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首位香港女特首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2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年62岁的林郑月娥本名郑月娥,祖籍宁波,父母均是内地赴港人员。郑家共有5个孩子,郑月娥排行第4,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因为家计艰难,郑家老少8口人在香港的唐楼里一住就是许多年,而林郑月娥21岁之前的时光,也都是在唐楼里度过的。
   唐楼其实就是香港的群租房,那儿的房间老旧而逼仄,没有电梯,没有冲厕,采光条件极差,居住环境拥挤,并且存在着巨大的消防隐患。这样的居住环境,是香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底层民众生活的一个缩影。久居唐楼,林郑月娥早就对艰苦的条件不以为意,她唯一心疼的是自己的时间。她自小好学,嗜书如命,是个十足的学霸,但唐楼里没有自来水也无法洗澡,想洗个澡就得跑到楼下提水;家里没有热水炉,只能用小煤炉慢慢烧水,因此,洗个热水澡就要花费不少工夫,让人觉得极不方便。
   群租房空间有限,郑家连一张书桌都没有,孩子只能趴在高低床上写作业,床铺很难铺平,写起字来也容易写歪,但林郑月娥总会尽力把作业写得工工整整。因为勤奋向学,林郑月娥几乎每年都考第一名,只有一次因失手考了第四名,回家痛哭了一个晚上。
   林郑月娥21岁那年,父母终于攒够了买楼的钱。搬入新居后,一家人用上了花洒冲凉。这让林郑月娥觉得特别幸福,这幸福感延续了很多年,直到现在,她依然觉得“每晚冲凉,开花洒有热水就好开心”。一如冲凉这件小事,林郑月娥非常珍惜生活中那些“从无到有”的事物,也比他人更懂得把握命运送来的机会。
   从小学到中学,林郑月娥一直在嘉诺撒圣方济书院接受教育,该校的校训为“力行仁爱,实践真理”,林郑月娥一直将这8个字铭记于心,并在生活中努力践行。中学毕业,林郑月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香港大学,成为家中第一个考入大学的孩子。
   在港大,林郑月娥选择了主修社会学。读书期间,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跟着学校的交流团四处游历。其间了解了各类社会问题,结识了许多社会运动领域的“前辈”。港大毕业后,林郑月娥决心参与公共事务,故此填报了3个政府职位。最终她被录用为布政司署房屋科政务主任,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公职生涯。
   香港民众曾用两个粤语词汇来概括林郑月娥的工作风格:“硬净”和“好打得”。第一个词是指她有原则、够坚强;第二个词则是说她敢于担当、能扛事。在处理各类事务时,林郑月娥也一直给人一种雷厉风行的形象。2015年,两名政府工作人员曾被迫喝下“铅水”。时任政务司司长的林郑月娥对这起“公务员受辱事件”非常不满,便冒着言论“被扭曲、被抹黑、甚至引来人身攻击”的危险大胆发言,阐明了自己的态度,并直言自己之所以敢于表明立场,完全是因为“官到无求胆自大”。正因为态度鲜明言辞果敢,她被媒体誉为“铁娘子”。
   然而“铁娘子”不过是外界对林郑月娥一贯形象的形容,生活中的她有着一颗柔软的心。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期间,林郑月娥经常在下班之后去街头跟流浪汉们交流,聆听露宿街头的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并根据这些资料整理出一份报告,据此推行了“露宿者试验服务计划”。
   而在工作之外,林郑月娥也将妻子与母亲的身份看得极为重要。她与丈夫林兆波相识于剑桥大学进修期间,两人于1984年结为伉俪。婚后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林兆波回到香港大学任教,两人先后育有二子。成为母亲后,林郑月娥一直努力争取时间陪伴孩子们,虽然公事繁忙,她仍坚持每晚回家亲自煮饭给丈夫和儿子们吃,处理完家务再继续工作到深夜。
   林郑月娥的大儿子林节思原本在香港读书,但因为母亲是公众人物,他读中学期间经常受到部分同学的揶揄和排挤,因此忧心忡忡,无心向学。为此母亲主动申请降职,调任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只为了去英国陪伴孩子成长和读书。
   在林郑月娥的陪伴和照顾下,两个孩子都成长得非常出色,均就读于父亲的母校剑桥大学。为了给家人更多的陪伴,林郑月娥原计划卸任公职后在英国的小镇上定居,但丈夫深知她有一颗做事业的心,鼓励她继续为香港服务,于是在得知梁振英特首不打算連任后,她经过慎重考虑决心参选。竞选中,林郑月娥得到了多数民众的青睐,毫无悬念地成为香港的第5任特首,也是史上首位女性特首。
   上任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林郑月娥的带领下取得了不少成绩。2018年年末,林郑月娥来京述职时,习近平主席对其工作也是充分肯定。“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习主席在去年接见我们时提出几个希望。一个是希望我们更积极地参与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过去四十年我们在引进资金、引进管理方面作了一定贡献。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尤其是不再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而是有质量地发展,香港必须把定位放在这方面,配合进一步改革开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的故事更精彩。”
其他文献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提到香港特区,耳边不由得响起这首悠扬的歌曲——如今,这颗东方明珠回归祖国母亲的懷抱已经22载。  回首这22年,是“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的22年。其中包括,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推动妇女发展,女性地位获得了很大提高。在这颗明珠愈加璀璨耀眼的背后,离不开“她们”的参与,进入新时代的香港,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
期刊
上网发帖“打抱不平”   35岁的徐筱梅是安徽省太湖县的一名女幼师,性情耿直,平时碰到不公平的事,总会自告奋勇站出来,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打抱不平。职业使然,徐筱梅对孩子很有爱心,十分厌恶“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粗暴教育方式。   徐筱梅的邻居钱俊朗、范玉琴夫妇,开了一间小铺,做着小生意。他们有个年幼的儿子钱坤,十分顽皮,常常让夫妇俩感到头疼。为了管教儿子,钱俊朗情急之下,有时候会对儿子动手。徐筱梅看
期刊
一见钟情,我要追求她   韩爷爷名叫韩福祥,退休前在武汉天文馆搞科研工作。2000年春,韩爷爷的老伴去世,韩爷爷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丧事过后,儿子韩宏宇提出接韩爷爷和他一起住,方便照顾他以后的日常生活,但韩爷爷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自己与妻子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宅。韩宏宇只好给韩爷爷请了一个保姆,并每周派小女儿去看望韩爷爷两次。   20年又过去了,韩爷爷也从古稀之年步入了耄耋之年。他每天的生活几乎千
期刊
逆流而上的支教梦想   2015年初夏,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高材生,22岁的康瑜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中国人民大学的保研名额,放弃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放弃所谓稳定的生活、光明的前途……   所有的“放弃”,都是为了成全一个梦想——去支教。   “逆流而上”的康瑜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从大一到大三,康瑜一直热衷公益。去支教,在她的梦想清单上一直占着最重要的一席。 
期刊
被人帮助后也想帮助别人   袁梅芳1949年出生在湖北省荆门市,在客运中心工作的她有着平静的生活,拥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可1996年,她17岁的儿子因为与同学发生争执,被老师批评变得消沉,没有得到及时疏导,最终卧轨自杀。引以为傲的儿子以这种惨烈方式离开后,袁梅芳的世界轰然坍塌了,终日以泪洗面。尽管女儿一直劝解她,可袁梅芳始终走不出来,浑浑噩噩地生活了五年。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袁梅芳听到荆门广播
期刊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人如是形容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的当家人陈冯富珍。精致的妆容,温文尔雅的气质,显露出其知性亲和的一面;发言精准利落,行事干练认真,特别是担任香港卫生署署长时,她以“全城杀鸡”的魄力举动应对禽流感疫情,尽显铁腕形象。执掌世卫组织的10年中,全球公共卫生成效卓著。而通过她,中国强有力的卫生应急能力和丰富的基层卫生经验,正惠及世界——   任职的10年中,陈冯富珍领导的世卫组织在
期刊
馋嘴女孩,想用包子创作一部动画片   1989年,石之予出生于重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两岁时就随父母移民加拿大。石之予从小喜爱美术,读初二时,她对动漫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始跟着爸爸系统地学习绘画。父亲主要是在诸如素描、色彩方面给予她一些指导。在进大学前,她就画了整整15本的素描。2011年大学毕业后,石之予到大名鼎鼎的迪士尼皮克斯电影公司实习,不久后就正式受聘成为《头脑特工队》的动画分镜师,随之搬到
期刊
哥哥意外身亡,500万元巨债找上门   2014年10月,陈文华尚未走出哥哥猝然离世的悲痛,却被一群讨债人围住了家门。   “老陈,我们也知道,找你要这些钱有点说不过去,可现在你二哥走了,他的家属又没有偿还能力,我们也要吃饭活命,不找你还能找谁去啊?”一个包工头苦着脸对陈文华说。   “是啊文华,看在我们曾在一个工地上打过工的分儿上,你先把我这62000块还了行不?我老婆刚做完手术,家里欠了一屁股
期刊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凌晨1时30分,在庄严的国旗和区旗下面,香港特区首届政府的主要官员宣誓就职。其中一位头梳齐耳短发,身着黑色套装,面带微笑,坚韧沉稳的中年女子,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她就是特区首届政府律政司司长——梁爱诗。   说起梁爱诗出任特区首届政府律政司司长,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当选特首后,
期刊
“低、高”运营模式成就“商业奇迹”   在《与卡戴珊们同行》中,凯莉提到自己很喜欢魅可(MAC)的一款哑光唇膏,不久,这款唇膏便断货了。这让凯莉意识到自己对观众的巨大影响力或许可以帮助她在彩妆领域开辟天地。2015年,她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妆品公司——凯莉彩妆。   凯莉有一款爆款化妆品套装——唇彩和唇线笔,其成本仅29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但经她推介后,价格被炒到1000美元。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