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见仁见智。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充其量不过是个胜任的导演。如果你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引导他们去想象,去发现,去收获,去积累……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了,互动了,真动了,全动了,并且不仅为他们锦上添了花,还为他们雪里送了炭,那么,你就是一个称职的老师。
【关键词】课堂 主体 主导 陪伴 扶持 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174-02
在课堂上,我的眼里只有你。你是花朵,我能做的就是让你自己努力地绽放!你是幼苗,我能做的就是让你自己尽快地成长!你是朝阳,我能做的就是让你拼命地升腾!你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教育的主体,作为教师的我,所能做的就是引导、陪伴、扶持与分享!
一、创设情境 引导你去想象
创设不是虚拟,是在课本与生活间筑路,在知识与能力间架桥。因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苏霍姆林斯基)这就需要我们去创设,需要我们去引导。在讲授《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为了渗透“勤四体”的劳动意识,强化分“五谷”的生产知识,课前对文中“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一句设计了如下引导方案。首先通过大屏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感知小白兔在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的各个环节,然后我问:“种下白菜后,小白兔是如何照顾白菜的呢?”最细心的许果脱口而出:“还要给白菜施肥。我看到外婆这样做过。她说这样白菜会长得好。”“对,我在动画片里看到过。”“我看到爷爷种花的时候还要给花拔草。”“还要捉虫。”小朋友们七嘴八舌,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孩子们结合平时的观察既想象了课文内容,又认识了客观生活。接下来我就引孩导子们去读,感受文字的简洁、流畅。第一步,孩子们先读了白板上出示的,“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等句式相同的四句话,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谈感受:班上最活跃的乐文康皱着眉头说:“好啰唆呀,我都觉得烦了。”“老师,这样太累了。我可以把它们改一改。”机灵的平果石迫不及待地说。说改就改,我给了孩子们修改的方向:既要说清楚小白兔做了什么,又要读起来简单明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开始举手,一只,两只,三只……我发现有那么一只小手随我的目光在“游走”,那么执着,那么热切。嘿,是平时发言不太积极的刘格。我冲她点点头,她一脸兴奋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想把这四句话合成一句话说。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小朋友们一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几个小家伙还嚷道:“老师,我也是这样想的。”当孩子们打开书发现自己想的和课文内容一样的时候,那份自豪,那份成就感还用得着言表吗?有什么样的表扬比这个更有说服力呢!
二、链接生活 陪伴你去积累
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尴尬,一次口语交际课前,我跟同学们一起上了一节体育课,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玩具比赛。说话课上再让他们以“我的玩具最有趣”为题,进行口头作文,谈到自己的“心肝宝贝”,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能绘声绘色,娓娓道来,“趣”味十足。户外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感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是穿越时空、激发灵感的。为了解决学生作文时篇幅短小,语言干瘪的毛病,在“我爱秋天”的实践作文活动中,我把孩子们分成了“天空观察组”、“大地观察组”、“植物观察组”、 “水情观察组”等小组,让他们自己去亲身寻找秋天,感受秋天。接着,交换“情报”,交流感受。最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积累,写以“秋天”为主题的作文。
写作文的时候,学生都说,这次的作文可真好写,好像有写不完的句子,描不完的图画。链接生活,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的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每一个学生的脸上始终有快乐的笑容在荡漾,每一节课就是智慧的天堂。
三、借助资源 扶持你去发现
链接学生生活,丰富客观积累,带着孩子们经历摄取——消化——运用,到再积累的学习过程,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碰撞思维,共同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如上例借助的就是学生拥有的第一手资源。但限于学生的年龄、阅历,教学的内容与时间等客观因素,教师要想真正做到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还必须做到恰当运用语境化、生活化、现场化了的第二手语用训练活动,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互动、真动、全动,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真真切切地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去迁移。
准确理解词语对于低年级孩子是一个难点,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雷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中,“垂”字的准确性。我先请学生通过画面了解“垂”的意思,然后让他们对比观察蜘蛛垂下来、苹果掉下来的动画演示,让孩子们体会了他们各自的不同后,学生发现这两个词都有从上往下落的意思,不同的是:苹果和苹果树分开了,就是掉下来,蜘蛛和蜘蛛网连着就是垂下来。之后,我又让孩子寻找生活中掉下来和垂下来的实例,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对比说明。有的孩子说:“‘垂’可以组词垂柳、垂钓”;还有孩子说:“‘掉’可以组词掉队,掉钱……”
课堂是热闹的,趣味盎然的,学生真动了,全动了。知识点落实是扎扎实实的,学生领悟了,积累了,历久弥新。通过对比,孩子们真切地体悟到了“掉”就如手中的铅笔落地,笔与手是彻底地分离的,“垂”如老爷爷们钓鱼,线还连竿头呢!
四、善待“差错” 分享你的收获
给学生主动把握学习过程的机会,等待学生慢慢琢磨、慢慢醒悟、逐步向目标靠近。这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考验着教师的主导性。有一次,我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出现了漏掉两个字的情况。我小声请他暂停,并提示他眼睛要看准课文,不要慌。他再读,有了进步,但还是漏掉了一个字。我微笑着提示他看清漏字的地方,并鼓励他说:“我相信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再读时,他没有出任何差错。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还让他向同学们介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的经验。他有了亲身感受,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跟同学们分享经验时,小脸上荡漾着快乐而满足的神情。
我们不仅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更要善待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在学生有收获时,教师送上表扬,这是锦上添花;在学生“出错”时,教师送上鼓励,送上“方法”,这是雪中送炭。不管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我们的学生都是需要的,尤其是后者,更是弥足珍贵。
【关键词】课堂 主体 主导 陪伴 扶持 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174-02
在课堂上,我的眼里只有你。你是花朵,我能做的就是让你自己努力地绽放!你是幼苗,我能做的就是让你自己尽快地成长!你是朝阳,我能做的就是让你拼命地升腾!你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教育的主体,作为教师的我,所能做的就是引导、陪伴、扶持与分享!
一、创设情境 引导你去想象
创设不是虚拟,是在课本与生活间筑路,在知识与能力间架桥。因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苏霍姆林斯基)这就需要我们去创设,需要我们去引导。在讲授《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为了渗透“勤四体”的劳动意识,强化分“五谷”的生产知识,课前对文中“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一句设计了如下引导方案。首先通过大屏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感知小白兔在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的各个环节,然后我问:“种下白菜后,小白兔是如何照顾白菜的呢?”最细心的许果脱口而出:“还要给白菜施肥。我看到外婆这样做过。她说这样白菜会长得好。”“对,我在动画片里看到过。”“我看到爷爷种花的时候还要给花拔草。”“还要捉虫。”小朋友们七嘴八舌,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孩子们结合平时的观察既想象了课文内容,又认识了客观生活。接下来我就引孩导子们去读,感受文字的简洁、流畅。第一步,孩子们先读了白板上出示的,“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等句式相同的四句话,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谈感受:班上最活跃的乐文康皱着眉头说:“好啰唆呀,我都觉得烦了。”“老师,这样太累了。我可以把它们改一改。”机灵的平果石迫不及待地说。说改就改,我给了孩子们修改的方向:既要说清楚小白兔做了什么,又要读起来简单明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开始举手,一只,两只,三只……我发现有那么一只小手随我的目光在“游走”,那么执着,那么热切。嘿,是平时发言不太积极的刘格。我冲她点点头,她一脸兴奋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想把这四句话合成一句话说。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小朋友们一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几个小家伙还嚷道:“老师,我也是这样想的。”当孩子们打开书发现自己想的和课文内容一样的时候,那份自豪,那份成就感还用得着言表吗?有什么样的表扬比这个更有说服力呢!
二、链接生活 陪伴你去积累
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了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尴尬,一次口语交际课前,我跟同学们一起上了一节体育课,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玩具比赛。说话课上再让他们以“我的玩具最有趣”为题,进行口头作文,谈到自己的“心肝宝贝”,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能绘声绘色,娓娓道来,“趣”味十足。户外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感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是穿越时空、激发灵感的。为了解决学生作文时篇幅短小,语言干瘪的毛病,在“我爱秋天”的实践作文活动中,我把孩子们分成了“天空观察组”、“大地观察组”、“植物观察组”、 “水情观察组”等小组,让他们自己去亲身寻找秋天,感受秋天。接着,交换“情报”,交流感受。最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积累,写以“秋天”为主题的作文。
写作文的时候,学生都说,这次的作文可真好写,好像有写不完的句子,描不完的图画。链接生活,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的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每一个学生的脸上始终有快乐的笑容在荡漾,每一节课就是智慧的天堂。
三、借助资源 扶持你去发现
链接学生生活,丰富客观积累,带着孩子们经历摄取——消化——运用,到再积累的学习过程,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碰撞思维,共同经历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如上例借助的就是学生拥有的第一手资源。但限于学生的年龄、阅历,教学的内容与时间等客观因素,教师要想真正做到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还必须做到恰当运用语境化、生活化、现场化了的第二手语用训练活动,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互动、真动、全动,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真真切切地让他们自己去领悟、去迁移。
准确理解词语对于低年级孩子是一个难点,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雷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一句中,“垂”字的准确性。我先请学生通过画面了解“垂”的意思,然后让他们对比观察蜘蛛垂下来、苹果掉下来的动画演示,让孩子们体会了他们各自的不同后,学生发现这两个词都有从上往下落的意思,不同的是:苹果和苹果树分开了,就是掉下来,蜘蛛和蜘蛛网连着就是垂下来。之后,我又让孩子寻找生活中掉下来和垂下来的实例,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对比说明。有的孩子说:“‘垂’可以组词垂柳、垂钓”;还有孩子说:“‘掉’可以组词掉队,掉钱……”
课堂是热闹的,趣味盎然的,学生真动了,全动了。知识点落实是扎扎实实的,学生领悟了,积累了,历久弥新。通过对比,孩子们真切地体悟到了“掉”就如手中的铅笔落地,笔与手是彻底地分离的,“垂”如老爷爷们钓鱼,线还连竿头呢!
四、善待“差错” 分享你的收获
给学生主动把握学习过程的机会,等待学生慢慢琢磨、慢慢醒悟、逐步向目标靠近。这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考验着教师的主导性。有一次,我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出现了漏掉两个字的情况。我小声请他暂停,并提示他眼睛要看准课文,不要慌。他再读,有了进步,但还是漏掉了一个字。我微笑着提示他看清漏字的地方,并鼓励他说:“我相信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再读时,他没有出任何差错。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还让他向同学们介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的经验。他有了亲身感受,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跟同学们分享经验时,小脸上荡漾着快乐而满足的神情。
我们不仅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更要善待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在学生有收获时,教师送上表扬,这是锦上添花;在学生“出错”时,教师送上鼓励,送上“方法”,这是雪中送炭。不管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我们的学生都是需要的,尤其是后者,更是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