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和谐共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zp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新课程它彻底粉碎了传统的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模式,而道德课堂又是要求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的大背景中去学习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也变得灵活多样;在道德课堂要求下,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特征的变化,来树立正确的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道德课堂、更新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数学教学
  社会在发展,教育教学在进步。这一些,我通过几年的亲身经历感触颇深,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数学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及要求更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道德课堂要求下的教学理念:讲背景来源,讲思想方法,注重过程,联系实际,突出应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教材编排上也从封面设计,导引,章头图及正文的“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针对这一些的变化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与大家探讨:教师本身的转变和课堂特征的变化。
  我们是课改的先行者,相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我们年轻教师更能很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就我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说,我认为教师应该有这几个方面的变化。
  1、教师观念更新,提高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也能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首先,过去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问题,是课堂评价的一个论据,当教师把自己变为课堂活动的一名合作者、参与者时,也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水平上,才能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每个学生的现实基础,认知水平等进行教学,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其次,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动态的,不再起什么“主导”与“主体”性作用,这一定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而以前反映在课程上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现状,从评价体系的导向上就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育是为“应试”而备的,从小学到中学,全部是模块化的:考什么,教什么。教师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拼时间,讲题型,抓训练,学生为了一个“愿望”,在这个“愿望”的奴化下,麻木的、机械的、毫无生机的学习。
  2、关注数学过程,培养创新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学校,数学课堂上仍是教师讲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很难发挥,他们自小就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而新课标下的教材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为农村数学教育提供了方便,给学生给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3、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平衡。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无论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还是创新精神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自主自愿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不是由我们向学生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建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显然,这个过程我们不能替代他们。
  4、注意情感与认知教育相结合。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才能矫正他们学习的缺点,所以我们要特别探索学的心里现状,特点和变化,来引导他们发挥个性,激发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我们要适时增加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心实际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的乐趣。
  通过几年的教学经历,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我个人认为其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学过程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智慧的指路人。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
  2、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講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对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经历具体的探究过程。
  3、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4、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特别是电子白板、幻灯片、多媒体等制作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而互联网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道德课堂模式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教师应改变“角色”,合理使用新教材,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的储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美数学教育的高层交流《数学通报》
其他文献
高考冲刺阶段,古典诗歌对学生而言依然是较高层次文学鉴赏的要求,得分率在语文试卷上是比较低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呈现出拉分较大的现状。学生在长时间的复习过程中,对诗歌的理解和做题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如何转化为分数,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还是值得高中教师深入探究的。本文浅谈一种的教学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姑妄言之,望就正于方家。  第一、命题缘由  一、高考趋势:  (一)、选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1、从题
摘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各种各样,但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
摘要:创新是当前我们社会发展的主题,其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科技行业,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更为重要。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创新精神进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举措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创新一词在当今社会中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
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理论的深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解决了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中的出发点和终极指向。收入倍增将目标明确为中低收入者,进一步落实了以人为本。收入倍增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前提,丰富了以人为本的内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收入倍增;以人为本;内涵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2
一、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我们在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途径上选择探究式教学主要原因就在于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历史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等。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包括:提出问题、导入探究一一提供材料设计探究一一正确引导实践探究一一交流研讨延续探究。  1、提出问题,导入探究。教师课堂导入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好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
【摘要】亲子活动对培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教学课程,亲子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又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对学生的情绪发展,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亲子活动,能够为家长和孩子,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搭建了一个增进感情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在这种教学平台中,有助于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价值观
【摘 要】针对高中生普遍存在的读不懂诗词,欣赏不了诗词的现象,笔者认为不能急功近利,为做题而解题。而应该从诗歌的审美特性出发,提倡慢阅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诗词 审美 联想 意象 意境  今年高考后,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级的学生做了几道高考题的诗歌鉴赏题,兴冲冲地让我看看他做得如何。这个学期我们上的是选修课本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模块,所以学生对这一方面很重视。其中全国卷选的是杜
【摘 要】:新编美术课本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但又在总体上体现了大纲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 审美教育 美术教学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思才能促进有效学习,好问是知识的窗户,才能的马达,创新的动机。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师设法教得学生没问题,这便是成功的教育。而现代的教育观则认为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才是成功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中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提问,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问,每一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一节课的案例。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讨论。  生:“我
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注意到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然而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这位男士突然发现海边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