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之初,我们要明确本文所涉及的三个关键词,游戏、情绪和情感。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关于游戏的论述上,主要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以及寓教育于教育、游戏之中等三方面内容。游戏是早期儿童课程的核心,游戏对儿童身心的发展起导向作用。
其次,我们来谈一下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是指儿童在客观事物中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学前儿童不同于年长儿童的突出特点,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不,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的情绪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而且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情感的形成。
既然游戏,情绪和情感都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且三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这种关系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所阐述的是如何设置游戏来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一、游戏与儿童情绪发展
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儿童的需要。这一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儿童的游戏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游戏更是儿童表现积极情绪、调整消极情绪的媒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游戏了解儿童的情绪状态。
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活动,而消极的情绪则会造成儿童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那么怎样对儿童的情绪进行调节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假想游戏能够有效维持儿童的积极情绪,经常玩假想游戏或有假想玩伴的儿童坚持性和合作性较好,较少出现攻击行为也较少出现愤怒和悲伤,游戏给儿童提供了体验积极情绪的机会。
同样,游戏也是克服消极情绪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一个孩子可能挑选一种玩具,这种玩具代表着他所惧怕的或是不喜欢的东西。在游戏中解决疑难问题,能够使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游戏能够帮助孩子消除愤怒的心情。他们只要对那些引起自己愤怒的思想有了较好的理解和认识之后,就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些思想,因而游戏就变得平静了。正是通过想象和幻想的游戏,儿童才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外部和内部。
再儿童受到挫折和困惑时,游戏可以宣系泄儿童的焦虑、害怕、气愤和紧张等情绪,从而减轻或克服不良心理。比如,儿童害怕打针,可是在游戏中却经常玩打针的游戏,通过再现痛苦的体验,减轻了害怕的程度,同时也体验到了战胜恐惧的愉快,在游戏中还能转换角色,扮成“医生”给别的儿童打针,发泄了对医生和打针的恐惧,在游戏中,儿童用比较妥当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设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游戏可以成为调节儿童情绪的重要手段。
二、游戏与儿童情感发展
情感是与儿童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内在的,社会性是外在的,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部分,幼儿游戏恰好能够很好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首先,游戏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尽管儿童因其心理特点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强烈干扰,可是外界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对儿童造成一定影响,会使儿童的情绪发生变化,适当的游戏可以使儿童得到很好的调节。儿童在游戏中,摆脱了外界的压力,享受到充分的自由,用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自己拥有的能力来操作实物,处理关系,从而体验行为的成功感,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儿童在游戏中,主动地选择和接触各种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玩具,主动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在游戏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游戏发展着儿童的美感。儿童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发现知识,从而又体验到理智感。游戏同样通过人物关系的处理,角色情感的体验,发展儿童的同情心和道德感。儿童在游戏中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的高级情感。
其次,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游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它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游戏可以作为自我表达通道。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摆脱惩罚的威胁来表达一般社会情景中禁止的情绪。当冲动的行为或实现愿望受阻止而产生挫折时,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会控制这种挫折,儿童学会了自我控制,而又没有伤害自尊心,保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学习、试验、协调、充满信心地应用内、外部世界的“规则”,通过模仿各种成人的言行,体验到成人的情感,这是儿童同情和移情发展的基础,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游戏活动使儿童感受到不断增长的自信与自我认同感。在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中,重组的那些使其困惑,失败好治疗创伤的活动,使儿童逐渐学会适应和应付环境的变化。
三、有助于情绪情感发展的游戏类型
(一)假想游戏。
假想游戏根据年龄阶段可以分为:初期假想游戏、物体假想性游戏、代替性假想游戏,不论是哪一种都是儿童通过假想的形式给自己描绘一个玩伴或玩具,这样的游戏可惜丰富儿童的想象思维开阔,较好的维持儿童的积极情绪丰富儿童的情感。
(二)模仿游戏。
儿童经常会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身份与其他幼儿进行游戏,这一社会角色的模仿有助于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够即使排解幼儿心中的不良情绪,可以促进幼儿坚持合作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积极情绪。
(三)合作游戏。
儿童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到目的。游戏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有一到两个游戏的领导者。这种游戏,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并能够有效地与别人进行沟通,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及形成积极的情感。
总而言之,学前阶段是儿童情绪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义务运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儿童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而游戏就是最好的手段,希望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家长和老师能够重视游戏于儿童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合理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
其次,我们来谈一下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是指儿童在客观事物中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学前儿童不同于年长儿童的突出特点,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不,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的情绪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而且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情感的形成。
既然游戏,情绪和情感都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且三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这种关系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所阐述的是如何设置游戏来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一、游戏与儿童情绪发展
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儿童的需要。这一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儿童的游戏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游戏更是儿童表现积极情绪、调整消极情绪的媒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游戏了解儿童的情绪状态。
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活动,而消极的情绪则会造成儿童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那么怎样对儿童的情绪进行调节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假想游戏能够有效维持儿童的积极情绪,经常玩假想游戏或有假想玩伴的儿童坚持性和合作性较好,较少出现攻击行为也较少出现愤怒和悲伤,游戏给儿童提供了体验积极情绪的机会。
同样,游戏也是克服消极情绪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一个孩子可能挑选一种玩具,这种玩具代表着他所惧怕的或是不喜欢的东西。在游戏中解决疑难问题,能够使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游戏能够帮助孩子消除愤怒的心情。他们只要对那些引起自己愤怒的思想有了较好的理解和认识之后,就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些思想,因而游戏就变得平静了。正是通过想象和幻想的游戏,儿童才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外部和内部。
再儿童受到挫折和困惑时,游戏可以宣系泄儿童的焦虑、害怕、气愤和紧张等情绪,从而减轻或克服不良心理。比如,儿童害怕打针,可是在游戏中却经常玩打针的游戏,通过再现痛苦的体验,减轻了害怕的程度,同时也体验到了战胜恐惧的愉快,在游戏中还能转换角色,扮成“医生”给别的儿童打针,发泄了对医生和打针的恐惧,在游戏中,儿童用比较妥当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设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游戏可以成为调节儿童情绪的重要手段。
二、游戏与儿童情感发展
情感是与儿童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内在的,社会性是外在的,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部分,幼儿游戏恰好能够很好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首先,游戏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尽管儿童因其心理特点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强烈干扰,可是外界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对儿童造成一定影响,会使儿童的情绪发生变化,适当的游戏可以使儿童得到很好的调节。儿童在游戏中,摆脱了外界的压力,享受到充分的自由,用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自己拥有的能力来操作实物,处理关系,从而体验行为的成功感,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儿童在游戏中,主动地选择和接触各种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玩具,主动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在游戏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游戏发展着儿童的美感。儿童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发现知识,从而又体验到理智感。游戏同样通过人物关系的处理,角色情感的体验,发展儿童的同情心和道德感。儿童在游戏中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的高级情感。
其次,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游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往方式,它有利于各种情感类型的产生。游戏可以作为自我表达通道。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摆脱惩罚的威胁来表达一般社会情景中禁止的情绪。当冲动的行为或实现愿望受阻止而产生挫折时,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会控制这种挫折,儿童学会了自我控制,而又没有伤害自尊心,保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学习、试验、协调、充满信心地应用内、外部世界的“规则”,通过模仿各种成人的言行,体验到成人的情感,这是儿童同情和移情发展的基础,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游戏活动使儿童感受到不断增长的自信与自我认同感。在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中,重组的那些使其困惑,失败好治疗创伤的活动,使儿童逐渐学会适应和应付环境的变化。
三、有助于情绪情感发展的游戏类型
(一)假想游戏。
假想游戏根据年龄阶段可以分为:初期假想游戏、物体假想性游戏、代替性假想游戏,不论是哪一种都是儿童通过假想的形式给自己描绘一个玩伴或玩具,这样的游戏可惜丰富儿童的想象思维开阔,较好的维持儿童的积极情绪丰富儿童的情感。
(二)模仿游戏。
儿童经常会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身份与其他幼儿进行游戏,这一社会角色的模仿有助于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够即使排解幼儿心中的不良情绪,可以促进幼儿坚持合作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积极情绪。
(三)合作游戏。
儿童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到目的。游戏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有一到两个游戏的领导者。这种游戏,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并能够有效地与别人进行沟通,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及形成积极的情感。
总而言之,学前阶段是儿童情绪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义务运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儿童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而游戏就是最好的手段,希望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家长和老师能够重视游戏于儿童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合理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