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道路上,语文同仁默默前行,积极探索,孜孜寻求良方,潜心探究语文课程的规律特性。我们欣喜地发现,“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已不见踪影,千人一面的语文课堂也已荡然无存;而“读、品、悟”成为主旋律,“有效性”成为关键词,语文课堂春色满园,百花竞艳,个性鲜明,精彩纷呈。
我的地盘我做主——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时期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语文教师应积极创造有效认知的氛围,引导学生自我导向、激励、监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他们通过质疑、解疑,积极思维,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老师形象”随处可见,蔡芸芝先生、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韩麦尔先生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学习《藤野先生》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回忆已学课文,然后建议学生将几位老师形象进行横向比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刻画形象的,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老师进行评价。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探索,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联通课内外,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思维,增强审美情趣。
激情燃烧的岁月——知情交融的语文课堂
情感因素的倾入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赋予情感色彩,满足学生的情意需要,达到知情交融。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亲切自然、风趣幽默,可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精神振奋,在和谐的交互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比如教学《背影》,既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哀愁的心情,又要让学生受到这种情感的感染。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范读课文,通过丰富的言语表情,相应的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车站买橘”精彩段落,让自己“身临其境”成为主人公。学生一旦受到了感染,就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点燃心灵之灯。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可见情感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探究的语文课堂
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现代语文课堂的基本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在体验知识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结构。重视教学过程在形成认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善于根据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当前的学习状态,优化教学设计过程,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活动环境。例如笔者在教学《水调歌头》时,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月”的别称与故事,并在课堂上交流。由此引发学生质疑。学生追问:为什么词人说“高处不胜寒”?为什么“此事古难全”?不仅如此,课后有的学生还以“月亮”为话题写了日记。不少学生能引用古诗文,运用修辞,畅谈中国“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行,并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五星红旗定会在月球上飘扬,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这样的教学活动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知行结合,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巧借媒体作嫁衣——如见其人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师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努力发挥电教媒体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强等长处,给学生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变色龙的形象,使陌生的动物变得具体可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分析课文时,又借助多媒体展现不断变化的人物脸谱和相应的人物语言,既能加深学生对人物的印象,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我选取了课本中的对话片段,播放录音以作示范,供学生模仿、借鉴。综合利用多媒体,能使教学形式新颖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活动生活化。当然,多媒体在语文课上的运用,必须选择最佳作用点,把握最佳时机。
生活舞台最开阔——活动多样的语文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始终以一种新奇而充满兴趣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为智力发展创造最佳的外部条件,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促进联想,形成创新素质。如在教学喜剧《威尼斯商人》时,可以让学生排演这场戏,通过戏剧活动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戏剧特点的认识。学生们可以从演出中体会到人性的善与恶,仁爱友谊的力量与伟大。课后还可以让学生采访“演员”,畅谈收获。听说读写做皆有,拓宽了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视野,使语文教学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乱花渐欲迷人眼”,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使我们陶醉。然而,探求永无止境,语文教师不妨大胆探索,建构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
我的地盘我做主——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时期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语文教师应积极创造有效认知的氛围,引导学生自我导向、激励、监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他们通过质疑、解疑,积极思维,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老师形象”随处可见,蔡芸芝先生、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韩麦尔先生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学习《藤野先生》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回忆已学课文,然后建议学生将几位老师形象进行横向比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刻画形象的,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老师进行评价。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探索,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联通课内外,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思维,增强审美情趣。
激情燃烧的岁月——知情交融的语文课堂
情感因素的倾入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赋予情感色彩,满足学生的情意需要,达到知情交融。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亲切自然、风趣幽默,可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精神振奋,在和谐的交互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比如教学《背影》,既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哀愁的心情,又要让学生受到这种情感的感染。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范读课文,通过丰富的言语表情,相应的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车站买橘”精彩段落,让自己“身临其境”成为主人公。学生一旦受到了感染,就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点燃心灵之灯。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可见情感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探究的语文课堂
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现代语文课堂的基本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在体验知识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结构。重视教学过程在形成认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善于根据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当前的学习状态,优化教学设计过程,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活动环境。例如笔者在教学《水调歌头》时,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月”的别称与故事,并在课堂上交流。由此引发学生质疑。学生追问:为什么词人说“高处不胜寒”?为什么“此事古难全”?不仅如此,课后有的学生还以“月亮”为话题写了日记。不少学生能引用古诗文,运用修辞,畅谈中国“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飞行,并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五星红旗定会在月球上飘扬,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这样的教学活动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知行结合,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巧借媒体作嫁衣——如见其人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师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努力发挥电教媒体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强等长处,给学生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变色龙的形象,使陌生的动物变得具体可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分析课文时,又借助多媒体展现不断变化的人物脸谱和相应的人物语言,既能加深学生对人物的印象,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我选取了课本中的对话片段,播放录音以作示范,供学生模仿、借鉴。综合利用多媒体,能使教学形式新颖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活动生活化。当然,多媒体在语文课上的运用,必须选择最佳作用点,把握最佳时机。
生活舞台最开阔——活动多样的语文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始终以一种新奇而充满兴趣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为智力发展创造最佳的外部条件,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促进联想,形成创新素质。如在教学喜剧《威尼斯商人》时,可以让学生排演这场戏,通过戏剧活动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戏剧特点的认识。学生们可以从演出中体会到人性的善与恶,仁爱友谊的力量与伟大。课后还可以让学生采访“演员”,畅谈收获。听说读写做皆有,拓宽了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视野,使语文教学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乱花渐欲迷人眼”,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使我们陶醉。然而,探求永无止境,语文教师不妨大胆探索,建构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