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理性美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历史课堂活起来、美起来、亮起来,人们往往注重于语言、板书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与这种外在的“形式美”相比,挖掘历史课堂教学的“理性美”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使受教者信之、服之、明之、悦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永远不能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历史课堂教学的“理性美”首先表现为对课程资源创造性地挖掘,厘清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对感性的细节作理性的思考。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历史现象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它可以是无数的人物、数不清的事件,还可以是烦琐的典章制度、记不准的年代。不过在多样和复杂之中,又处处都显露着规律性,这让历史既充满了璀璨的人文之美,又蕴涵着浓郁的科学之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对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作适当的拓展与整合,剥茧抽丝,挖掘出内在的联系。同时,教师要用规律性的红线,把显示历史多样性复杂性的资料贯穿起来,使抽象化、概念化了的历史生成具体的、生动的和丰富的历史,让学生对历史的因果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从而更能体现历史教学的终极意义。如学习《井田制的瓦解》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按“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的出现→初税亩的实行→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井田制的瓦解”这样一条线索去组织教学,使学生对井田制的瓦解过程一目了然,并能理性地得出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再如学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时,可以用“开始沦为→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沦为”这一主线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揭示知识的前后联系,并通过比较,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逐步加深”的含义。如此等等,历史就不再是一些历史事件的偶然堆积,而是有因有果的必然。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挖掘,教师充满着严密逻辑的叙事说理,犹如涓涓清泉在碎石上轻轻流淌,必然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美感。
  其次表现为教师的“诱导美”。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理性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单纯地去传授知识,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本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处境,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或疏通诱导、或直言理论、或感性启迪、或理性辩证、或坦率相陈。一张图片、一段资料、一句话、一个问题,也或是一种情境的创设。但不论何种方式,教师送给学生的都不应当是“金子”,而应是点石成金的“手指”。如在学习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时,可以通过一张《骨针》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山顶洞人的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出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与钻孔技术,能够钻木取火,会用兽皮缝制衣服,有了爱美意识”这样的结论。一根针将许多知识串在一起,它的效果比将结论直接告知学生要好得多。再如学习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时,可以进行一个情境假设: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这样的社会环境,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个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一个小手工业者、一个新兴的地主阶级,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社会状况?可以说,“诱导”所创设的情境、氛围、假设,能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之走进历史,“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形成历史表象,从而能真正意义上地掌握历史。
  第三表现为学生的“探究美”。人类与生俱来具有探究的本能,“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果忽视了这种需要,“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学生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也是有效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并逐渐生成和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学习某一个具体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教材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提供给学生必要的资料,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所学的知识。针对学生的心愤愤不能通,口悱悱不能达,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层层设疑,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直至最后豁然开朗,得出结论。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勇于表达。只有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平等”地交换意见,才能通过商谈修正各自成见而达成新的共识,才能拓展视界,纠正自己的成见,最终孕育出“全新的果实”。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究,不是让学生仅仅了解一些零散的具体的历史知识,而是要通过“探究”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这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是从有理论思维的地方开始的。”
  历史课堂教学的理性美,就像细细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洒向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唯其如此,历史学科才能具有永恒的魅力。
  (新沂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各国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新课程教学与传统的应试教学有着很大区别,它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结合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实验的教学作用,开展探究式教学等方面入手,开展创新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教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宰着课堂的一切,努力向学
在人类文明纪年史上,如果严格按照柏拉图理想的标准裁衡,迄今还不存在一位“哲学家王”,即所谓哲学家皇帝或皇帝哲学家。但如不被柏拉图构造的“理想”框死,在较为“宽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