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石龙乡的地理情况,分析了当地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稻瘟病的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水稻 稻瘟病 综合治理
最近几年来,石龙乡气候异常,前期降雨较晚,全乡大部分地方农田水利设施落后,都是“望天水”田,导致水稻移栽延迟;后期低温、雾照、高湿,加之品种抗病能力减弱,农户偏施氮肥及农户预防意识差等原因,导致石龙乡水稻稻瘟病年年发生,而且呈加重趋势。发生的特点是:发病品种多,除早熟品种外,所有杂交水稻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速度快,秧苗期叶瘟开始零星出现,7—8月中旬,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偏高,8月下旬开始,穗、颈稻瘟爆发,来势猛,受害程度严重,稻瘟病造成的损失在20%以内的有500亩,造成30%—70%的有1200亩,年平均减产23万公斤以上。稻瘟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2万元以上,成为严重影响石龙乡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本人对稻瘟病在本地区的发生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1.稻瘟病流行因素分析
1.1病原苗丰富
水稻稻瘟病属石龙乡主要病害,重病区主要分布在石龙村上坝组,甲壤村甲壤组、塘榜组;其次全乡境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农户对田间残留病稻草桩不进行处理,病稻草还用来垫圈还田,加之近年来又是暖冬年。各种病原菌安然越冬、导致第二年田间残存丰富的病原菌基数。
1.2品种抗性减退
水稻杂优组合品种抗病性衰退,是导致稻瘟病大发生的重要因素。据都匀市石龙乡农技站调查,近年来所有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受稻瘟病危害,如协优527、中优7号、川丰6号、D优527、金优63、汕优系列在前几年栽培时,产量高、米质好,群众喜欢,对稻瘟病有较高的抗病性,稻瘟病发生很轻,栽种面积扩大,连续栽培多年后,这些品种抗病性明显衰退,如汕优系列、川丰6号等品种,几乎绝收。其次,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香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香米的价格逐年攀升,市场的需求带动了群众的扩种和引种香米的冲动,许多带病菌的种子被引进种植,有些由于抗病力较差或带病菌又引起交叉感染,也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
1.3气候异常
4—6月份,水稻育秧期倒春寒严重,移栽期降雨偏晚,移栽偏迟,秧苗素质差,抗逆性减弱,特别是水稻抽穗期至齐穗期,正遇上低温、寡照、高湿等天气。根据气象部门资料,在8月—9月初这段时间, 石龙乡日平均气温都低于20℃,且有20天的日照时数为零,连月阴雨,相对湿度极高,这些气候为稻瘟病的流行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穗颈瘟流行的主要原因。
1.4肥水管理
石龙乡由于水利设施滞后,大部分属“望天水”田,如降雨偏晚或雨量偏轻,移栽偏迟,就容易出现“老秧”现象,加之近年来农民氮肥施用量偏高,磷钾肥施用不足或根本就不施用,导致稻株碳氮比严重失调,抗逆性差,易受病菌侵害。
1.5农户缺乏预防意识
由于群众对该病的防治意识淡薄和麻痹思想,大多数农户未对稻瘟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待穗颈稻瘟爆发后才盲目施药,而且是各家各户进行,错过了防治的最好防治时期。有些农户只知道施药,却并未施防稻瘟病的药,只施杀虫药,有时是刚施药又遇雨水冲刷,过后未及时补施,药液未被植株吸收,致使防治效果降低。
2.综合治理对策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加强病情动态监测,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对策,其主要是选用抗病良种,品种合理布局,实施健身控害栽培与科学肥水管理,适时进行病害的预防和防治,搞好群众防治工作,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防治效果。
2.1加强病情动态监测
作为农技人员,要随时搞好病情监测,特别对重病区、老病区加大监测和防范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可行的防治措施,为乡领导的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把虫害消灭于初发和萌芽状态。
2.2选用、推广抗病品种,实行合理布局
石龙乡多年推广的水稻当家品种金优63、川丰6号,抗稻瘟病能力基本丧失,应彻底淘汰或更换,要推广抗性较好的品种,这是预防稻瘟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品种布局也是关系到水稻种植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根据石龙乡海拔差异较大和水源缺乏的特点,合理安排早、中、晚熟组合,切忌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晚熟组合,同一海拔、同一坝区应避免种植单一品种,采取不同系列,组合轮换,预防稻瘟病。
2.3实施健身控害栽培
大力推广两段育秧,旱育秧。实行水稻宽窄行、东西向挺身插秧等适用技术,提高秧苗素质,改善田间气候,增强植株抗性,减少秧苗无效分蘖,驱利避害,健身栽培。在施肥上,改变农民长期以来单一施氮肥的习惯,控制氮肥施用量,多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搭配,追施氮素化肥时,要适时适量,防止过多、偏迟,有条件的可施硅肥,提倡排水晒田和浅水勤灌,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2.4综合联治
(1)处理病草,减少菌源。对病田稻草,尤其是重病区的稻草要尽早处理烧掉,用病草垫圈的,要充分腐熟消毒后才能施用,彻底清除残留菌源,不用病稻草捆秧。
(2)狠抓药剂防治。播种期严格用强氯精浸种技术,移栽前2—3天,喷施一次送嫁药,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30千克喷施;移栽时,用75%的三环唑对水50—60千克浸秧根1分钟,再加盖薄膜堆闷半小时后移栽,可有效控制大田叶瘟的发生,在老病区、重病区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每亩用施稻灵50毫升对水或用富士一号40%乳油100毫升对水50—60千克喷雾。
2.5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召集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并发放宣传资料,使稻瘟病的危害家喻户晓,引起农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使广大农民群众懂得如何识别和正确预防及防治,提高防治稻瘟病效果。
罗全芬(1974-),女,苗族,贵州都匀人,贵州省都匀市石龙乡农技站,助理农艺师。主要研究农作物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 稻瘟病 综合治理
最近几年来,石龙乡气候异常,前期降雨较晚,全乡大部分地方农田水利设施落后,都是“望天水”田,导致水稻移栽延迟;后期低温、雾照、高湿,加之品种抗病能力减弱,农户偏施氮肥及农户预防意识差等原因,导致石龙乡水稻稻瘟病年年发生,而且呈加重趋势。发生的特点是:发病品种多,除早熟品种外,所有杂交水稻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速度快,秧苗期叶瘟开始零星出现,7—8月中旬,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偏高,8月下旬开始,穗、颈稻瘟爆发,来势猛,受害程度严重,稻瘟病造成的损失在20%以内的有500亩,造成30%—70%的有1200亩,年平均减产23万公斤以上。稻瘟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2万元以上,成为严重影响石龙乡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本人对稻瘟病在本地区的发生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1.稻瘟病流行因素分析
1.1病原苗丰富
水稻稻瘟病属石龙乡主要病害,重病区主要分布在石龙村上坝组,甲壤村甲壤组、塘榜组;其次全乡境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农户对田间残留病稻草桩不进行处理,病稻草还用来垫圈还田,加之近年来又是暖冬年。各种病原菌安然越冬、导致第二年田间残存丰富的病原菌基数。
1.2品种抗性减退
水稻杂优组合品种抗病性衰退,是导致稻瘟病大发生的重要因素。据都匀市石龙乡农技站调查,近年来所有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受稻瘟病危害,如协优527、中优7号、川丰6号、D优527、金优63、汕优系列在前几年栽培时,产量高、米质好,群众喜欢,对稻瘟病有较高的抗病性,稻瘟病发生很轻,栽种面积扩大,连续栽培多年后,这些品种抗病性明显衰退,如汕优系列、川丰6号等品种,几乎绝收。其次,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香米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香米的价格逐年攀升,市场的需求带动了群众的扩种和引种香米的冲动,许多带病菌的种子被引进种植,有些由于抗病力较差或带病菌又引起交叉感染,也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
1.3气候异常
4—6月份,水稻育秧期倒春寒严重,移栽期降雨偏晚,移栽偏迟,秧苗素质差,抗逆性减弱,特别是水稻抽穗期至齐穗期,正遇上低温、寡照、高湿等天气。根据气象部门资料,在8月—9月初这段时间, 石龙乡日平均气温都低于20℃,且有20天的日照时数为零,连月阴雨,相对湿度极高,这些气候为稻瘟病的流行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穗颈瘟流行的主要原因。
1.4肥水管理
石龙乡由于水利设施滞后,大部分属“望天水”田,如降雨偏晚或雨量偏轻,移栽偏迟,就容易出现“老秧”现象,加之近年来农民氮肥施用量偏高,磷钾肥施用不足或根本就不施用,导致稻株碳氮比严重失调,抗逆性差,易受病菌侵害。
1.5农户缺乏预防意识
由于群众对该病的防治意识淡薄和麻痹思想,大多数农户未对稻瘟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待穗颈稻瘟爆发后才盲目施药,而且是各家各户进行,错过了防治的最好防治时期。有些农户只知道施药,却并未施防稻瘟病的药,只施杀虫药,有时是刚施药又遇雨水冲刷,过后未及时补施,药液未被植株吸收,致使防治效果降低。
2.综合治理对策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方针,加强病情动态监测,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对策,其主要是选用抗病良种,品种合理布局,实施健身控害栽培与科学肥水管理,适时进行病害的预防和防治,搞好群众防治工作,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防治效果。
2.1加强病情动态监测
作为农技人员,要随时搞好病情监测,特别对重病区、老病区加大监测和防范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可行的防治措施,为乡领导的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把虫害消灭于初发和萌芽状态。
2.2选用、推广抗病品种,实行合理布局
石龙乡多年推广的水稻当家品种金优63、川丰6号,抗稻瘟病能力基本丧失,应彻底淘汰或更换,要推广抗性较好的品种,这是预防稻瘟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品种布局也是关系到水稻种植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根据石龙乡海拔差异较大和水源缺乏的特点,合理安排早、中、晚熟组合,切忌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晚熟组合,同一海拔、同一坝区应避免种植单一品种,采取不同系列,组合轮换,预防稻瘟病。
2.3实施健身控害栽培
大力推广两段育秧,旱育秧。实行水稻宽窄行、东西向挺身插秧等适用技术,提高秧苗素质,改善田间气候,增强植株抗性,减少秧苗无效分蘖,驱利避害,健身栽培。在施肥上,改变农民长期以来单一施氮肥的习惯,控制氮肥施用量,多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搭配,追施氮素化肥时,要适时适量,防止过多、偏迟,有条件的可施硅肥,提倡排水晒田和浅水勤灌,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2.4综合联治
(1)处理病草,减少菌源。对病田稻草,尤其是重病区的稻草要尽早处理烧掉,用病草垫圈的,要充分腐熟消毒后才能施用,彻底清除残留菌源,不用病稻草捆秧。
(2)狠抓药剂防治。播种期严格用强氯精浸种技术,移栽前2—3天,喷施一次送嫁药,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30千克喷施;移栽时,用75%的三环唑对水50—60千克浸秧根1分钟,再加盖薄膜堆闷半小时后移栽,可有效控制大田叶瘟的发生,在老病区、重病区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每亩用施稻灵50毫升对水或用富士一号40%乳油100毫升对水50—60千克喷雾。
2.5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召集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并发放宣传资料,使稻瘟病的危害家喻户晓,引起农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使广大农民群众懂得如何识别和正确预防及防治,提高防治稻瘟病效果。
罗全芬(1974-),女,苗族,贵州都匀人,贵州省都匀市石龙乡农技站,助理农艺师。主要研究农作物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