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户产万斤粮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aotiancx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湖县是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小县,也是1959年从宝应县、高邮县偏僻地区划出建立的新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苏北小县新县,在4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1984年初,为纪念改革开放5周年,新华通讯主办的《半月谈》杂志,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各省、市、自治区改革开放的“五大成就”。“金湖县户产万斤粮”就名列江苏省改革开放“五大成就”之中。
  《半月谈》杂志1984年第3期是这样登载的,现实录如下:“金湖县粮食总产6.5亿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5亿斤,全县平均每户生产粮食10500斤,每人生产粮食2400斤,售粮1300斤,成为江苏省第一个户产万斤粮、人产一吨粮、人售商品粮超千斤的县。”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作为当时县委报道组的人员,亲身经历改革开放给金湖农村带来的变化,亲手撰写相关新闻稿件,也亲眼所见、亲耳聆听“金湖户产万斤粮”的报道内容。回想起来,历历在目,心潮难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地势低洼,三面为湖泊所环抱,可谓头顶洪泽湖,脚踩高邮湖,腰挂宝应湖、白马湖,素有“淮水走廊”之称。特别是横贯全县的三河入高邮湖一段,由于河道弯曲,泥沙淤塞,经常泛滥成灾。翻开当地史籍,“七月决堤,无分河海”之类的记载连篇累牍,触目惊心。1938年7月,黄河夺滩,两水齐下,金湖境内圩倒屋破,一片汪洋,地势最洼的德兴圩一带就淹死200多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同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1969年来自全省20多万民工云集金湖,艰苦奋战两个冬春,顺利完成淮河入江水道主体工程建设。所开挖的土方如果按1米见方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雄伟的三河拦河大坝,把淮河旧道拦腰斩断;由三河闸奔腾而来的滔滔淮水到了大坝下就改道南行,在淮河入江水道大堤的夹护下,直接注入高邮湖进入长江。绵延30多里的大汕子隔堤,宛如一把倚天长剑,把高邮湖一劈两半,昔日险象环生的宝应湖成了一个平静的天然水库。拦河大坝北侧的石港翻水站240台水泵像一条条白龙,吞饮着涝水,渲泄入江。摆脱了水患的金湖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加紧社会主义建设。到70年代,实现了亩产超过800斤,达到了《纲要》指标。金湖人民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感谢共产党。在实现粮食自给的同时,尽力多交售商品粮,为国家多做贡献。
  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最贫穷、最落后、最偏僻的农村拉开序幕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签字画押悄悄分田到户搞大包干,犹如一声春雷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大地传响,相距不远的金湖县也引起很大的震动。
  我们清楚地记得,当时县委、县政府的四楼会议室,经常灯火通明,就金湖农村要不要实行“大包干”的问题,争论十分激烈。有人说,大包干只适合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在金湖不适合。也有人说,金湖水利条件好,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年年增,可以不搞大包干。但县委、县政府领导坚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动员全县党员干部远看小岗村的新变化,近破“金湖特殊论”;认真排查金湖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上工如拉纤(慢),下工如穿箭(快)”,“大呼隆、磨洋工,出勤不出力”的现象;探挖群众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本质,毅然决然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在全县农村推行“大包干”。
  改革的春风在金湖大地上吹拂,金湖农民的积极性在“大包干”中得到迸发,金湖农村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多种经营全面发展。198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超过5亿斤,向国家交售粮食1.3亿斤,户均售粮超过1吨。1981年11月25日,《新华日报》破格在头版头条用黑体字发布了这一消息。
  1983年11月11日,燦烂的阳光撒满了金湖大地,这是我们永生难忘的日子。上午6:30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新华社通稿:江苏省金湖县按农户和农业人口计算,今年平均每户生产粮食达10500斤,平均每人生产粮食2400斤,售粮可达1300斤,成为全省第一个户产万斤粮,人产1吨粮,出售商品粮超千斤的县。当全国各地的报纸送达金湖县城时,我们看到当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金湖县平均户产万斤粮》为题,全文刊发了新华社通稿。全国各大报纸也摘要刊登了新华社通稿的主要内容。更让人可喜的是,1984年《半月谈》第3期,“金湖县户产万斤粮”被评为江苏省改革开放“五大成就”之一。时任县委副书记刘学东(曾任江苏省宿迁市市长、淮安市政协主席)还特意赋诗一首:爱家爱国爱军,人平售粮千斤。谁有如此贡献,唯我金湖人民。
  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金湖县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1987年3月31日,《人民日报》第3版刊发《金湖县农民增加投入增产粮食》的新华社专稿,并且配发《政策稳,投入增》的短评。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我们的饭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应当主要装中国粮”的要求,金湖县始终把解决吃饭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决定因素,始终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粮食增产的根本保证,始终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粮食增产的永恒动力。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10亿斤,是1959年建县时的10倍。我们以此专门写了一篇题为《金湖县户产万斤粮经久不衰的启示》一文,获得了江苏省“兴农之路”有奖征文二等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还作出批示,要求全县继续重视粮食生产,更有作为地种好“金湖责任田”。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为国基,谷为民本。”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金湖县要保持粮食生产优势,就必须做到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坚持质量兴农不动摇,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具体做到粮食生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高品质,有口皆碑的金湖粮食“金字招牌”,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金湖县老促会)
其他文献
城市:北京市  时间:2014年8月23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唐炎、盛林  北极寺休养点,是个军队干部休养的聚集区,位于花园东路上。  在中区1号楼,我们寻访了一对新四军夫妇。丈夫唐炎,离休前时任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部长(正军),浙江兰溪人,是皖南事变的亲历者;妻子盛林,生于上海,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战士,曾是北京妇产医院的副院长。两个人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成婚,时光流逝66年,还是恩爱如初。    
期刊
编者按:70年前,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四军、第三十九军等新四军传承部队,和其他部队一起,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开赴朝鲜,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他们发扬铁军精神,经过3年浴血奋战,打得美军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乖乖签字。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豪情,打出了新中国60多年的和平岁月。几十
期刊
在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新四军廉洁自律勤政爱民故事”展中,有个展版的题目叫“欠长兴人民一头牛”,说的是熊兆仁司令员率领新四军留守部队与国民党军进行艰苦卓绝战斗时发生的事。  苏浙皖边区地处京(宁)沪杭三角地带,是国民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新四军北撤后,国民党当局对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疯狂镇压,不断“清剿”。熊兆仁司令员率领留守部队在遭到国民党军袭击后,转移到浙江省长兴西部和安徽省广德交界的地方。这
期刊
陆绍泉自幼父母双亡,少年时当过学徒。后来进入神学院学习,毕业后担任过圣公会的传教士、会吏和会长。  1938年5月中旬,新四军一支队陈毅司令员率队东进抗日,途经皖南泾县的茂林。这个集镇向来人烟稠密,素有“小小的泾县城,大大的茂林村”之称,加上外县流入的难民,人口达2万之众。新四军到达茂林时,全镇及其周围数十里的男女老幼涌上街头欢迎,带头的就是这位圣公会会长、茂林福群小学校长兼芜湖广益中学茂林分校主
期刊
腊梅怒放,松柏傲寒,彩旗飘扬,欢歌如潮。生命因运动而精彩,冬日因激情而绚烂。2019年11月28日,为进一步传承红军精神,增强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过精心的筹备与组织,中国工农红军丽江玉龙红二·六军团“八一”红军学校以“红色激情 放飞自我”为主题的第十三届红色运动会拉开了帷幕。开幕式这天,运动场显得分外美丽,同学们身着整齐的服装,个个精神抖擞。围
期刊
1950年11月2日的那个夜晚,我们当年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如今的人民解放军二十军五十九师在山东吴村上了军列。军列中有两节客厢,一节是司令部,另一节是政治部及文工队。文工队60多人中有1/3是女同志。列车经过天津时,每人领到一包压缩饼干。经过沈阳时,我们感觉到了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经过通化时,见到路上有逃难的朝鲜百姓和不带枪的朝鲜军人。6日下午,在近辑安(今集安)的一个小站停了车,我们将带有解放军标
期刊
2018年5月11日,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瑞龙的女儿刘延淮郑重地把三块银圆交给工作人员,内心默念:“大姐,你放心吧,我把银圆送来了,你我的心愿可以了了。”  刘延淮是专程从北京赶来捐赠银圆的,她捐赠的三块银圆的背后有着什么故事?又与她心中的“大姐”有什么关系?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南通县委委员刘瑞龙和县委部分同志来到东五区进行党的恢复和开辟工
期刊
在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有一座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陵内安葬着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的遗体,又被称为雪枫墓园。彭雪枫是位军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东八里庄战斗即将胜利结束之时,他不幸身中流弹,英勇殉国,年仅37岁,是抗战期间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的忠骨能够保全
期刊
故事的主人公叫文媛,是一位金寨籍的老红军,她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女“特工”,但是,她却和一些著名的革命人物在一起工作过、战斗过。文媛的丈夫叫陈一新,也是一位老红军,中共早期的地下工作者、隐蔽战线的忠诚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副省长。    陈一新、文媛夫妇一生为了革命事业,与子女们离多聚少。1949年以前,三个孩子就像孤儿一样被寄养在不同的人家中。他们不知道父母在哪儿,也不知道父母长的是什么模样。1
期刊
“铁军精神”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岁月里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五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不断攀登新高峰的精神源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三个层面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表明个体信仰和民族信仰一样重要。因为一个国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