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现代城市规划也在朝着融合生态规划的方向发展。目前生态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先是讲解了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理论的起源,然后指出了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进行融合的内容,最后讲解了一些城市生态规划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融合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当前在一些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还被简单理解为传统城市规划的一个章节,生态规划没有和城市规划享用一样的法定地位,没有国家的规范,导致了生态规划不能和城市规划很好的进行融合。下面先讲一讲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理论的起源。
一、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理论的起源
新的理论出现,都是建立在批判现有理论基础上的。生态规划就是批判与否定了传统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研究大师黄光宇指出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构建了新型的城市生态规划,它从生态价值观点着眼,综合规划方法理论。传统的城市规划在哲学观上倡导主宰自然,在规划价值观上要进行扩张型的自然掠夺。而基于传统城市规划观念的生态城市规划在哲学观赏倡导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在规划价值观赏要进行平衡型的和谐融合发展。冯向东的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是根据区域规划、国土整治的指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对生态要素的程序、方法、内容、成果、整治目标、实施过程等进行人工的城市规划生态化融合,城市规划
同生态规划属于上下级的关系,城市规划类似于总体、生态规划类似于部门。栗德祥认为对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要从规划出发点、规划依据、研究方法、规划内容上进行区分,生态规划要从城市规划前就开始,生态规划也要通过城市规划的的指导工作,生态规划的专项规划要同城市规划同时进行。
二、生态规划同城市规划的融合
城市规划有着很长的成长历程,从理论构建来看,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还处在起步阶段,仅仅将城市规划理论分成两个部分,不足以独立出城市规划理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社会学,这些理论不应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范畴。城市规划理论不光要有横向的分类坐标,还要有纵向的分层坐标,纵向分层坐标就是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以上海的城市规划布局为例,上海市在城市规划方面逐渐形成了明确的南北轴和东西轴的布局,这种城市布局与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在城市规划的同时,对于上海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也始终坚持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上海市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对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逐渐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的环境目标。下面是利于城市规划理论构建的方面。
1.可以区分开一般的城市理论
规划作为有价值的社会实践,不管使城市的构想,还是程序的理论,城市规划理论都可以有很大的价值观痕迹。它可以把城市规划该怎样做、如何做划分清楚。把城市规划理论和一般的城市理论区别开来,比如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社会学等。城市学要根据城市的客观探索,对城市的现状、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和描述,解答城市将来的情况等问题。城市规划也会借鉴参考城市科学的研究成果,但不会简单的借用这些城市研究成果,这就是城市规划存在的必要性。
2.价值观成为城市规划理论的核心
价值观受人类世界观影响,成为了研究城市理论的核心。通过分析人类世界观的发展得出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生态学对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提出挑战。生态学通过与环境间的关系来分析生物个体的发展情况,生态规划不单单是一门科学,也是了解世界的新视角,它把研究对象放到更大的关系网络中,和现代的科学发展不谋而合。当生态学对人类进行研究时,作为主体的人只是众多环境的一份子,不再独立于客体而存在。人们把城市规划当成分配管理资源的过程,城市规划要保持正当性,进行公共平台的搭建,使所有利益有关系的成员都可以通过公共平台获得妥协。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关注没有发言能力的群体,不发言不代表没有享受利益的权利或者没有利益的需要。考虑到生态价值观,生命体作为规划过程中的主体,只有人类具有发言、决策权力,其他生命体没有发言、决策权利而导致利益得不到保障,造成生态的破坏,生态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丧失,生态价值的下降。
三、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融合的意义
1.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影响
城市可以服务于所有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它是价值观变得生态化的体现。同社会经济能力一样,城市的生态服务能力也需要有专门的设施和空间载体,这里专门的设施为生态基础设施。对城市生态服务能力的关注加大,同传统的城市建设一样,城市生态基础设备也将成为城市结构的组成要素。传统的城市基础建设也没有放弃绿地系统,但传统城市基础里的绿地建设,不管从结构上看,还是从规模上看,都把人类的需求作为中心而设置,这就和生态城市基础建设不同,生态城市基础建设则是把各个生命以及非生命的过程当成核心。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融合不单单要改变传统规划的价值观、空间结构、功能设备,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还要对传统规划过程进行改变,例如在预测城市的规模时可以采用生态容量和生态足迹的模型,公共生态位来进行城市区域中的定位,在用地评价时可以采用千层饼模式以及头格局理论。
2.在城市生态规划方面的影响
生态规划同城市规划的融合,还可以使城市生态规划成为一个专项规划,可以一个生态专家的领域,显示出倡导性、联络性、代表性的特征,从各个利益方面进行法规性、政策性的妥协。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后的倡导性,指城市规划师通过倡导生态价值观,对生态中的弱势群体进行关怀,这里的弱势群体不同于一般社会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它们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比较容易受到侵害的生态利益主体,例如人类对环境的侵害造成自然界中的物种变的越来越少。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后的代言性,指城市规划师要代表这些生态利益主体中的弱势群体说话,这不单单要靠城市规划师的力量,还需要生态有好人士的力量支持。使这些弱势全体可以积极加入到城市规划中,对城市规划的未来产生影响。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后的联络性,指城市生态规划要成为各个利益主体联络的使者。
总结:
随着生态规划的加入,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体现需要进行重新的定位、思考,对城市的功能也需要进行调整。城市要满足人们的生产、管理、生活、防御等功能外,还需要有生态服务能力,这里的生态服务能力是自由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和支持人类生命活动的过程。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融合在一个理论系统下,对城市规划的生态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建忠.生态规划的探索与思考——以深圳的生态规划探索实践为例[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2010
[2]趙淑玲.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观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7(05)
[3]李王鸣,应云仙.生态伦理——城市规划视角纳新[J].城市规划,2007(06)
[4]金涛,林文棋.区域共轭生态规划探论——以黄河三角洲生态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9(07)
[5]陆同伟,宋珂,杨秀,王新军.基于生态适宜度分析的城市用地规划研究——以杭州市东南部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为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6]胡敏.浅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及误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融合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当前在一些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还被简单理解为传统城市规划的一个章节,生态规划没有和城市规划享用一样的法定地位,没有国家的规范,导致了生态规划不能和城市规划很好的进行融合。下面先讲一讲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理论的起源。
一、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理论的起源
新的理论出现,都是建立在批判现有理论基础上的。生态规划就是批判与否定了传统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研究大师黄光宇指出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构建了新型的城市生态规划,它从生态价值观点着眼,综合规划方法理论。传统的城市规划在哲学观上倡导主宰自然,在规划价值观上要进行扩张型的自然掠夺。而基于传统城市规划观念的生态城市规划在哲学观赏倡导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在规划价值观赏要进行平衡型的和谐融合发展。冯向东的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是根据区域规划、国土整治的指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对生态要素的程序、方法、内容、成果、整治目标、实施过程等进行人工的城市规划生态化融合,城市规划
同生态规划属于上下级的关系,城市规划类似于总体、生态规划类似于部门。栗德祥认为对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要从规划出发点、规划依据、研究方法、规划内容上进行区分,生态规划要从城市规划前就开始,生态规划也要通过城市规划的的指导工作,生态规划的专项规划要同城市规划同时进行。
二、生态规划同城市规划的融合
城市规划有着很长的成长历程,从理论构建来看,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还处在起步阶段,仅仅将城市规划理论分成两个部分,不足以独立出城市规划理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社会学,这些理论不应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范畴。城市规划理论不光要有横向的分类坐标,还要有纵向的分层坐标,纵向分层坐标就是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以上海的城市规划布局为例,上海市在城市规划方面逐渐形成了明确的南北轴和东西轴的布局,这种城市布局与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在城市规划的同时,对于上海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也始终坚持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上海市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对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逐渐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的环境目标。下面是利于城市规划理论构建的方面。
1.可以区分开一般的城市理论
规划作为有价值的社会实践,不管使城市的构想,还是程序的理论,城市规划理论都可以有很大的价值观痕迹。它可以把城市规划该怎样做、如何做划分清楚。把城市规划理论和一般的城市理论区别开来,比如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社会学等。城市学要根据城市的客观探索,对城市的现状、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和描述,解答城市将来的情况等问题。城市规划也会借鉴参考城市科学的研究成果,但不会简单的借用这些城市研究成果,这就是城市规划存在的必要性。
2.价值观成为城市规划理论的核心
价值观受人类世界观影响,成为了研究城市理论的核心。通过分析人类世界观的发展得出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生态学对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提出挑战。生态学通过与环境间的关系来分析生物个体的发展情况,生态规划不单单是一门科学,也是了解世界的新视角,它把研究对象放到更大的关系网络中,和现代的科学发展不谋而合。当生态学对人类进行研究时,作为主体的人只是众多环境的一份子,不再独立于客体而存在。人们把城市规划当成分配管理资源的过程,城市规划要保持正当性,进行公共平台的搭建,使所有利益有关系的成员都可以通过公共平台获得妥协。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关注没有发言能力的群体,不发言不代表没有享受利益的权利或者没有利益的需要。考虑到生态价值观,生命体作为规划过程中的主体,只有人类具有发言、决策权力,其他生命体没有发言、决策权利而导致利益得不到保障,造成生态的破坏,生态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丧失,生态价值的下降。
三、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融合的意义
1.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影响
城市可以服务于所有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它是价值观变得生态化的体现。同社会经济能力一样,城市的生态服务能力也需要有专门的设施和空间载体,这里专门的设施为生态基础设施。对城市生态服务能力的关注加大,同传统的城市建设一样,城市生态基础设备也将成为城市结构的组成要素。传统的城市基础建设也没有放弃绿地系统,但传统城市基础里的绿地建设,不管从结构上看,还是从规模上看,都把人类的需求作为中心而设置,这就和生态城市基础建设不同,生态城市基础建设则是把各个生命以及非生命的过程当成核心。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融合不单单要改变传统规划的价值观、空间结构、功能设备,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还要对传统规划过程进行改变,例如在预测城市的规模时可以采用生态容量和生态足迹的模型,公共生态位来进行城市区域中的定位,在用地评价时可以采用千层饼模式以及头格局理论。
2.在城市生态规划方面的影响
生态规划同城市规划的融合,还可以使城市生态规划成为一个专项规划,可以一个生态专家的领域,显示出倡导性、联络性、代表性的特征,从各个利益方面进行法规性、政策性的妥协。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后的倡导性,指城市规划师通过倡导生态价值观,对生态中的弱势群体进行关怀,这里的弱势群体不同于一般社会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它们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比较容易受到侵害的生态利益主体,例如人类对环境的侵害造成自然界中的物种变的越来越少。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后的代言性,指城市规划师要代表这些生态利益主体中的弱势群体说话,这不单单要靠城市规划师的力量,还需要生态有好人士的力量支持。使这些弱势全体可以积极加入到城市规划中,对城市规划的未来产生影响。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后的联络性,指城市生态规划要成为各个利益主体联络的使者。
总结:
随着生态规划的加入,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体现需要进行重新的定位、思考,对城市的功能也需要进行调整。城市要满足人们的生产、管理、生活、防御等功能外,还需要有生态服务能力,这里的生态服务能力是自由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和支持人类生命活动的过程。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融合在一个理论系统下,对城市规划的生态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建忠.生态规划的探索与思考——以深圳的生态规划探索实践为例[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2010
[2]趙淑玲.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观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7(05)
[3]李王鸣,应云仙.生态伦理——城市规划视角纳新[J].城市规划,2007(06)
[4]金涛,林文棋.区域共轭生态规划探论——以黄河三角洲生态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9(07)
[5]陆同伟,宋珂,杨秀,王新军.基于生态适宜度分析的城市用地规划研究——以杭州市东南部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为例[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6]胡敏.浅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及误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