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1.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2.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告”字可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蒜”可编成“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另外,开展“读范文比赛”、“读报刊”、“编小故事”、“加一笔、减一笔、加部首”等活动,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适合儿童朗读的古诗词、短文、儿歌等,以游戏的形式或编成口诀儿歌。可提高识字速度、效率,减轻学生对识字的压力。
3.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4.学生一起区分容易混淆的字
一遍又一遍的抄写识记常常会徒劳无功,有时动动脑子、找找规律,识字就变得如此轻松。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既”与“即”、“拨”与“拔”、“休”与“体”等字形容易发生混淆,以致于在书写时,老是把“既然”写成“即然”,把“即使”写成“既使”;把“拔苗”写成“拨苗”,把“挑拨”写成“挑拔”;把“休息”写成“体息”。怎样才能让学生巧妙区分这几个字?通过长期教学探索,本人终于找到了医治这“疑难病症”的“妙方”:“既”的右边部首是四画,而这个字的声调是第四声;“即”的右边“卩”有两画,恰巧这个字的声调第二声。我把这个规律欣然告诉学生后,大家如获至宝。一个经常写错字而被称之为“错笔字大王”的学生明白这一特点后激动地说:“以后我再也不用为写错这俩字犯愁了,真是太好了!”。对于“拨”与“拔”怎样区别呢?我突然想到我们班上有两对双胞胎,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拨’与‘拔’是一对双胞兄弟,你们看它俩长得像不像?”我的话音未落,全班就齐声回答“像!”这时我趁热打铁地问:“他们哪一点像?”同学们回答:“他们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左边都是提手旁……”我又接着问:“我们再仔细看一下他们有没有长得不象的地方?如果有,就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要不然我们怎么能认得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呢?”话音刚落,就有同学抢着回答:“‘拨’是哥哥,因为它比弟弟‘拔’多吃一碗饭,所以它长得高一点。”“哥哥的力气大,所以只需要轻轻用手一‘拨’就行了,而弟弟因为力气小,所以要用双手去‘拔’。”通过这种讨论式的学习,既激活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又达到引导学生找识字规律的目的。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只要做个有心人,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发现隐藏在汉字中的趣味,那么,汉字教学将不再是难题。
1.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2.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告”字可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蒜”可编成“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另外,开展“读范文比赛”、“读报刊”、“编小故事”、“加一笔、减一笔、加部首”等活动,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适合儿童朗读的古诗词、短文、儿歌等,以游戏的形式或编成口诀儿歌。可提高识字速度、效率,减轻学生对识字的压力。
3.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4.学生一起区分容易混淆的字
一遍又一遍的抄写识记常常会徒劳无功,有时动动脑子、找找规律,识字就变得如此轻松。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既”与“即”、“拨”与“拔”、“休”与“体”等字形容易发生混淆,以致于在书写时,老是把“既然”写成“即然”,把“即使”写成“既使”;把“拔苗”写成“拨苗”,把“挑拨”写成“挑拔”;把“休息”写成“体息”。怎样才能让学生巧妙区分这几个字?通过长期教学探索,本人终于找到了医治这“疑难病症”的“妙方”:“既”的右边部首是四画,而这个字的声调是第四声;“即”的右边“卩”有两画,恰巧这个字的声调第二声。我把这个规律欣然告诉学生后,大家如获至宝。一个经常写错字而被称之为“错笔字大王”的学生明白这一特点后激动地说:“以后我再也不用为写错这俩字犯愁了,真是太好了!”。对于“拨”与“拔”怎样区别呢?我突然想到我们班上有两对双胞胎,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拨’与‘拔’是一对双胞兄弟,你们看它俩长得像不像?”我的话音未落,全班就齐声回答“像!”这时我趁热打铁地问:“他们哪一点像?”同学们回答:“他们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左边都是提手旁……”我又接着问:“我们再仔细看一下他们有没有长得不象的地方?如果有,就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要不然我们怎么能认得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呢?”话音刚落,就有同学抢着回答:“‘拨’是哥哥,因为它比弟弟‘拔’多吃一碗饭,所以它长得高一点。”“哥哥的力气大,所以只需要轻轻用手一‘拨’就行了,而弟弟因为力气小,所以要用双手去‘拔’。”通过这种讨论式的学习,既激活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又达到引导学生找识字规律的目的。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只要做个有心人,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发现隐藏在汉字中的趣味,那么,汉字教学将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