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发现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适合居住的行星。该行星距离地球约600光年之遥,体积是地球的2.4倍。科学家表示,这颗类地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70华氏度(相当于21摄氏度),且该行星上还可能有液态水(液态水被科学家视为生命存在的关键指标),非常适宜生物居住。
为了寻找人类的第二家园,美国在2009年3月6日将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在为期至少3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0万个恒星系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和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据透露,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升空后只花了几周时间就发现了100多颗类地行星。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拥有空前的超高灵敏度,能够察觉遥远恒星哪怕最细微的亮度变化。如果一颗恒星周围存在行星,当这颗行星经过恒星前方时,它将遮蔽一部分恒星发出的光,从而导致恒星出现轻微的亮度变化,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所探测的正是这种变化。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运行在地球轨道上,对天空中超过15万颗恒星进行仔细观察,确认它们有没有显示出这种亮度变化,如果发现有,为谨慎起见,它还需要至少3次重复观察才能最终做出确认或排除的决定。
一旦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锁定一个目标,科学家们还将调动地面上的大型望远镜以及在轨运行的斯皮策空间红外望远镜帮助确认。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所观察的是一小块固定的太空区域,该区域位于天鹅座和天琴座附近,在地球上只有在春季至初秋这段时间才能进行观察,从地面进行的辅助性观测将帮助科学家们最终确定他们的发现。
从2011年2月以来,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2326颗“新地球的候选者”,但这些“候选者”中只有10颗行星与地球大小相似,并处在与其恒星距离适中的“宜居带”上。而且,这2000多颗星体是否是真正的行星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证实。迄今只有29颗行星被证实是真正的行星,其中包括“开普勒-22b”,但科学家们相信绝大多数候选行星最终都将被证实为真正的行星。
“开普勒-22b”是科学家们迄今发现的最小且最适于表面存在液态水的行星,它的半径是地球的2.4倍左右,它围绕旋转的恒星与太阳属于同一级别,但温度比太阳略低,尺寸也比太阳略小。与此同时,“开普勒-22b”行星的其他先天条件都非常良好:它距离恒星的相对位置属于科学家认为的“宜居带”的正中位置,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近,这保证了它的地表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它围绕恒星公转的周期是290天,运行轨道也与地球轨道类似。关键的是,科学家们表示这颗行星的地表平均温度约是21℃。
“宜居带”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开普勒-22b”围绕运转的母恒星比太阳略小、略冷(发光度比太阳低25%),但和太阳一样属于比较稳定、寿命比较长的恒星。此外,“开普勒-22b”与母恒星之间的距离,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近15%,所以其地表温度得以维持在与地球相近的适宜温度区间。天文学上所谓的“宜居带”其实就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
此前科学家曾发现多颗位于“宜居带”的行星,可惜它们多是体积巨大的气体行星,并不适合生命生存。而“开普勒-22b”的体积并不比地球大很多,这意味着它很有可能由岩石组成,不过科学家们目前还未能证实这颗行星的组成主要为岩石还是气体或液体。这已是目前被证实的从大小和运行轨道来说最接近地球形态的行星,它的发现确实让人类在寻找类似地球行星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
(编辑 孙世奇)
为了寻找人类的第二家园,美国在2009年3月6日将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在为期至少3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0万个恒星系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和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据透露,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升空后只花了几周时间就发现了100多颗类地行星。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拥有空前的超高灵敏度,能够察觉遥远恒星哪怕最细微的亮度变化。如果一颗恒星周围存在行星,当这颗行星经过恒星前方时,它将遮蔽一部分恒星发出的光,从而导致恒星出现轻微的亮度变化,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所探测的正是这种变化。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运行在地球轨道上,对天空中超过15万颗恒星进行仔细观察,确认它们有没有显示出这种亮度变化,如果发现有,为谨慎起见,它还需要至少3次重复观察才能最终做出确认或排除的决定。
一旦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锁定一个目标,科学家们还将调动地面上的大型望远镜以及在轨运行的斯皮策空间红外望远镜帮助确认。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所观察的是一小块固定的太空区域,该区域位于天鹅座和天琴座附近,在地球上只有在春季至初秋这段时间才能进行观察,从地面进行的辅助性观测将帮助科学家们最终确定他们的发现。
从2011年2月以来,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2326颗“新地球的候选者”,但这些“候选者”中只有10颗行星与地球大小相似,并处在与其恒星距离适中的“宜居带”上。而且,这2000多颗星体是否是真正的行星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证实。迄今只有29颗行星被证实是真正的行星,其中包括“开普勒-22b”,但科学家们相信绝大多数候选行星最终都将被证实为真正的行星。
“开普勒-22b”是科学家们迄今发现的最小且最适于表面存在液态水的行星,它的半径是地球的2.4倍左右,它围绕旋转的恒星与太阳属于同一级别,但温度比太阳略低,尺寸也比太阳略小。与此同时,“开普勒-22b”行星的其他先天条件都非常良好:它距离恒星的相对位置属于科学家认为的“宜居带”的正中位置,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近,这保证了它的地表温度不会过高或过低;它围绕恒星公转的周期是290天,运行轨道也与地球轨道类似。关键的是,科学家们表示这颗行星的地表平均温度约是21℃。
“宜居带”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开普勒-22b”围绕运转的母恒星比太阳略小、略冷(发光度比太阳低25%),但和太阳一样属于比较稳定、寿命比较长的恒星。此外,“开普勒-22b”与母恒星之间的距离,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近15%,所以其地表温度得以维持在与地球相近的适宜温度区间。天文学上所谓的“宜居带”其实就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
此前科学家曾发现多颗位于“宜居带”的行星,可惜它们多是体积巨大的气体行星,并不适合生命生存。而“开普勒-22b”的体积并不比地球大很多,这意味着它很有可能由岩石组成,不过科学家们目前还未能证实这颗行星的组成主要为岩石还是气体或液体。这已是目前被证实的从大小和运行轨道来说最接近地球形态的行星,它的发现确实让人类在寻找类似地球行星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
(编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