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典舞《爱莲说》通过轻盈曼妙的神态美和“若俯若仰,若来若往”的动态美,将观众带入一个不同的意境世界;在“似与不似”的对比中,呈现出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审美形态。本文以舞蹈《爱莲说》为例,探讨古典舞中意境的显象。本文认为,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审美态势,不仅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艺,也承变着中国传统的意境说,具有多元化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意境;《爱莲说》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146-02
中国古典舞主要是以戏曲舞蹈为主要基础,融合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吸收武术、芭蕾等原形成分,经过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1]。它凝聚了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蕴含着千百年来传统戏曲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因素,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着独特的艺术语言:意境。
一、舞蹈《爱莲说》
以周敦颐的《爱莲说》为题,古典舞《爱莲说》表现的是一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莲花,它如词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舞蹈伊始,舞者身穿紫色衣服在一片翠绿中的静态造型点题鲜明,如一支出水莲在一片幽静的湖面上。整个舞蹈在婉转优美的音乐的配合下体现了似莲花一样典雅、淡远的美,舞者以拟人化的方式展现一个女子在绿色的莲叶上翩翩起舞,转身、平躺、站立,亦动亦静,完美体现了莲的美丽与东方女子的气质相互的融合。
整个舞蹈起伏跌宕,张弛有度,在技巧的变换、翻转中,舞者时而静止,时而流动,圆润自如,婉转灵动;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意象的视觉动态图画,充满着一种流畅,婉约的韵律感,宛如一幅淡彩的水墨画。
二、意境的体现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有着自身的规律,它是一个包含多组因素、多变量、多参数的复杂问题。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这些也是舞蹈艺术的最基本语言,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一)舞蹈象征化的动作
舞蹈《爱莲说》中有大量动作运势上的起承转合,如舞者通过静态与动态的模拟,以双手绕动或以身体画圆来展现水面上莲花的灵动与柔美,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动作运势的起承转合使得舞蹈在动作的编排上纵横连贯,表现上淋漓尽致。加上音乐和舞美的多种手段配合,成功塑造出一支亭亭玉立的莲花。舞蹈中对动作末梢之美的展现更是游刃有余。将中国古典舞的“如推若引且留行”般的优美飘渺,委婉绵绵的体态特征,完美地如诗所述“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那么迷人。
(二)舞蹈诗意化的意象
诗的语言要饱含思想和情感,是深厚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而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最理想的诗。舞蹈可以说是人体的诗,“神用象通,情交所孕”[2],舞蹈亦然。美学家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舞蹈家创造的是舞蹈”而“舞蹈家并没有创造出构成舞蹈的物质材料”,舞蹈演员创造的舞蹈应该是充满幻象,充满“动态的形象”,充满“情感的自然流露”[3]。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从中国戏曲舞蹈中提炼出来的训练身体韵律的重要元素,也是古典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美学意蕴,成为彰显中国传统艺术典型的意象。它具体体现为“形、神、劲、律”,强调形,神,意象的统一,要求表演者用体形传情达意,做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从舞者的表演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一支莲花亭亭玉立、清新脱俗的美,这就体现了在舞蹈意象的特定情境中,舞者通过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意象,表现了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
意象,就是某一设定的舞蹈主题通过舞者独特的肢体动作而创作出的一种艺术形象。舞蹈的意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舞蹈《爱莲说》的意象体现在整个舞蹈中,特别是首尾两处画面的静态造型和定格使人联想到莲花在湖面上那种高贵典雅,超世脱俗的美。主题鲜明,作品既有着本身独特的舞蹈语言功能,也体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意蕴。
(三)舞蹈中的意境
意境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和意象讲的都是艺术作品应该是心灵的物化,同时又都是物的情化,也就是心物合一,情景交融。从这点讲,意境和意象差别并不大,它们都是讲艺术作品应该是心灵的物化,同时又都是物的情化,也就是心物合一,情景交融[4]。
在舞蹈中,就是舞者主观思想与客观物象互相融合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本质特征是“生命律动”,其中,意象是意境的基础部分,而意境则是舞蹈整体的中心体现。
当艺术中的情境交融之后,情就变成了最深的情,景变成了最深的景;情具象化为景,景中全是情。融汇过程中,崭新的意象诞生了——那就是情景交融。所谓“形神兼备”,就是指舞蹈的意境美,《爱莲说》舞蹈本身的抒情方式就表现了舞蹈动作本体的审美情怀和意象情境。
王國维先生在谈意境的时候曾这样说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5]”这中“有我”“无我”即是我们说讲的舞蹈的意境,《爱莲说》就是在动作抒情的象征化与舞蹈审美的诗意化上体现了这种“化而为一”的无我境界。
米盖尔·杜夫海纳曾这样谈过舞蹈“艺术世界是一个精神焕发的人的本性的特殊世界。人在自我创造的同时进行创造”;“尤其是艺术家,他被世界的美所激动,从而去生产自然能在其中得到表现的美”[6]。在舞蹈中所体现的那清新脱俗的莲即是人与自然的交融,情境交融、虚实相生。
舞蹈中体现了意境的美学本质,即不局限与孤立的物象,而是以无限的情无尽的思,来象征真实自然,虚实相生的境,从而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造化图景,是在舞蹈中所体验的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结语:“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艺术作品中,“言”指舞蹈语汇,“意”则是由“言”引发的联想,即所谓的“境生象外,意发其中”。《爱莲说》舞蹈情节淡化,重在写意,在舞者行云流水的动作中,体现了古典舞的诗意美,即诗情画意的特性。
宗白华先生曾这样说过:“‘舞’是最高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在这里,只有‘舞’,这最紧密的律法和最热烈的旋动,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深化”[7]。
用“舞”来概括中国艺术意境之美,指表达意境的审美内涵,空寂之中生气流动,这种解释为意境原本宁静深沉的审美内涵增添了飞动之美。在飞动之美中,又带有绵延不绝的生命气息,原来意境中的闲逸之气,现在被活动的生气所代替。一切都活动起来,显示着无穷的生命,这种飞动的舞,是充沛的,超脱自在的自我。舞的本意如此,这样概括的本身已经体现了意象与意境的美学精神。
《爱莲说》不仅通过轻盈曼妙的神态美和“若俯若仰,若来若往”的动态美,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赏心悦目的感官体验,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不同的意境世界。在这种“似与不似”的对比中呈现出的审美态势,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审美形态——意境,还承载了对中国传统文艺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宁丹.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4).
[2]刘勰.文心雕龙[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美)苏珊·朗格,李泽厚译.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金丹元.比较文化与艺术哲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5]王国维.人间词话[Z].北京:中华书局,2009.
[6](法)米盖尔·杜夫海纳,孙非译.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意境;《爱莲说》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146-02
中国古典舞主要是以戏曲舞蹈为主要基础,融合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吸收武术、芭蕾等原形成分,经过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1]。它凝聚了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蕴含着千百年来传统戏曲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因素,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着独特的艺术语言:意境。
一、舞蹈《爱莲说》
以周敦颐的《爱莲说》为题,古典舞《爱莲说》表现的是一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莲花,它如词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舞蹈伊始,舞者身穿紫色衣服在一片翠绿中的静态造型点题鲜明,如一支出水莲在一片幽静的湖面上。整个舞蹈在婉转优美的音乐的配合下体现了似莲花一样典雅、淡远的美,舞者以拟人化的方式展现一个女子在绿色的莲叶上翩翩起舞,转身、平躺、站立,亦动亦静,完美体现了莲的美丽与东方女子的气质相互的融合。
整个舞蹈起伏跌宕,张弛有度,在技巧的变换、翻转中,舞者时而静止,时而流动,圆润自如,婉转灵动;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意象的视觉动态图画,充满着一种流畅,婉约的韵律感,宛如一幅淡彩的水墨画。
二、意境的体现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有着自身的规律,它是一个包含多组因素、多变量、多参数的复杂问题。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这些也是舞蹈艺术的最基本语言,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
(一)舞蹈象征化的动作
舞蹈《爱莲说》中有大量动作运势上的起承转合,如舞者通过静态与动态的模拟,以双手绕动或以身体画圆来展现水面上莲花的灵动与柔美,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动作运势的起承转合使得舞蹈在动作的编排上纵横连贯,表现上淋漓尽致。加上音乐和舞美的多种手段配合,成功塑造出一支亭亭玉立的莲花。舞蹈中对动作末梢之美的展现更是游刃有余。将中国古典舞的“如推若引且留行”般的优美飘渺,委婉绵绵的体态特征,完美地如诗所述“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那么迷人。
(二)舞蹈诗意化的意象
诗的语言要饱含思想和情感,是深厚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而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最理想的诗。舞蹈可以说是人体的诗,“神用象通,情交所孕”[2],舞蹈亦然。美学家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舞蹈家创造的是舞蹈”而“舞蹈家并没有创造出构成舞蹈的物质材料”,舞蹈演员创造的舞蹈应该是充满幻象,充满“动态的形象”,充满“情感的自然流露”[3]。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从中国戏曲舞蹈中提炼出来的训练身体韵律的重要元素,也是古典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美学意蕴,成为彰显中国传统艺术典型的意象。它具体体现为“形、神、劲、律”,强调形,神,意象的统一,要求表演者用体形传情达意,做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从舞者的表演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一支莲花亭亭玉立、清新脱俗的美,这就体现了在舞蹈意象的特定情境中,舞者通过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意象,表现了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
意象,就是某一设定的舞蹈主题通过舞者独特的肢体动作而创作出的一种艺术形象。舞蹈的意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舞蹈《爱莲说》的意象体现在整个舞蹈中,特别是首尾两处画面的静态造型和定格使人联想到莲花在湖面上那种高贵典雅,超世脱俗的美。主题鲜明,作品既有着本身独特的舞蹈语言功能,也体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意蕴。
(三)舞蹈中的意境
意境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和意象讲的都是艺术作品应该是心灵的物化,同时又都是物的情化,也就是心物合一,情景交融。从这点讲,意境和意象差别并不大,它们都是讲艺术作品应该是心灵的物化,同时又都是物的情化,也就是心物合一,情景交融[4]。
在舞蹈中,就是舞者主观思想与客观物象互相融合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本质特征是“生命律动”,其中,意象是意境的基础部分,而意境则是舞蹈整体的中心体现。
当艺术中的情境交融之后,情就变成了最深的情,景变成了最深的景;情具象化为景,景中全是情。融汇过程中,崭新的意象诞生了——那就是情景交融。所谓“形神兼备”,就是指舞蹈的意境美,《爱莲说》舞蹈本身的抒情方式就表现了舞蹈动作本体的审美情怀和意象情境。
王國维先生在谈意境的时候曾这样说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皆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5]”这中“有我”“无我”即是我们说讲的舞蹈的意境,《爱莲说》就是在动作抒情的象征化与舞蹈审美的诗意化上体现了这种“化而为一”的无我境界。
米盖尔·杜夫海纳曾这样谈过舞蹈“艺术世界是一个精神焕发的人的本性的特殊世界。人在自我创造的同时进行创造”;“尤其是艺术家,他被世界的美所激动,从而去生产自然能在其中得到表现的美”[6]。在舞蹈中所体现的那清新脱俗的莲即是人与自然的交融,情境交融、虚实相生。
舞蹈中体现了意境的美学本质,即不局限与孤立的物象,而是以无限的情无尽的思,来象征真实自然,虚实相生的境,从而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造化图景,是在舞蹈中所体验的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结语:“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艺术作品中,“言”指舞蹈语汇,“意”则是由“言”引发的联想,即所谓的“境生象外,意发其中”。《爱莲说》舞蹈情节淡化,重在写意,在舞者行云流水的动作中,体现了古典舞的诗意美,即诗情画意的特性。
宗白华先生曾这样说过:“‘舞’是最高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在这里,只有‘舞’,这最紧密的律法和最热烈的旋动,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深化”[7]。
用“舞”来概括中国艺术意境之美,指表达意境的审美内涵,空寂之中生气流动,这种解释为意境原本宁静深沉的审美内涵增添了飞动之美。在飞动之美中,又带有绵延不绝的生命气息,原来意境中的闲逸之气,现在被活动的生气所代替。一切都活动起来,显示着无穷的生命,这种飞动的舞,是充沛的,超脱自在的自我。舞的本意如此,这样概括的本身已经体现了意象与意境的美学精神。
《爱莲说》不仅通过轻盈曼妙的神态美和“若俯若仰,若来若往”的动态美,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赏心悦目的感官体验,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不同的意境世界。在这种“似与不似”的对比中呈现出的审美态势,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审美形态——意境,还承载了对中国传统文艺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宁丹.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4).
[2]刘勰.文心雕龙[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美)苏珊·朗格,李泽厚译.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金丹元.比较文化与艺术哲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5]王国维.人间词话[Z].北京:中华书局,2009.
[6](法)米盖尔·杜夫海纳,孙非译.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