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嘉兴及周边地区近年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嘉兴市部分养殖业企业、饲料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对嘉兴农牧业主管部门、人事管理部门进行访谈;对专业调研机构进行咨询,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与数据,继而就毕业生就业现状、影响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因素、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若干年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为动物生产类专业设置及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动物食品;专业设置;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37-03
嘉兴作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先行之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单家独户养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而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必将成为今后嘉兴地区畜禽养殖的主导。为适应动物生产行业的转型升级的需要,嘉兴市相关部门也对动物生产行业监督管理与服务的机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动物生产行业相应职业岗位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为地处嘉兴本地的地方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产业发展及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人才资源与其他实物产品的供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就业水平与质量,主要决定于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与相关职业院校培养输送的规模,动物生产类专业作为专业性较强、适应拓展范围相对狭窄的专业大类,在供求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要正确地把握其就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首先应从宏观上对人才的供求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1.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产业发展现状。自本世纪以来,嘉兴市的经济总量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据《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超过千亿为1050.56亿元,2010年达到2296亿元,仅6年时间达到了翻番,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3.7%,对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130亿元和213.88亿元,增长64.52%倍,平均年增长幅度为8.6%,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林牧渔业增长速度整体较慢。其中:自2004年至2010年,嘉兴市肉、奶、水产品等主要养殖类产品产量和合计产量仅增长约26.28%,平均年增长幅度为3.55%,因排除了价格变动因素,总产量更能反映产业增长的基本情况,与其他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较存在的差距更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大量转移,实施以出口、投资为主要发展战略,嘉兴市也顺应历史的发展,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等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国际国内贸易也飞速发展,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由2004年的12.37%下降到2010年的9.32%。农林牧渔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比重的不断下降,必然会降低产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对于为动物生产行业培养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动物生产类院校和专业,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2.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总体情况。作为以提供动物性蛋白为主要目的的畜牧、水产等养殖业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技术进步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生产模式正发生较大的变化,传统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生产方式正逐步减少,规模化及工厂化生产方式的范围正不断扩大,并向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同时,在原有基础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变化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需要,延伸出如宠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常规畜牧水产品的规模化经营与加工、特种动物养殖与经营、集中屠宰与检测等新产业,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与数量的减少,规模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饲料的需求量超过了养殖产量的增长速度,作为生产最基本原料的饲料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因生产模式的转变与产业分工的细化,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目前,嘉兴、湖州两市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各产业部门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约为4500多人,为支撑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与产业发展,预计至2020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总数为8500人,每年约需培养增加专业技术人员400人左右。总体来看,目前,嘉兴、湖州两市养殖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养殖业务对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需求。
3.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供应情况。自上世纪末,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等学校的数量、办学规模不断增长,至2010年浙江省已有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189所,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78%。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更为迅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院校数量与在校生总规模已分别达到45所、在校生数量达到40%,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中动物生产类专业在校生约1000人,每年为社会提供毕业生300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涉农行业专业学生学费专项补助及相关院校建设政策支持的持续实施,有利于专业规模的稳定,但从今后若干年的社会发展情况看,总体上,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办学规模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预计各类专业院校每年能为社会提供约350名专业毕业生,与产业发展的要求基本对应,如按1/3毕业生离开对应产业就业,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判断,存在着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
二、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就业趋势预测与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民生工程实施与分配体制改革使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提高,通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对各地产业发展重心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养殖业及关联产业生产模式的改进,低碳经济的大力兴起对天然可持续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对食品防疫检疫工作的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使毕业生适应能力的不断增强,将会有效地提升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就业水平与质量。
1.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将为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殖水平。”上述战略措施的实施,将在“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从根本上改变依靠投资、出口为主要手段的經济增长方式,将国内消费作为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必然会大力促进与内需相关的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的实施,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的加大,将使贫富不均的现象有较大程度的改观,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消费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必然会为以提供动物蛋白为主的养殖业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相关政策的实施,将会提高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与生产水平。从而,为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促进养殖业的新一轮整体性快速发展。
2.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将为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养殖业及相关产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快速提升,需要聚集更多的劳动、土地、资金与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其中,人力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从业人员需求大量增加的同时,在养殖业行业企业一线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大量增加,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需求。养殖业产业的发展必将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与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在提高生产组织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对饲料生产、养殖管理、疫病防治工作及相应技术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对从事相应管理与技术工作专门性人才的需求量将更为迫切,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近来国内食品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国家对食品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养殖新技术的推广与标准化生产的大力推行,需要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专门从事动物食品检验检疫、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途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宠物热得以兴起,数以千万计的家养宠物需要有饲养、保健与疾病诊疗等方面的服务,因而,近年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宠物市场、宠物医院,需要有专业人员加盟,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国内近期开始的农牧业产品价格提升,畜牧业相对工业产品价格结构的调整,国家促进农牧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出台与实施,将提升养殖业产业竞争能力与盈利水平,为提高养殖业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创造了条件,增强了产业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与稳定性,在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有望实现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将为高职高专院校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保证。近年来,各地动物生产类高职高专院校及专业,认真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力度,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与实用性不断提高,将为毕业生就业水平与质量提供良好保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加快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素质、双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建设等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将较好地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与要求。嘉兴市政府为支持养殖业产业发展,为养殖业生产一线培养与输送更多适合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针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等涉农专业,持续实施的学生学费政府财政支付政策,将更多地吸引家庭经济困难、能更好适应养殖业企业一线工作的学生就读相应专业,将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对策措施与思考
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既有毕业生(或家长)传统观念、经营者经营管理理念的因素,也受行业产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水平与就业质量,与各级政府、整个社会和行业企业都存在着密切联系,但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与此存在着更为直接的关系,提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与质量是职业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认真思考、努力探索与积极实践。
1.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努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在选择录用与使用培养毕业生的过程上,与消费者选购商品一样,必然以其能否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能否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为依据。高职高专作为一类较为新型的教育类型,上有办学历史悠久的本科院校,下有数量众多的中职院校,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并确立自己的位置,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与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养成规律,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培养出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强的优势,与中职院校相比具有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使学生成为“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适用性人才,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与欢迎,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与重用,在为行业企业发展作出成效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2.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心态与就业定位。择业心态与就业定位既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水平,也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影响到毕业生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还关系到参加岗位工作以后的工作稳定性、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的职业成长。某种意义上说,择业心态与就业定位决定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成效。本世纪初以来的高校大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然而,许多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不考虑自身的实际能力与水平,没有真正认识到高职高专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过份追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就业,没有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出发,过份追求条件优越的城市环境,形成了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而言,主要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首先,應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结合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充实课程教学内容,健全课程师资团队,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专题报告、优秀毕业生现场报告,结合专业教学的实地参观、实习等形式,实施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的认识与信心。其次,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与区域内行业企业建设广泛的联系与协作,通过建立健全就业需要信息发布制度,组织专场招聘会,开展个别指导,提供就业协议签订指导服务,跟踪并关心已就业学生的工作、生活与服务等形式,全方位、全过程关心学生的就业与成长。另外,动物生产类行业的创业门槛相对较低,在校期间加强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利于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对于提升行业经营者的素质,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学习,吸收其他同学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学校在区域行业产业内的影响力。社会服务是职业院校的另一重要职能,职业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既是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职业院校通过积极组织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带领学生开展技术攻关与技术推广、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与技能鉴定等活动,有利于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了解行业发展需求与动态,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增进与行业企业的感情,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行业企业的了解,使学生提前融入行业企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定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毕业后在相应企业就业创造条件;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能力与发展水平,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学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促进学生更好就业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动物食品;专业设置;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37-03
嘉兴作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先行之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的单家独户养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而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必将成为今后嘉兴地区畜禽养殖的主导。为适应动物生产行业的转型升级的需要,嘉兴市相关部门也对动物生产行业监督管理与服务的机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动物生产行业相应职业岗位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为地处嘉兴本地的地方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产业发展及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人才资源与其他实物产品的供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就业水平与质量,主要决定于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与相关职业院校培养输送的规模,动物生产类专业作为专业性较强、适应拓展范围相对狭窄的专业大类,在供求关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要正确地把握其就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首先应从宏观上对人才的供求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1.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产业发展现状。自本世纪以来,嘉兴市的经济总量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据《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超过千亿为1050.56亿元,2010年达到2296亿元,仅6年时间达到了翻番,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3.7%,对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130亿元和213.88亿元,增长64.52%倍,平均年增长幅度为8.6%,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林牧渔业增长速度整体较慢。其中:自2004年至2010年,嘉兴市肉、奶、水产品等主要养殖类产品产量和合计产量仅增长约26.28%,平均年增长幅度为3.55%,因排除了价格变动因素,总产量更能反映产业增长的基本情况,与其他主要工业品产量相比较存在的差距更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大量转移,实施以出口、投资为主要发展战略,嘉兴市也顺应历史的发展,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等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国际国内贸易也飞速发展,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由2004年的12.37%下降到2010年的9.32%。农林牧渔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比重的不断下降,必然会降低产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对于为动物生产行业培养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动物生产类院校和专业,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2.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总体情况。作为以提供动物性蛋白为主要目的的畜牧、水产等养殖业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技术进步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生产模式正发生较大的变化,传统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生产方式正逐步减少,规模化及工厂化生产方式的范围正不断扩大,并向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同时,在原有基础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变化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需要,延伸出如宠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常规畜牧水产品的规模化经营与加工、特种动物养殖与经营、集中屠宰与检测等新产业,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与数量的减少,规模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对饲料的需求量超过了养殖产量的增长速度,作为生产最基本原料的饲料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因生产模式的转变与产业分工的细化,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目前,嘉兴、湖州两市动物生产类专业对应各产业部门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约为4500多人,为支撑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与产业发展,预计至2020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总数为8500人,每年约需培养增加专业技术人员400人左右。总体来看,目前,嘉兴、湖州两市养殖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养殖业务对专业技术人员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需求。
3.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供应情况。自上世纪末,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等学校的数量、办学规模不断增长,至2010年浙江省已有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189所,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78%。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更为迅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院校数量与在校生总规模已分别达到45所、在校生数量达到40%,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中动物生产类专业在校生约1000人,每年为社会提供毕业生300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涉农行业专业学生学费专项补助及相关院校建设政策支持的持续实施,有利于专业规模的稳定,但从今后若干年的社会发展情况看,总体上,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办学规模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预计各类专业院校每年能为社会提供约350名专业毕业生,与产业发展的要求基本对应,如按1/3毕业生离开对应产业就业,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判断,存在着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
二、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就业趋势预测与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民生工程实施与分配体制改革使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提高,通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对各地产业发展重心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养殖业及关联产业生产模式的改进,低碳经济的大力兴起对天然可持续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对食品防疫检疫工作的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使毕业生适应能力的不断增强,将会有效地提升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就业水平与质量。
1.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将为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殖水平。”上述战略措施的实施,将在“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从根本上改变依靠投资、出口为主要手段的經济增长方式,将国内消费作为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必然会大力促进与内需相关的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的实施,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的加大,将使贫富不均的现象有较大程度的改观,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消费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必然会为以提供动物蛋白为主的养殖业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相关政策的实施,将会提高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与生产水平。从而,为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促进养殖业的新一轮整体性快速发展。
2.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将为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养殖业及相关产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快速提升,需要聚集更多的劳动、土地、资金与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其中,人力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从业人员需求大量增加的同时,在养殖业行业企业一线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大量增加,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需求。养殖业产业的发展必将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与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在提高生产组织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对饲料生产、养殖管理、疫病防治工作及相应技术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对从事相应管理与技术工作专门性人才的需求量将更为迫切,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近来国内食品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国家对食品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养殖新技术的推广与标准化生产的大力推行,需要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专门从事动物食品检验检疫、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途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宠物热得以兴起,数以千万计的家养宠物需要有饲养、保健与疾病诊疗等方面的服务,因而,近年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宠物市场、宠物医院,需要有专业人员加盟,为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国内近期开始的农牧业产品价格提升,畜牧业相对工业产品价格结构的调整,国家促进农牧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出台与实施,将提升养殖业产业竞争能力与盈利水平,为提高养殖业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创造了条件,增强了产业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与稳定性,在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有望实现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将为高职高专院校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保证。近年来,各地动物生产类高职高专院校及专业,认真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力度,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与实用性不断提高,将为毕业生就业水平与质量提供良好保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加快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素质、双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建设等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将较好地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与要求。嘉兴市政府为支持养殖业产业发展,为养殖业生产一线培养与输送更多适合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针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等涉农专业,持续实施的学生学费政府财政支付政策,将更多地吸引家庭经济困难、能更好适应养殖业企业一线工作的学生就读相应专业,将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对策措施与思考
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既有毕业生(或家长)传统观念、经营者经营管理理念的因素,也受行业产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水平与就业质量,与各级政府、整个社会和行业企业都存在着密切联系,但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与此存在着更为直接的关系,提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与质量是职业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认真思考、努力探索与积极实践。
1.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努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在选择录用与使用培养毕业生的过程上,与消费者选购商品一样,必然以其能否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能否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为依据。高职高专作为一类较为新型的教育类型,上有办学历史悠久的本科院校,下有数量众多的中职院校,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并确立自己的位置,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与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养成规律,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培养出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强的优势,与中职院校相比具有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使学生成为“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适用性人才,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与欢迎,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与重用,在为行业企业发展作出成效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2.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心态与就业定位。择业心态与就业定位既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水平,也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影响到毕业生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还关系到参加岗位工作以后的工作稳定性、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的职业成长。某种意义上说,择业心态与就业定位决定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成效。本世纪初以来的高校大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然而,许多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不考虑自身的实际能力与水平,没有真正认识到高职高专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过份追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就业,没有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出发,过份追求条件优越的城市环境,形成了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而言,主要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首先,應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结合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充实课程教学内容,健全课程师资团队,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专题报告、优秀毕业生现场报告,结合专业教学的实地参观、实习等形式,实施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行业发展、职业发展的认识与信心。其次,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与区域内行业企业建设广泛的联系与协作,通过建立健全就业需要信息发布制度,组织专场招聘会,开展个别指导,提供就业协议签订指导服务,跟踪并关心已就业学生的工作、生活与服务等形式,全方位、全过程关心学生的就业与成长。另外,动物生产类行业的创业门槛相对较低,在校期间加强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利于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对于提升行业经营者的素质,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学习,吸收其他同学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学校在区域行业产业内的影响力。社会服务是职业院校的另一重要职能,职业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既是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职业院校通过积极组织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带领学生开展技术攻关与技术推广、技术指导与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与技能鉴定等活动,有利于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了解行业发展需求与动态,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增进与行业企业的感情,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行业企业的了解,使学生提前融入行业企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定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毕业后在相应企业就业创造条件;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能力与发展水平,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学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促进学生更好就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