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债降级对世界和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美债价格将下降、美元走贬,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经济情势明显看坏。中国外储将严重缩水,输入性通胀风险上升,并遭遇“美元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对此应调整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调整进出口策略,推进海外投资;对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全力推进经济转型等,以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美债降级;经济前景;转危为机
一、美债降级对世界经济形成冲击
2011年8月,世界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下调了美国主权债信评级,从AAA调降为AA+,并维持负向展望。另外两个信评机构穆迪与惠誉虽仍维持3A评级,但在标普做出下调后,也表示将继续审慎观察。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包括标普在内的三家评级机构,对美国国债一贯维持3A的最高评级。标普的下调使美国首次失去3A评级,具有历史性意义。标普敢于顶着美国政府压力,下调美债评级,其理由不难理解:一是尽管美国会两党与白宫达成了提高国债上限法案,即由现在的14.29万亿美元至少再增加2.1万亿美元的举债上限,但大幅缩减政府开支的行动是在二年后,十年内最多削减赤字2.4万亿美元,远低于一般专家认为的“安全水准”4万亿美元的减赤目标。二是而具体的减赤内容尚待两党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协商,为美债危机留下更多的问号。三是美债问题实质上已演变为一个长期性、结构性,深层次的难题,反映的问题不仅在于金融层面,而在于美国的实体经济。
美国国债的重要性,在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长期以来的零风险特性,是全球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基石。这一特性赋予了美债全球最安全、最充分的流动性,使得各国政府、基金等投资机构或民间投资人几乎全都持有美债。像中国大陆至今持有约1.15万亿美元的美债,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也都经营以美债为抵押的放款,影响非常广泛。如今基石松动,世界经济面临的冲击可想而知。
依金融市场运作的定律,主权债务评级下降,代表的是一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变得不稳定,债劵收益率在理论上会走升,通胀压力加大,本币走贬,名义汇率的远期价值可能缩水,还债的违约风险增高,有可能进入再降级的恶性循环。以此定律来分析美债降级对世界经济形成的冲击:
第一,美债价格将下降、利率将上升、不利经济复苏。尽管多数机构预期美债市场短期内不会有剧烈变动,但据美国证券行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IFMA)测算,评级下调可能令美债收益率长期内上升0.7个百分点,对美国将增加约1000亿美元的公共债务融资成本,并推高市场借贷成本,削弱美国金管当局一段时期以来刻意维持的超低利率货币政策,并限缩美国政府刺激政策反不景气的能力,使美国和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更为迟缓。
第二,美债不再被视为最安全的投资,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因为美元走贬,名义汇率的远期价值可能缩水,债权人由此思考保值之道,并采取相应对策。许多基金在投资债券时,都有投资标的须有3A评级的规定。美债降级,这些基金如不修改条款,就要拋售美债或是减持更低评级资产以平衡。各类投资者一旦预期一致、行动一致,就会在债市、汇市、股市,金市掀起连锁反应。亚欧美股市近期的震荡,正反映了市场的不安。
第三,严重挫伤美元,推升世界通胀。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维持低利率,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继续,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推出的预期增强,长期看美元会跌跌不休,从而进一步推升世界市场资源品和商品价格上涨。
第四,全球经济情势看衰,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第二次探底。小方面而言,对持有美债的国家和地区造成程度不一的损失;大方面而言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回升乏力的世界经济产生冲击。美国经济缺乏成长动能,全球经济必然受到拖累:欧元、欧债问题严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亚洲虽有区域内市场可支撑,但成长势将受限,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增大,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不确定。
第五,最不可测的是汇市。如美联储出台(QE3),美国经济或可因此获得喘息,但其他国家不可能接受本币升值过大过速,进而开打新的货币战争,为世界经济再添变量。
一九七一年美国财长康纳利曾说过一句名言:“美元,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四十年后的今天,“美元和美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大麻烦。
二、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短期的影响难以避免,更严重的是中长期问题。
第一,对拥有大量美债的中国风险增大。中国大陆(除美国外)现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拥有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七成以上为美元资产。截至2011年5月,中国持有美债11598亿美元,是第一大持有国。美债降级将使中国外储严重缩水,购买力大幅降低从而重创中国的国际储备。
第二,输入性通胀风险上升,从而制约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多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而不少分析机构亦预测,为稳定物价,年内或仍有一次加息。美债降级增加了美联储(QE3)出台的概率,美元走贬也令人民银行加息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人行对于加息可能更为谨慎。
第三,遭遇“美元陷阱”。”美元陷阱”源于出口导向的经济成长模式。这一模式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绝大多数流向美债。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为追求出口成长及经常项目下的盈余,保持出口竞争力的优势而推迟了经济结构调整,又为避免本币大幅升值,政府推行强制结售汇制度,不得不购入美债为主的美元资产;如不这样,则本币会大幅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贸易因此受损,持有的美元资产同样会贬值。因此,尽管对美债危机忧心忡忡,还得含泪继续持有,从而陷入“美元陷阱”而难以自拔。
第四,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第一个威胁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失衡就是内需乏力,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拉动。美债降级后,外贸引擎进一步失速,投资拉动成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保证,这其中又以高铁项目为最。7·23甬温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以后,高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高铁减速运行,高铁投资也减速,而许多项目都是与高铁同一模式的巨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旦投资大幅减少,失去这个引擎,中国GDP将会放慢脚步。
第二个威胁是中国经济可能面临滞胀风险。2011年以来,中国通胀压力正在逐步显现,7月CPI同比为6.5%。增幅为三年来的最高。随着各种资源品和食品、生活日用品价格不断走高,多年货币超发的苦果才刚刚显现,美债降级又令输入性通胀风险上升。通胀和经济减速,使中国经济面临滞胀的风险,即陷入通胀高企,而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困境。
第三个威胁来自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困境重重。各类成本包括原材料、水电、房租,人力成本都在大幅上涨,加上紧缩的货币政策,金融环境对民企极为不利,贷款无门的企业只能走民间借贷的渠道。大批沿海地区的中小民企面临着亏损甚至关门的困境。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是中国经济的造血细胞与基石,80%的就业岗位,过半的税收是中小企业提供的,面对美债危机的新冲击,中小企业的困境如不解决可能引发新的危机。
第四个威胁来自“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许多国家发展到人均GDP3000美元时,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据媒体报道,来自京沪穗等一线城市的GDP增速大幅放缓,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和广东增长也纷纷减速,进了全国GDP增速的倒数排行榜。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一线城市或将由此率先跨入中等收入陷阱。尽管,目前的增速回落有自我调整的因素,但美债危机的新冲击,使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会更加严重。
另外美债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转危为机的对策建议
美债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中国也是一次发展的机会,关键要采取措施转危为机。
第一,冷静对待“美债”危机,有限度地调整外汇储备规模,目前最好策略是“不买不卖”。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持有的“美债”数量“正好合适”。所谓“合适”是指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刚好可以在中美之间搞平衡,以制约美国,增加战略得分。我们可利用现有的外汇储备逼使欧美国家向中国出售有价值的优质资产和高新技术,如果没有一定的外汇储备规模,没持有相当数量的美债,就难有现在这样的话语权。
第二,调整外储结构,使外汇储备多元化。中国未来新增的外汇储备,应用于购买黄金、美债以外的政府债券、成立主权基金及对外投资等。但操作起来有难度:首先是多元化的步伐很难跟上外储增速,全球货币化的黄金总市值也就1.4万亿美元左右,何况不可能全部买下来。其次如果经济结构不进行重大的调整,外储持续增长,作为具体的外储投资决策,也只能在差的美元债、再差的欧元债或者更差的日元债之间做选择,大部分还是购买美债。
第三,采取措施降低外储损失,减轻外储压力。一是可将持有的美债作为谈判筹码,与美国协商签订“汇率损失担保协议”,要求美国为未来美债潜在的损失提供担保,包括债券本身价值的损失和汇率损失。二是如果美国要继续获得中国的资金,可要求美国来香港或上海发行人民币债券,再通过外管局兑换成美元,从而给国内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以减缓中国外汇储备的压力。
第四,调整进出口策略,推进海外投资。欧美经济走出危机和复苏必须扩大出口,中国可以多进口,但要想办法使欧美国家向中国出售有价值的优质资产,出口以前禁运的高科技产品。中国参与欧美实体经济投资,应要求更多地使用中国产品,这样就可以为我们已经过剩的钢铁、水泥等产能找到出路。
第五,对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微调。美债降级及欧债危机,将导致全球主要央行开始实行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前抗通胀的央行政策可能转向。但中国的宏观调控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有可能继续紧缩。现在的问题的是中国持续的紧缩已有损于经济长远发展,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所以人民银行在未来的紧缩应更加谨慎。
第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美元信用度不断下滑,美元的地位已经动摇,美债危机加深了这种动摇,但短期内可以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难以诞生,国际货币和全球汇市的不安定状态会持续下去。尽管人民币目前不完全具备升格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但要采取措施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如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中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或货币互换,积极推进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等,以争取主动,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导和协调下,与国际社会一道就全球汇率体系稳定加强合作。
第七,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仅靠投资和出口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试图用扩张政策复苏经济,只能在短期起作用。要充分发挥内需和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提高劳动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强产业的换代升级,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等。而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要下定决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等各领域的改革。没有这些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可能是一句空话。
美债降级对全球和中国经济影响非常深远。面对冲击。恐慌是没有用的,只有采取措施,转危为机,中国经济发展的航船就会拨正船头,驶向光明的彼岸。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关键词:美债降级;经济前景;转危为机
一、美债降级对世界经济形成冲击
2011年8月,世界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下调了美国主权债信评级,从AAA调降为AA+,并维持负向展望。另外两个信评机构穆迪与惠誉虽仍维持3A评级,但在标普做出下调后,也表示将继续审慎观察。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包括标普在内的三家评级机构,对美国国债一贯维持3A的最高评级。标普的下调使美国首次失去3A评级,具有历史性意义。标普敢于顶着美国政府压力,下调美债评级,其理由不难理解:一是尽管美国会两党与白宫达成了提高国债上限法案,即由现在的14.29万亿美元至少再增加2.1万亿美元的举债上限,但大幅缩减政府开支的行动是在二年后,十年内最多削减赤字2.4万亿美元,远低于一般专家认为的“安全水准”4万亿美元的减赤目标。二是而具体的减赤内容尚待两党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协商,为美债危机留下更多的问号。三是美债问题实质上已演变为一个长期性、结构性,深层次的难题,反映的问题不仅在于金融层面,而在于美国的实体经济。
美国国债的重要性,在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长期以来的零风险特性,是全球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基石。这一特性赋予了美债全球最安全、最充分的流动性,使得各国政府、基金等投资机构或民间投资人几乎全都持有美债。像中国大陆至今持有约1.15万亿美元的美债,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也都经营以美债为抵押的放款,影响非常广泛。如今基石松动,世界经济面临的冲击可想而知。
依金融市场运作的定律,主权债务评级下降,代表的是一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变得不稳定,债劵收益率在理论上会走升,通胀压力加大,本币走贬,名义汇率的远期价值可能缩水,还债的违约风险增高,有可能进入再降级的恶性循环。以此定律来分析美债降级对世界经济形成的冲击:
第一,美债价格将下降、利率将上升、不利经济复苏。尽管多数机构预期美债市场短期内不会有剧烈变动,但据美国证券行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IFMA)测算,评级下调可能令美债收益率长期内上升0.7个百分点,对美国将增加约1000亿美元的公共债务融资成本,并推高市场借贷成本,削弱美国金管当局一段时期以来刻意维持的超低利率货币政策,并限缩美国政府刺激政策反不景气的能力,使美国和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更为迟缓。
第二,美债不再被视为最安全的投资,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因为美元走贬,名义汇率的远期价值可能缩水,债权人由此思考保值之道,并采取相应对策。许多基金在投资债券时,都有投资标的须有3A评级的规定。美债降级,这些基金如不修改条款,就要拋售美债或是减持更低评级资产以平衡。各类投资者一旦预期一致、行动一致,就会在债市、汇市、股市,金市掀起连锁反应。亚欧美股市近期的震荡,正反映了市场的不安。
第三,严重挫伤美元,推升世界通胀。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维持低利率,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继续,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推出的预期增强,长期看美元会跌跌不休,从而进一步推升世界市场资源品和商品价格上涨。
第四,全球经济情势看衰,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第二次探底。小方面而言,对持有美债的国家和地区造成程度不一的损失;大方面而言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回升乏力的世界经济产生冲击。美国经济缺乏成长动能,全球经济必然受到拖累:欧元、欧债问题严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亚洲虽有区域内市场可支撑,但成长势将受限,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增大,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不确定。
第五,最不可测的是汇市。如美联储出台(QE3),美国经济或可因此获得喘息,但其他国家不可能接受本币升值过大过速,进而开打新的货币战争,为世界经济再添变量。
一九七一年美国财长康纳利曾说过一句名言:“美元,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四十年后的今天,“美元和美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大麻烦。
二、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短期的影响难以避免,更严重的是中长期问题。
第一,对拥有大量美债的中国风险增大。中国大陆(除美国外)现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拥有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七成以上为美元资产。截至2011年5月,中国持有美债11598亿美元,是第一大持有国。美债降级将使中国外储严重缩水,购买力大幅降低从而重创中国的国际储备。
第二,输入性通胀风险上升,从而制约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多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而不少分析机构亦预测,为稳定物价,年内或仍有一次加息。美债降级增加了美联储(QE3)出台的概率,美元走贬也令人民银行加息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人行对于加息可能更为谨慎。
第三,遭遇“美元陷阱”。”美元陷阱”源于出口导向的经济成长模式。这一模式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绝大多数流向美债。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为追求出口成长及经常项目下的盈余,保持出口竞争力的优势而推迟了经济结构调整,又为避免本币大幅升值,政府推行强制结售汇制度,不得不购入美债为主的美元资产;如不这样,则本币会大幅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贸易因此受损,持有的美元资产同样会贬值。因此,尽管对美债危机忧心忡忡,还得含泪继续持有,从而陷入“美元陷阱”而难以自拔。
第四,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第一个威胁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失衡就是内需乏力,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拉动。美债降级后,外贸引擎进一步失速,投资拉动成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保证,这其中又以高铁项目为最。7·23甬温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以后,高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高铁减速运行,高铁投资也减速,而许多项目都是与高铁同一模式的巨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旦投资大幅减少,失去这个引擎,中国GDP将会放慢脚步。
第二个威胁是中国经济可能面临滞胀风险。2011年以来,中国通胀压力正在逐步显现,7月CPI同比为6.5%。增幅为三年来的最高。随着各种资源品和食品、生活日用品价格不断走高,多年货币超发的苦果才刚刚显现,美债降级又令输入性通胀风险上升。通胀和经济减速,使中国经济面临滞胀的风险,即陷入通胀高企,而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困境。
第三个威胁来自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困境重重。各类成本包括原材料、水电、房租,人力成本都在大幅上涨,加上紧缩的货币政策,金融环境对民企极为不利,贷款无门的企业只能走民间借贷的渠道。大批沿海地区的中小民企面临着亏损甚至关门的困境。中小企业特别是民企是中国经济的造血细胞与基石,80%的就业岗位,过半的税收是中小企业提供的,面对美债危机的新冲击,中小企业的困境如不解决可能引发新的危机。
第四个威胁来自“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许多国家发展到人均GDP3000美元时,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据媒体报道,来自京沪穗等一线城市的GDP增速大幅放缓,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和广东增长也纷纷减速,进了全国GDP增速的倒数排行榜。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一线城市或将由此率先跨入中等收入陷阱。尽管,目前的增速回落有自我调整的因素,但美债危机的新冲击,使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会更加严重。
另外美债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转危为机的对策建议
美债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中国也是一次发展的机会,关键要采取措施转危为机。
第一,冷静对待“美债”危机,有限度地调整外汇储备规模,目前最好策略是“不买不卖”。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持有的“美债”数量“正好合适”。所谓“合适”是指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刚好可以在中美之间搞平衡,以制约美国,增加战略得分。我们可利用现有的外汇储备逼使欧美国家向中国出售有价值的优质资产和高新技术,如果没有一定的外汇储备规模,没持有相当数量的美债,就难有现在这样的话语权。
第二,调整外储结构,使外汇储备多元化。中国未来新增的外汇储备,应用于购买黄金、美债以外的政府债券、成立主权基金及对外投资等。但操作起来有难度:首先是多元化的步伐很难跟上外储增速,全球货币化的黄金总市值也就1.4万亿美元左右,何况不可能全部买下来。其次如果经济结构不进行重大的调整,外储持续增长,作为具体的外储投资决策,也只能在差的美元债、再差的欧元债或者更差的日元债之间做选择,大部分还是购买美债。
第三,采取措施降低外储损失,减轻外储压力。一是可将持有的美债作为谈判筹码,与美国协商签订“汇率损失担保协议”,要求美国为未来美债潜在的损失提供担保,包括债券本身价值的损失和汇率损失。二是如果美国要继续获得中国的资金,可要求美国来香港或上海发行人民币债券,再通过外管局兑换成美元,从而给国内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以减缓中国外汇储备的压力。
第四,调整进出口策略,推进海外投资。欧美经济走出危机和复苏必须扩大出口,中国可以多进口,但要想办法使欧美国家向中国出售有价值的优质资产,出口以前禁运的高科技产品。中国参与欧美实体经济投资,应要求更多地使用中国产品,这样就可以为我们已经过剩的钢铁、水泥等产能找到出路。
第五,对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微调。美债降级及欧债危机,将导致全球主要央行开始实行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前抗通胀的央行政策可能转向。但中国的宏观调控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有可能继续紧缩。现在的问题的是中国持续的紧缩已有损于经济长远发展,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所以人民银行在未来的紧缩应更加谨慎。
第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美元信用度不断下滑,美元的地位已经动摇,美债危机加深了这种动摇,但短期内可以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难以诞生,国际货币和全球汇市的不安定状态会持续下去。尽管人民币目前不完全具备升格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但要采取措施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如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中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或货币互换,积极推进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等,以争取主动,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导和协调下,与国际社会一道就全球汇率体系稳定加强合作。
第七,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仅靠投资和出口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试图用扩张政策复苏经济,只能在短期起作用。要充分发挥内需和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提高劳动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强产业的换代升级,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等。而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要下定决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体制等各领域的改革。没有这些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可能是一句空话。
美债降级对全球和中国经济影响非常深远。面对冲击。恐慌是没有用的,只有采取措施,转危为机,中国经济发展的航船就会拨正船头,驶向光明的彼岸。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