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改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课改浪潮已成汹涌澎湃之势,令人惊心动魄;语文新课改,也逐浪而起,随潮而飞,绚丽灿烂之景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对新课改中的百花齐放,不少教育工作者感到眼花缭乱。笔者认为,万变不离其宗,语文新课改仍然离不开“重基础、求发展、获结果”。
   一、重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最令为师者头疼的是什么?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迟钝,是学生对文章作品理解肤浅,是学生作文中的套话连篇呆气沉沉。何以使其然?是其语文素质不足所致。根在学养贫乏、感受肤浅、情思枯竭。语文素养即语文之根之基础,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仍然是语文教学之根本,语文新课改着意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育,就是保住了语文教学之根本。
   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美感体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养就可以逐渐丰富起来,语文之根就可以四处生发;学生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感受就会日渐深刻,语文之根就可以不断深入;学生保有了健康的美感体验,情思就会日益畅达,语文之根就可以更加坚固。保根就是养成保持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积极生活态度和健康美感体验,保住了这一语文教学之根,语文教师的苦恼就会涣然冰释。
   二、求发展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会读会写,能说会道。因此,学生的读写听说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为之浇灌的树苗。所谓“求发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读写听说训练,使之“会读会写,能说会道”。“发展”的过程就是“读写听说”的训练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语文之苗“枝繁叶茂”呢?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如何开展才能使得“读写听说”训练有序有效呢?
   做到语文教学的有序,首先是选定教材,以教材编定的序列作为教学之文本,作为“读写听说”训练之序。其次是编定校本教材。统编教材涵盖面广,因而比较粗放。尤其是写作训练,内容比较零散,方式方法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必须依据教学大纲配合阅读教学课文的文体内容,联系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按照写作实践认知体验规律,重新编定写作校本教材,使写作训练有序化校本化。
   做到语文教学的有效,首先探求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既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理论支撑,也有典范的操作要领体现教学流程,既能指导阅读教学实践,又能指导写作教学实践,当前,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成果显著,但写作教学模式的探讨却未成气候,具有时代指导意义的写作教学模式所见寥寥。创建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做到语文教学的有效关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就要转变观念,改变方式,改进方法,就要以学生的“学法”为目标,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因此,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把课改新观念落实到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层面上来,是当前新课改的首要任务。做到语文教学的有效还要正确处理阅读与练习、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三、获结果
   显而易见,“结果”就是“结”出语文教学之“果”,这“果”就是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形成能力,达到高水平;就是让学生获得内在心灵成长,人格品质的提升和文化品位的提高。这“果”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语文新课改的目的所在。语文教学能否“结”出这一硕“果”,就在于语文教师的“重基础”与“求发展”是否有真功夫,是否肯下功夫。只要我们勤于“基础”,善于“发展”一定能“结”出语文教学之“果”。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感性体验,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使语文教学永葆青春。
其他文献
一、导入  二、知识梳理:学习、明晓什么是分论点:  1.什么是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观点。(论证中心观点,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3.拟写分论点应注意:  (1)一篇议论文要有2—4个分论点;  (2)语言要精练、简明,字数控制在15字以
期刊
一、教学导入  弁山,风景秀美,素有“吴兴富山水,弁为众峰尊”之称。它还是一座蕴涵着深厚历史文化的青山。南宋诗人萧德藻(他的诗名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相当)因喜爱弁山千岩风景秀丽,隐居弁山,自号千岩老人。跟随他一起寓居弁山的,还有一位文人。永嘉潘柽(chēng)为他取字,号白石道人——姜夔。  二、解读词牌  “慢”是什么意思呢?舒缓的意思。可见本词是曲调舒缓,宜于抒情的“慢词”。  三、解读小序
期刊
一、对高考语文写作复习有效性教学尝试的原因和动机  如何进行作文有效性的复习,能不能从其他方块复习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我想到了名篇名句默写这个复习板块。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前人一语道破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紧密而微妙的关系。古人也曾言:“记得旧句子,便是新文章。”这便是强调了背诵的重要性和背诵对作文的好处。再者这一时期的学生记忆能力强,潜意识中认为背诵了就能拿下高考试卷中的默写分数,
期刊
写作中,常见学生愁眉紧锁,搜肠刮肚,抱怨没有内容可写;老师们也总抱怨学生生活圈子的狭窄,致使学生作文素材匮乏、陈旧、平庸、雷同。其实,这是因为没有发现和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只要用心,我们就会发现太多的素材就在自己的身边,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教材资源  高中的语文教材非常丰富,既有必修,也有选修,还有读本,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库,如果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许多有用的写作素材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拓展语文教学范围,建设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教师的共识。“拓展与延伸”冲破“课本”的约束和限制,得到了广大师生和语文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因为他能使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变“学教材”为“用教材”。总之,新生事物的出现与流行总是令人欣喜的,然而,我们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下面我想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的有效性
期刊
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编织了一个个幽默而伤感的短篇故事,有“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之称,他的艺术成就在于他独特的具有讽刺艺术的创作风格,其艺术风格的代表则是独特的反衬与隐蔽的批判,其著名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以他那独具风格“含泪的笑”称誉世界文坛并产生了“惊人持久的影响。”  一、从以小见大到笑中含泪, 独特的反衬无处不在  欧·亨利小说中表现出的明显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以
期刊
近几年来,应和着素质教育的号角,语文教育界一些有识之士痛感传统作文方式对学生个性的束缚和才华的压抑,打出了“新概念作文”的旗号。所谓新概念作文,指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作文,它提倡学生打破传统作文的体裁、题材、角度等方面的束缚,充分展现自己灵动的思维、青春的个性和组织语言的才能。它可以称得上是语文教育的一次“文艺复兴”。  新概念作文的灵魂是“新”,以我之见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裁新——让
期刊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用心的在讲荆轲刺秦王的激烈场面,下面有一位调皮的学生大声的说:“曹老师,都是什么时代了,有必要去背死人的东西?”。  我当时稳住情绪,慢慢地说:“高考一天不变,背诵一天不变。”  类似这样痛苦的事情颇多,有时静坐在自己的电脑边,就在不停地问自己:“难道我错了?”有时会自我嘲讽的说:“他们还不知道背诵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读背教学已经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
期刊
《湖南省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实验)》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而制定,是湖南进行语文选修课教学的依据,其中提出了选修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要突出课程的选择性,致力于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进一步提高。选修课程的教学仍要体现基础性,要继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  从此,“素质教育”这个词语逐渐成了在教育论文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个。那么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现阶段,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呢?这些问题,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以及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