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不但成绩优秀,而且在班上也是好模范。但是,真正优秀的学生还是不多,作为班主任,想把班上最为普遍的大部分变成让自己欣慰的小部分,没有一套有规律的好做法,这可是“纸上谈兵”。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有爱心,懂真情,讲策略,从而熏陶和教育学生,让他们学有榜样,树立目标,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大部分的学生共同进步,共同优秀。
【关键词】习惯;表扬;以身作则;优秀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但在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极为重要,小学的孩子年龄小,知识少,可塑性大,可变性强,怎样让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这才是至关重要。
一、做好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他们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实际提出学生不良的行为,使他们知错能改。在教育过程中,我們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说话太随意,出口成“脏”;行为习惯不端正,破坏公物;和同学相处没礼貌,发生矛盾等现象。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梳导学生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一旦形成不良习惯,将来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再纠正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基本的道德素养,学生的行为大多数是模仿老师开始的,想培养怎样的学生就要做怎样的老师。比如,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首先教师应发挥表率作用,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批改作业自然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
二、适时表扬,让优秀成为一种品德
威廉·詹姆斯指出:“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一句由衷的夸奖,会激励学生勇往直前。作为学生,特别在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渴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但很多教师只表扬成绩优秀的学生,冷落那些少说话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同学,这样下去,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作为教师表扬要真诚,要把握时机,应立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现在的课堂,老师的表扬大多数是千篇一律,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面:老师问,“某某同学说得好不好?说得对不对?”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好”。老师接着说:“我们用掌声来表扬他。”课室里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学生好像一台被控制的木偶,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中。这种表面作用极其有限。所以,实践证明,表扬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艺术,教师要掌握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恰当适度的表扬,犹如一场朦胧细雨般的温馨,孩子们都喜欢。但表扬与批评,两者相辅相承,需要教师付出真心、诚心和爱心,以师之精神感召学生,以师之德行引导学生,以师之智慧培育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样的学生很快把“优秀”变成为一种品德。
三、了解、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尊重的前提是了解。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看待,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换位思考,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其次,要学会宽容学生。有些学生做错了事,老师指出来后,他会很快改掉,但不久又会重犯,甚至情况比第一次更严重。其实这种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宽容。教师应该知道改正错误需要一个过程。“宽容”是教师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通行证”。优秀的教师都学会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的内心,从而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之学生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教书也好,育人也好,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总之,教师对学生如不能一视同仁,将造成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导致学生有厌学情绪,教师心中要想着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喜爱。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明白,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实际上,只要方法合理,任何孩子都优秀。有句话:“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首先拥有太阳,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实现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的学生就会自尊、自立、自律、自强。”
参考文献:
[1]柳斌.中国教师新百科[M].中国大百种全书出版社,2003.
[2]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卷)》(法)[M].商务印书馆,1978.
【关键词】习惯;表扬;以身作则;优秀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但在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极为重要,小学的孩子年龄小,知识少,可塑性大,可变性强,怎样让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这才是至关重要。
一、做好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他们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实际提出学生不良的行为,使他们知错能改。在教育过程中,我們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说话太随意,出口成“脏”;行为习惯不端正,破坏公物;和同学相处没礼貌,发生矛盾等现象。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梳导学生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一旦形成不良习惯,将来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再纠正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基本的道德素养,学生的行为大多数是模仿老师开始的,想培养怎样的学生就要做怎样的老师。比如,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首先教师应发挥表率作用,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批改作业自然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
二、适时表扬,让优秀成为一种品德
威廉·詹姆斯指出:“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一句由衷的夸奖,会激励学生勇往直前。作为学生,特别在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渴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但很多教师只表扬成绩优秀的学生,冷落那些少说话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同学,这样下去,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作为教师表扬要真诚,要把握时机,应立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现在的课堂,老师的表扬大多数是千篇一律,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个场面:老师问,“某某同学说得好不好?说得对不对?”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好”。老师接着说:“我们用掌声来表扬他。”课室里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学生好像一台被控制的木偶,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中。这种表面作用极其有限。所以,实践证明,表扬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艺术,教师要掌握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恰当适度的表扬,犹如一场朦胧细雨般的温馨,孩子们都喜欢。但表扬与批评,两者相辅相承,需要教师付出真心、诚心和爱心,以师之精神感召学生,以师之德行引导学生,以师之智慧培育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样的学生很快把“优秀”变成为一种品德。
三、了解、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尊重的前提是了解。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看待,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换位思考,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其次,要学会宽容学生。有些学生做错了事,老师指出来后,他会很快改掉,但不久又会重犯,甚至情况比第一次更严重。其实这种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宽容。教师应该知道改正错误需要一个过程。“宽容”是教师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通行证”。优秀的教师都学会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的内心,从而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之学生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教书也好,育人也好,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总之,教师对学生如不能一视同仁,将造成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导致学生有厌学情绪,教师心中要想着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喜爱。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明白,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实际上,只要方法合理,任何孩子都优秀。有句话:“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首先拥有太阳,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实现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的学生就会自尊、自立、自律、自强。”
参考文献:
[1]柳斌.中国教师新百科[M].中国大百种全书出版社,2003.
[2]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卷)》(法)[M].商务印书馆,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