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最低工资对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正面影响则很小。因此,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促进就业。
关键词:最低工资;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就业效应
中图分类号:F24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12-0046-07
一、引言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大量农业隐性失业人口的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数量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转移就业。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国有企业冗余人员被释放出来,以及每年大量新增劳动力的涌现,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也很大。总的来看,现阶段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有研究文献
最低工资会对就业产生什么影响,国内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蔡昉、都阳(2005)考察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认为我国劳动力相对于资本丰富,劳动供给曲线比较平缓,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的负面影响会很大[1]。华生(2011)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大幅提高会减少就业形势的多样性,对就业产生不良影响[2]。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最低工资对就业没有负面影响。杨缨(2004)认为在局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就业量[3]。孙书青(2006)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对就业总量没有负面影响[4]。刘险峰(2009)认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市场失灵的一种补救措施,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5]。
同理论研究一样,学者们对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丁守海(2009)在考虑最低工资制度执行力度的情况下,使用相关调查数据研究了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发现在最低工资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增加农民工的离职率[6]。周培煌和赵履宽(2010)也利用建筑业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对我国建筑业就业产生不良影响[7]。然而,部分学者发现最低工资对就业尤其是农民工就业是有利的。罗小兰(2007)对上海市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适度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有利于农民工就业的[8]。李晓春,何平(2010)运用买方垄断模型对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也发现适度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农民工就业[9]。石娟(2010)利用广东省的相关数据对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最低工资标准会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10]。
对于我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问题,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现有研究还有待完善之处。现有研究无论是设定劳动力市场是竞争型的还是买方垄断型的,背后都有一个隐含的假设: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整体,是统一的。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正处在由政府统一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比较突出。
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劳动力市场是统一的这个假设会从两方面影响分析结果。第一,把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设为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会使研究的样本出现选择性偏差,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第二,把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设为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会使现有研究对最低工资就业效应作用机制的分析比较笼统,难以对当前研究结果的分歧进行具体深入的探讨。
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决定就业的重要市场,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密切相关。按照人口增长态势,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同时我国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大量的农业劳动力需要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数量特点。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却难以融入城市,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日益封闭,形成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行政垄断行业分割,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特点。因此,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把对劳动力市场的体制分析与数量分析结合起来,剖析最低工资制度实施对就业的影响,可以形成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更好地探讨我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问题。
三、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
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表现十分突出:第一,虽然近年来农村人口比重在逐年减少,但其比重仍然过大,201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05%。第二,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偏少,农民接受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比例偏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第三,农业生产率偏低,存在大量隐性失业人口。本文借鉴盖美(2010)的研究,采用固定时期测算法来估算中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数量,2011年为10 543万人[11]。城乡收入差距和大量农业隐性失业人口的存在意味着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量的农业人口要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但是劳动力流动却受到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限制。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了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业歧视。农村劳动者一般只能进入城市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很难进入正规劳动力市场。其次,身份约束。虽然现在户籍制度已经松动,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收益差异也逐渐缩小,但是进城的农村劳动者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还是要远远低于城市劳动者,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2年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保的比例很低。身份约束使农村劳动者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最后,子女教育。子女教育问题是影响农村劳动者流动的重要因素。城市由于体制的弊端不能为其子女提供正规教育。 当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时,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状态,更多的劳动者留在了农村,农村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给定农村的土地和资本,农业现有就业量大于有效就业量,会导致劳动力的边际产出被压低。农业边际产出决定了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保留工资。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限制了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则进一步限制了劳动力的行业间流动。行政垄断行业分割是一种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形式。主要是指政府运用行政力量对特定行业的竞争进行限制,使内部企业拥有垄断经营权,获得超额利润,并利用该优势,在人事领域实施独特的运行规则,限制外部劳动者的流入,形成相对封闭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有不同的运行规则,劳动者在就业、收入、社保等方面的待遇差别很大(苏永照,2011)[12]。
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在竞争行业和垄断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限制外来人口进入行政垄断行业。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农民工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竞争性行业。在没有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外来人口的就业应该分散在各个行业而不是集中在几个竞争性行业,即使考虑到农民工整体人力资本偏低的情况,他们就业集中在竞争性行业也可以证明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对外来人口的排斥。其次,通过较高的招聘门槛限制本地劳动者进入。大部分求职者不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正规方式进入行政垄断行业而是通过找关系和支付入门费的方式进入。天则研究所《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的调查显示,近些年,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行政垄断企业一个进人指标可以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天则研究所,2011)[13]。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在竞争行业和垄断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愈来愈封闭。下面我们考察一下行政垄断行业的就业状况。(由于行政垄断企业一般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来了解行政垄断企业的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行政垄断行业吸收就业的能力在逐年下降。
综上所述,二元经济结构使大量农村劳动者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延缓了这种流动,使农业劳动力供大于求,降低了进城务工劳动者的保留工资。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则进一步限制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行业间的劳动力流动。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共同作用,构造了一个日益庞大的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这个市场上的雇主是竞争性行业的企业,雇员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者。他们保留工资和工资很低,而且很难通过流向其他垄断性行业来改善待遇。如果没有适当的干预措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者很容易陷入“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入—低收入”的怪圈。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避免劳动者陷入“贫困陷阱”。因此,日益庞大的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出现,给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二)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影响机制研究
我们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从微观的角度看,劳动力需求是企业生产决策的一部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需求会产生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从宏观的角度看,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进而影响消费水平。
在微观层面,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力的需求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即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之比。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在短期,我们假设资本无法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意味着劳动力价格上升,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会减少劳动力的需求量,进而减少产量。这就是最低工资标准变化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比例,比例越高,规模效应越大。根据赖涪林(2009)对长三角地区使用农民工的中小企业打算搬迁原因调查,最低工资上升对企业的投资策略并无显著的影响[14]。这从侧面证明,最低工资所引起的规模效应并不是很显著。在长期,我们假设资本要素可以调整,在资本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意味着资本价格的相对下降,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将使用便宜的资本替代昂贵的劳动力。这就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相对价格的变化程度,更取决于资本劳动的替代难易程度。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主要作用人群是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低收入劳动者,这些劳动者主要就业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替代劳动的难度很高,因此,最低工资所引起的替代效应也不会很显著。
在宏观层面,劳动力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进而提高最终消费。即使考虑到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因为最低工资的受惠人数一般远远大于最低工资实施造成的失业人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可以提高最终消费,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幅度超过物价上涨幅度,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上涨,就会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力需求。考察1996年至2011年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发展可知,在2004年以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比较低,调整频率也比较低,2004年以后,各地大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频率也比较高。笔者对全国平均最低工资增长率进行了计算,发现2004年以后全国平均最低工资增长率一般在10%以上,都高于同期的物价上涨幅度。因此,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有利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综上所述,在微观层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导致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会降低劳动力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这种降低并不会很明显。在宏观层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增加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力需求。总的来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微观机制和宏观机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机制研究
我们也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从微观角度看,劳动力供给是个人闲暇——收入决策的一部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供给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从宏观角度看,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参与率。
在微观层面,根据劳动力供给的个人闲暇——收入决策理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则意味着劳动者单位工作时间的收入增加,闲暇的机会成本更大,劳动者愿意放弃更多的闲暇,增加工作时间,这是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替代效应。同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意味着如果劳动者工作时数不变,每周总收入将更高一些,收入上升会刺激劳动者增加对闲暇的需求并降低工作时数,这是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收入效应。因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互作用。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劳动供给时间,反之,则会减少劳动供给时间。一般认为,劳动力市场上收入较低的劳动者,提高工资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收入较高的劳动者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覆盖人群主要为低收入者。以最低工资标准的覆盖人群——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的主力军农民工为例。2004年以前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在较低水平上缓慢增长,2004年以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如表2所示)。但是农村劳动者的消费模式不同于城市劳动者,他们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他们影响较大。如果消除2004年以后我国食品价格和城市房租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村劳动者工资性收入是很低的。因此,从理论上可以判断,提高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劳动供给时间。如果考虑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对其非覆盖劳动者收入所产生的攀比效应,劳动供给时间的增加幅度会更大。
在宏观层面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一般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当工资率上升时,对个人劳动供给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但是,只有当工资率很高时,收入效应才大于替代效应,也就是说,对于劳动力市场上大部分劳动者来说,工资率上升,会增加劳动供给,只有少数高收入者会减少劳动供给。另外,工资率上升也会吸引一些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成为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因此,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层面看,工资率上升,劳动供给增加。从理论上可以判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劳动者收入,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经济活动人口与劳动参与率是反映市场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从2004年我国实施《最低工资规定》以来,我国经济活动人口逐年增加,劳动参与率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这些数据可以从侧面证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市场劳动力供给的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微观层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劳动者个人的劳动供给时间。在宏观层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增加市场的劳动供给,并使市场保持较高的劳动参与率。
(四)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从最低工资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影响的理论研究可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因此,我们可以简单推出,最低工资有利于就业。为了更进一步验证结论,下面我们将从综合的视角,研究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
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最低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对就业没有影响,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实际上相当于“劳动力价格管制”,会使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就业减少。如果劳动力市场为买方垄断,最低工资低于市场工资对就业没有影响,高于市场工资会使垄断企业增加劳动力需求,导致就业增加。因此,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分割现象,表现为城乡分割、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在不同的分割劳动力市场内,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劳动力市场看成一个整体,考察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而应该考察各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在上文“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部分,我们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结果发现,最低工资实施主要影响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二级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第一,劳动力供大于求,劳资双方力量悬殊。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上,有两亿多农民工,还有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下岗分流的5 000多万国有企业员工。第二,工会的力量太弱,劳动者集体行动能力也不强。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镇东在十一届第十一次会议上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执法检查情况时表示,目前全国2亿多农民工,入会率不足1/3。以上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的性质。
我们也可以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报酬应该与边际劳动生产率大小相当,如果劳动报酬远低于边际劳动生产率则说明劳动力市场存在买方垄断现象。下面我们以农民工就业最集中的制造业为例进行考察。从表4可以看出,从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劳动报酬一直低于边际劳动生产率,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显著。说明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而且垄断程度有逐渐加深的趋势。
在对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用图1所示的模型来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纵轴表示工资率,横轴为就业量。城市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一级劳动力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一级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为S1,需求曲线为D1,供需均衡时就业量为L1,工资率为W1。二级劳动力市场为买方垄断市场,供给曲线为S2,需求曲线为D2,劳动边际成本曲线为MLC,需求曲线和劳动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其均衡工资和就业,供需均衡时就业量为L0,工资率为W0。WB为劳动者的保留工资,低于保留工资劳动者将不提供劳动力。
当政府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时,由于一级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工资远高于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其就业和工资水平受到的直接影响很小。因此,我们下面将主要分析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 如图1所示,当最低工资Wm小于W0时,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没有影响;当最低工资Wm大于W3时,就业量会小于L0,最低工资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当最低工资Wm位于W0和W3之间时,就业量为Lm,Lm大于L0,最低工资对就业产生正面影响。因此,W0和W3之间的区域为最低工资实施的合理区域。但是我们也看到,当最低工资Wm位于W0和W2之间时,随着最低工资的增长,就业量也增长,一直到就业量为Lm时达到最大值;当最低工资Wm位于W2和W3之间时,随着最低工资的增长,就业量呈减少态势。
综上所述,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可以概述如下:第一,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上,最低工资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很小。第二,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上,最低工资存在一个合理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产生正面影响;高于合理区域,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低于合理区域,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没有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和模型设计
本文选取2000—2011年全国各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并选取烟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作为分析行业的样本。其中,我们把烟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作为行政垄断行业的代表,其所在的劳动力市场为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我们把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作为竞争行业的代表,其所在的劳动力市场为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
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各行业各年度就业人数E,解释变量为最低工资标准WM、行业产值CZ、潜在劳动力供给QG、行业垄断程度IS。其中:最低工资标准,我们选用地区最低工资最高档次的标准,并以2000年为不变价格进行调整,得到实际最低工资标准;行业产值,我们以2000年为不变价格进行调整,得到实际行业产值;潜在劳动力供给用地区15-24岁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率来衡量;行业垄断程度以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额占行业总投资额的比率来衡量。我们采用的解释变量的基础数据均为2000—2011年的全国各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计量数据来源于全国各省、直辖市历年统计年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我们运用变截据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设计计量方程。
lnEit=?茁1+?茁2lnWMit+?茁3lnCZit+?茁4QGit+?茁5ISit+?着it(1)
其中,i代表地区,t代表年份,?着it为随机误差项。
(二)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我们利用2000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用Eviews软件对方程(1)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用F检验值选择变截距模型,用hausman检验值判断是否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用横截面加权方法处理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最终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所示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最低工资对就业有正面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最低工资水平与就业量正相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促进就业。但是不同行业差异较大:在竞争性行业,最低工资水平与行业就业量的相关性较明显,如农副食品加工业,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一个单位会引致就业量提高0.873个单位,说明最低工资对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有明显的直接影响;在行政垄断行业,最低工资水平与行业就业量虽然为正相关,但是相关性不明显,这表明,最低工资对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直接影响很小,最低工资与行政垄断行业就业量之间不显著的正相关可能是由于行业间工资上涨的攀比效应引起的。
2. 行业产值与行业就业量正相关。行业产值越高表明行业的发展越快,对劳动力的需求越高,所以行业产值与就业量的相关性较为明显。
3. 潜在劳动力供给量与就业量正相关。潜在劳动力供给量越高说明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劳动力的供给量越大,劳动力资源越丰富,整个劳动力市场就业量越高,所以,潜在劳动力供给与就业量的相关性也较为明显。
4. 行业垄断程度与行政垄断行业就业量负相关,与竞争性行业就业量正相关。行业垄断程度反映了行政垄断力量对行业的控制程度和资本集中程度,行政垄断程度越高行业的资本集中度越高,资本化程度越高,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越强,所以行业垄断程度与行政垄断行业就业量为负相关,相关性较为明显;行业垄断程度与竞争性行业就业量正相关,但是相关性不明显,这可能由于行政垄断企业垄断程度强化后,部分劳动者从行政垄断企业退出,加入到竞争性企业,增加了竞争性企业的劳动力供给所导致。
五、结论
我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割现象,在不同的分割劳动力市场内,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最低工资对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直接影响则很小。总之,最低工资对就业有正面影响,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促进就业。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的提高有一个合理的区间,超出临界值,最低工资对就业有负面影响。
另外,从我们的研究结果看,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置模式过于简单,在一个地区内不分行业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考虑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会大大地增加最低工资法规的执法成本,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一刀切”的简单模式,按照行业设置最低工资标准,集中资源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参考文献:
[1]蔡昉,都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9):29-35. [2]华生.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被严重误读[J].劳动经济与劳动力关系,2011,(1):19-25.
[3]杨缨.现代经济学与我国工资下降、失业增加的悖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472-475.
[4]孙书青.调整最低工资政策对中国就业影响的经济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13-15.
[5]刘险峰.市场分割条件下的最低工资制度效应研究——以农民工市场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09,(5):92-95.
[6]丁守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离职率的影响分析——基于北京市827名农民工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9,(4):26-36.
[7]周培煌,赵履宽.我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建筑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1):22-28.
[8]罗小兰.我国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条件下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2007,(4):1-5.
[9]李晓春,何平.最低工资线的农民工就业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0,(4):59-66.
[10]石娟.最低工资对广东省的就业影响研究[J].特区经济,2010,(7):31-32.
[11]盖美,田成诗.中国农村有效就业量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0,(2):4-6.
[12]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13]天则研究所.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DB/OL]. http://www.aisixiang.com/data/40395.html,2011-02-11.
[14]赖涪林.长三角农民工的非稳态转移[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Effects of Chinese Minimum Wag under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From the Angle of Labor Market
Su Yongzhao
(School of Busines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Abstract: The overall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in our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analysis of the minimum wag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mployment effects. By the demonstration of our country's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 employment effects of minimum wage conditions analysis, the minimum wage in competitive industries are labor market(city level two labor market)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f employment, on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dustry labor market(city level labor market)positive impact on employment is very small.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hina's labor market, set reasonable minimum wage standard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employment.
Key words: Minimum wag;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Labor market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dustry segmentation;Employment effects
关键词:最低工资;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就业效应
中图分类号:F24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12-0046-07
一、引言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大量农业隐性失业人口的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数量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转移就业。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国有企业冗余人员被释放出来,以及每年大量新增劳动力的涌现,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也很大。总的来看,现阶段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有研究文献
最低工资会对就业产生什么影响,国内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蔡昉、都阳(2005)考察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认为我国劳动力相对于资本丰富,劳动供给曲线比较平缓,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的负面影响会很大[1]。华生(2011)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大幅提高会减少就业形势的多样性,对就业产生不良影响[2]。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最低工资对就业没有负面影响。杨缨(2004)认为在局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就业量[3]。孙书青(2006)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对就业总量没有负面影响[4]。刘险峰(2009)认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市场失灵的一种补救措施,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5]。
同理论研究一样,学者们对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丁守海(2009)在考虑最低工资制度执行力度的情况下,使用相关调查数据研究了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发现在最低工资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会增加农民工的离职率[6]。周培煌和赵履宽(2010)也利用建筑业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对我国建筑业就业产生不良影响[7]。然而,部分学者发现最低工资对就业尤其是农民工就业是有利的。罗小兰(2007)对上海市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适度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有利于农民工就业的[8]。李晓春,何平(2010)运用买方垄断模型对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也发现适度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农民工就业[9]。石娟(2010)利用广东省的相关数据对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最低工资标准会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10]。
对于我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问题,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现有研究还有待完善之处。现有研究无论是设定劳动力市场是竞争型的还是买方垄断型的,背后都有一个隐含的假设: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整体,是统一的。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正处在由政府统一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比较突出。
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劳动力市场是统一的这个假设会从两方面影响分析结果。第一,把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设为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会使研究的样本出现选择性偏差,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第二,把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设为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会使现有研究对最低工资就业效应作用机制的分析比较笼统,难以对当前研究结果的分歧进行具体深入的探讨。
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决定就业的重要市场,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密切相关。按照人口增长态势,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同时我国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大量的农业劳动力需要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数量特点。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却难以融入城市,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日益封闭,形成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行政垄断行业分割,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特点。因此,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把对劳动力市场的体制分析与数量分析结合起来,剖析最低工资制度实施对就业的影响,可以形成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更好地探讨我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问题。
三、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
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表现十分突出:第一,虽然近年来农村人口比重在逐年减少,但其比重仍然过大,201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05%。第二,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偏少,农民接受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比例偏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第三,农业生产率偏低,存在大量隐性失业人口。本文借鉴盖美(2010)的研究,采用固定时期测算法来估算中国农业隐性失业人口数量,2011年为10 543万人[11]。城乡收入差距和大量农业隐性失业人口的存在意味着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量的农业人口要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但是劳动力流动却受到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限制。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了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业歧视。农村劳动者一般只能进入城市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很难进入正规劳动力市场。其次,身份约束。虽然现在户籍制度已经松动,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收益差异也逐渐缩小,但是进城的农村劳动者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还是要远远低于城市劳动者,根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12年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保的比例很低。身份约束使农村劳动者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最后,子女教育。子女教育问题是影响农村劳动者流动的重要因素。城市由于体制的弊端不能为其子女提供正规教育。 当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阻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流动时,相对于劳动力自由流动状态,更多的劳动者留在了农村,农村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给定农村的土地和资本,农业现有就业量大于有效就业量,会导致劳动力的边际产出被压低。农业边际产出决定了农村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保留工资。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限制了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则进一步限制了劳动力的行业间流动。行政垄断行业分割是一种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形式。主要是指政府运用行政力量对特定行业的竞争进行限制,使内部企业拥有垄断经营权,获得超额利润,并利用该优势,在人事领域实施独特的运行规则,限制外部劳动者的流入,形成相对封闭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有不同的运行规则,劳动者在就业、收入、社保等方面的待遇差别很大(苏永照,2011)[12]。
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在竞争行业和垄断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限制外来人口进入行政垄断行业。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农民工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竞争性行业。在没有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外来人口的就业应该分散在各个行业而不是集中在几个竞争性行业,即使考虑到农民工整体人力资本偏低的情况,他们就业集中在竞争性行业也可以证明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对外来人口的排斥。其次,通过较高的招聘门槛限制本地劳动者进入。大部分求职者不是通过社会招聘的正规方式进入行政垄断行业而是通过找关系和支付入门费的方式进入。天则研究所《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的调查显示,近些年,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行政垄断企业一个进人指标可以卖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天则研究所,2011)[13]。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在竞争行业和垄断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愈来愈封闭。下面我们考察一下行政垄断行业的就业状况。(由于行政垄断企业一般是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来了解行政垄断企业的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行政垄断行业吸收就业的能力在逐年下降。
综上所述,二元经济结构使大量农村劳动者流向城市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延缓了这种流动,使农业劳动力供大于求,降低了进城务工劳动者的保留工资。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则进一步限制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行业间的劳动力流动。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共同作用,构造了一个日益庞大的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这个市场上的雇主是竞争性行业的企业,雇员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者。他们保留工资和工资很低,而且很难通过流向其他垄断性行业来改善待遇。如果没有适当的干预措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者很容易陷入“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入—低收入”的怪圈。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避免劳动者陷入“贫困陷阱”。因此,日益庞大的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出现,给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二)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影响机制研究
我们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从微观的角度看,劳动力需求是企业生产决策的一部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需求会产生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从宏观的角度看,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进而影响消费水平。
在微观层面,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力的需求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即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之比。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在短期,我们假设资本无法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意味着劳动力价格上升,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会减少劳动力的需求量,进而减少产量。这就是最低工资标准变化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比例,比例越高,规模效应越大。根据赖涪林(2009)对长三角地区使用农民工的中小企业打算搬迁原因调查,最低工资上升对企业的投资策略并无显著的影响[14]。这从侧面证明,最低工资所引起的规模效应并不是很显著。在长期,我们假设资本要素可以调整,在资本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意味着资本价格的相对下降,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将使用便宜的资本替代昂贵的劳动力。这就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替代效应。替代效应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相对价格的变化程度,更取决于资本劳动的替代难易程度。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主要作用人群是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低收入劳动者,这些劳动者主要就业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替代劳动的难度很高,因此,最低工资所引起的替代效应也不会很显著。
在宏观层面,劳动力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进而提高最终消费。即使考虑到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因为最低工资的受惠人数一般远远大于最低工资实施造成的失业人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可以提高最终消费,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幅度超过物价上涨幅度,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上涨,就会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力需求。考察1996年至2011年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发展可知,在2004年以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比较低,调整频率也比较低,2004年以后,各地大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频率也比较高。笔者对全国平均最低工资增长率进行了计算,发现2004年以后全国平均最低工资增长率一般在10%以上,都高于同期的物价上涨幅度。因此,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有利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综上所述,在微观层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导致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会降低劳动力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这种降低并不会很明显。在宏观层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增加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力需求。总的来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微观机制和宏观机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机制研究
我们也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从微观角度看,劳动力供给是个人闲暇——收入决策的一部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供给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从宏观角度看,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参与率。
在微观层面,根据劳动力供给的个人闲暇——收入决策理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则意味着劳动者单位工作时间的收入增加,闲暇的机会成本更大,劳动者愿意放弃更多的闲暇,增加工作时间,这是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替代效应。同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意味着如果劳动者工作时数不变,每周总收入将更高一些,收入上升会刺激劳动者增加对闲暇的需求并降低工作时数,这是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收入效应。因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互作用。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劳动供给时间,反之,则会减少劳动供给时间。一般认为,劳动力市场上收入较低的劳动者,提高工资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收入较高的劳动者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覆盖人群主要为低收入者。以最低工资标准的覆盖人群——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上的主力军农民工为例。2004年以前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在较低水平上缓慢增长,2004年以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如表2所示)。但是农村劳动者的消费模式不同于城市劳动者,他们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他们影响较大。如果消除2004年以后我国食品价格和城市房租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村劳动者工资性收入是很低的。因此,从理论上可以判断,提高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劳动供给时间。如果考虑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对其非覆盖劳动者收入所产生的攀比效应,劳动供给时间的增加幅度会更大。
在宏观层面上,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一般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当工资率上升时,对个人劳动供给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但是,只有当工资率很高时,收入效应才大于替代效应,也就是说,对于劳动力市场上大部分劳动者来说,工资率上升,会增加劳动供给,只有少数高收入者会减少劳动供给。另外,工资率上升也会吸引一些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成为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因此,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层面看,工资率上升,劳动供给增加。从理论上可以判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劳动者收入,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经济活动人口与劳动参与率是反映市场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从2004年我国实施《最低工资规定》以来,我国经济活动人口逐年增加,劳动参与率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这些数据可以从侧面证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市场劳动力供给的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微观层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劳动者个人的劳动供给时间。在宏观层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增加市场的劳动供给,并使市场保持较高的劳动参与率。
(四)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从最低工资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影响的理论研究可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因此,我们可以简单推出,最低工资有利于就业。为了更进一步验证结论,下面我们将从综合的视角,研究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
按照微观经济学理论,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最低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对就业没有影响,高于市场均衡工资实际上相当于“劳动力价格管制”,会使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就业减少。如果劳动力市场为买方垄断,最低工资低于市场工资对就业没有影响,高于市场工资会使垄断企业增加劳动力需求,导致就业增加。因此,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分割现象,表现为城乡分割、行政垄断行业分割,在不同的分割劳动力市场内,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劳动力市场看成一个整体,考察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而应该考察各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在上文“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部分,我们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结果发现,最低工资实施主要影响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二级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第一,劳动力供大于求,劳资双方力量悬殊。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上,有两亿多农民工,还有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下岗分流的5 000多万国有企业员工。第二,工会的力量太弱,劳动者集体行动能力也不强。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镇东在十一届第十一次会议上通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执法检查情况时表示,目前全国2亿多农民工,入会率不足1/3。以上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的性质。
我们也可以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报酬应该与边际劳动生产率大小相当,如果劳动报酬远低于边际劳动生产率则说明劳动力市场存在买方垄断现象。下面我们以农民工就业最集中的制造业为例进行考察。从表4可以看出,从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劳动报酬一直低于边际劳动生产率,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显著。说明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而且垄断程度有逐渐加深的趋势。
在对我国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用图1所示的模型来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纵轴表示工资率,横轴为就业量。城市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一级劳动力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一级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为S1,需求曲线为D1,供需均衡时就业量为L1,工资率为W1。二级劳动力市场为买方垄断市场,供给曲线为S2,需求曲线为D2,劳动边际成本曲线为MLC,需求曲线和劳动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其均衡工资和就业,供需均衡时就业量为L0,工资率为W0。WB为劳动者的保留工资,低于保留工资劳动者将不提供劳动力。
当政府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时,由于一级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工资远高于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其就业和工资水平受到的直接影响很小。因此,我们下面将主要分析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 如图1所示,当最低工资Wm小于W0时,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没有影响;当最低工资Wm大于W3时,就业量会小于L0,最低工资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当最低工资Wm位于W0和W3之间时,就业量为Lm,Lm大于L0,最低工资对就业产生正面影响。因此,W0和W3之间的区域为最低工资实施的合理区域。但是我们也看到,当最低工资Wm位于W0和W2之间时,随着最低工资的增长,就业量也增长,一直到就业量为Lm时达到最大值;当最低工资Wm位于W2和W3之间时,随着最低工资的增长,就业量呈减少态势。
综上所述,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可以概述如下:第一,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上,最低工资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很小。第二,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上,最低工资存在一个合理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产生正面影响;高于合理区域,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低于合理区域,最低工资对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没有影响。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和模型设计
本文选取2000—2011年全国各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并选取烟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作为分析行业的样本。其中,我们把烟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作为行政垄断行业的代表,其所在的劳动力市场为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我们把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作为竞争行业的代表,其所在的劳动力市场为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
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各行业各年度就业人数E,解释变量为最低工资标准WM、行业产值CZ、潜在劳动力供给QG、行业垄断程度IS。其中:最低工资标准,我们选用地区最低工资最高档次的标准,并以2000年为不变价格进行调整,得到实际最低工资标准;行业产值,我们以2000年为不变价格进行调整,得到实际行业产值;潜在劳动力供给用地区15-24岁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率来衡量;行业垄断程度以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额占行业总投资额的比率来衡量。我们采用的解释变量的基础数据均为2000—2011年的全国各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计量数据来源于全国各省、直辖市历年统计年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我们运用变截据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设计计量方程。
lnEit=?茁1+?茁2lnWMit+?茁3lnCZit+?茁4QGit+?茁5ISit+?着it(1)
其中,i代表地区,t代表年份,?着it为随机误差项。
(二)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我们利用2000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用Eviews软件对方程(1)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用F检验值选择变截距模型,用hausman检验值判断是否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用横截面加权方法处理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最终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所示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最低工资对就业有正面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最低工资水平与就业量正相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促进就业。但是不同行业差异较大:在竞争性行业,最低工资水平与行业就业量的相关性较明显,如农副食品加工业,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一个单位会引致就业量提高0.873个单位,说明最低工资对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有明显的直接影响;在行政垄断行业,最低工资水平与行业就业量虽然为正相关,但是相关性不明显,这表明,最低工资对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直接影响很小,最低工资与行政垄断行业就业量之间不显著的正相关可能是由于行业间工资上涨的攀比效应引起的。
2. 行业产值与行业就业量正相关。行业产值越高表明行业的发展越快,对劳动力的需求越高,所以行业产值与就业量的相关性较为明显。
3. 潜在劳动力供给量与就业量正相关。潜在劳动力供给量越高说明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劳动力的供给量越大,劳动力资源越丰富,整个劳动力市场就业量越高,所以,潜在劳动力供给与就业量的相关性也较为明显。
4. 行业垄断程度与行政垄断行业就业量负相关,与竞争性行业就业量正相关。行业垄断程度反映了行政垄断力量对行业的控制程度和资本集中程度,行政垄断程度越高行业的资本集中度越高,资本化程度越高,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越强,所以行业垄断程度与行政垄断行业就业量为负相关,相关性较为明显;行业垄断程度与竞争性行业就业量正相关,但是相关性不明显,这可能由于行政垄断企业垄断程度强化后,部分劳动者从行政垄断企业退出,加入到竞争性企业,增加了竞争性企业的劳动力供给所导致。
五、结论
我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割现象,在不同的分割劳动力市场内,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最低工资对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行政垄断行业劳动力市场(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直接影响则很小。总之,最低工资对就业有正面影响,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促进就业。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的提高有一个合理的区间,超出临界值,最低工资对就业有负面影响。
另外,从我们的研究结果看,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设置模式过于简单,在一个地区内不分行业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考虑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具体情况,会大大地增加最低工资法规的执法成本,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一刀切”的简单模式,按照行业设置最低工资标准,集中资源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参考文献:
[1]蔡昉,都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9):29-35. [2]华生.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被严重误读[J].劳动经济与劳动力关系,2011,(1):19-25.
[3]杨缨.现代经济学与我国工资下降、失业增加的悖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472-475.
[4]孙书青.调整最低工资政策对中国就业影响的经济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13-15.
[5]刘险峰.市场分割条件下的最低工资制度效应研究——以农民工市场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09,(5):92-95.
[6]丁守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离职率的影响分析——基于北京市827名农民工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9,(4):26-36.
[7]周培煌,赵履宽.我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建筑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1):22-28.
[8]罗小兰.我国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条件下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2007,(4):1-5.
[9]李晓春,何平.最低工资线的农民工就业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0,(4):59-66.
[10]石娟.最低工资对广东省的就业影响研究[J].特区经济,2010,(7):31-32.
[11]盖美,田成诗.中国农村有效就业量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0,(2):4-6.
[12]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13]天则研究所.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DB/OL]. http://www.aisixiang.com/data/40395.html,2011-02-11.
[14]赖涪林.长三角农民工的非稳态转移[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Effects of Chinese Minimum Wag under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From the Angle of Labor Market
Su Yongzhao
(School of Busines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Abstract: The overall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in our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analysis of the minimum wag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mployment effects. By the demonstration of our country's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 employment effects of minimum wage conditions analysis, the minimum wage in competitive industries are labor market(city level two labor market)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f employment, on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dustry labor market(city level labor market)positive impact on employment is very small.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hina's labor market, set reasonable minimum wage standard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employment.
Key words: Minimum wag;Labor market urban-rural segmentation;Labor market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dustry segmentation;Employment eff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