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养成的。教师要立足现实,营造环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既要全面了解学生,还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既要抓好平时点点滴滴的小事,还要抓住关键时期的强化培养;既要有制度约束,还要常抓不懈;既要学校的关怀鼓励,还要注重家长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育人环境、家校配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实践中养成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的时候首先表现出的不能是生气和发脾气,当你用理解,用爱心去面对时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化,处理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所以用平和的心态,正確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健。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让人头痛,那么一定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通过思考冷静的去处理。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发怒更管用。
三、行为习惯教育要抓住关键,从点滴抓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校外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行为习惯教育应实实在在,需要从学生点滴的行为养成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放学站好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五、良好的习惯养成要有制度约束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去做。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哪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用制度规范行为。譬如,下课时关电灯,用水后关笼头,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离校到家后电话通知老师,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返家,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总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养成的。教师要立足现实,营造环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既要抓好平时点点滴滴的小事,还要抓住关键时期的强化培养;既要有制度约束,还要常抓不懈;既要学校的关怀鼓励,还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育人环境、家校配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实践中养成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的时候首先表现出的不能是生气和发脾气,当你用理解,用爱心去面对时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化,处理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所以用平和的心态,正確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健。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让人头痛,那么一定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通过思考冷静的去处理。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发怒更管用。
三、行为习惯教育要抓住关键,从点滴抓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校外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行为习惯教育应实实在在,需要从学生点滴的行为养成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放学站好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五、良好的习惯养成要有制度约束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去做。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哪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用制度规范行为。譬如,下课时关电灯,用水后关笼头,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离校到家后电话通知老师,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返家,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总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养成的。教师要立足现实,营造环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既要抓好平时点点滴滴的小事,还要抓住关键时期的强化培养;既要有制度约束,还要常抓不懈;既要学校的关怀鼓励,还要家长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