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捕捉行为动作、支配对象,才能迅速概括出事情。捕捉修饰性、限制性成分,才能迅速感悟出品质。捕捉直接抒情语、议论评价语、深情叙述语,才能迅速理解情感。
[关键词]行为对象;修限成分;直接抒情语;议论评价语;深情叙述语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16-01
苏教版语文教参明确指出,本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参考教学目标为“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可怎样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教参上没说,其他资料上也找不到。究竟怎样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呢?今天,我们以这个单元的教读篇且乃首篇的《藤野先生》第一教时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引导学生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这个问题。
一、迅速导入并直接出示目标
为了与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相一致,笔者一改往日的激情导入为直奔主题的迅速导入并直接出示目标:同学们,捕捉什么才迅速呢?今天我们就開启一段阅读方法的学习之旅。请看学习目标:1.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学习,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2.深刻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要学生迅速,教师自己自然要迅速。
二、定向捕捉密切的相关信息,感悟人物思想品格
《藤野先生》作为一篇叙事散文,篇幅长,叙述的事情多。为达成教学目标,我们未按传统教学思路,把若干件事情都概括出来,而是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运用浏览跳读法,定向捕捉与“‘我’和藤野先生交往”密切相关的信息,感悟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先让学生迅速概括“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再问从这些事中感悟到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捕捉什么,才能迅速概括事情? 捕捉什么,才能迅速感悟人物品质?请看课堂剪影:
生:“添改”是行为动作,“讲义”是支配对象。师:那我们把它概括为—— 生:行为对象。师:捕捉什么,才能迅速感悟人物品质?生:修饰性、限制性成分。师:举例具体解释一下。生:作者用名词“位置”前的“一点”,动词“订正”前的“都一一”、“照”前的“全”等修饰性、限制性成分,突出了人物品质。师:可把它概括为修限成分。
三、分类理解人物的情感
通过潜心阅读文本,我们发现,本文作者表现人物的情感,主要分为零星表现和集中表现两类。于是在完成自然的过渡(通过对这四个典型事例的学习,我们看出,藤野先生作为一个教育者,他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学生热情关心,循循善诱;作为一个学者,他探索研究,求实求真。藤野先生这些崇高的品质,激起了鲁迅对他怎样的情感呢?)后,我们要求学生迅速分类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先跳读第15—36节,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零星表达的情感,再精读第37节,说说“我”对藤野先生集中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从表达方式看,捕捉怎样的词句,才能迅速理解人物的情感?请看课堂剪影:
生:直接抒情语,例如,“同时也感到不安和感激……”。生:议论评价语,例如,“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生:深情叙述语,例如,“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作者在叙述中融进了对藤野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在接下来的质疑(鲁迅这么深情感念藤野先生,仅仅是因为我们刚才学到的他的那些品质吗?)将教学引向纵深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如“文中的匿名信事件又折射出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学生抓住修饰性、限制性成分,从藤野先生帮助鲁迅处理了匿名信事件和鲁迅面对日本“爱国青年”所作所为生发的感慨,看出藤野先生不像日本“爱国青年”心胸狭隘,他没有民族偏见。适时出示背景资料,教师据此提出“从上述资料看,在藤野先生眼中,是什么让青年鲁迅感到‘特别地亲切和难得’?”和“在鲁迅心目中,他最深情感念藤野先生的是什么呢?”两个问题后,学生抓住议论评价语,给出了回答。
生:是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尊重”和“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而“同级生”对鲁迅是“加以白眼,另眼相看”。 生:从“小而言之……”到“大而言之……”,从“是为中国”到“是为学术”,看出是藤野先生超越国度超越民族,为学术而考虑的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学“法” 而用“法”中,课堂一步步被推向了高潮。
四、反复实践熟能生巧
为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我们设计的课后作业,即第二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是:运用所学到的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一些方法,再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文中清国留学生等其他人物的思想感情。这节课的教学,落实了编者呼唤解决而其他教者未能解决的教学目标——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首篇教读,实现单元参考教学目标,也为同单元其他几篇课文的教学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引导学生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甚至未来的成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行为对象;修限成分;直接抒情语;议论评价语;深情叙述语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16-01
苏教版语文教参明确指出,本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参考教学目标为“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可怎样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教参上没说,其他资料上也找不到。究竟怎样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呢?今天,我们以这个单元的教读篇且乃首篇的《藤野先生》第一教时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引导学生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这个问题。
一、迅速导入并直接出示目标
为了与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相一致,笔者一改往日的激情导入为直奔主题的迅速导入并直接出示目标:同学们,捕捉什么才迅速呢?今天我们就開启一段阅读方法的学习之旅。请看学习目标:1.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学习,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2.深刻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要学生迅速,教师自己自然要迅速。
二、定向捕捉密切的相关信息,感悟人物思想品格
《藤野先生》作为一篇叙事散文,篇幅长,叙述的事情多。为达成教学目标,我们未按传统教学思路,把若干件事情都概括出来,而是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运用浏览跳读法,定向捕捉与“‘我’和藤野先生交往”密切相关的信息,感悟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先让学生迅速概括“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再问从这些事中感悟到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捕捉什么,才能迅速概括事情? 捕捉什么,才能迅速感悟人物品质?请看课堂剪影:
生:“添改”是行为动作,“讲义”是支配对象。师:那我们把它概括为—— 生:行为对象。师:捕捉什么,才能迅速感悟人物品质?生:修饰性、限制性成分。师:举例具体解释一下。生:作者用名词“位置”前的“一点”,动词“订正”前的“都一一”、“照”前的“全”等修饰性、限制性成分,突出了人物品质。师:可把它概括为修限成分。
三、分类理解人物的情感
通过潜心阅读文本,我们发现,本文作者表现人物的情感,主要分为零星表现和集中表现两类。于是在完成自然的过渡(通过对这四个典型事例的学习,我们看出,藤野先生作为一个教育者,他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学生热情关心,循循善诱;作为一个学者,他探索研究,求实求真。藤野先生这些崇高的品质,激起了鲁迅对他怎样的情感呢?)后,我们要求学生迅速分类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先跳读第15—36节,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零星表达的情感,再精读第37节,说说“我”对藤野先生集中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从表达方式看,捕捉怎样的词句,才能迅速理解人物的情感?请看课堂剪影:
生:直接抒情语,例如,“同时也感到不安和感激……”。生:议论评价语,例如,“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生:深情叙述语,例如,“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作者在叙述中融进了对藤野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在接下来的质疑(鲁迅这么深情感念藤野先生,仅仅是因为我们刚才学到的他的那些品质吗?)将教学引向纵深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如“文中的匿名信事件又折射出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学生抓住修饰性、限制性成分,从藤野先生帮助鲁迅处理了匿名信事件和鲁迅面对日本“爱国青年”所作所为生发的感慨,看出藤野先生不像日本“爱国青年”心胸狭隘,他没有民族偏见。适时出示背景资料,教师据此提出“从上述资料看,在藤野先生眼中,是什么让青年鲁迅感到‘特别地亲切和难得’?”和“在鲁迅心目中,他最深情感念藤野先生的是什么呢?”两个问题后,学生抓住议论评价语,给出了回答。
生:是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尊重”和“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而“同级生”对鲁迅是“加以白眼,另眼相看”。 生:从“小而言之……”到“大而言之……”,从“是为中国”到“是为学术”,看出是藤野先生超越国度超越民族,为学术而考虑的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学“法” 而用“法”中,课堂一步步被推向了高潮。
四、反复实践熟能生巧
为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我们设计的课后作业,即第二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是:运用所学到的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一些方法,再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文中清国留学生等其他人物的思想感情。这节课的教学,落实了编者呼唤解决而其他教者未能解决的教学目标——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首篇教读,实现单元参考教学目标,也为同单元其他几篇课文的教学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引导学生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甚至未来的成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