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初步建立数学观念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的作用。与此同时,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也是在这一阶段建立起来的。因此,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师所反思的话题。本文笔者便对此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兴趣;操作活动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教学过程简单定义为传授新知识的过程,并且将教学目标停留在学生是否获得新知识这一层面中,这样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与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反思教学过程,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作用于实际课堂中,以此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巧设课堂问题,完善知识体系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则需要教师给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的空间,而问题的有效设置则是一种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的途径。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并以教学内容为主,为学生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问题之间建立有效衔接,这样既能够启发学生的智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新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其数学认知水平。
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了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笔者首先以问题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出示情境图,并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即:王叔叔家有29行苹果树,每行102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根据问题,学生便能够结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列出“
”这个算式,但是这个算式与学生原来已经掌握的算式不同,这便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断归纳出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及时巡视,并鼓励、引导,进而使学生充分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与相同,以此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
二、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内容虽然较为基础,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学生而言便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并通过趣味化情境的有效设置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情感冲击,调动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够增加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加减法的关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體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以及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笔者首先出示表格,并展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紧接着,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便使得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对提问题这一过程产生较为高涨的兴趣。于是,有的学生提出:“我们班男生17人,女生18人,全班一共多少人?”而有的学生提出:“我们班有35人,女生18人,男生有多少人?”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提出了思考问题,还使他们对提出的问题准确作出了解答,进而唤醒了学生对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回忆,以此为后续探究活动的积极开展奠定充分的准备。
三、重视实际操作,提高认知水平
操作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多种感知觉等认知同时参与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环境,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进而使学生从动手、动脑的操作过程中感知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提高其数学认知水平。
例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感知角、知道什么是角后,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以此提高其认知水平,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出示几个图形,以此揭示“角”这一教学主题。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角,让学生从画角的过程中感知角的意义,并且巧妙地引出度量的意义。此外,在测量角的度数时,笔者便给学生一定的操作空间,使他们试着测量出题卡上角的度数,并说一说是如何测量的。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还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作为教师而言,应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作用到课堂中。经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通过课堂问题的巧妙设置、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以及操作活动的积极展开,能够使学生的认知与数学知识之间建立有效联结,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淑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3):146-146.
[2]季晓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学子:下半月(教育新理念),2015(14):44-4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兴趣;操作活动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教学过程简单定义为传授新知识的过程,并且将教学目标停留在学生是否获得新知识这一层面中,这样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与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反思教学过程,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作用于实际课堂中,以此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巧设课堂问题,完善知识体系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则需要教师给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的空间,而问题的有效设置则是一种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的途径。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并以教学内容为主,为学生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问题之间建立有效衔接,这样既能够启发学生的智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新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其数学认知水平。
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了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笔者首先以问题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出示情境图,并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即:王叔叔家有29行苹果树,每行102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根据问题,学生便能够结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列出“
”这个算式,但是这个算式与学生原来已经掌握的算式不同,这便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断归纳出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及时巡视,并鼓励、引导,进而使学生充分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与相同,以此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
二、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内容虽然较为基础,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学生而言便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并通过趣味化情境的有效设置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情感冲击,调动他们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够增加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加减法的关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體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以及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笔者首先出示表格,并展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紧接着,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便使得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对提问题这一过程产生较为高涨的兴趣。于是,有的学生提出:“我们班男生17人,女生18人,全班一共多少人?”而有的学生提出:“我们班有35人,女生18人,男生有多少人?”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提出了思考问题,还使他们对提出的问题准确作出了解答,进而唤醒了学生对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回忆,以此为后续探究活动的积极开展奠定充分的准备。
三、重视实际操作,提高认知水平
操作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多种感知觉等认知同时参与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环境,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进而使学生从动手、动脑的操作过程中感知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提高其数学认知水平。
例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感知角、知道什么是角后,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以此提高其认知水平,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出示几个图形,以此揭示“角”这一教学主题。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角,让学生从画角的过程中感知角的意义,并且巧妙地引出度量的意义。此外,在测量角的度数时,笔者便给学生一定的操作空间,使他们试着测量出题卡上角的度数,并说一说是如何测量的。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还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作为教师而言,应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作用到课堂中。经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通过课堂问题的巧妙设置、教学情境的有效构建以及操作活动的积极展开,能够使学生的认知与数学知识之间建立有效联结,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淑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3):146-146.
[2]季晓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学子:下半月(教育新理念),2015(14):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