为此苦恼不已。在了解“禁果效应”后,顾伟清决定“小试牛刀”。于是,在一次自修课上,顾伟清故意捧着一本小说书阅读,还当着学生的面三番四次地嘀咕“妙,妙……”,有意引起学生注意。当下课时,学生都纷纷前来围观,顾伟清却神秘地说:“学生不能看!”后来,小说书还是被“灵通人士”识破,竟然是一部《儒林外史》,于是,班上立刻掀起了一股“吴敬梓热”。顾伟清没想到,自己反其道而行,把好东西有意地装扮成“禁果”,竟然成功地吊足学生的“胃口”,调动起大家的热情。
而除了“半途而废”“禁果效应”之外,顾伟清在教学中还借道众多的心理效应,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