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管理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snjz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概述了巢湖流域的环境特征和水生态现状,在巢湖流域水生态4级功能分区结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其4级分区的管理方案,以期为其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巢湖;水生态功能分区;4级分区;管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4-0113-03
  21世纪以来,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剧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步成为世界的主流思潮,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水生态功能分区是近些年来基于对流域内不同类型区域生物区系、群落结构和水体理化环境的异同比较以及流域水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和尺度效应分析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其侧重点关注水生环境系统在地带和区域等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1]。根据我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属性,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合理划分水功能区,突出主体功能,实现分类指导,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随着《全国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方案》的推行实施,建立了全国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3级分区体系,划分10大流域片区为1级区,进一步划分2级区338个、3级区1784个,该方案为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高俊峰等[2]以先太湖流域为例探讨了水生态功能分区的体系,后又研究了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3],张博[4]、刘素平[5]研究了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1、2级分区和3级分区,为我国其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目标是建立以流域为对象的水陆一体化管理单元,是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的重要基础,是落实“山水林田湖”生态共同体管理的手段。目前,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1、2、3级分区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4级分区尚不成熟。为此,本研究以《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3]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巢湖流域水生态4级分区的管理方案。
  1 巢湖流域的环境特征和水生态现状
  1.1 环境特征 巢湖是全国5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江淮地区中部,3种类型地貌平原、丘陵与山地基本各占约1/3。整体上看,巢湖流域地貌类型具有由内向外,明显的湖体-平原-丘陵-山地的分布特征。巢湖流域气候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湿润季风气候,控制本区的大气环流以西风环流和亚热带环流为主[6]。流域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东北风。巢湖流域的主要土壤类型有水稻土、黄褐土、紫色土、棕壤、黄壤、石灰土等[7]。流域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北亚热带混交林夹少数耐寒常绿阔叶林,但原生植被基本已不存在,现存植被主要为人工栽培林、次生林、灌木丛和草类,以及大范围分布的种植农作物。巢湖流域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沿湖共有河流33条,呈向心状分布汇入巢湖,其中,杭埠-丰乐河、白石山河、派河、南淝河等主流主要发源于流域西部的丘陵山地,4条河流占流域径流量90%以上。巢湖水系的河流从北、南、西3面汇入湖内,然后在巢湖市区出湖,经裕溪河东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长江[8]。
  1.2 水生态现状 浮游植物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丰水期较平水期总浮游植物物种数要增加,2个季节的优势物种主要为耐污物种;底栖动物以节肢动物门种类最多,其中雙翅目种类最多,其他昆虫种类较少,出现率较高的种类均为耐污能力较强的种类。底栖动物密度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巢湖流域水生植物种类主要有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从组成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巢湖流域的东部平原区水生植物种类最多,巢湖湖滨带水生植物种类最少,西部丘陵区居于中间水平;巢湖流域调查共发现鱼类60种,隶属17科8目,总体而言,西部地区的鱼类多样性和密度相对东部地区较高[3]。
  2 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1~4级分区简述[3]
  2.1 分区原则 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是区内相似性、区间差异性、等级性、综合性与主导性、共轭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其中,同一分区内水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功能、过程及服务功能具有最大的相似性和不同分区之间具有最大的差异性。除此之外,进行水生态功能分区时,还应该遵循以下特有原则:(1)以水定陆、水陆耦合原则。考虑水流方向,体现陆水一致性是进行水生态功能的重要原则。(2)地域发生学原则。进行水生态功能区划分应结合流域自然本底因素的空间特征。(3)子流域完整性原则。水生态功能分区不仅仅是对流域内水体的划分,还必须考虑影响地表水体的集水区。(4)体现流域水体类型的差异,突出湖体重要性原则。
  2.2 分区的指标体系 依据巢湖流域综合调查结果,结合水生态功能各级分区的目的和原则,确定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表1)。
  2.3 分区方案
  2.3.1 1级分区 基于巢湖流域地面高程和河网密度指标,根据分区原则和方法,对巢湖流域进行了水生态功能1级分区,将巢湖流域分为3个水生态功能一级区。即“西部丘陵水生态区”,编码为LEⅠ;“东部平原水生态区”,编码为LEⅡ;“巢湖湖体水生态区”,编码为LEⅢ。3个1级水生态区分別具有不同的水生态系统特征、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3.2 2级分区 基于巢湖流域耕地面积比、建设用地面积比、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度指标分析,根据2级分区原则和方法,对巢湖流域进行了水生态功能2级分区,将巢湖流域分为7个水生态功能2级区,即“西南森林流域水生态亚区”、“西北岗地流域水生态亚区”、“合肥都市圈流域水生态亚区”、“东北农田流域水生态亚区”、“东部平原流域水生态亚区”、“南部农田流域水生态亚区”和“巢湖湖体水生态亚区”,并依次将其编码为LEI1、LEI2、LEⅡ1、LEⅡ2、LEⅡ3、LEⅡ4和LEⅢ1。   2.3.3 3级分区 基于体现水体类型及环境的指标分析,根据3级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对巢湖流域进行了水生态功能3级分区,将巢湖流域分为28个水生态功能3级区,这些3级区分别具有不同的水生态特征及其背景条件,在河流/湖库水系,水质,水生生物,土壤类型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
  2.3.4 4级分区 基于巢湖流域水体类型,河流流速,河岸带类型和水功能区等指标对河段进行分类,采用水动力和叶绿素a指标划分湖体。根据4级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对巢湖流域进行了水生态功能4级分区,将巢湖流域划分为62个水生态功能4级区。
  3 巢湖流域水生态4级分区管理方案
  在本研究过程中,对巢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及水生态环境等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依据当前国家对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总体目标要求,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水生态管理思路,对巢湖流域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3.1 城镇岸带类型区 位于城市河道的河段一般污染严重,底栖动物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差,需要加强排污许可管理,降低排入河道污水的氮、磷含量,保护和修复河道湿地植物和河流湿地,提高其对河流水质的缓冲和净化能力。完善产业准入政策,加强对工业园区排污管理,加强城市管网建设,对涉及乡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提升和完善[9]。
  3.2 农田岸带类型区 该类型区陆域以耕地占主导,应创新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消减农业氮磷面源污染,保护和修复河道湿地,提高其对河流水质的缓冲和净化能力,增加栖息地多样性。加强对河流两岸植被带的保护,禁止开发植被岸带缓冲带,及时修复已受损的植被。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程。
  3.3 森林岸带类型区 该类型区稀有,濒危物种比例较高,敏感物种多,对水质要求较高,对水中溶解氧变化敏感,应加强河道和生态缓冲带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建设,保障生态用水,降低农业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合理规划流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保护优先,充分发挥森林对水源的涵养作用,维持水质的清洁,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
  3.4 水库和湖泊类型区 加强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提高农业的种植水平,控制农业氮磷面源污染,加强对渔业养殖的管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加强对河流两岸植被带的保护,保护修复河流湿地,净化入湖水质。
  3.5 完善监测,立法及相关制度 在巢湖流域科学合理设置监测断面和监测频次,完善监测指标,包括COD,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钾指数,pH,重金属等关键性指标,在监测的基础上做规律性分析为整治提供依据。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定期抽查流域内排污单位达标排污情况,对不合格企业一律依法严肃处理,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流域内各类纳入调查的污染源,贯彻执行国家对水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总磷,总氮,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体系。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加强许可证的管理,以改善水质,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加强日常监督检查[10]。建立水生态功能分区管理保障制度,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和保护团队;建立水生态功能分区资金保障制度,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保驾护航;建立水生态功能区的监督与考核制度,明确地方各部门相关责任,及惩罚措施。增加水生态功能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水生态功能管理,建立公众参与和互动机制。
  4 结语
  水生态功能区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单元,目前分区指标和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中,以水生态功能区的水质目标为管理基点,在物种和种群的保护、栖息地的恢复、湿地的保护、水陆统筹管理等方面,确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基于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的分区、分级、分类、分期水生态管理系统,这是未来水环境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Tang T,Cai Q H.The essential issues in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0,30(22):6255-6263.
  [2]高永年,高俊峰.太湖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区[J].地理研究,2010,29(01):111-117.
  [3]高俊峰,张志明,黄琪,等.巢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张博.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5]刘素平.辽河流域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6]王心源.巢湖北山地质考察与区域地质旅游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7]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自然环境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8]吴立,王心源,张广胜,等.安徽巢湖湖泊沉积物孢粉-炭屑组合记录的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变[J].古地理学报,2008,10(2):183-192.
  [9]高俊峰,蔡永久,夏霆,等.巢湖流域水生态健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0]宏哲,武海俊.排污许可管理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1):25-27.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在通信机房中电源节能技术十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240V直流电源替代交流电源、蓄电池基站供暖这三种技术在经济和环保上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电池和整流
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我国通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类问题与矛盾层出不穷,为从根本上保障通信工程的稳定性,需对其管理模式加以改善。在本文中分析了通信工程一
本文介绍了利用了WIFI RSSI估计感知技术和丢包率分析策略实现智能网关动态转换码率的一种方法,解决了智能网关不能根据WIFI网络环境变化实现快速响应的问题。保障了移动终端
摘 要:利用镇江1961—2017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连续高温灾害的气候特征,同时结合2.5°×2.5°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以2017年夏季异常连续高温天气过程为典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镇江夏季高温日数、极端日最高气温和最长连续高温日数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连续高温灾害发生更为频繁,同时连续高温灾害等级也显著上升;强盛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盘踞镇江上空是产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以及过度的资源开发,我国土地资源压力倍增,引发土壤沙化。该文分析了土壤沙化的主要成因,讨论了土壤沙化带来的主要危害,旨在为治理土壤沙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沙化;成因;危害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098-0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
该文介绍了塞罕坝阴河林场的森林培育现状,分析了当前森林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摘 要:“沃土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土壤培肥力度,改善了农田肥力条件,有效提升了农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化肥减量增效。2018年的嘉善县实施“沃土工程”249.3hm2,通过施用缓(控)释肥、种植绿肥等技术措施,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质量。  关键词:沃土工程;水稻;缓(控)释肥;绿肥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0-0097-02
摘 要:以尤溪县为试验点,选取闽楠、木荷与香樟3种福建省常见造林树种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树种幼苗及不同坡位对造林效果的差异对比。结果表明,木荷与香樟的栽培成活率、地径生长量及株高生长量均表现出较好的优势,而闽楠则相对较差,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树种在不同坡位上的成活率、地径生长量及株高生长量都是以下坡位为最佳,中坡位其次,而上坡位最差。  关键词:闽楠;木荷;香樟;成活率;坡位  中图分类号 S79
摘 要:基于二类调查数据,将塞罕坝森林类型划分为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4类,并对森林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将自然保护区林分划为严格保育的公益林;将森林公园景观林区划为生态服务为主功能的兼用林;将防护林区和商品用材林区划为林产品生产为主导功能的兼用林。并提出了相应的经营措施。  关键词:森林;经营类型;经营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1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