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巧设情景培养物理提问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个体的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存在的方式和发展潜能,超越了以往只关注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忽视其它智能发展的做法。初中物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提问的情境。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巧设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在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前提下,达到更有效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创设情景 提问能力 培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个体的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他看来,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强调个体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了个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传统的智能理论无法说明现实生活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因此,他在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智能的概念作了全新的界定,即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结构的认识。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智能的类型和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九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把自己的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与他人相区别的智能组合。
   多元智能理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智能在学生个体身上的存在的方式和发展潜能,超越了以往只关注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忽视其它智能发展的做法。它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潜在智能。“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物理教学的任务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评价事实证据、制作物理模型、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初中物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物理概念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提问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在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前提下,达到更有效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目的。
  1 结合身体运动智能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身体运动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如果具有身体运动智能,一般就会对体育运动特别感兴趣,我们让这类学生平日多参加各类活动类运动类的项目。如,赛跑、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玩单双杠等等。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会累积很多的运动技巧和操作要领。我们不妨在学生熟悉的这些要领和技巧中,诱导学生提问。
   例如:玩单杠时往手上擦“白粉”。在单杠比赛中,运动员上场之前总要在手上擦些“白粉”。这些“白粉”是镁粉,擦过之后,可起什么作用?还有,在做杠上反转时手是用力握紧,还是稍稍放松?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游泳穿“鲨鱼衣”。在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特殊的游泳衣——“鲨鱼衣”。穿这种游泳衣的目的是什么?
   短跑穿钉鞋。短跑运动员在短跑时要换穿短跑运动鞋,这种鞋的底部安有小钉,运动员在高速奔跑时,小钉可以扎进跑道,有效地防止什么?这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什么规律?抛出去的球,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利用了什么?跳远要助跑。 助跑是为了增大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射击“三点一直线”。在射击比赛中,运动员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掌握“三点一直线”的原理,即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再进行射击。这符合什么规律?接力关键在交接棒。在田径赛场上,进行接力比赛时,接好棒是关键。而在交接棒过程中,运动员必须充分利用好什么物理知识才能把棒接好,获得好成绩?
  2 结合音乐智能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物理与很多东西都有关系,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有音乐智能的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也会更有兴趣,认识更为深入。例如只要在这一方面加以诱导,就会诱发这些问题的产生。
   乐器中的物理问题:制造乐器的材料涉及到材料力学和声学效果,用劣质的木头造出来的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且不说它是否经得起振动,单是音质就大打折扣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乐器的造型除了美观之外,还要看它是否牢固,这就涉及到力学,例如吉他等有共鸣箱的乐器,其共鸣箱的制作是不是越大越好?这得用什么知识去解决?
   乐器的定音肯定要靠声学知识,例如C调的Dou音,频率就是多大?又如在吉他的调弦时,就运用了声音的什么原理?关于乐音和音阶中的物理知识又有哪些?
   现代音乐已经离不开电声乐器(例如电吉他)和电子音乐了,单靠传统乐器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贪婪。电声乐器的电声原理和电子音乐的合成都与物理息息相关。那么他们涉及了哪些物理知识呢?
   不同的乐器为什么即使演奏相同的曲子,为什么听到的感觉会不同呢?
   音乐的载体中的物理问题:大概你也经常听音乐吧?对!就是听。但是,总不可能让音乐家或歌唱家老是在你面前现场表演吧?所以,音乐的传播途径、载体非常重要。“绕樑三日”只不过是对美丽的音乐的赞赏,是一种心理表现,当你听了可以“绕樑三日”的音乐后,你要介绍给你的朋友听,只靠你的三寸不烂之舌是不行的,最好是送他一只CD或一盒磁带。大家对磁带、CD、DVD都很熟悉了,要是没有这些储存介质,好的音乐就不能保存下来,就不能让我们大多数人欣赏了。可惜,古代伯牙的“高山流水”怎样地动听,我们也没办法听得到;“大珠小珠落玉盆”的感觉是否如此,只有白居易才知道了。现在可不同了,无论是港台音乐还是欧美音乐,只要有钱,还愁没得听?其中,磁带、CD、DVD等录制的技术,非得要物理学中电子技术、数码技术出马才行。其原理你来说说看?
  3 借助人际智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个体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而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加强了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并且诱导学生提出新的交流问题。这既有助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4 借助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在物理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观察对物理学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摆动的吊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牛顿通过对月球、行星等运动的观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研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物理课上,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来提高物理提问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具有高度视觉化的倾向。幻灯片、投影片和录象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素材,如果学生在使用这些素材的过程中能由被动的观察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思考者,问题也就随之产生。
   “观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看”。脑科学揭示,人在感知事物的同时也在理解事物,并不是感知在前理解在后,思维与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视觉-空间智能的重要依据。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分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开发学生的视觉智能,便成为提高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5 借助自我意识智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也叫自省的智力。是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才能,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
   物理概念是科学抽象的成果,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
   总之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所有物理规律与原理,都来源于对生活中的问题的研究,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首先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学生在疑问驱动下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和创造。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出问题,具有问题意识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和意义。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遵循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示提问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社会急需大量新型网络人才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上困难重重,如何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走出困境,如何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就业对接,作者以本校为例,从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設置的角度,分析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对于课程設置的决策,目标和实施给出几条改革建议。  【关键词】 网络人才 计算机网络 课程設置    2007年8月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为此,我们大力倡导让学生在
期刊
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目前的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却在作文内容和作文评价方面普遍存在问题:一方面是教师过多地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合理,呆板、守旧、不灵活。那如何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只有丰富作文内容,完善作文评价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积极性和
期刊
激情是人们以深切的爱和恨为前提的强烈而鲜明的情绪体验,它常常表现为充沛的精力、炯炯的目光、有力的动作、丰富的联想、激昂的语言等。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积极的激情对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教学激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热爱的爱,它是教师自我激励、自我进取的精神动力。一个充满教学激情的教师,会时刻感到自己被一种神圣的力量鼓舞,会以满腔热忱和高度的自信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把自
期刊
众所周之,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教学模式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先教后学,先讲后练”强调教师为主宰,大多是老师满堂灌,一言堂,复习时搞题海战术,课后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单一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英语学习。我主张“先听后讲”“先学后导”。“教师先不教,让学生先试一试,学生
期刊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  1 在任务的设置中把握好单元任务和整体任务的关系   计算机实操课程的每一个课题都有其完整的教学内容,如WORD,EXCEL等,都能解决各自不同类型的任务。这每一个类型的任务就是一个完整的任务,也就是我们要求学生在学完这个课题后要达到的目标。由于解决这个任务要涉及到该课题的许多知识
期刊
【摘 要】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不是内容的现代化,而是数学思想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是基础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思想与方法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小学教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
期刊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中第三节内容《角的度量与表示》以及各种辅导资料上都提出了时钟上的角的问题,所以在此将此类问题进行总结。  1 基础知识  时钟上,时针转一圈(即转了360°)经过了12小时,所以时针转1小时所转过的角度为360°÷12=30°。类似的,分针转一圈(即转了360°)经过了60分钟,所以分针转1分钟所转过的角度为360°÷60=6°  2 解决问题
期刊
【摘 要】 在物理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克服“高消耗,低效率”的现象很重要。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每个学生都应找到真正适合积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难学是许多学生的共同感受,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
期刊
【摘 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和应用题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 数学 应用 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初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