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英语训练偏离了它本来应有的正常轨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得高分,大搞“题海战术”,使本来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变成了机械、单调的习题练习课。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英语课失去了兴趣。
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并付诸实施,应试教育将渐渐淡出教育舞台。但还有一部分人不仅不能正确认识英语教学中训练的重要性,而且还想当然地认为训练是应试教育的“怪胎”。其实,这是对训练的一种误解。训练不是应试教育的“专利”,它只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方法、途径。素质教育同样离不开训练,而且要强化训练。
现在又有人提出“大英语教学”,这是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教育既有工具性的一面,又有人文性的一面,因而英语教育既包括工具教育,又包括人文教育。从二者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工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发展,人文教育也会相应的取得一定的进步。而我们知道,要掌握英语这门工具,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也是这样。即:通过训练,学生掌握了英语这门工具就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就为他将来的成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从“大英语教学”观来看,英语教学也要强化训练。
笔者认为,训练是英语学科教学的特质,也是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从课程观看,英语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完成的,只有通过严格、恰当的训练,才能最终体现英语课程的价值。从教学观看,“教”,就是“训”,就是解释,就是训导;“学”,就是“练”,就是实践,就是练习。因此,教学总是和训练相随相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就是训练过程。从教材观看,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载体,学生只有通过对载体的反复训练,才能实现学习迁移。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则与训练密不可分。能力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做为基础,并使智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其次,做好知识、智力向技能的转化;最后,在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巩固、加深,最终形成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必须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严格的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把相关的听说读写的知识“激活”,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并不断的巩固、强化而达到“熟练”程度,最终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可以说“能力源于训练”。训练也得合理、得法,那就要有科学的原则作为指导。
1.目的性原则
英语教育的总目标是由不同层次上的子目标组成的。有“教书”目标、有“育人”目标;有阅读教学目标、写作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听力理解教学目标;有年级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有课时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等等。因此,进行英语训练,必须要切合英语学科这些特点和教学规律,确定明确的训练目的,减少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决定了训练必须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训练方式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或课内训练,或课外训练;或单独指导,或集体讨论;或以习题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或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等等,不一而足。
3.量力性原则
训练的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训练内容的多少,二是指训练时间的长短。英语教学中的训练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生理、心理等特点)和教学要求去确定训练的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把握好“火候”,量力而练。
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并付诸实施,应试教育将渐渐淡出教育舞台。但还有一部分人不仅不能正确认识英语教学中训练的重要性,而且还想当然地认为训练是应试教育的“怪胎”。其实,这是对训练的一种误解。训练不是应试教育的“专利”,它只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方法、途径。素质教育同样离不开训练,而且要强化训练。
现在又有人提出“大英语教学”,这是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教育既有工具性的一面,又有人文性的一面,因而英语教育既包括工具教育,又包括人文教育。从二者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工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发展,人文教育也会相应的取得一定的进步。而我们知道,要掌握英语这门工具,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也是这样。即:通过训练,学生掌握了英语这门工具就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就为他将来的成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从“大英语教学”观来看,英语教学也要强化训练。
笔者认为,训练是英语学科教学的特质,也是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从课程观看,英语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完成的,只有通过严格、恰当的训练,才能最终体现英语课程的价值。从教学观看,“教”,就是“训”,就是解释,就是训导;“学”,就是“练”,就是实践,就是练习。因此,教学总是和训练相随相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就是训练过程。从教材观看,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载体,学生只有通过对载体的反复训练,才能实现学习迁移。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则与训练密不可分。能力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做为基础,并使智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其次,做好知识、智力向技能的转化;最后,在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巩固、加深,最终形成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必须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严格的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把相关的听说读写的知识“激活”,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并不断的巩固、强化而达到“熟练”程度,最终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可以说“能力源于训练”。训练也得合理、得法,那就要有科学的原则作为指导。
1.目的性原则
英语教育的总目标是由不同层次上的子目标组成的。有“教书”目标、有“育人”目标;有阅读教学目标、写作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听力理解教学目标;有年级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有课时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等等。因此,进行英语训练,必须要切合英语学科这些特点和教学规律,确定明确的训练目的,减少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决定了训练必须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训练方式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或课内训练,或课外训练;或单独指导,或集体讨论;或以习题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或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等等,不一而足。
3.量力性原则
训练的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训练内容的多少,二是指训练时间的长短。英语教学中的训练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生理、心理等特点)和教学要求去确定训练的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把握好“火候”,量力而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