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文将从几方面谈一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太阳是圆的,圆桌的桌面是圆的,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车轮是圆的,等等。我接着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或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我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回答。我就抓住这个时机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活动要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明确了小学实践活动“做数学”内涵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内容有书本上提供的,如在教完“人民币的认识”之后进行“我去买东西”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统计》一节时,让学生统计每个星期家里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然后绘制成统计图。这样的实践活动的特点是时间短、见效快、紧密结合教材,重点是解决单一课堂教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般安排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之后,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在新知识的发散处实施动手操作
学生在学会了新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后,会想到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同时也希望有所创新。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借助动手操作,发散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完《有趣的图形》这个单元后,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在《动手做(二)》这节课上我让学生把这几种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而且是用不同方法完成的: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或两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分成两个长方形或两个三角形,还有特殊的可分成两个正方形……全部分完之后,同桌合作,把这些“图形”当作拼图材料,拼成自己想象的图案,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在剪、拼、摆、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促进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到《动手做(七巧板)》这一节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得到了极好的发展。除了摆出数学书上的图案外,学生还试图摆出更加新颖的图案,如人、房子、汽车、轮船,等等。有几个学生甚至还为他们摆出的图形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的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课本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学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了判断能力与推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了综合数学素养,扩大了学生自由探索。思考的空间。在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丰富了自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来收集数学信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其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发展数学才能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开展社会调查是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消极应付为积极参与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时,告诉学生“白色污染”是个现实的问题,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以环境污染的实例出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白色污染的定义、成因、危害等。我再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和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自家1个星期平均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并利用这个平均值去算一个村每天、每周、每年使用塑料袋的个数。各小组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数据信息形成学习体会和探究成果:学生体会到白色污染的可怕性,消灭白色污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该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调查研究的气氛是合作的、认真的。学生能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大胆地设想,积极参与,敢于发言。他们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下转46页)(上接45页)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收集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总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克服传统教育“偏重书本知识,轻视能力;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的弊端,让数学实践活动成为“沟通教育理念彼岸和学生发展此岸的具有转化功能的桥梁”。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太阳是圆的,圆桌的桌面是圆的,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车轮是圆的,等等。我接着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或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我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回答。我就抓住这个时机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活动要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明确了小学实践活动“做数学”内涵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内容有书本上提供的,如在教完“人民币的认识”之后进行“我去买东西”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统计》一节时,让学生统计每个星期家里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然后绘制成统计图。这样的实践活动的特点是时间短、见效快、紧密结合教材,重点是解决单一课堂教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般安排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之后,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在新知识的发散处实施动手操作
学生在学会了新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后,会想到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同时也希望有所创新。这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借助动手操作,发散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完《有趣的图形》这个单元后,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在《动手做(二)》这节课上我让学生把这几种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而且是用不同方法完成的: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或两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分成两个长方形或两个三角形,还有特殊的可分成两个正方形……全部分完之后,同桌合作,把这些“图形”当作拼图材料,拼成自己想象的图案,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在剪、拼、摆、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促进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到《动手做(七巧板)》这一节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得到了极好的发展。除了摆出数学书上的图案外,学生还试图摆出更加新颖的图案,如人、房子、汽车、轮船,等等。有几个学生甚至还为他们摆出的图形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的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课本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学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提高了判断能力与推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了综合数学素养,扩大了学生自由探索。思考的空间。在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丰富了自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来收集数学信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其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发展数学才能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开展社会调查是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消极应付为积极参与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时,告诉学生“白色污染”是个现实的问题,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以环境污染的实例出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白色污染的定义、成因、危害等。我再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和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自家1个星期平均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并利用这个平均值去算一个村每天、每周、每年使用塑料袋的个数。各小组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数据信息形成学习体会和探究成果:学生体会到白色污染的可怕性,消灭白色污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该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调查研究的气氛是合作的、认真的。学生能够根据收集的数学信息大胆地设想,积极参与,敢于发言。他们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下转46页)(上接45页)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收集和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总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有责任通过自身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克服传统教育“偏重书本知识,轻视能力;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的弊端,让数学实践活动成为“沟通教育理念彼岸和学生发展此岸的具有转化功能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