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阅读对话与情感对接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g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过程,也就是与学生情感、教师情感、编者情感、作者情感融汇贯通的对接过程。
  一、阅读与作者情感对接,把握朗读的基调
  文章是作者情感寄居的家园。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文章是作者的“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古代先贤们为了在文章中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创造了多种文体形式,刘勰将其概况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
  当代作者情感的表达,仍旧以文章体裁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各种文体都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给力点。比如:抒情作品激情洋溢的句子、段落;叙事作品,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科技作品,科学精神、成就和科学思想方法;写人作品,描写人物的独特事例、语言、外表、内心;议论作品,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诗词作品,声调、节奏、意境及诗人的感情;童话作品,童真、童趣、童心、童智;寓言作品,揭示寓意的段落;戏剧作品,人物特定的身份、对白、性格与思想;说明性文章,说明的要点和基本说明方法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如朗读《少年闰土》的景物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通过想象,这样的景色作用于学生的内心,必然是恬静、欢悦和美的感受,如果把这些话朗读出来,情感节奏必然是轻柔的、徐缓的、上扬的。
  文章作者“吐纳英华,莫非情性”。语言学家把作者的文章情感分为六种基本类型: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徐缓型、紧张型。
  1.作者轻快型情感。轻快型情感,是作者用来表达轻松愉快的思想感情。比如朗读《山中访友》一文中的片段:“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朗读作者表达轻快型情感的文章,读来要轻松愉快,听来要不费力气,多扬少抑。抒情散文、诗歌,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情感上的喜爱、崇敬、向往等感受,都属于作者的轻快型思想感情表达。
  2.作者凝重型情感。凝重型情感,是作者常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比如朗读《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的片段:“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做到一字千钧,句句着力,深意省人,蕴藉尽出;声音适中,语速适当,既不高亢,也不低沉,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次要词语不滑不促。
  3.作者低沉型情感。低沉型情感是作者用于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等情感的表达,使人得到低缓、沉闷、声音偏暗的效果,阅读的时候,语速偏慢,语气压抑,语势多下行。如窦桂梅老师教学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片段:
  生:“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到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全体学生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回过头来看课题。这《秋天的怀念》,怀念的究竟是什么?
  生1:不尽的怀念,这深深的怀念,这刻骨铭心的怀念——秋天两个字化作了母亲。
  生2:他怀念的秋天的菊花,就是他母亲啊。(该生泪流满面)
  生3:其实,怀念的是母亲和他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怀念的就是母亲给他的——“好好儿活”啊。
  师: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给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学生个别读,最后齐读。韵味已和课前大不相同)
  窦桂梅老师引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阅读,把“怀念”和“好好儿活”联系起来,把主题和课题自然联系起来,把母爱和生活关联起来,把文字意义和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让学生感悟、感动,泪流满面,刻骨铭心。
  4.作者高亢型情感。高亢型情感是作者用于鼓动性强的演说、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传重要的决定以及描述使人激动的故事。这种情感能产生威武雄壮的效果。如朗读《开国大典》这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做到声音偏高,起伏较大,语气昂扬,语势多上行,才能展现所描绘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场面恢宏、喜庆热烈的盛况,才能表达《开国大典》的深远意义和深入人心、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才能从人物、场面、气派等方面充分地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尤其用高昂的语气读毛泽东“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一股幸福、自豪、骄傲的感觉涌流全身,令人振奋。
  5.作者舒缓型情感。舒缓型情感是作者用于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文章,这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如朗读《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的片段:“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真是荒唐!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配做皇帝吗?这真是我从来没有碰见过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仅用气读,要读出震惊、害怕、担忧的感情;声音不高也不低,语速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伏,語气没有强烈的快慢、轻重、疾徐、抑扬等等变化。   6.作者紧张型情感。紧张型情感是作者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文章,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阅读的时候,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速较快,语句不延长停顿。如《黄继光》一文中的情感基调是緊张型,朗读时必须声音高亢,力度较强,语速较快,起落较大,抑扬、疾缓、轻重、快慢的对比变化比较大,让学生充分地得到紧张、强烈的感受。
  阅读对话,一要依据作者情感的“六种基本类型”,与作者的情感基调对接;二要不拘泥于“六种基本类型”。所谓依据“六种基本类型”,是说要抓住课文的主要情感类型”;所谓不拘泥于“六种基本类型”,是说一篇课文往往以一种情感类型为主,其余为辅,相互参透,综合存在。在具体阅读时,要根据文本规定的语言环境和自己内心感受的强度,辩证地综合使用作者情感的“六种基本类型”。《凡卡》的主要情感类型是低沉型,但在具体阅读的时候,又要读出课文的辅助情感。比如用“凝重型情感”,阅读凡卡在圣诞节前夜偷偷地给爷爷写信的一段话,表达孤苦伶仃的感情;用“紧张型情感”阅读第二自然段,表现凡卡担惊受怕、小心翼翼的心情;用“舒缓型情感”阅读第三自然段,表现凡卡如泣如诉的悲惨孤独的处境;用“轻快型情感”,阅读凡卡想象爷爷的情景:“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表现凡卡向往乡村自由快乐的心境;用“高亢型情感”,阅读凡卡想起同爷爷去砍圣诞树的情景:多么快乐的日子啊!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的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就这样,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以基本情感类型为主,其余情感类型为辅,在凡卡的悲惨与快乐的生活对比中,获得正确的思想情感认识。
  二、阅读与编者情感对接,掌握阅读的要点
  《心理学》认为:“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的体验叫情感。”情感包括道德情感和价值观,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阅读的情感态度决定阅读行为,阅读行为决定阅读过程的享受、阅读知识的获取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作者情感、编者情感、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的对接方式。
  编者情感包括编者的态度、编者的意图、编者的要求,起着阅读导向作用。
  1.编者情感的“纲”:单元导读。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下同)为例,编者在“导读”中满含深情地向学生喊话:“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并提出阅读本组课文的“纲”:(1)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3)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学生如果整体把握了编者导读,就能提纲挈领地鸟瞰全组课文的阅读总要求,就能有的放矢地展开高效阅读。
  2.编者情感的“目”:精读练习。编者情感的“目”——精读练习,体现了语文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解决了语文课程内容如何选择和排序的问题,这里的“排序”,就是结构化问题。
  3.编者情感的“点”:略读导语。新课标十分重视略读,这是现代社会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也是精读的基础。学生从编者情感的“点”——略读导语中便可一目了然。
  如《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略读导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对前面学过的课文进行总结:“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启下”,提出略读应该掌握的要点:一是“想想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二是“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如果学生在略读中掌握了这些要点,也就把握了文本的主要信息。
  4. 编者情感的“线”:口语交际与习作。口语交际与习作,为什么编者要把它们并列在同一条练习线呢?还是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回答吧:先说说和写。这两件事同出一源,而说先于写,必须能说然后能写,决不会能写而不能说。说的能力如果发展到高度,写的事就只剩把话记下来罢了。这样看来,说跟写怎么能拆开?可见,“说”和“写”是同胞的孪生兄妹,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叫别人了解。只是“说”用的是口头语言,“写”用的是书面语言。
  5. 编者情感的“面”:回顾与拓展。编者的情感纵切面,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进行小结,从生字到词语盘点,看看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如,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让学生围绕某一方面交流收获,也可以从多方面畅谈自己的体会,从主观上“回顾”与“拓展”知识面。
  编者的情感横切面,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有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学生都可以交流,从客观上“回顾”与“拓展”知识面。
  总之,编者情感洒在教科书的编写上,把新课标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具体化,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具象化,其核心是突出教学的焦点。如《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焦点是:“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作者在文中使用“映衬”手法,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爱衬恨,旨在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中华民族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阅读与教师情感对接,感受教书的激情
  教书激情是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的无限热爱,是一种从内心喷发的对教书育人的真挚情感,凝集着教师对教材的认真研究及处理的传授知识的一种精气神,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个性的张扬。教师情感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书激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严谨治学的“工匠精神”。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就是教师的“工匠精神”。如支玉恒老师在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课时,最初设计了几种方案,觉得都不满意。最后反复研读教材,才把教学思路定格在“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支老师说,这些美表现在景、物、人、事的美——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到了曼谷雾的颜色美,郊外的禾苗美,悦耳的铃声美,泰国的妇女阿玲美!说到阿玲美时,支老师话锋一转,问:“到底阿玲长得美不美呢?作者为什么没有提?阿玲如果长得很丑,那她还美不美?”通过支老师的点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对美的定位上——美不美,不在外表,而在于心灵!课文的主题思想得到了升华,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从而使学生对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课堂不仅是语言文字组成的简单对话,更是对学生潜在情感的唤醒。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需要教师的教育魅力。这种魅力是教师严谨治学的“工匠精神”,是教师的一种职业沟通能力以及人格影响力。
  2.诲人不倦的炽热情怀。教师要有诲人不倦的炽热情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1)给予学生温暖。给予学生温暖,就是课堂充满融和喜庆之气,学生在一种人性化的氛围中进行心智阅读。如于永正老师在上海上课时,一个学生读课文,出了好几处错误。听课的教师以为于老师要批评他了,于老师却连忙制止举手的同学,说:“他自己也知道出了好多错误。但是我很欣赏他朗读的感情。他读得这么有感情,很让我感动,我不忍心打断他的阅读。”这时,那位学生眼泪出来了,其他学生再也不举手了,向老师点头。于老师这样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了,读出感情来了,课堂上有了人文温情,也就有了思想教育和有效教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积极情感会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喜欢、愉快的体验,便会喜欢你和你教的学科。和谐温暖的课堂使语文教学更加有效,因为温情,师生相处才更加和谐、安详、有序;学生才会感觉自己充满快乐、自由和活力;课堂有“阳光、自由、花朵”,学生就会饱含学习激情,兴趣盎然地练习微笑,感到阅读的幸福。
  (2)给予学生快乐。窦桂梅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宿新市徐公店》,窦老师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在闭着眼睛想象画面的过程中,学生的灵魂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一个叫刘宗文的学生大声喊:“老师,请等一等,我马上就要抓着它了!”大家静静地等着他,过了一会儿,刘宗文睁开眼睛兴奋地说:“终于抓住了,嗯,真难逮呢!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他还做着手捏蝴蝶翅膀的姿势呢,再看表情更是一脸的喜悦,学生个人的审美体验与教材文本实现了“无缝对接”,享受着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幸福,受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洗礼。
  窦桂梅老师认为,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永远不是懂不懂,懂多少。很多时候,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才能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森林”。
  (3)给予学生宽容。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在交流“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时,一个学生说:“灰尘也有破坏作用,《军情观察》说,灰尘和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被人吸入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对于这个学生的发言,教师应该把它看成是为语文实施有效教学增添了色彩,要把这种“怪话”当成课堂生成的精彩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可以相机引导:“你很有创新思维,能够思考分析,全面地看待问题,值得大家学习。但是,今天我们主要讨论课文提出的问题,至于灰尘的‘负作用’,留待下次讨论,把‘雾霾形成的原因和危害’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吧。”
  在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的今天,学生的知识并不比教师少,视野并不比教师窄,我们不得不惊诧于学生知识的丰富。教师对学生的“题外话”宽容一点,学生的阅读情感就给力一点,就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四、阅读与学生情感对接,发掘阅读创造力
  学生情感包括阅读态度、阅读体验,其重点是道德情感和价值观,核心是阅读创造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关于创造力,中外学者们有的强调主观创新,有的强调创造的客观目的,有的侧重创造过程,有的重视创造的结果;有的从创造的认知基础出发,有的则从创造的动机和人格因素着手。如笔者引导学生阅读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时,学生问:为什么“春来江水绿如蓝”?笔者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思考、讨论、交流:
  生1:说明江水富含营养物质,藻类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变成了绿色。
  生2:不对,可能是江水被污染了。
  生3:春天温度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江水就显出绿色。
  生4:水里的藻类大量繁殖,藻类有叶绿素,所以就有蓝的颜色了。
  生5:“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需要注意的是“绿如蓝”中的“蓝”,不是蓝色,是一种植物染料——蓝草,它是做青绿色的染料的。诗人利用夸张来突出江南之美,表达了他对江南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生6: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09版中78页原文:“日出江花紅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生7:语文课上,老师解释江水会“绿”的原因是,“春天,江水两岸的绿树的倒影”。 而“蓝”不是颜色,而是一种青绿植物。那么生物书的解释是错的了?
  生8:我赞成这种观点。就像诗人白居易描写《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红”一样,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同样道理,“春来江水绿如蓝”,江面上,蓝天倒映水中的部分,呈现蓝色;青山倒映水中的部分,呈现绿色。
  其实,学生的看法都没错。从这一教学片段可以得到两点启发:①情感是鼓满阅读创新的一片帆。学生有了喜爱读书的感情,才能扬起创造性阅读的风帆。他们从自然现象、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光学、文学描写、语法修辞等角度,甚至引经据典来解释“春来江水绿如蓝”,创造性阅读的火花熠熠生辉。正如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的“意外”发现:中国中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在学校里得到了很好的塑造,而且处于世界一流水平。②情感是点燃语用能力的一把火。阅读教学片段,学生“俯视”文本,充分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力,对已有文本作出“反思和评价”,比所阅读的文本产生更高的概括水平。学生在激情中,点燃起语用能力。
  关于语用能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设立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强调:母语教育的本质是练就学生全面、完整和积极的语用能力,而非承纳固化的语知和语识。潘涌先生说过,“语用”之“用”具有多维度、螺旋形递进的层级,其中最高级的标志是学生“能在比所阅读文本更高的概括水平上给予反思和评价,面对新信息时能够克服先入为主的看法,并利用超越文本的深刻理解,以批判性观点来看待其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情感决定阅读对话的效果,态度影响阅读对话的质量。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阅读对话,只要对接好情感这颗棋子,就能走好阅读这盘棋。真正做到情感阅读,书声天籁;心花怒放,佳景自臻。
  ◇责任编辑:王天杰◇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思想与方法的两层含义:当我们侧重其理论和指导价值时称之为数学思想(具有一定甚至是高度的抽象性);当我们侧重于其使用(如推理、解题和建模等)价值时,可以
相同的文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得到不同的解读结果。解读是了解文本,理解文本,促使读者与作者、编者沟通的最有效、最直接途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知识点的教学上,实际上这样的教学观念是错误的。写作教学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
绿色建材已呈现美好的产业空间,其上万亿的市场蛋糕正亟待被瓜分,而绿色建材的产业化之路也迫在眉睫。“目前,在绿色建材市场推广方面的政策较少,国家出台的一些产业政策更多
引言单纯的教师灌输远比不上让学生学着聆听感受,比不上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更好的深入作品。通过以想象为核心的音乐学习和以“动”为核心的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
106例经CT确诊的卒中急性期患者,按序贯实验设计分2组对照观察,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由家属协作进行简易床上被动运动疗法。2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0d后用Fugl-Meyer评
我院用各种血清学检查方法确诊慢性乙型肝炎49例,现对其病原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浅述如下。材料与方法49例患者均按第二届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肝炎防治方案标准
那天晚上,米斯特、海瑟(sè)尔和凯蒂(dì)在尼克尔家玩。米斯特说:“咱们来讲吓人的故事吧。”“那准好玩。”海瑟尔说。“越恐怖(bù)越好。”凯蒂应声说。尼克尔笑着点点
摘 要  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也使得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最富有生活情趣的;如此说来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师们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主张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心灵与文本不断相互撞击,让认知和体验不断地加深,创造火花不断地迸发。如果做到这些,语文学习肯定不再是重复的机械的听、说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的飞速发展,第三次全教会召开,提高人的素质尤显重要,而素质教育要全面推进,设施设备的充实、教师素质的提高、评估机制的建立……无不以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