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畅通迅捷地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控,能够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够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和发展的工具。那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呢?
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导入:“在森林运动会上,小猴子、小鹿和小熊猫要进行独轮车比赛。小猴子的车轮是圆形的,小鹿的车轮是椭圆形的,小熊猫的车轮是方形的。”画面刚一出现,立刻就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就连一些平时不喜欢数学课的学生此时也异常活跃起来。激烈而有趣的比赛结束了,小猴子获得冠军。由此引发学生的质疑: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置?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学习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特别活跃。接下来就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尝试画圆,剪圆,折圆找圆心,利用圆形纸片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其关系。针对学生的发现,教师利用计算机以鲜艳的色彩和动画效果一一给予验证。最后,屏幕上再次出现车轮及轴心转动时留下的轨迹,结合画面,学生借助圆的特征圆满地解决课始引发的重要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以及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作为工具的一大发展,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长方体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学生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2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3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一对鲜明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及数学思想。
例如,几何初步知识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规律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利用教学软件把这一规律设计成电脑动画,就可以把变化的过程十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规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再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多媒体模拟2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学生倍感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2辆汽车1小时共行进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把运动的结果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凭借直观的动态演示深刻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征,另一方面学生借助静止的线段图又清晰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信息技术能有效及时地反馈、矫正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巨大的反馈信息。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一方面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指定的顺序及时调出检测题,选择相应的答案,有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学生的头脑里“过夜”,达到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保障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闫家峪小学)
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导入:“在森林运动会上,小猴子、小鹿和小熊猫要进行独轮车比赛。小猴子的车轮是圆形的,小鹿的车轮是椭圆形的,小熊猫的车轮是方形的。”画面刚一出现,立刻就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就连一些平时不喜欢数学课的学生此时也异常活跃起来。激烈而有趣的比赛结束了,小猴子获得冠军。由此引发学生的质疑: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置?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学习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特别活跃。接下来就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尝试画圆,剪圆,折圆找圆心,利用圆形纸片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其关系。针对学生的发现,教师利用计算机以鲜艳的色彩和动画效果一一给予验证。最后,屏幕上再次出现车轮及轴心转动时留下的轨迹,结合画面,学生借助圆的特征圆满地解决课始引发的重要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以及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作为工具的一大发展,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长方体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学生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2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3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一对鲜明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及数学思想。
例如,几何初步知识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规律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利用教学软件把这一规律设计成电脑动画,就可以把变化的过程十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规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再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多媒体模拟2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学生倍感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2辆汽车1小时共行进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把运动的结果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凭借直观的动态演示深刻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征,另一方面学生借助静止的线段图又清晰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
信息技术能有效及时地反馈、矫正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巨大的反馈信息。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一方面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指定的顺序及时调出检测题,选择相应的答案,有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学生的头脑里“过夜”,达到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保障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闫家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