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新课程它彻底粉碎了传统的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模式,而道德课堂又是要求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的大背景中去学习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也变得灵活多样;在道德课堂要求下,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特征的变化,来树立正确的中学数学教学观,开展中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道德课堂、更新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数学教学
社会在发展,教育教学在进步。这一些,我通过几年的亲身经历感触颇深,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数学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及要求更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道德课堂要求下的教学理念:讲背景来源,讲思想方法,注重过程,联系实际,突出应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教材编排上也从封面设计,导引,章头图及正文的“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针对这一些的变化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与大家探讨:教师本身的转变和课堂特征的变化。
我们是课改的先行者,相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我们年轻教师更能很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就我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说,我认为教师应该有这几个方面的变化。
1、教师观念更新,提高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也能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首先,过去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问题,是课堂评价的一个论据,当教师把自己变为课堂活动的一名合作者、参与者时,也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水平上,才能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每个学生的现实基础,认知水平等进行教学,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其次,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动态的,不再起什么“主导”与“主体”性作用,这一定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而以前反映在课程上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现状,从评价体系的导向上就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育是为“应试”而备的,从小学到中学,全部是模块化的:考什么,教什么。教师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拼时间,讲题型,抓训练,学生为了一个“愿望”,在这个“愿望”的奴化下,麻木的、机械的、毫无生机的学习。
2、关注数学过程,培养创新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学校,数学课堂上仍是教师讲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很难发挥,他们自小就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而新课标下的教材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为农村数学教育提供了方便,给学生给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3、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平衡。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无论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还是创新精神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自主自愿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不是由我们向学生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建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显然,这个过程我们不能替代他们。
4、注意情感与认知教育相结合。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才能矫正他们学习的缺点,所以我们要特别探索学的心里现状,特点和变化,来引导他们发挥个性,激发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我们要适时增加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心实际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的乐趣。
通过几年的教学经历,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我个人认为其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学过程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智慧的指路人。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
2、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講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对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经历具体的探究过程。
3、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4、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特别是电子白板、幻灯片、多媒体等制作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而互联网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道德课堂模式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教师应改变“角色”,合理使用新教材,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的储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美数学教育的高层交流《数学通报》
【关键词】道德课堂、更新观念、提高创新能力、数学教学
社会在发展,教育教学在进步。这一些,我通过几年的亲身经历感触颇深,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数学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及要求更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道德课堂要求下的教学理念:讲背景来源,讲思想方法,注重过程,联系实际,突出应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教材编排上也从封面设计,导引,章头图及正文的“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针对这一些的变化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与大家探讨:教师本身的转变和课堂特征的变化。
我们是课改的先行者,相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我们年轻教师更能很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就我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说,我认为教师应该有这几个方面的变化。
1、教师观念更新,提高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也能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首先,过去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问题,是课堂评价的一个论据,当教师把自己变为课堂活动的一名合作者、参与者时,也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水平上,才能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每个学生的现实基础,认知水平等进行教学,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其次,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动态的,不再起什么“主导”与“主体”性作用,这一定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而以前反映在课程上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现状,从评价体系的导向上就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育是为“应试”而备的,从小学到中学,全部是模块化的:考什么,教什么。教师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拼时间,讲题型,抓训练,学生为了一个“愿望”,在这个“愿望”的奴化下,麻木的、机械的、毫无生机的学习。
2、关注数学过程,培养创新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学校,数学课堂上仍是教师讲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很难发挥,他们自小就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而新课标下的教材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为农村数学教育提供了方便,给学生给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3、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平衡。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无论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还是创新精神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自主自愿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不是由我们向学生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建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显然,这个过程我们不能替代他们。
4、注意情感与认知教育相结合。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才能矫正他们学习的缺点,所以我们要特别探索学的心里现状,特点和变化,来引导他们发挥个性,激发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我们要适时增加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心实际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的乐趣。
通过几年的教学经历,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我个人认为其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学过程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智慧的指路人。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
2、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講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对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经历具体的探究过程。
3、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4、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特别是电子白板、幻灯片、多媒体等制作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而互联网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道德课堂模式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教师应改变“角色”,合理使用新教材,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的储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美数学教育的高层交流《数学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