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高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地方相结合体现出了地方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有效措施,也是高校办学中体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手段。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声乐专业、钢琴专业、器乐专业等)学生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学生在第一课堂获取专业知识,第二、第三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的形式服务于当地社会,通过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来体现地方高校(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效果。
[关键词]地方高校; 独立学院; 地方经济; 服务社会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1-0044-02
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音乐文化传播者的基地,是向社会各层次输送一定数量的音乐人才,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把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服务地方紧密相结合,其实际意义在于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通过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社会化得到实践与发展;以社会大环境的需要通过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为市区、城镇、农村地方性、区域性的音乐教育和文化发展、为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输送大批合格、专业对口、优秀的音乐人才。是高校(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突出自己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独立学院)展示自己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而加强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二者也是相辅相成,把高校(独立学院)的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相结合,形成地方高校(独立学院)有特色的教育文化产业链,不仅可以向地方社会提供有质量保证的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也可以缓解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促进和提高各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社会化的具体形式,论述如下。
一、科研服务——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地方社会相结合中一个主要的形式就是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以皖江学院音乐专业学生为例。皖江学院音乐专业主要包括声乐专业、钢琴专业、舞蹈专业、器乐专业、作曲专业、指挥专业这六大类。芜湖当地的文化部门主要包括芜湖市文化局(各区、县)、芜湖市文化馆(各区、县)、芜湖市少年宫(各区、县)、芜湖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高校(独立学院)与文化部门结合,可以建立专门研究芜湖(四区四县)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或芜湖音乐文化研究所。地方高校(独立学院)的首要任务在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与芜湖当地文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让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学生可以参与到既有高校的教师也有芜湖文化部门相关人员参与的音乐课题研究或是与音乐文化相关的采风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在音乐研究课题中了解、参与整理、挖掘、研究芜湖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如芜湖的地方戏或地方戏的传承或演变、宗教音乐、民俗音乐、民歌等传统音乐形式,并对芜湖当地本土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保护”(发掘、整理、编辑、出版等),“保存、传承、发展”芜湖本土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保存大量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作为研究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资料文献,并且为本地区的学生及后人提供演奏、演唱、表演创作的范本,让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地方文化部门的科研研究,在课题中发挥自身在第一课堂所学习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与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与完善自身的学习价值。作为地方高校(独立学院)的音乐工作者与学习者,为了真正落实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把芜湖本地的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传唱传播、创作创新、演出推广等作为文化实体,强化其学术的科研价值,做到在交流中建设发展,在建设发展中交流,并循序渐进地培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这对提升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演出服务——与本地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合作
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参加校外的演出是锻炼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拓展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学以致用、专业实践、服务社会的直接的有效的方式。与芜湖本地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主要包含政府部门、外企单位、国企单位、部队、媒体等合作的传统节日、单位庆典、开业宣传、主题纪念等多方面演出。与芜湖本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是音乐专业学生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与所需要演出服务的单位协作,是有组织地创造、编排各类符合协作单位的主题和符合大众审美的节目。这类演出服务,既可以是个人实践性的演出,也可以是多人和团体实践性的演出;可以是有偿演出服务也可以是无偿演出服务。这类合作演出,既能丰富地方企、事业单位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欣赏力,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又可以让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在演出的实践基础上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学生不仅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又在实践中打造地方高校(独立学院)的高校“品牌”,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在音乐专业学生拓展第二、第三课堂时,地方高校管理人员或是带队教师需要注意在学生校外演出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有专业的老师负责与管理学生的人身安全,要有组织、有质量地开展对外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演出或实践活动结束后应请合作单位签写反馈书,以便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和排练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努力达到社会和高校(独立学院)对音乐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实现了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要求。
三、教育服务——与地方教育系统合作
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办学服务于地方社会的教育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础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1]。简而言之,地方高校需要为地方教育系统培养出具有扎实音乐基本功、能服务于地方基础性教育的音乐老师和音乐人才。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基础教育服务亦是地方高校教育服务的核心。地方高校为地方基础教育即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和音乐人才,所以,地方基础教育一般通过校与校之间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比赛、校内的演出活动、实习教育学习等多方面途径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再学习、再教育的教学能力。地方高校的成人教育服务比基础教育服务的目的与要求更高、更全面,培养的是为高中或大、中专院校或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地方高校对专业学生的通过各高校内部或是全国高校之间的“音乐专业基本功比赛”,以各高校不同教研室或是以各个年级或班级为单位举行一个月一次的汇报演出或是以艺术周为活动整体的演出,通过这些舞台实践和组织活动的演出的方式来检验和促进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的成果,这也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最基本的途径。此外,在组织演出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创编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其团队合作的能力,对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直接的效果。学生还可以通过音乐教育的学习来测试自己是否完全掌握了音乐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否具有在实践教学中完整地学会基本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和评价课程的能力。上述的综合素质能力为高校学生(独立院校)今后站稳讲台,服务于地方教育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精神文明服务——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我们的高等院校,高校通过自身特殊的条件与职能,对各地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着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音乐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在高校校园文化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中也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服务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地方高校的学生实践能力也要具有地方特色。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在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的将地方性特色的音乐纳入到教学研究中,通过第一课堂邀请或是定期聘请对地方性传统音乐或特色音乐的文化传承人或是名家(如安徽黄梅戏、安徽庐剧、安徽傩戏、凤阳花鼓、淮南花鼓灯等)来课堂为同学们讲授专门音乐知识,在通过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队让学生到农村、乡间采风,实地通过现场录音或是记录民间艺人或文化传承人的口述音乐内容或是影像资料,将地方音乐文化通过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教授给学生。有了地方性音乐文化特色基础,学校通过假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多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时间途径进社区、进乡村,服务社区和“三农”,积极地为新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贡献教育的力量。
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高等院校的音乐办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也反映出地方高校的的办学水平和教育师资水平。实践表明,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与区域、与行业的关系将日渐密切,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必须融入到地方社会、服务于地方社会或是大的社会环境,才有更广阔的教育发展空间。但是在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培养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会出现瓶颈和困难,也会对地方高校和地方社会各自带来有利和有弊的一面,这也体现了现代教育中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有机统一。
[参 考 文 献]
[1]杨建明,崔冬雪.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02):105.
[2][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官瑞娜,李 峰.关于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60.
[4]周应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襄樊学院学报,2009(06):5-6.
[5]樊 娟.实践造就美丽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
(责任编辑:魏琳琳)
[关键词]地方高校; 独立学院; 地方经济; 服务社会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1-0044-02
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音乐文化传播者的基地,是向社会各层次输送一定数量的音乐人才,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把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服务地方紧密相结合,其实际意义在于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通过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社会化得到实践与发展;以社会大环境的需要通过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为市区、城镇、农村地方性、区域性的音乐教育和文化发展、为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输送大批合格、专业对口、优秀的音乐人才。是高校(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突出自己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独立学院)展示自己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而加强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二者也是相辅相成,把高校(独立学院)的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相结合,形成地方高校(独立学院)有特色的教育文化产业链,不仅可以向地方社会提供有质量保证的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也可以缓解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促进和提高各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社会化的具体形式,论述如下。
一、科研服务——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地方社会相结合中一个主要的形式就是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以皖江学院音乐专业学生为例。皖江学院音乐专业主要包括声乐专业、钢琴专业、舞蹈专业、器乐专业、作曲专业、指挥专业这六大类。芜湖当地的文化部门主要包括芜湖市文化局(各区、县)、芜湖市文化馆(各区、县)、芜湖市少年宫(各区、县)、芜湖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高校(独立学院)与文化部门结合,可以建立专门研究芜湖(四区四县)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或芜湖音乐文化研究所。地方高校(独立学院)的首要任务在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与芜湖当地文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让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学生可以参与到既有高校的教师也有芜湖文化部门相关人员参与的音乐课题研究或是与音乐文化相关的采风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在音乐研究课题中了解、参与整理、挖掘、研究芜湖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如芜湖的地方戏或地方戏的传承或演变、宗教音乐、民俗音乐、民歌等传统音乐形式,并对芜湖当地本土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保护”(发掘、整理、编辑、出版等),“保存、传承、发展”芜湖本土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保存大量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作为研究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资料文献,并且为本地区的学生及后人提供演奏、演唱、表演创作的范本,让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地方文化部门的科研研究,在课题中发挥自身在第一课堂所学习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与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与完善自身的学习价值。作为地方高校(独立学院)的音乐工作者与学习者,为了真正落实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把芜湖本地的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传唱传播、创作创新、演出推广等作为文化实体,强化其学术的科研价值,做到在交流中建设发展,在建设发展中交流,并循序渐进地培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这对提升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演出服务——与本地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合作
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参加校外的演出是锻炼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拓展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学以致用、专业实践、服务社会的直接的有效的方式。与芜湖本地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主要包含政府部门、外企单位、国企单位、部队、媒体等合作的传统节日、单位庆典、开业宣传、主题纪念等多方面演出。与芜湖本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是音乐专业学生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与所需要演出服务的单位协作,是有组织地创造、编排各类符合协作单位的主题和符合大众审美的节目。这类演出服务,既可以是个人实践性的演出,也可以是多人和团体实践性的演出;可以是有偿演出服务也可以是无偿演出服务。这类合作演出,既能丰富地方企、事业单位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其文化欣赏力,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又可以让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在演出的实践基础上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学生不仅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又在实践中打造地方高校(独立学院)的高校“品牌”,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在音乐专业学生拓展第二、第三课堂时,地方高校管理人员或是带队教师需要注意在学生校外演出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有专业的老师负责与管理学生的人身安全,要有组织、有质量地开展对外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演出或实践活动结束后应请合作单位签写反馈书,以便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和排练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努力达到社会和高校(独立学院)对音乐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实现了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要求。
三、教育服务——与地方教育系统合作
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办学服务于地方社会的教育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础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1]。简而言之,地方高校需要为地方教育系统培养出具有扎实音乐基本功、能服务于地方基础性教育的音乐老师和音乐人才。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基础教育服务亦是地方高校教育服务的核心。地方高校为地方基础教育即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和音乐人才,所以,地方基础教育一般通过校与校之间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比赛、校内的演出活动、实习教育学习等多方面途径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再学习、再教育的教学能力。地方高校的成人教育服务比基础教育服务的目的与要求更高、更全面,培养的是为高中或大、中专院校或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地方高校对专业学生的通过各高校内部或是全国高校之间的“音乐专业基本功比赛”,以各高校不同教研室或是以各个年级或班级为单位举行一个月一次的汇报演出或是以艺术周为活动整体的演出,通过这些舞台实践和组织活动的演出的方式来检验和促进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的成果,这也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最基本的途径。此外,在组织演出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创编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其团队合作的能力,对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直接的效果。学生还可以通过音乐教育的学习来测试自己是否完全掌握了音乐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否具有在实践教学中完整地学会基本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和评价课程的能力。上述的综合素质能力为高校学生(独立院校)今后站稳讲台,服务于地方教育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精神文明服务——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我们的高等院校,高校通过自身特殊的条件与职能,对各地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着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音乐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在高校校园文化和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中也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服务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地方高校的学生实践能力也要具有地方特色。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在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积极的将地方性特色的音乐纳入到教学研究中,通过第一课堂邀请或是定期聘请对地方性传统音乐或特色音乐的文化传承人或是名家(如安徽黄梅戏、安徽庐剧、安徽傩戏、凤阳花鼓、淮南花鼓灯等)来课堂为同学们讲授专门音乐知识,在通过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队让学生到农村、乡间采风,实地通过现场录音或是记录民间艺人或文化传承人的口述音乐内容或是影像资料,将地方音乐文化通过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教授给学生。有了地方性音乐文化特色基础,学校通过假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多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时间途径进社区、进乡村,服务社区和“三农”,积极地为新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贡献教育的力量。
地方高校(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高等院校的音乐办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也反映出地方高校的的办学水平和教育师资水平。实践表明,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与区域、与行业的关系将日渐密切,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必须融入到地方社会、服务于地方社会或是大的社会环境,才有更广阔的教育发展空间。但是在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培养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会出现瓶颈和困难,也会对地方高校和地方社会各自带来有利和有弊的一面,这也体现了现代教育中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有机统一。
[参 考 文 献]
[1]杨建明,崔冬雪.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02):105.
[2][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官瑞娜,李 峰.关于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60.
[4]周应佳.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襄樊学院学报,2009(06):5-6.
[5]樊 娟.实践造就美丽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
(责任编辑:魏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