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乌木不仅见证了深厚的巴蜀文化,也被视作第四纪生态学重要的标本,从古到今一直有乌木艺术品传承不曾断绝,和其他民间各类艺术创作集合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长期从事研究乌木艺术工作,探寻着巴蜀历史文化、发展着现代乌木艺术、传承着乌木非遗文化,本文将从博物馆收藏的乌木艺术品研究出发,分析乌木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乌木保护的原则、面临的困境和不足、政府到个人应采取的措施、乌木艺术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分析乌木艺术在传承发扬非遗文化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乌木艺术;非遗文化;原则;措施
乌木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四川等地,这里的自然气候非常适合乌木的成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乌木也比较多,这些乌木被开发出了辟邪、治病等作用,在近代很多艺术家开始创作乌木艺术品,又开发了乌木的艺术性特点,至此乌木文化和巴蜀文化紧密关连起来。而在四川地区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并未达到保护乌木的高度,不少乌木被倒卖和毁坏,直到近代乌木博物馆逐步建立,乌木保护机制开始健全,这才使得乌木的保护提上正轨。这其中卢泓杰先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根据个人喜好价值珍贵乌木的情感,广泛吸取乌木的相关文化知识,秉持着保护意识和回报社会意识,并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世界首家以研究乌木文化、对乌木实施挖掘和保护、进行乌木艺术品创作和收藏的公益性大型主题民办博物馆——成都乌木博物馆,从而成为了比较著名的乌木艺术传承人。
乌木其本身有着坚硬的质地,色泽偏暗黑色,可塑性、耐腐蚀性也强,千年不朽,加工成各种形态后其价值甚至超过珠宝。我们可以在博物馆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看到艺术家们的巧夺天工。为了能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乌木文化精神,成都乌木博物馆结合世界环保文化教育,把博物馆定位为公益性质,这有利于博物馆长期存在,进而体现其传承和发扬的的价值,也有利于结合政府的大政方针,规范管理和制定发展机制,也有利于保护乌木艺术品,有节制进入流通领域是保持乌木完整和独一无二特性的最佳途径。
另外随着乌木产地分布的逐步确定,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乌木包含了成都平原等地生态环境演变的信息,也见证了巴蜀文化神秘的过去,乌木的出土往往可以让我们从周围的土层、地质等找到古蜀环境变化、社会变迁的细节线索。而乌木博物馆的成立则是更好的让华夏巴蜀文化与自然乌木文化和谐链接,使得人们能进一步接触远古巴蜀文明、远古巴蜀植物种类的状况、古地质时期的气候、水源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自然因素,从中感受人地和谐的思想,遵循自然准则,发扬和传承乌木文化精神。
卢泓杰先生作为著名的乌木艺术传承人,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当大家意识到乌木这种资源的不可再生的重要性,那么才能使得包含着非遗文化的乌木艺术长期稳定发展。成都市科普基地等建设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让众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乌木保护的意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乌木的保护。同时从2000年开始,四川卫视、中央2套等多家国内著名电视媒体就乌木博物馆进行了专访,为乌木艺术走向人民大众提供了演播平台,提高了乌木博物馆的知名度。而后在台湾、国际上也有电视节目关注到成都乌木艺术,如华视电视台、国际在线等媒体先后组织专访团对博物馆的相关事项进行了报道,这说明乌木艺术已经在国内站住了脚跟,乌木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心灵,进而开始向国际迈出脚步,为弘扬中国非遗文化做出了贡献。报纸报刊紧随电视媒体的脚步,比如《成都商报》相继出版了许多关于乌木的价值的文章,把乌木文化进一步进行渲染,使得乌木文化进一步进入大家的视线,让人们对乌木的保护、收藏意识进一步加强。卢先生在这些节目中提倡的保护与开发等观点深受大众的好评,加上他长期从事慈善,其个人魅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许多收藏家和人民群众在他的形象影响中越加关注乌木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当媒体和个人开始围绕乌木艺术和博物馆进行宣传工作时,乌木这种传承着巴蜀非遗文化的艺术宝藏才能更好的得到人们的保护,博物馆在进行发掘、收藏、开发等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乌木在民间往往有“神木”的称谓,从古到今人们都有收藏乌木的喜好,认为乌木甚至比黄金更加珍贵,不少人把阴沉的乌木作为秘传之宝,或是辟邪去凶的宝物。再到后来有工匠专注于乌木艺术的开发,使得乌木的价值更上一层楼,达官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大量收集这些融合了传统文化的乌木艺术品,比如富态大耳垂的佛像,独特而神似的乌木龙等等。因为乌木艺术品的特性,使得它不仅能长久保存,也能把传统工匠们的高超雕刻技术传承到现代社会。同时也像世界宣告了我国非物质文化的悠久历史文化基因,乌木艺术随着当前现代化、国际化的时代背景进入全世界文化舞台,以其独特的形成条件、新鲜别致的造型绽放华丽的光辉,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文化影响。比如:卢泓杰先生的乌木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万根同心太阳神”,它来自于成都平原的黄土之下,见证的是古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种变化,加上其独一无二的特性,整个乌木艺术品的价值就无可估量,即便有人出1000多万的高价也是被拒绝出售。因为乌木的稀罕程度和本身包含的文化气息使得乌木艺术品在西部博览会上成为了闪耀的“明星”,甚至在00年7月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上获得了金奖,在01年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特别奖,让世界各族看到了来自东方的特色乌木艺术,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气息。正是在这些展览中斩获的荣誉使得大家认识到了乌木的珍贵价值和其重要的作用,开始从心理重视乌木艺术的保护和发展。
再次,保护的原则分析。根据国内外经验,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有特别的几个原则需要遵循,博物馆的乌木艺术的保护也是如此。第一个是保存整体的原则,任何完整的非遗文化遗产都有不可估量的研究发展价值,但是被破坏的遗产价值会大打折扣,如果乌木艺术品没有完整的被保护起来,而出现了破损等情况,就会使得研究工作失去应有的价值。比如在博物馆建设初期搬运特大号乌木进馆时,由于门太小,而拆掉大门,就是为了保存乌木的完整性价值,以防使其发生破损。第二个是科学性、本真性进行保护原则,在乌木艺术品的发掘中时刻保持科学的操作,防止冒进和冲动,以免对破坏了那些有着非常关键作用的原生态的东西。乌木保护博物馆成立后能集中开发研究的专业团队,在发觉过程中能有素质、合理的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大规模破坏现场,大面积占用土地等现象。第三个是周围环境保存原则。在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人地和谐思想深入人心,乌木开采不能不顾环境的进行。一般来说想要乌木能起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需要具体的分析乌木形成的地理环境以及它与周围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要保护周围的地理环境,防止大面积的建设开发占地,同时对乌木盛产地进行宣传演讲,树立人们保护乌木的思想意识。比如在盛产乌木的四川盆地,很多人在通过各种手段寻找乌木,一有发现就会把周围的环境破坏得面目全非,使得其他尚未形成的乌木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渐消失。为了避免乌木艺术品遗迹被破坏、偷盗以及环境破坏,应该由博物馆成立小组全面、扎实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村、镇、县、市四级保护体系,从这4级体系中抽调专人辅助勘探的工作,也可以分派保护巡查工作。 其次,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乌木作为当代一种非常重要的非遗文化的承载艺术品,虽然成立的保护乌木的博物馆但是乌木的开发和保护任然却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是:一、民间的认知和保护意识非常薄弱。例如在四川等地发现的乌木开采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的挖掘机作业,使得乌木受到大小不一的损伤的现象。二是政府部门经常和民众发生权属纠纷。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乌木的权属,政府和个人只能通过其他一些法律法规进行权属界定,这就很容易出现双方互有依据的纠纷现象,例如通济镇天价乌木案件。三是乌木艺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存在很多哄抬物价、大肆胡乱发掘等不合理现象,缺乏管制。有的乌木艺术品其本身的价值其实并不高,但是在有心人的利用下使得整个乌木艺术品价格飞涨,这就使得一部分人大肆勘探乌木,不顾环境大肆发掘,甚至走私等,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由于以上三个大方面的问题,使得乌木艺术发展面临着市场混乱、制度管理缺失、保护极端不利的局面。因此我们需要在加强关注乌木艺术的同时,开始从多个角度加强保护工作。
再次,如何根据立场采取合适的措施。政府作为当前社会的领导者,应该起到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倾向的作用,打造一条政府牵头,广泛容纳社会企业、个人保护思想明确的战线。比如支持博物馆的发展规划,从税收、营业等方面提供便利,加快建设四川省老科协活动基地、“成都市科普基地”和“都江堰科普基地”等。政府还可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有:领导切实参与乌木艺术的保护发展工作;能完善立法,建设长期有效机制;还要在乌木艺术传承发展中做好基地帮扶建设工作。而社会企业应该在政府领导下根据市场运作的效率加强保护投资;根据市场规律进行运作塑造乌木艺术相关人才,防止出现炒作等现象。社会个人应该树立科学的保护思想,与政府、企业相互和谐合作。比如乌木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贵重的乌木作为原料,很多有创造性、独创性想法的艺术人却没能有真正的舞台展示自己,甚至很多相关的传统乌木艺术手段已经就此失传。若是能创造一个由传统手艺艺术人、现代艺术人、政府和社会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的博物馆艺术工作室,那么资金、乌木原料、艺术手段将能紧密结合起来,乌木艺术将真正的体现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而且这样的形式能更高效的利用资源,进而促进生产,打造行业链,实现体系的优化升级,促进整个乌木艺术行业的大发展,实现乌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的增值,保障博物馆的长久发展。
最后,乌木艺术与博物馆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做好详细的发展规划才能使得二者共同发展。乌木艺术在非物质文化中是不断随着时代发生变化的,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乌木艺术对弘扬非物质传统文化是需要接轨时代背景的。而博物馆的发展不仅要满足立足国内,还要坚持进行“走出去”战略,积极让乌木艺术品参与国际性的展览、博览会等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乌木艺术文化的传播,开拓国际市场和地位。同时也要求乌木艺术的发展需要做好相关准备面对其他文化作品的冲击,从自身的角度完善发展机制,紧紧围绕博物馆建设进行展示宣传活动,让人们有乌木传承意识,才能抓住各行业迅速发展的机遇成为非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同时博物馆成立后的发展方向一定不能局限于一个方向,应该发扬卢先生的思想,慈善、商业、展览、文化长廊等多个角度,综合化进行发展。在上诉作用下使得乌木艺术文化更好地传承着历代的非物质文化,暗合国家的非遗文化发展的脚步。另外乌木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难免会受限于社会和市场的不利作用,这就使得乌木艺术博物馆针对乌木行业的特点,从多角度灵活地实现管理和经营的转变,产业的优化升级,用新技术、新创意等促进乌木艺术品的创造,用科学的方法让乌木艺术品进入市场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艺术家的合作之地最好是在博物馆进行,一是保证乌木艺术品的质量,二是在合作过程中促进乌木艺术继续传承相关的非遗文化。博物馆自身的环境是独具特色的,在充满乌木气息的氛围中,创作灵感、工作效率等都能有部分提高,因此以博物馆为合作基地是合理合法的,为乌木艺术和博物馆发展都有很好的便利条件。
总之,乌木艺术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节点,一个富含乌木艺术的博物馆的成立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两者也都面临着资金、管理、发展等方面的不足和困境,而在保护方面很多原则还没能深入人心,需要博物馆联合政府、社会企业进行大量宣传。同时,博物馆的发展和乌木艺术传承非遗文化需要政府引导社会企业以及个人,从思想行为、合作创新、和谐处理等方向进一步完善崇尚保护、合理发展的措施,以便能在时代大背景下用新技术、新创意等促进乌木艺术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勤.论作为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管理——兼及日本的经验与探索[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2]张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3]郑克强,王志平.产业结构服务化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J].求实,2011(11).
[4]梁圣蓉,阚耀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估模型[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关键词:乌木艺术;非遗文化;原则;措施
乌木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四川等地,这里的自然气候非常适合乌木的成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乌木也比较多,这些乌木被开发出了辟邪、治病等作用,在近代很多艺术家开始创作乌木艺术品,又开发了乌木的艺术性特点,至此乌木文化和巴蜀文化紧密关连起来。而在四川地区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并未达到保护乌木的高度,不少乌木被倒卖和毁坏,直到近代乌木博物馆逐步建立,乌木保护机制开始健全,这才使得乌木的保护提上正轨。这其中卢泓杰先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根据个人喜好价值珍贵乌木的情感,广泛吸取乌木的相关文化知识,秉持着保护意识和回报社会意识,并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世界首家以研究乌木文化、对乌木实施挖掘和保护、进行乌木艺术品创作和收藏的公益性大型主题民办博物馆——成都乌木博物馆,从而成为了比较著名的乌木艺术传承人。
乌木其本身有着坚硬的质地,色泽偏暗黑色,可塑性、耐腐蚀性也强,千年不朽,加工成各种形态后其价值甚至超过珠宝。我们可以在博物馆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以看到艺术家们的巧夺天工。为了能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乌木文化精神,成都乌木博物馆结合世界环保文化教育,把博物馆定位为公益性质,这有利于博物馆长期存在,进而体现其传承和发扬的的价值,也有利于结合政府的大政方针,规范管理和制定发展机制,也有利于保护乌木艺术品,有节制进入流通领域是保持乌木完整和独一无二特性的最佳途径。
另外随着乌木产地分布的逐步确定,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乌木包含了成都平原等地生态环境演变的信息,也见证了巴蜀文化神秘的过去,乌木的出土往往可以让我们从周围的土层、地质等找到古蜀环境变化、社会变迁的细节线索。而乌木博物馆的成立则是更好的让华夏巴蜀文化与自然乌木文化和谐链接,使得人们能进一步接触远古巴蜀文明、远古巴蜀植物种类的状况、古地质时期的气候、水源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自然因素,从中感受人地和谐的思想,遵循自然准则,发扬和传承乌木文化精神。
卢泓杰先生作为著名的乌木艺术传承人,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当大家意识到乌木这种资源的不可再生的重要性,那么才能使得包含着非遗文化的乌木艺术长期稳定发展。成都市科普基地等建设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让众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乌木保护的意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乌木的保护。同时从2000年开始,四川卫视、中央2套等多家国内著名电视媒体就乌木博物馆进行了专访,为乌木艺术走向人民大众提供了演播平台,提高了乌木博物馆的知名度。而后在台湾、国际上也有电视节目关注到成都乌木艺术,如华视电视台、国际在线等媒体先后组织专访团对博物馆的相关事项进行了报道,这说明乌木艺术已经在国内站住了脚跟,乌木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心灵,进而开始向国际迈出脚步,为弘扬中国非遗文化做出了贡献。报纸报刊紧随电视媒体的脚步,比如《成都商报》相继出版了许多关于乌木的价值的文章,把乌木文化进一步进行渲染,使得乌木文化进一步进入大家的视线,让人们对乌木的保护、收藏意识进一步加强。卢先生在这些节目中提倡的保护与开发等观点深受大众的好评,加上他长期从事慈善,其个人魅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许多收藏家和人民群众在他的形象影响中越加关注乌木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当媒体和个人开始围绕乌木艺术和博物馆进行宣传工作时,乌木这种传承着巴蜀非遗文化的艺术宝藏才能更好的得到人们的保护,博物馆在进行发掘、收藏、开发等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乌木在民间往往有“神木”的称谓,从古到今人们都有收藏乌木的喜好,认为乌木甚至比黄金更加珍贵,不少人把阴沉的乌木作为秘传之宝,或是辟邪去凶的宝物。再到后来有工匠专注于乌木艺术的开发,使得乌木的价值更上一层楼,达官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大量收集这些融合了传统文化的乌木艺术品,比如富态大耳垂的佛像,独特而神似的乌木龙等等。因为乌木艺术品的特性,使得它不仅能长久保存,也能把传统工匠们的高超雕刻技术传承到现代社会。同时也像世界宣告了我国非物质文化的悠久历史文化基因,乌木艺术随着当前现代化、国际化的时代背景进入全世界文化舞台,以其独特的形成条件、新鲜别致的造型绽放华丽的光辉,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文化影响。比如:卢泓杰先生的乌木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万根同心太阳神”,它来自于成都平原的黄土之下,见证的是古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各种变化,加上其独一无二的特性,整个乌木艺术品的价值就无可估量,即便有人出1000多万的高价也是被拒绝出售。因为乌木的稀罕程度和本身包含的文化气息使得乌木艺术品在西部博览会上成为了闪耀的“明星”,甚至在00年7月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上获得了金奖,在01年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特别奖,让世界各族看到了来自东方的特色乌木艺术,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气息。正是在这些展览中斩获的荣誉使得大家认识到了乌木的珍贵价值和其重要的作用,开始从心理重视乌木艺术的保护和发展。
再次,保护的原则分析。根据国内外经验,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有特别的几个原则需要遵循,博物馆的乌木艺术的保护也是如此。第一个是保存整体的原则,任何完整的非遗文化遗产都有不可估量的研究发展价值,但是被破坏的遗产价值会大打折扣,如果乌木艺术品没有完整的被保护起来,而出现了破损等情况,就会使得研究工作失去应有的价值。比如在博物馆建设初期搬运特大号乌木进馆时,由于门太小,而拆掉大门,就是为了保存乌木的完整性价值,以防使其发生破损。第二个是科学性、本真性进行保护原则,在乌木艺术品的发掘中时刻保持科学的操作,防止冒进和冲动,以免对破坏了那些有着非常关键作用的原生态的东西。乌木保护博物馆成立后能集中开发研究的专业团队,在发觉过程中能有素质、合理的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大规模破坏现场,大面积占用土地等现象。第三个是周围环境保存原则。在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人地和谐思想深入人心,乌木开采不能不顾环境的进行。一般来说想要乌木能起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需要具体的分析乌木形成的地理环境以及它与周围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要保护周围的地理环境,防止大面积的建设开发占地,同时对乌木盛产地进行宣传演讲,树立人们保护乌木的思想意识。比如在盛产乌木的四川盆地,很多人在通过各种手段寻找乌木,一有发现就会把周围的环境破坏得面目全非,使得其他尚未形成的乌木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渐消失。为了避免乌木艺术品遗迹被破坏、偷盗以及环境破坏,应该由博物馆成立小组全面、扎实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村、镇、县、市四级保护体系,从这4级体系中抽调专人辅助勘探的工作,也可以分派保护巡查工作。 其次,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乌木作为当代一种非常重要的非遗文化的承载艺术品,虽然成立的保护乌木的博物馆但是乌木的开发和保护任然却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是:一、民间的认知和保护意识非常薄弱。例如在四川等地发现的乌木开采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的挖掘机作业,使得乌木受到大小不一的损伤的现象。二是政府部门经常和民众发生权属纠纷。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法规界定乌木的权属,政府和个人只能通过其他一些法律法规进行权属界定,这就很容易出现双方互有依据的纠纷现象,例如通济镇天价乌木案件。三是乌木艺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存在很多哄抬物价、大肆胡乱发掘等不合理现象,缺乏管制。有的乌木艺术品其本身的价值其实并不高,但是在有心人的利用下使得整个乌木艺术品价格飞涨,这就使得一部分人大肆勘探乌木,不顾环境大肆发掘,甚至走私等,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由于以上三个大方面的问题,使得乌木艺术发展面临着市场混乱、制度管理缺失、保护极端不利的局面。因此我们需要在加强关注乌木艺术的同时,开始从多个角度加强保护工作。
再次,如何根据立场采取合适的措施。政府作为当前社会的领导者,应该起到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倾向的作用,打造一条政府牵头,广泛容纳社会企业、个人保护思想明确的战线。比如支持博物馆的发展规划,从税收、营业等方面提供便利,加快建设四川省老科协活动基地、“成都市科普基地”和“都江堰科普基地”等。政府还可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有:领导切实参与乌木艺术的保护发展工作;能完善立法,建设长期有效机制;还要在乌木艺术传承发展中做好基地帮扶建设工作。而社会企业应该在政府领导下根据市场运作的效率加强保护投资;根据市场规律进行运作塑造乌木艺术相关人才,防止出现炒作等现象。社会个人应该树立科学的保护思想,与政府、企业相互和谐合作。比如乌木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贵重的乌木作为原料,很多有创造性、独创性想法的艺术人却没能有真正的舞台展示自己,甚至很多相关的传统乌木艺术手段已经就此失传。若是能创造一个由传统手艺艺术人、现代艺术人、政府和社会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的博物馆艺术工作室,那么资金、乌木原料、艺术手段将能紧密结合起来,乌木艺术将真正的体现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而且这样的形式能更高效的利用资源,进而促进生产,打造行业链,实现体系的优化升级,促进整个乌木艺术行业的大发展,实现乌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的增值,保障博物馆的长久发展。
最后,乌木艺术与博物馆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做好详细的发展规划才能使得二者共同发展。乌木艺术在非物质文化中是不断随着时代发生变化的,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乌木艺术对弘扬非物质传统文化是需要接轨时代背景的。而博物馆的发展不仅要满足立足国内,还要坚持进行“走出去”战略,积极让乌木艺术品参与国际性的展览、博览会等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乌木艺术文化的传播,开拓国际市场和地位。同时也要求乌木艺术的发展需要做好相关准备面对其他文化作品的冲击,从自身的角度完善发展机制,紧紧围绕博物馆建设进行展示宣传活动,让人们有乌木传承意识,才能抓住各行业迅速发展的机遇成为非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同时博物馆成立后的发展方向一定不能局限于一个方向,应该发扬卢先生的思想,慈善、商业、展览、文化长廊等多个角度,综合化进行发展。在上诉作用下使得乌木艺术文化更好地传承着历代的非物质文化,暗合国家的非遗文化发展的脚步。另外乌木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发展难免会受限于社会和市场的不利作用,这就使得乌木艺术博物馆针对乌木行业的特点,从多角度灵活地实现管理和经营的转变,产业的优化升级,用新技术、新创意等促进乌木艺术品的创造,用科学的方法让乌木艺术品进入市场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艺术家的合作之地最好是在博物馆进行,一是保证乌木艺术品的质量,二是在合作过程中促进乌木艺术继续传承相关的非遗文化。博物馆自身的环境是独具特色的,在充满乌木气息的氛围中,创作灵感、工作效率等都能有部分提高,因此以博物馆为合作基地是合理合法的,为乌木艺术和博物馆发展都有很好的便利条件。
总之,乌木艺术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节点,一个富含乌木艺术的博物馆的成立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两者也都面临着资金、管理、发展等方面的不足和困境,而在保护方面很多原则还没能深入人心,需要博物馆联合政府、社会企业进行大量宣传。同时,博物馆的发展和乌木艺术传承非遗文化需要政府引导社会企业以及个人,从思想行为、合作创新、和谐处理等方向进一步完善崇尚保护、合理发展的措施,以便能在时代大背景下用新技术、新创意等促进乌木艺术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勤.论作为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管理——兼及日本的经验与探索[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2]张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3]郑克强,王志平.产业结构服务化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J].求实,2011(11).
[4]梁圣蓉,阚耀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估模型[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