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与氯沙坦(对照组)各68例进行比较,疗程均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92.6%,俩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5.9%,对照组8.8%,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厄贝沙坦降压稳定,副作用小,值得推荐。
【关键词】厄贝沙坦;氯沙坦;老年人;高血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33—01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致残率、死亡率高,选择平稳降压、安全有效的药物已成为心血管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厄贝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特点是长效,副作用少,降压平稳,更易被老年人接受。本研究对68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厄贝沙坦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按WHO/ISH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选择136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与氯沙坦(对照组)各68例进行比较,以上2组病例均排除嗜咯细胞瘤、慢性肾炎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俩组病例数、年龄、男女比例、血压值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片(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15g,一日1次。治疗2周后舒张压不能降至小于90mmHg,或下降幅度低于20mmHg,剂量增加到0.3g,疗程8周。对照组口服氯沙坦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50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舒张压不能降至小于90mmHg,或下降幅度低于20mmHg,剂量增加到100mg,疗程8周。
1.3 观察方法
用台式汞袖带血压计测量。治疗前在上午8时左右,在非药物状态下取静坐位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3次,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用药后每周同一时间测血压一次(每次测3个值,取平均值),连续8周,8周末血压作为治疗后血压。同时观察并记录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基础血压比较,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之正常或下降≥20mmHg ;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 ,但已降之正常或下降10 ~19mm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D )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降压幅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收缩压从(156.2±10.6)mmHg下降到(132.4±14.6)mmHg(P<0.01),舒张压从(97.4±8.6)mmHg下降到(80.1±9.4)mmHg(P<0.01);对照组收缩压从(154.2±8.2)mmHg下降到(131.4±12.5)mmHg(P<0.01),舒张压从(98.6±7.3)mmHg下降到(82.1±8.4)mmHg(P<0.01)。
2.2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治疗组:显效43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显效41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用药期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无明显异常,均未由于严重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治疗组3例出现眩晕,1例出现轻微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5.9%;对照组4例出现眩晕,2例出现轻微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8.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确切病因至今仍不是十分清楚,目前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长期过度激活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机制[1],因此,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治疗高血压的一条重要途径。厄贝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2],阻断AT1介导的生物反应,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受到抑制[3],醛固酮释放减少,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本药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24h平稳降压,依从性好,副作用小[4],对肝、肾无影响,长期用药不易产生耐受性,具有较高的谷峰比值[5]。氯沙坦是经典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疗效肯定,副作用少。本研究中发现厄贝沙坦治疗组与氯沙坦对照组比较,两组均有较高的有效率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厄贝沙坦降压稳定,副作用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周平,李法琦,马厚勋.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A1675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06):836-839.
[2] 杨寿山.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療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9):56-57.
[3] 卢志坚. 厄贝沙坦联合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63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0(05):92-93.
[4] 汪琼,朱安平.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68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3(21):4287.
[5] 张怀金.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价[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3):411-412.
作者简介:
郑志民(1980- ),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
【关键词】厄贝沙坦;氯沙坦;老年人;高血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33—01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致残率、死亡率高,选择平稳降压、安全有效的药物已成为心血管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厄贝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特点是长效,副作用少,降压平稳,更易被老年人接受。本研究对68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厄贝沙坦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按WHO/ISH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选择136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与氯沙坦(对照组)各68例进行比较,以上2组病例均排除嗜咯细胞瘤、慢性肾炎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俩组病例数、年龄、男女比例、血压值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片(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15g,一日1次。治疗2周后舒张压不能降至小于90mmHg,或下降幅度低于20mmHg,剂量增加到0.3g,疗程8周。对照组口服氯沙坦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50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舒张压不能降至小于90mmHg,或下降幅度低于20mmHg,剂量增加到100mg,疗程8周。
1.3 观察方法
用台式汞袖带血压计测量。治疗前在上午8时左右,在非药物状态下取静坐位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3次,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用药后每周同一时间测血压一次(每次测3个值,取平均值),连续8周,8周末血压作为治疗后血压。同时观察并记录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基础血压比较,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之正常或下降≥20mmHg ;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 ,但已降之正常或下降10 ~19mm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D )表示,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降压幅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收缩压从(156.2±10.6)mmHg下降到(132.4±14.6)mmHg(P<0.01),舒张压从(97.4±8.6)mmHg下降到(80.1±9.4)mmHg(P<0.01);对照组收缩压从(154.2±8.2)mmHg下降到(131.4±12.5)mmHg(P<0.01),舒张压从(98.6±7.3)mmHg下降到(82.1±8.4)mmHg(P<0.01)。
2.2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治疗组:显效43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显效41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用药期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无明显异常,均未由于严重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治疗组3例出现眩晕,1例出现轻微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5.9%;对照组4例出现眩晕,2例出现轻微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8.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确切病因至今仍不是十分清楚,目前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长期过度激活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机制[1],因此,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治疗高血压的一条重要途径。厄贝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2],阻断AT1介导的生物反应,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受到抑制[3],醛固酮释放减少,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本药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24h平稳降压,依从性好,副作用小[4],对肝、肾无影响,长期用药不易产生耐受性,具有较高的谷峰比值[5]。氯沙坦是经典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疗效肯定,副作用少。本研究中发现厄贝沙坦治疗组与氯沙坦对照组比较,两组均有较高的有效率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厄贝沙坦降压稳定,副作用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周平,李法琦,马厚勋.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A1675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06):836-839.
[2] 杨寿山.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療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9):56-57.
[3] 卢志坚. 厄贝沙坦联合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63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0(05):92-93.
[4] 汪琼,朱安平.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68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3(21):4287.
[5] 张怀金.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价[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03):411-412.
作者简介:
郑志民(1980- ),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