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使用权探析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q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 )在依法取得的集体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自有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对宅基地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
  一、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概述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制度,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私人所有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制两个阶段,农村的宅基地也经历了从农民私人所有到集体所有的历史性变化。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宅的权利,它是农民维持其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宅基地使用权主体的特定性。
  在我国,农村宅基地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享有使用权,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申请宅基地只可以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
  2.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无偿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农民申请宅基地使用权,需要经过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原则上是无偿的。这充分体现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福利性,即保障农村村民“居者有其屋”。
  3.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4.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范围特定。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规定:“宅基地转让须符合规定条件,购买人必须为房屋所在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一般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由此,我国法律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限定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
  二、我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并不能做到“地尽其用”。
  实际上,严格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并不能有效地保护耕地。农民超占宅基地建房,未经批准任意在承包地上建房,建了新房也不退老房,一些富裕的农民在城市购置商品房,已拥有宅基地的子女继承父辈的房产,一些乡村干部利用职权多占多批等,这些问题都导致宅基地闲置、浪费严重。
  2.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并不能长期承担社会保障。
  国家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固然有利于加强农村的住房保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流通性,农村土地对农民的基础性作用大大削弱。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严格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虽然能够保证“居者有其屋”,但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农村之中,直接影响农民身份转换,无疑会使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继续下去,无法真正解放农村生产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造成“隐形市场”的存在,不利于市场化。
  随着我国部分农民的率先富裕起来,发达地区城中村部分富裕农民已经基本摆脱社会保障制度的束缚,他们在保障自身基本居住条件后,有能力在空余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对外出售,形成了一定的宅基地隐形市场。“隐形市场”的存在增加了当事人的交易成本和风险,不利于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完善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建议
  1.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
  我国《物权法 》第十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薄时发生效力。”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由于我国对宅基地使用权实行的是登记生效制度,并且未区分城市和农村,应是城乡一体化登记制度。十八大后,我国将逐步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只有登记确权才可以有效保障不动产所有人的权利。
  2.兼顾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和成员权的属性。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宅基地使用权具有成员权的属性,因此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受到严格控制,阻碍了宅基地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完全实现,削弱了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效能,进而造成宅基地闲置、浪费严重,“隐形市场”现象存在,农民融资存在困难。可转让性是财产权的基本特征,流转已成为现代物权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才能将资源流向有效的利用主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可以探索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新途径,用市场化手段去调节市场交易,兼顾公平。
  3.逐步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应当允许本集体组织内外的人皆可承租,同时开放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和转让市场。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用于抵押,但在抵押权实现时,须遵循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规定,应当允许农民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出租以获得相应的增值收益。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尤其是对教育的重视,为了寻求较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千方百计让孩子到县城上学,这就出现了大量农村学生集聚县城学校上学的现象,继而产生了一類特殊群体——“城市里的农村学生”。他们的组成也不是单一的,大部分是留守学生,也有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还有个别父母一方在家务农的孩子。无论哪一种,他们都是离开农村到县城就读,且和城市学生共处一个学校生活,共处一个教室学习,
期刊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因子孕育于童年期,小学阶段是创新的最佳时期。如果把握这一有利时期,对学生施加学习影响,他们内在的创新性因子就会滋长为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成为一种巨大的创造潜力,从而为今后的科技创新、学习创新、生活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不容回避,并需亟待应答的现实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期刊
想象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是内驱动力,人们能够通过借助丰富的想象能力进行文学创作与技术创造,从而实现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自由联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让作文写的更加形象生动,尤其是对于思想意识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在作文教学中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显得更加重要。  一、作文教学中锻炼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张开
期刊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22年,历经小学教学6年,初中教学6年,高中教学10年。在22年的教学生涯中,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及这三个阶段知识体系的衔接和过渡的特点有所了解,特别是对文言文的教学,深有一些体会。  初中文言文篇目少,篇幅短小,易解易记,课时也较充足。教学要求较低,中考考查课内知识,学生只要把教师讲的全部背会,就能拿上高分。而高中文言文教学在教材编排和教学要求上均有较大的调整,
期刊
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文言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  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期刊
生物科学起源于生活,是自然科学中渗透最广、作用最大、涉及面最宽的科学。它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学好生物学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生物教学不仅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还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等各育的任务。  一、生物学科初中阶段德育目标  1.保护自然,维持生物之间和谐相处。2.维持环境卫生,加大环境污染的宣传。3.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大好山河而自豪,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4
期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该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  首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基本理论,文章学、阅读学等专业理论。这些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肥沃
期刊
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是当前语文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语文教学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是语文教学和学校教育的需要。要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真正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就必须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把握人格完善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必须用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和阅历经验等人文科学的成果来培养学生,武装学生,使学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
期刊
自毕业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工作实在是太苦、太累、太烦……工作的压力之大溢于言表。”这是许多班主任共同的心声。至于我也感触颇深,工作中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完美的老师。现阶段做好班主任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  一、拥有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期刊
当前,为了应试,作文教学从命题到批改整个过程都是教师掌握着主动权,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疲于应付。作文一味追求“向45分钟要成绩”,要求在课内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长期这样训练作文,只能逼着学生为完成任务去写空话、套话和假话,难以写出有个性的作文,这不能不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失败,也是背离作文的本质的。作文是一种表达,是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作文是学生的自我升华,在作文里学生不断审视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