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码摄影教学要重视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例,举实例,使原理知识融会贯通;要紧跟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还要精心安排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切实提高摄影水平;并建立综合考评体系。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的实践,数码摄影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码摄影;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38-02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摄影在经过了100多年发展历程后,已全面进入了数码影像时代。数码相机作为这一技术的关键设备,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用十几年的时间从尖端科技产品发展为普及程度很高的小家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大中专院校开设了数码摄影课程。笔者仅以中国计量学院在全校范围开设《数码影像技术》选修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较短的授课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兴趣并提高能力。
一、重视基础知识,切实掌握摄影原理
掌握必要的拍摄技术,是获得满意照片的基础。摄影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技术,深入理解照相光学系统,是掌握一切摄影技巧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从理想光学系统出发,将照相机镜头简化为一个具有正焦距的透镜,结合高斯成像公式,详细分析计算物像关系,使学生切实掌握基本光学原理,形成物像关系经验。接下来,扩展至镜头的焦距与视场,光圈与景深,对焦等摄影关键技术,不断强化物像关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摄影也是光线的艺术,测光是实现正确曝光的基础。“18%中灰度”是测光过程的关键词,无论平均测光还是点测光,都以18%为还原准则。围绕“18%中灰度”概念,展开各种光环境分析,使学习者准确运用测光模式,合理进行曝光补偿,在各种情况下均能实现正确曝光。
二、举典型实例,以实践为教学主线
摄影技术属于实践技能领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直接经验,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针对技术环节的重点和难点,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习者对摄影知识和技巧有直观的认识。例如在“镜头的焦距”教学环节中,进行现场拍摄,拍摄过程分为两组。第一组,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下,使用不同焦距的摄影镜头,对相同的目标进行拍摄。拍摄后,将整组照片同时显示在屏幕上,通过比较,使学习者立刻建立起“镜头的焦距与照片视场的关系”的认识,再结合公式,深化理解。第二组,对相同的立体目标进行拍摄,使用不同焦距镜头,通过调整拍摄距离的方法,使目标充满整个画面,再比较拍摄效果,使“焦距短的镜头画面立体感强”这样晦涩难懂的规律就变得显而易懂。
三、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
电子技术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数码相机以每年100万像素的速度飞快进步着,拍摄速度、液晶显示等相关技术也在迅猛发展。而数码摄影的课程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传统摄影领域,暗房技术是教学重点之一,而在数码时代中,暗房制作技术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少,逐渐被图像处理软件所取代。数码摄影课程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入数码照片后期处理技术,如各种处理软件的使用,色彩管理等,尤其是RAW文件处理基础知识。RAW文件又称为“数字底片”,是未经处理、也未经压缩的格式,记录了数码相机传感器的原始信息,同时记录了由相机拍摄所产生的ISO设置、快门速度、光圈值、白平衡等原数据的文件。学会处理RAW文件,是学习者使用专业设备、进一步提高摄影水平的必经之路。
四、加强艺术知识教学,提高艺术修养
随着电子技术日益成熟,现代照相机已经实现了完全的程序化控制,使摄影过程变得简单轻松。传统摄影所关注的器材使用技术已经不是摄影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想法与创意成为重点。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摄影艺术方面的内容,提高学习者的欣赏水平,培养创作能力,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举办校园风光小型摄影展。在影展中,学生们常常见到的景物,以不同角度展示出或生动,或夸张的艺术特征,使学生们学会运用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在生活中发现美好,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内化于身心,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素质。也可以聘请专业摄影师来校作专题报告,讲解经典作品,提升艺术修养。如希望工程宣传标志“大眼睛”作品,从这张照片中,无需任何言语,就能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令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精心组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器材利用率
我国教育经费短缺,高校摄影器材数量与学生的需求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为缓解这一矛盾,可将实践教学分散化进行。在课程初期,提出若干个拍摄主题,如欢迎新生主题,记录下新同学怀着兴奋、憧憬的心情踏入大学校园的情景;运动会主题,留下赛场健将的飒爽英姿;晚会主题,留存住校园中流光溢彩的瞬間;秋色主题,凝固银杏树上炫丽的金黄色,葡萄藤上累累的硕果。这些摄影主题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拍摄,再按照器材数量分别2到3人的小组,可以将器材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拍摄小组成员间的讨论、比较,也可使学生的拍摄水平得到提升。
六、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形成客观评价
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凭一张试卷评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不全面的,应采用理论知识考核、摄影作品创作与平时课堂讨论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理论知识考核采用考试的形式,考试的压力可使学习者认真系统地阅读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摄影作品创作能体现出实践水平,而对作品的评价不能采取一家之言,可与教学过程的摄影作品赏析环节相结合,让学习者在讨论时给出综合评价。而平时课堂讨论可以新技术为主题,让学习者在查阅资料后做专题发言,使学习者了解数码摄影前沿科技,同时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料,使课程内容滚动前进,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端。
摄影是一门艺术、一项技术、一种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高校顺应时代发展,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举措。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该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成为选修的热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者的实践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艺术情操,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忠民.大学摄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砾.浅谈基础摄影选修课的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4).
[3]江城,熊薇薇.普通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1,(4).
[4]尹兰兰.浅谈高等院校摄影课程实验的问题及改革[J].河池学院学报,增刊,28(2).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SCG242)
作者简介:陈慧芳(1978-),女,吉林省人,硕士,现任中国计量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摄影技术。
关键词:数码摄影;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38-02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摄影在经过了100多年发展历程后,已全面进入了数码影像时代。数码相机作为这一技术的关键设备,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用十几年的时间从尖端科技产品发展为普及程度很高的小家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大中专院校开设了数码摄影课程。笔者仅以中国计量学院在全校范围开设《数码影像技术》选修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较短的授课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兴趣并提高能力。
一、重视基础知识,切实掌握摄影原理
掌握必要的拍摄技术,是获得满意照片的基础。摄影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技术,深入理解照相光学系统,是掌握一切摄影技巧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从理想光学系统出发,将照相机镜头简化为一个具有正焦距的透镜,结合高斯成像公式,详细分析计算物像关系,使学生切实掌握基本光学原理,形成物像关系经验。接下来,扩展至镜头的焦距与视场,光圈与景深,对焦等摄影关键技术,不断强化物像关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摄影也是光线的艺术,测光是实现正确曝光的基础。“18%中灰度”是测光过程的关键词,无论平均测光还是点测光,都以18%为还原准则。围绕“18%中灰度”概念,展开各种光环境分析,使学习者准确运用测光模式,合理进行曝光补偿,在各种情况下均能实现正确曝光。
二、举典型实例,以实践为教学主线
摄影技术属于实践技能领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直接经验,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针对技术环节的重点和难点,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让学习者对摄影知识和技巧有直观的认识。例如在“镜头的焦距”教学环节中,进行现场拍摄,拍摄过程分为两组。第一组,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下,使用不同焦距的摄影镜头,对相同的目标进行拍摄。拍摄后,将整组照片同时显示在屏幕上,通过比较,使学习者立刻建立起“镜头的焦距与照片视场的关系”的认识,再结合公式,深化理解。第二组,对相同的立体目标进行拍摄,使用不同焦距镜头,通过调整拍摄距离的方法,使目标充满整个画面,再比较拍摄效果,使“焦距短的镜头画面立体感强”这样晦涩难懂的规律就变得显而易懂。
三、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
电子技术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数码相机以每年100万像素的速度飞快进步着,拍摄速度、液晶显示等相关技术也在迅猛发展。而数码摄影的课程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传统摄影领域,暗房技术是教学重点之一,而在数码时代中,暗房制作技术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少,逐渐被图像处理软件所取代。数码摄影课程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入数码照片后期处理技术,如各种处理软件的使用,色彩管理等,尤其是RAW文件处理基础知识。RAW文件又称为“数字底片”,是未经处理、也未经压缩的格式,记录了数码相机传感器的原始信息,同时记录了由相机拍摄所产生的ISO设置、快门速度、光圈值、白平衡等原数据的文件。学会处理RAW文件,是学习者使用专业设备、进一步提高摄影水平的必经之路。
四、加强艺术知识教学,提高艺术修养
随着电子技术日益成熟,现代照相机已经实现了完全的程序化控制,使摄影过程变得简单轻松。传统摄影所关注的器材使用技术已经不是摄影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想法与创意成为重点。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摄影艺术方面的内容,提高学习者的欣赏水平,培养创作能力,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举办校园风光小型摄影展。在影展中,学生们常常见到的景物,以不同角度展示出或生动,或夸张的艺术特征,使学生们学会运用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在生活中发现美好,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内化于身心,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素质。也可以聘请专业摄影师来校作专题报告,讲解经典作品,提升艺术修养。如希望工程宣传标志“大眼睛”作品,从这张照片中,无需任何言语,就能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令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精心组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器材利用率
我国教育经费短缺,高校摄影器材数量与学生的需求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为缓解这一矛盾,可将实践教学分散化进行。在课程初期,提出若干个拍摄主题,如欢迎新生主题,记录下新同学怀着兴奋、憧憬的心情踏入大学校园的情景;运动会主题,留下赛场健将的飒爽英姿;晚会主题,留存住校园中流光溢彩的瞬間;秋色主题,凝固银杏树上炫丽的金黄色,葡萄藤上累累的硕果。这些摄影主题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拍摄,再按照器材数量分别2到3人的小组,可以将器材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拍摄小组成员间的讨论、比较,也可使学生的拍摄水平得到提升。
六、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形成客观评价
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凭一张试卷评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不全面的,应采用理论知识考核、摄影作品创作与平时课堂讨论相结合的考评方式。理论知识考核采用考试的形式,考试的压力可使学习者认真系统地阅读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摄影作品创作能体现出实践水平,而对作品的评价不能采取一家之言,可与教学过程的摄影作品赏析环节相结合,让学习者在讨论时给出综合评价。而平时课堂讨论可以新技术为主题,让学习者在查阅资料后做专题发言,使学习者了解数码摄影前沿科技,同时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料,使课程内容滚动前进,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端。
摄影是一门艺术、一项技术、一种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高校顺应时代发展,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举措。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该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成为选修的热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者的实践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艺术情操,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忠民.大学摄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砾.浅谈基础摄影选修课的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4).
[3]江城,熊薇薇.普通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1,(4).
[4]尹兰兰.浅谈高等院校摄影课程实验的问题及改革[J].河池学院学报,增刊,28(2).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SCG242)
作者简介:陈慧芳(1978-),女,吉林省人,硕士,现任中国计量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摄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