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在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下,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全面的重视和发展,但在学生现行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则存在着方法陈旧,忽视对学生从平常生活中入手教育等缺点。要避免这些弊端,学校、家庭就必须注重引导,从小处、细微处加强学生行动性的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关键词: 德育 盲点 理论 实践
现代社会需要高科技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之才。在我国西周时代,学校教育的“六艺”中就以“礼”作为德育方面的内容而居首位。对学生才能、科学素质的关注,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体现得都非常淋漓尽致,但是对学生德育品行的关注,则存在着众多“盲点”。
一、现行德育教育之“盲点”
1.现在的中学生一般都是在家庭的呵护和学校的管理下长大的,部分学生进入学校后迫于课程的压力和时间的原因,对德育不够重视,必要时完全可以让位于文化教育课程。尤其部分人存在“金钱至上”的观念,学校传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说服力并不大。
2.学校过分注重传统式的,而忽视了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开设。提到德育,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师站在学生的面前,说教几个小时。比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集体,集体是什么?对学生来说,不做危害学校、班级的事,就是爱集体。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太注重表面化的教育,因而没有达到实质的教育效果。
3.学生难免会犯错,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往往过分注重对学生的说教、批评甚至是责骂,而忽视了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而犯了错的学生遭训斥,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时会出现“随你说,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账”的现象。其实,学生犯错的时候正是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时机,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改进方法
1.加强学生德育教育观念,要往小处、细处抓。我认为,现在部分孩子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其实责任不全在孩子,而在于成人。有的家长重养轻教,重身轻心,有的老师重智轻德。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啃老族”,其实就是有些父母出于溺爱,观念上认为,自己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孩子,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支援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尤其助长了孩子的依附心理,使孩子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难以独立。
浙江有所学校把学生的德育工作制定成了每日一专题的教育策略。学校把每天的德育内容具体化、细微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校设置七个专题教育日——星期一:礼仪日;星期二:爱心日;星期三:读书日;星期四:环保日;星期五:守纪日;星期六:敬老日;星期日:感恩日。让学生通过重复地做小事,做实事,做身边的事,逐渐养成好习惯。
2.德育教育应是智慧与行为教育并重。古希腊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智慧的德在我们现在看来,即学校中开设的各种德育课程,如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这种理论式的德育教育,从积极的方面看,能让学生知道一些“道德的知识和概念”,但在形成真正的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就收效甚微了。
法国有一则寓言,说南风和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衣服先脱掉。北风自恃力大,先刮起了寒冷刺骨的北风,结果,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行人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与北风不同的是,南风不慌不忙地徐徐到来,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到春暖惬意,始而解开衣扣,继而脱掉大衣。于是,南风获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可见,任何道德光靠说教是教不出来的,只有让学生通过生活的实例,进行对比,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比如学校可以定期请一些校外辅导员、模范人物或专家学者到校作报告,避免了以往德育呆板的面孔,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3.遇到问题时请给学生多一些时间陈述、争辩和思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
班级里有位学生趁午休时间偷偷砸坏了另一位学生的电动车,被我查出来以后,我找他谈话。刚开始,可能他认为我一定会骂他,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一言不发。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我转化了策略,使用一些问题诱导他,尽量让他自己陈述整个事情的经过,我用问题串的形式问他:“刚才是怎么回事?可以说说吗?”“你跟那位同学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矛盾啊?”“你认为这样做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吗?”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终于开口说话了,他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出来,原来是因为人家先搞恶作剧,放了他车胎里的气,他一时气不过冲动之下砸了人家的车子。了解事情真相后,我对两位学生一并进行了处罚,做到了公平公正。
从常理说,学生对老师发倔或顶嘴,一定会引起老师的不满。倘若老师急于求成,不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主观地责骂犯错的学生,那么结果往往是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而教育实践表明,给点时间让学生回回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顶撞的“力点”,揣摩学生的错误思想,体察学生“委屈”的实情;对学生而言,多给他们一些时间,也有利于他们解开心里的疙瘩,心情舒畅,实现思想的转化和飞跃。这对双方而言,都是思想教育工作所必需的。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领导者,更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校里的学习,不仅仅是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学生的幼稚及天真;信任学生埋藏的潜力,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我想,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是实实在在的。当然,以上观点是我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理论不断磨合出来的,可能比较单一或片面,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子良.新时期学校德育活动与热点解析[M].北京.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
关键词: 德育 盲点 理论 实践
现代社会需要高科技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之才。在我国西周时代,学校教育的“六艺”中就以“礼”作为德育方面的内容而居首位。对学生才能、科学素质的关注,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体现得都非常淋漓尽致,但是对学生德育品行的关注,则存在着众多“盲点”。
一、现行德育教育之“盲点”
1.现在的中学生一般都是在家庭的呵护和学校的管理下长大的,部分学生进入学校后迫于课程的压力和时间的原因,对德育不够重视,必要时完全可以让位于文化教育课程。尤其部分人存在“金钱至上”的观念,学校传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说服力并不大。
2.学校过分注重传统式的,而忽视了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开设。提到德育,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师站在学生的面前,说教几个小时。比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集体,集体是什么?对学生来说,不做危害学校、班级的事,就是爱集体。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太注重表面化的教育,因而没有达到实质的教育效果。
3.学生难免会犯错,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往往过分注重对学生的说教、批评甚至是责骂,而忽视了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而犯了错的学生遭训斥,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时会出现“随你说,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账”的现象。其实,学生犯错的时候正是对其进行道德教育的好时机,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改进方法
1.加强学生德育教育观念,要往小处、细处抓。我认为,现在部分孩子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其实责任不全在孩子,而在于成人。有的家长重养轻教,重身轻心,有的老师重智轻德。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啃老族”,其实就是有些父母出于溺爱,观念上认为,自己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孩子,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支援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尤其助长了孩子的依附心理,使孩子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难以独立。
浙江有所学校把学生的德育工作制定成了每日一专题的教育策略。学校把每天的德育内容具体化、细微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校设置七个专题教育日——星期一:礼仪日;星期二:爱心日;星期三:读书日;星期四:环保日;星期五:守纪日;星期六:敬老日;星期日:感恩日。让学生通过重复地做小事,做实事,做身边的事,逐渐养成好习惯。
2.德育教育应是智慧与行为教育并重。古希腊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智慧的德在我们现在看来,即学校中开设的各种德育课程,如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这种理论式的德育教育,从积极的方面看,能让学生知道一些“道德的知识和概念”,但在形成真正的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就收效甚微了。
法国有一则寓言,说南风和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衣服先脱掉。北风自恃力大,先刮起了寒冷刺骨的北风,结果,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行人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与北风不同的是,南风不慌不忙地徐徐到来,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到春暖惬意,始而解开衣扣,继而脱掉大衣。于是,南风获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可见,任何道德光靠说教是教不出来的,只有让学生通过生活的实例,进行对比,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比如学校可以定期请一些校外辅导员、模范人物或专家学者到校作报告,避免了以往德育呆板的面孔,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3.遇到问题时请给学生多一些时间陈述、争辩和思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
班级里有位学生趁午休时间偷偷砸坏了另一位学生的电动车,被我查出来以后,我找他谈话。刚开始,可能他认为我一定会骂他,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一言不发。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我转化了策略,使用一些问题诱导他,尽量让他自己陈述整个事情的经过,我用问题串的形式问他:“刚才是怎么回事?可以说说吗?”“你跟那位同学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矛盾啊?”“你认为这样做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吗?”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终于开口说话了,他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出来,原来是因为人家先搞恶作剧,放了他车胎里的气,他一时气不过冲动之下砸了人家的车子。了解事情真相后,我对两位学生一并进行了处罚,做到了公平公正。
从常理说,学生对老师发倔或顶嘴,一定会引起老师的不满。倘若老师急于求成,不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主观地责骂犯错的学生,那么结果往往是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而教育实践表明,给点时间让学生回回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顶撞的“力点”,揣摩学生的错误思想,体察学生“委屈”的实情;对学生而言,多给他们一些时间,也有利于他们解开心里的疙瘩,心情舒畅,实现思想的转化和飞跃。这对双方而言,都是思想教育工作所必需的。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领导者,更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校里的学习,不仅仅是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学生的幼稚及天真;信任学生埋藏的潜力,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我想,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是实实在在的。当然,以上观点是我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结合教育理论不断磨合出来的,可能比较单一或片面,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子良.新时期学校德育活动与热点解析[M].北京.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