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本领。结合自身的多年教学实践,文章力图多角度提出如何培养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83-0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就业时的技能本领,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好的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一、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机会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巡视指导等环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另外,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大部分同学采用专题操作练习,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实施创造性练习,例如,在电工方面的教学中,进行模拟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老师可以要求所有学生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图后,并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对于掌握程度稍好的同学,教师只给原理图,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的安装图,这样既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也照顾到个别学生。
二、完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积极性
相比较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对专业理论、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例如,上电工专业课,较多学生对电有害怕心理,因此不敢去操作。这时就要从兴趣入手,在教学中通过实例激起兴趣,在讲解内容前,先给同学们介绍电在家庭中的应用,特别要讲清电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对电的畏惧心理,而且能产生好奇心,在学习中就能保持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再如,在教学中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闸刀熔丝经常熔断等故障现象,然后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找出故障原因,指导学生维修电路,从而让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实践操作学习为主线,加强实训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实验实训的课时数,使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能力开发,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电工实践教学中,可以把整个电工实践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把对器件的识别和熟悉作为重点,熟悉器件各部分作用,然后,让学生对有故障的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第二阶段,目标定位在对线路原理、布线图的熟悉,主要让学生知道线路该怎么接,做到心中有数。第三阶段,着重强调工艺要求,先对接线的工艺要求进行讲解,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装接,逐步提高接线质量和工艺水平。最后阶段,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提高。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训任务,学校应当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保证各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条件去进行实训,提高实训效率。
四、变换教学模式,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专业学习中,可以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对事物的理解。在合作教学模式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解万用表的使用时可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万用表可以用来测量什么?怎么测量?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小组成员自己先观察万用表的外部组成、各个转换开关以及其他的旋纽,最后再让学生测量一些具体的数值。通过给他们每一组发些电阻元件,让他们测量,然后测量中,看他们哪一组测量得快、测量得精确。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五、适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实践技能和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因此,要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充分利用好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进而对现代化生产工艺熟悉了,并通过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到企业去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做人的本领。因为企业实习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因此,在企业实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还通过在实习劳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相对接,最终实现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岗位相匹配。
六、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评估体系中,实践操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内容。在对学生评价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淡化期中期末的评价,深化学习过程评价。
(一)将成绩百分制改为相对模糊的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几个等级,这种评价方法可减少学生对于考试分数的过分重视。
(二)对学生的课程理论、实践操作、态度以及学习过程分小组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打分,形成“综合成绩”。“综合成绩”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三)给学生加“奖励分”。在对学生评价时,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独创性见解、独到的思路和方法,或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中获奖,或学生有创新发明的,根据相应取得成绩加上“奖励分”。这种评价方式能鼓励学生广开思路,求索创新,为有个性、有创造性学生的脱颖而出创设出一种良好的机制。
诚然,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去克服诸多困难和障碍。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在课前精心钻研和组织教学内容,课堂上少讲、精讲,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放在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就一定能够探寻出更好的方法,更好的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詹先明,凤飞.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误区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9(1):53-55.
[2]邢晖,杨文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1,17(9):19-22.
[3]赵明安,刘民刚.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32-34.
[4]王荣海.职校技能与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23(8):1.
【关键词】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83-0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就业时的技能本领,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好的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一、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机会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巡视指导等环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另外,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大部分同学采用专题操作练习,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实施创造性练习,例如,在电工方面的教学中,进行模拟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老师可以要求所有学生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图后,并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对于掌握程度稍好的同学,教师只给原理图,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的安装图,这样既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也照顾到个别学生。
二、完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积极性
相比较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对专业理论、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例如,上电工专业课,较多学生对电有害怕心理,因此不敢去操作。这时就要从兴趣入手,在教学中通过实例激起兴趣,在讲解内容前,先给同学们介绍电在家庭中的应用,特别要讲清电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对电的畏惧心理,而且能产生好奇心,在学习中就能保持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再如,在教学中列举家庭中灯泡有时忽明忽暗、闸刀熔丝经常熔断等故障现象,然后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找出故障原因,指导学生维修电路,从而让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实践操作学习为主线,加强实训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实验实训的课时数,使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能力开发,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电工实践教学中,可以把整个电工实践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把对器件的识别和熟悉作为重点,熟悉器件各部分作用,然后,让学生对有故障的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第二阶段,目标定位在对线路原理、布线图的熟悉,主要让学生知道线路该怎么接,做到心中有数。第三阶段,着重强调工艺要求,先对接线的工艺要求进行讲解,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装接,逐步提高接线质量和工艺水平。最后阶段,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提高。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训任务,学校应当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保证各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条件去进行实训,提高实训效率。
四、变换教学模式,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专业学习中,可以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对事物的理解。在合作教学模式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解万用表的使用时可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万用表可以用来测量什么?怎么测量?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小组成员自己先观察万用表的外部组成、各个转换开关以及其他的旋纽,最后再让学生测量一些具体的数值。通过给他们每一组发些电阻元件,让他们测量,然后测量中,看他们哪一组测量得快、测量得精确。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五、适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实践技能和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因此,要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充分利用好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进而对现代化生产工艺熟悉了,并通过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到企业去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做人的本领。因为企业实习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因此,在企业实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还通过在实习劳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相对接,最终实现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岗位相匹配。
六、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评估体系中,实践操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内容。在对学生评价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淡化期中期末的评价,深化学习过程评价。
(一)将成绩百分制改为相对模糊的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几个等级,这种评价方法可减少学生对于考试分数的过分重视。
(二)对学生的课程理论、实践操作、态度以及学习过程分小组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打分,形成“综合成绩”。“综合成绩”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三)给学生加“奖励分”。在对学生评价时,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独创性见解、独到的思路和方法,或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中获奖,或学生有创新发明的,根据相应取得成绩加上“奖励分”。这种评价方式能鼓励学生广开思路,求索创新,为有个性、有创造性学生的脱颖而出创设出一种良好的机制。
诚然,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去克服诸多困难和障碍。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在课前精心钻研和组织教学内容,课堂上少讲、精讲,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放在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就一定能够探寻出更好的方法,更好的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詹先明,凤飞.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误区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9(1):53-55.
[2]邢晖,杨文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1,17(9):19-22.
[3]赵明安,刘民刚.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32-34.
[4]王荣海.职校技能与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