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生活素材之外,还应该紧密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概念理解规律的生活背景,选取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事例进行教学,并指导学生对新的问题情境做出描述、解释和探究,并尝试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真实的化学课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探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 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77-02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宗旨。所谓化学科学素养是指经过化学学习,当事实性知识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化学科学意识、化学科学精神和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当前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有效课堂”。而“有效”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教师如果能从社会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活化化学知识,实施生活化教学,我们的课堂将充满更多的活力,也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直接经验是指学生直接经历并获得的体验,它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原创性等特征。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1]生活化的课堂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现实的体验和直接的经验来丰富、拓展和提升个体的认知,把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在笔者看来,这里所提及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从最细小的层面上而言,那就是要求教师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去探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创设生活环境,感受生活中的化学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书桌上的书本,手中的笔,身上的衣服,呼吸間的气体变化,甚至于人类活动的每一步,都与化学有关。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地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化学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教师不要受教材的束缚,要学会灵活处理教材,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作为题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如在教学“分子的特性”这一内容时,根据学生在学校果柚树开花时,从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有的同学喷洒香水,走过就能闻到香味;在有阳光或有空气流通的地方晾湿衣服,比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干;烧开水时,当水烧沸时为什么把锅盖掀起;用打气筒能把瘪了的篮球充气等等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通过探索、交流,学生热情高涨,很快就得出分子具有不断地运动和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结论.这样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探究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探索问题的热情和愿望得到实现,有利于新知的掌握,从而更好的感受、体会生活中的化学。
3教学手段生活化
教学中要善于用各种教学直观手段,找出与教材内容的最佳切入点,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景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如使用生活展观、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新闻媒体、电视录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惊喜和感叹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利于学以致用。
化学新教材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强调“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2]而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生活实践、学习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问题,生活化探究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 强调在化学课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教师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激励学生去生活、体验、经历,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如学习了化学平衡,就可以解释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学习原电池后,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物品制作各样的原电池,并比较他们的供电效率。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让学生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等等。
4把实验教学与生活现象结合,增强学习印象
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好化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学习过的每一个化学方程式。但是整个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有很多,如何去记住这些方程式是一个难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反应实质的理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制,不可能每个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有些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给他们看的,这样学生对实验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化学反应的原理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可以将化学反应与生活中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对于反应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例如介绍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物是偏铝酸钠与氢气。很多学生总是忘了金属铝能和强碱溶液反应,或者知道会反应,但总忘记生成物是什么。所以在介绍这个反应时,可以引导他们想想每逢节假日,有些小商贩在街头卖氢气球,他们是如何制备氢气的。这时很多学生都会联想到一个锈迹斑斑的密闭铁容器。初中时候讲过利用活泼金属与酸溶液反应制取氢气,学生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如果卖氢气球的用的是这个原理制备氢气的话,为何锈迹斑斑的铁容器不会被酸腐蚀掉呢?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时候引导他们思考铁容器中不应是酸溶液,那会是什么呢?再向他们解释,其实目前充氢气球所用的氢气是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理而不是活泼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所以反应的铁容器才不会被腐蚀。有了这层认识,学生对这个反应的印象就深刻了。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就会更加牢固。
5回归生活解决化学习题
世界本来是一体化的,伴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哲学、科学、艺术等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取得了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世界的独立性。科学创造了一套揭示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概念符号系统,与此相适应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遵循理性的逻辑,传授抽象的概念,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践。日常生活世界隐退于理性视域之外,成为理性逻辑之网的背景。为巩固课堂教学而实施的习题教学,出现的同样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分离,莘莘学子沉浸于题海之中使人遗憾的场景。另人费解的是一些学生题做得很多,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差,教师提供的“压缩饼干”式的知识,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就像只顾记诵抽象的“导游图”,而将“美丽的自然风景”置于脑后的匆匆过客。要改变上述状况,就应把改革习题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突破口,进而改变传统习题枯燥、抽象、脱离实际的“纯化学”模式,增加习题的生活气息,更多地利用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让习题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充分发挥习题的素质教育功能,让习题具有趣味性、激励性、挑战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圍中解答化学习题,在动脑动手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研究素质教育习题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习题形式进行了研究,改编了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题目,注意了习题本身的趣味性,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的情感。高中化学教学中也有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掌握改造世界的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设计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让习题既生动活泼、联系实际,又能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到:化学并不难学,化学就在你身边。
6使化学知识真正有效地应用于生活
化学新教材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强调“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3]而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生活实践、学习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问题,生活化探究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 强调在化学课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教师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激励学生去生活、体验、经历,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如学习了化学平衡,就可以解释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学习原电池后,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物品制作各样的原电池,并比较他们的供电效率。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让学生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等等。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岩松.浅谈化学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J].林区教学,2006(9)
[2]苏香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2).
[3]张文波.浅谈化学与生活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08(19).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 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77-02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宗旨。所谓化学科学素养是指经过化学学习,当事实性知识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化学科学意识、化学科学精神和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当前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有效课堂”。而“有效”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教师如果能从社会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活化化学知识,实施生活化教学,我们的课堂将充满更多的活力,也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直接经验是指学生直接经历并获得的体验,它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原创性等特征。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1]生活化的课堂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现实的体验和直接的经验来丰富、拓展和提升个体的认知,把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在笔者看来,这里所提及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从最细小的层面上而言,那就是要求教师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去探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创设生活环境,感受生活中的化学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书桌上的书本,手中的笔,身上的衣服,呼吸間的气体变化,甚至于人类活动的每一步,都与化学有关。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地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化学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教师不要受教材的束缚,要学会灵活处理教材,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作为题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如在教学“分子的特性”这一内容时,根据学生在学校果柚树开花时,从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有的同学喷洒香水,走过就能闻到香味;在有阳光或有空气流通的地方晾湿衣服,比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干;烧开水时,当水烧沸时为什么把锅盖掀起;用打气筒能把瘪了的篮球充气等等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通过探索、交流,学生热情高涨,很快就得出分子具有不断地运动和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结论.这样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探究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探索问题的热情和愿望得到实现,有利于新知的掌握,从而更好的感受、体会生活中的化学。
3教学手段生活化
教学中要善于用各种教学直观手段,找出与教材内容的最佳切入点,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景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如使用生活展观、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新闻媒体、电视录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惊喜和感叹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利于学以致用。
化学新教材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强调“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2]而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生活实践、学习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问题,生活化探究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 强调在化学课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教师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激励学生去生活、体验、经历,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如学习了化学平衡,就可以解释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学习原电池后,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物品制作各样的原电池,并比较他们的供电效率。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让学生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等等。
4把实验教学与生活现象结合,增强学习印象
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好化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学习过的每一个化学方程式。但是整个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有很多,如何去记住这些方程式是一个难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反应实质的理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制,不可能每个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有些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给他们看的,这样学生对实验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化学反应的原理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可以将化学反应与生活中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对于反应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例如介绍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物是偏铝酸钠与氢气。很多学生总是忘了金属铝能和强碱溶液反应,或者知道会反应,但总忘记生成物是什么。所以在介绍这个反应时,可以引导他们想想每逢节假日,有些小商贩在街头卖氢气球,他们是如何制备氢气的。这时很多学生都会联想到一个锈迹斑斑的密闭铁容器。初中时候讲过利用活泼金属与酸溶液反应制取氢气,学生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如果卖氢气球的用的是这个原理制备氢气的话,为何锈迹斑斑的铁容器不会被酸腐蚀掉呢?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时候引导他们思考铁容器中不应是酸溶液,那会是什么呢?再向他们解释,其实目前充氢气球所用的氢气是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理而不是活泼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所以反应的铁容器才不会被腐蚀。有了这层认识,学生对这个反应的印象就深刻了。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就会更加牢固。
5回归生活解决化学习题
世界本来是一体化的,伴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哲学、科学、艺术等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取得了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世界的独立性。科学创造了一套揭示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概念符号系统,与此相适应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遵循理性的逻辑,传授抽象的概念,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践。日常生活世界隐退于理性视域之外,成为理性逻辑之网的背景。为巩固课堂教学而实施的习题教学,出现的同样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分离,莘莘学子沉浸于题海之中使人遗憾的场景。另人费解的是一些学生题做得很多,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差,教师提供的“压缩饼干”式的知识,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就像只顾记诵抽象的“导游图”,而将“美丽的自然风景”置于脑后的匆匆过客。要改变上述状况,就应把改革习题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突破口,进而改变传统习题枯燥、抽象、脱离实际的“纯化学”模式,增加习题的生活气息,更多地利用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让习题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充分发挥习题的素质教育功能,让习题具有趣味性、激励性、挑战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圍中解答化学习题,在动脑动手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研究素质教育习题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习题形式进行了研究,改编了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题目,注意了习题本身的趣味性,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的情感。高中化学教学中也有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掌握改造世界的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设计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让习题既生动活泼、联系实际,又能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到:化学并不难学,化学就在你身边。
6使化学知识真正有效地应用于生活
化学新教材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强调“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3]而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生活实践、学习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问题,生活化探究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 强调在化学课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教师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激励学生去生活、体验、经历,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如学习了化学平衡,就可以解释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学习原电池后,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物品制作各样的原电池,并比较他们的供电效率。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让学生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等等。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岩松.浅谈化学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J].林区教学,2006(9)
[2]苏香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2).
[3]张文波.浅谈化学与生活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