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是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更关乎着学生语文能力、文学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往往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为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成为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本文围绕情感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H09,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8-0137-01
情感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情感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而实现的,在情感交流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文笔优美,情感饱满,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与思想,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情感教育的核心在于“真实”二字,只有真情实感才具有感染的力量。当学生接收到老师传递的情感,便会引发对自身言行举止的反思,这对于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学生将会因此受益终生。
一、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情感教育
年幼的小学生并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学习经验,仅通过理论层面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吸收知识,只能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尽管老师在备课环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然而实际教学中,仍然会因为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而无法完全发挥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吃透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让学生在生动、直观、交互、真实的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文章,提炼中心思想。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为例,成长在新时期的小学生,物质生活富足,从小备受宠爱,所以对文章中小女孩的处境很难感同身受,也无法完全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年夜合家团聚、欢声笑语的视频,勾起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紧接着再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片段,通过两种截然不同场景的强烈对比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冲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小女孩产生怜悯与同情。在饱满的情绪中,老师向学生提问:“原本应该充满团聚与欢乐的圣诞节,小女孩为什么会独自一人卖火柴?小女孩最终把火柴卖光了吗?她擦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些画面又说明了什么?最后小女孩死去了,可作者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幸福’二字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怀揣着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来阅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让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加倍珍惜。
二、分析文本,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十分适合开展情感教育的学科,因为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情感元素都极为丰富,为开展情感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分析,挖掘蕴藏其中的情感元素,再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感受文章中深刻的情感内涵,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与技能,还能获得内心的情感体验。
在《落花生》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然后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回答以下问题:《落花生》一文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种花生的过程?能否随意改变这些词语的顺序?父亲和兄妹对花生的好处有怎样不同的看法?找出描写花生区别于石榴、桃子和苹果的词句,精读文章结尾父亲的话,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组内讨论形成统一的答案,老师对各个小组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出花生的宝贵之处,让学生明白,文中父亲对花生的赞美,实际上映射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感受文中平凡的父亲对子女的殷殷期望,继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以及深厚如山的父爱。
三、细节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从本质上来讲,情感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比如《妈妈的账单》一文,可以让学生感恩父爱和母爱,意识到亲情的宝贵,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在《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一文中,蕴藏着浓厚的思乡之情,老师可以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他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描写了深厚的友情,老师可借此教育学生,善待同学,珍惜与同学相处的时光,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和谐友爱。通过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另一方面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意识到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宝贵,实现思想与精神上的升华。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亲子活动,将情感元素从课堂上渗透到生活中,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教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爆炸的、浮躁的时代,情感教育尤其重要,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深挖教材,發挥语文学科“以情育人”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吴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语文课内外,2019(36):258.
[2]袁开荣.以情感人用情育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9(10):136.
[3]朱利华.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J].魅力中国,2019(37):16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H09,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8-0137-01
情感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情感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而实现的,在情感交流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文笔优美,情感饱满,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与思想,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情感教育的核心在于“真实”二字,只有真情实感才具有感染的力量。当学生接收到老师传递的情感,便会引发对自身言行举止的反思,这对于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学生将会因此受益终生。
一、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情感教育
年幼的小学生并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学习经验,仅通过理论层面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吸收知识,只能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尽管老师在备课环节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然而实际教学中,仍然会因为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而无法完全发挥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吃透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让学生在生动、直观、交互、真实的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文章,提炼中心思想。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为例,成长在新时期的小学生,物质生活富足,从小备受宠爱,所以对文章中小女孩的处境很难感同身受,也无法完全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年夜合家团聚、欢声笑语的视频,勾起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紧接着再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片段,通过两种截然不同场景的强烈对比给学生以情感上的冲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小女孩产生怜悯与同情。在饱满的情绪中,老师向学生提问:“原本应该充满团聚与欢乐的圣诞节,小女孩为什么会独自一人卖火柴?小女孩最终把火柴卖光了吗?她擦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些画面又说明了什么?最后小女孩死去了,可作者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幸福’二字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怀揣着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来阅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让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加倍珍惜。
二、分析文本,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十分适合开展情感教育的学科,因为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情感元素都极为丰富,为开展情感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分析,挖掘蕴藏其中的情感元素,再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感受文章中深刻的情感内涵,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与技能,还能获得内心的情感体验。
在《落花生》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然后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回答以下问题:《落花生》一文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种花生的过程?能否随意改变这些词语的顺序?父亲和兄妹对花生的好处有怎样不同的看法?找出描写花生区别于石榴、桃子和苹果的词句,精读文章结尾父亲的话,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组内讨论形成统一的答案,老师对各个小组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出花生的宝贵之处,让学生明白,文中父亲对花生的赞美,实际上映射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感受文中平凡的父亲对子女的殷殷期望,继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以及深厚如山的父爱。
三、细节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从本质上来讲,情感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比如《妈妈的账单》一文,可以让学生感恩父爱和母爱,意识到亲情的宝贵,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在《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一文中,蕴藏着浓厚的思乡之情,老师可以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他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描写了深厚的友情,老师可借此教育学生,善待同学,珍惜与同学相处的时光,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和谐友爱。通过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另一方面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意识到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宝贵,实现思想与精神上的升华。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亲子活动,将情感元素从课堂上渗透到生活中,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教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爆炸的、浮躁的时代,情感教育尤其重要,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深挖教材,發挥语文学科“以情育人”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吴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语文课内外,2019(36):258.
[2]袁开荣.以情感人用情育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9(10):136.
[3]朱利华.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J].魅力中国,2019(3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