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为当前社会所认识,但是,在铁路行业中的这一重要性仍然重视不够。本文阐述了我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具备的条件,分析了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铁路;物流;服务
一、物流的内涵
1915年阿奇•萧的《市场营销中的若干问题》一书首次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PD)的概念,直译实体分销,相当于现代物流体系中的“分销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PD的定义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逐渐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和英文名词。2002年1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推出的最新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地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1]这一定义与我国学者所持的物流管理定义相当。
我国新版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定义是“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1]
二、我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及条件
(一)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一是应对入世后物流服务领域开放的需要。我国的服务业已经按照加入WTO的相关承诺在2004年12月11日全面对外开放,物流业作为生产服务业的一种也已对外全面开放。从整个物流业角度来讲,物流业的开放意味着需求和供给的全面开放,因此铁路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以便在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二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与生产力分布不均衡,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新跨越、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更好地实现国内、国际经济的一体化。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铁路应充分利用设施优势、资源优势、网络优势,为构建中国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第三,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2]
(二)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现有的条件
1.路网条件
铁路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全天候和安全、节能、污染少等优势。重要的是它拥有发达的路网。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至200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8万公里,比上年增加近千公里,里程长度位居世界第三。路网密度81.2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9公里/万平方公里。全国铁路总延展里程达到15.7万公里,比上年增加0.2万公里。全国铁路复线里程2.71万公里,复线率34.7%;电气化里程2.55万公里,电化率32.7%。经过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改造,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2.4万公里;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6万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227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019公里[3]。
2.信息网条件
铁路拥有通信线路81万公里,许多站段拥有局域网,路局一级的局域网更为完善,多年建设的TMIS管理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铁路物流信息网络。
3.节点条件
铁路拥有遍布全国的5000左右车站,根据物流理论,这些数目众多的站点构成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节点。而物流节点是组织物流活动、完成物流功能、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场所。通过这些节点,可以将全国的各个物流环节、各子系统有效的融合起来,为实现物流活动的整体目标最优来进行控制。
4.其他资源条件
铁路拥有发展物流所需要的货场、仓库,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存储系统,且具有规模的铁路中转运输网络和集装箱化运输体系。同时,长期以来形成了铁路大量的商流、物流的客户群体,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和较为稳定的货主与市场份额。铁路运输企业具有一定的品牌、商誉和客户资源优势。
三、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现代物流的理念。对物流的认识仍未实现观念上的更新,基本停留在以运输、装卸和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上。
2.缺乏对全路物流发展的整体规划。未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基本框架,铁路运输主业和多经企业各行其是,未能形成各种物流资源整合的格局。
3.货运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低。与现代物流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不仅不能提供部分物流增值服务,而且还不能完全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如:运送速度低、运到时间不能保证、不能做到货物在途追踪等等。
4.货运设施设备落后。近10年来投入到铁路货运方面的建设资金甚微。货场的硬、软件都跟不上货运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货运站使用的大多数仍是80年代初投入的设施及设备。
5.物流人才缺乏。缺乏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的物流管理与运作人才。
四、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物流观念,明确铁路现代物流的战略定位
现代物流是高度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从综合的、系统的角度建立物流系统观念,通过有效的分工协作,各自集中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达到整体运作成本的下降和效益的提升。
从国际运输业发展历程和现代物流理论上来看,货物运输市场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面,高端市场是运输代理业,中端市场是仓储、运输保险等,低端市场才是运输业本身。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关注的只是运输业这块低端市场,对高、中端市场重视不够,今后运输企业面对的不是需要运输的客户,而是运输代理商,货源在代理商手里,挑选运输企业的权力也就握在代理商手中。因此,发展现代物流,提供全程代理、延展的、集成的物流服务项目是铁路自身要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尤其是随着入世之后物流服务领域的相继开放,高、中端货物运输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再加上路外运输方式的竞争,可谓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铁路现代物流的战略定位应以国内市场为中心,向全球范围辐射;以信息化为先导、以全方位的发展战略为根本、以依托和服务于铁路核心竞争力为特征,整合资源,逐步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形成为工商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网络系统。[2]
(二)增强服务观念
铁路运输具有的垄断性,使得客户缺乏对其服务的选择性,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内在竞争力不足的限制。为了更好地发展铁路现代物流,在原来单纯的运输、仓储服务功能上,要做好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具体地讲就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根据客户要求,融入客户供应链的过程中,代替客户的采购、分销职能,提高履约水平。这样物流双方可以从分工的资源优势发展到联合发展的竞争优势,最终双方都能增强产品供应链中的竞争力,最终达到双赢。
(三)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
现代物流对铁路来说是个新事物,铁路职工虽以百万计,但真正懂现代物流的人并不多,因此,铁路企业应从实际出发,着眼未来,对物流人才引进、培训和使用进行科学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和制度,营造吸引高水平物流人才的氛围,建立高水平物流人才发挥作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企业操作层物流人才的培训,要制定适合企业物流人力资源开发规划,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专业素质。
(四)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关键,铁路要占据现代物流的主导地位,信息化必须先行。铁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铁路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以TM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规划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架构,建设开放性的信息网络,采用先进的物料搬运设备和识别系统,提高货物搬运效率,降低货损、货差等,并通过实施分销资源规划(DRP)、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顾客关系管理(CRM)、准时制(JIT)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制造、存储、运输、选址等一系列活动做有序安排,统筹考虑,从而提供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与社会网络系统实现融合对接。未来的物流运送体系已不再由单一交通运输模式承担,而是以多式联运方式实现全程输送。因此,铁路企业的信息系统应该同公路、水运、航空的电子化网络相融合,实现数据的共享传输,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货源。此外,与工矿企业、生产企业、制造企业等实现信息对接,掌握供应链各环节的情况,以设计最优的供应链,更好地安排原材料物流。同时与政府、银行、税务、客户系统实现信息对接,形成客户呼叫中心、客户在线查询中心、客户清算中心等,提供在线支付、理赔和查询等服务,以吸引更多的物流需求者。
参考文献:
[1]金江军,潘懋编著.现代物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贾嘉盛.铁路占据现代物流主导地位的战略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1).
[3] 铁道部统计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N].人民铁道报,2007年3月1日.
(作者通讯地址: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成都铁路局党校 四川 成都 611731)
关键词: 铁路;物流;服务
一、物流的内涵
1915年阿奇•萧的《市场营销中的若干问题》一书首次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PD)的概念,直译实体分销,相当于现代物流体系中的“分销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PD的定义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逐渐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和英文名词。2002年1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推出的最新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地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1]这一定义与我国学者所持的物流管理定义相当。
我国新版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定义是“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1]
二、我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及条件
(一)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一是应对入世后物流服务领域开放的需要。我国的服务业已经按照加入WTO的相关承诺在2004年12月11日全面对外开放,物流业作为生产服务业的一种也已对外全面开放。从整个物流业角度来讲,物流业的开放意味着需求和供给的全面开放,因此铁路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以便在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二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与生产力分布不均衡,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新跨越、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更好地实现国内、国际经济的一体化。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铁路应充分利用设施优势、资源优势、网络优势,为构建中国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第三,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2]
(二)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现有的条件
1.路网条件
铁路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全天候和安全、节能、污染少等优势。重要的是它拥有发达的路网。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至200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8万公里,比上年增加近千公里,里程长度位居世界第三。路网密度81.2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9公里/万平方公里。全国铁路总延展里程达到15.7万公里,比上年增加0.2万公里。全国铁路复线里程2.71万公里,复线率34.7%;电气化里程2.55万公里,电化率32.7%。经过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改造,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2.4万公里;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6万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227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019公里[3]。
2.信息网条件
铁路拥有通信线路81万公里,许多站段拥有局域网,路局一级的局域网更为完善,多年建设的TMIS管理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铁路物流信息网络。
3.节点条件
铁路拥有遍布全国的5000左右车站,根据物流理论,这些数目众多的站点构成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节点。而物流节点是组织物流活动、完成物流功能、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场所。通过这些节点,可以将全国的各个物流环节、各子系统有效的融合起来,为实现物流活动的整体目标最优来进行控制。
4.其他资源条件
铁路拥有发展物流所需要的货场、仓库,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存储系统,且具有规模的铁路中转运输网络和集装箱化运输体系。同时,长期以来形成了铁路大量的商流、物流的客户群体,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关系和较为稳定的货主与市场份额。铁路运输企业具有一定的品牌、商誉和客户资源优势。
三、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现代物流的理念。对物流的认识仍未实现观念上的更新,基本停留在以运输、装卸和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上。
2.缺乏对全路物流发展的整体规划。未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基本框架,铁路运输主业和多经企业各行其是,未能形成各种物流资源整合的格局。
3.货运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低。与现代物流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不仅不能提供部分物流增值服务,而且还不能完全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如:运送速度低、运到时间不能保证、不能做到货物在途追踪等等。
4.货运设施设备落后。近10年来投入到铁路货运方面的建设资金甚微。货场的硬、软件都跟不上货运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货运站使用的大多数仍是80年代初投入的设施及设备。
5.物流人才缺乏。缺乏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的物流管理与运作人才。
四、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物流观念,明确铁路现代物流的战略定位
现代物流是高度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从综合的、系统的角度建立物流系统观念,通过有效的分工协作,各自集中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达到整体运作成本的下降和效益的提升。
从国际运输业发展历程和现代物流理论上来看,货物运输市场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面,高端市场是运输代理业,中端市场是仓储、运输保险等,低端市场才是运输业本身。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关注的只是运输业这块低端市场,对高、中端市场重视不够,今后运输企业面对的不是需要运输的客户,而是运输代理商,货源在代理商手里,挑选运输企业的权力也就握在代理商手中。因此,发展现代物流,提供全程代理、延展的、集成的物流服务项目是铁路自身要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尤其是随着入世之后物流服务领域的相继开放,高、中端货物运输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再加上路外运输方式的竞争,可谓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铁路现代物流的战略定位应以国内市场为中心,向全球范围辐射;以信息化为先导、以全方位的发展战略为根本、以依托和服务于铁路核心竞争力为特征,整合资源,逐步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形成为工商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网络系统。[2]
(二)增强服务观念
铁路运输具有的垄断性,使得客户缺乏对其服务的选择性,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内在竞争力不足的限制。为了更好地发展铁路现代物流,在原来单纯的运输、仓储服务功能上,要做好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具体地讲就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根据客户要求,融入客户供应链的过程中,代替客户的采购、分销职能,提高履约水平。这样物流双方可以从分工的资源优势发展到联合发展的竞争优势,最终双方都能增强产品供应链中的竞争力,最终达到双赢。
(三)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
现代物流对铁路来说是个新事物,铁路职工虽以百万计,但真正懂现代物流的人并不多,因此,铁路企业应从实际出发,着眼未来,对物流人才引进、培训和使用进行科学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和制度,营造吸引高水平物流人才的氛围,建立高水平物流人才发挥作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企业操作层物流人才的培训,要制定适合企业物流人力资源开发规划,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专业素质。
(四)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关键,铁路要占据现代物流的主导地位,信息化必须先行。铁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铁路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以TM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规划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架构,建设开放性的信息网络,采用先进的物料搬运设备和识别系统,提高货物搬运效率,降低货损、货差等,并通过实施分销资源规划(DRP)、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顾客关系管理(CRM)、准时制(JIT)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制造、存储、运输、选址等一系列活动做有序安排,统筹考虑,从而提供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与社会网络系统实现融合对接。未来的物流运送体系已不再由单一交通运输模式承担,而是以多式联运方式实现全程输送。因此,铁路企业的信息系统应该同公路、水运、航空的电子化网络相融合,实现数据的共享传输,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货源。此外,与工矿企业、生产企业、制造企业等实现信息对接,掌握供应链各环节的情况,以设计最优的供应链,更好地安排原材料物流。同时与政府、银行、税务、客户系统实现信息对接,形成客户呼叫中心、客户在线查询中心、客户清算中心等,提供在线支付、理赔和查询等服务,以吸引更多的物流需求者。
参考文献:
[1]金江军,潘懋编著.现代物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贾嘉盛.铁路占据现代物流主导地位的战略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1).
[3] 铁道部统计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N].人民铁道报,2007年3月1日.
(作者通讯地址: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成都铁路局党校 四川 成都 6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