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希拉里:首位登上珠峰的探险家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an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9年7月20日,埃德蒙·希拉里出生于新西兰奥克兰。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监督下,在户外进行了大量的历练。少年时代的他,则与父亲一起靠养蜂维持生活,每天扛着大袋蜂蜜上山、下山。
  小时候,埃德蒙的身体十分瘦弱,且很害羞。许多年后他回忆说:“我是一个特别害羞的人,而且骨子里十分的自卑,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尽管在体育方面,埃德蒙没有什么天赋,但他的梦想却是冒险。16岁那年,他跟随学校,一起到位于北部小岛的鲁阿佩胡火山旅行,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雪,并激发了他对世界高峰的热爱。
  埃德蒙15岁——比他的同学提前了两年,就进入大学学习。毕业后的他,在父亲的养蜂场里工作,空余时间则常常去攀登高山。他对登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埃德蒙想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并积极报名申请,但随后被告知,当飞行员得先进行至少一年以上的培训。不久以后,他有幸成为了新西兰空军的一位领航员,一干就是两年。后来,因为意外事故他被解职了。从那时起,他则立志要攀登并征服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其实,早在一次战斗前,他就曾对战友说:“总有一天,我要登上珠峰。”
  埃德蒙被解职后,加入了奥克兰一家高山俱乐部,积极参加攀登活动,并为攀登珠峰做充足准备,包括联系攀爬岩石和使用冰凿,甚至,还学习了摔跤等。
  埃德蒙第一次看到了喜马拉雅山是在1951年。1952年,埃德蒙加入了英国珠峰攀登培训队。1953年,埃德蒙加入英国探险队攀登珠峰。在此之前,他已经攀登了11个不同的高峰。在英国登山家约翰·亨特的带领下,400多名英国探险队员向珠峰发起冲锋。其中,最强的一组是埃德蒙和他的尼泊尔朋友——高山向导夏尔巴·丹增。
  1953年5月29日,埃德蒙和丹增成功登上了世界的最高脊梁。在描述胜利之前的最后时刻时,埃德蒙激动地说道:“那一刻,我只觉得前方的高峰又远又陡,几乎看不见绒布冰川和北坡。我抬头向上方看,只能看见一个雪峰,白雪皑皑的。当我们将冰镐一次次敲进冰雪中不断前进后,终于,我们站在了顶峰。”
  埃德蒙和丹增两人,仅仅在珠峰逗留了一刻钟。两人顺利返回大本营后,迅速成为明星。埃德蒙被封为爵士,丹增则获得了乔治勋章。
  其实,在埃德蒙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前,前后共有30多支探险队在8000多米的高峰前止步了,为此,许多年轻的探险家还献出了高贵的生命。不过,已登上珠峰的埃德蒙并没有陶醉于荣誉之中,而是继续开始他的探险活动。几年后,埃德蒙率领探险队抵达南极点和长江源,是世界上第一个驾驶拖拉机横跨南极洲的人。可以说,埃德蒙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
  (摘自长城出版社《藏地神语》 主编:何建华 编著:强巴)(图片 20130604105850158465.jpg 图注:埃德蒙·希拉里(左一)和丹增(右一)在沙盘上体会“再一次登顶”的喜悦。)
其他文献
香港的很多马路很窄,比如旺角,两车道、三车道而已,但是公共汽车开得非常快,呼啸生风!而北京的很多路,多达七八条车道,车仍然开不快。从这个角度来说,在香港开车,一直沿一条道走会比较快。而在北京,马路很宽,左边不行就右边,右边不行再左边,有很多车在不停地并线,这让整条很宽阔的马路的运营效益大大下降。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把这种现象归纳成“合成谬误”。就是说每一个局部看上去都是
期刊
老舍在《我的理想家庭》一文中说:“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女儿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这样的孩子,的确令人喜欢。女儿十二三岁,既乖巧,又漂亮,既能做些家务,又知道心疼爸妈。而且总也不长大,免得嫁给别人。三岁的儿子,白白的,胖胖的,会走路,也会说话。你逗他,他就笑;你骂他,他就哭。时不时地耍点小聪明,惹点小乱子,给一家人增添很多话题和
期刊
距苏联“八·一九”事件整整两年之前,1989年8月19日,因为团结工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雅鲁泽尔斯基总统不得不提名其顾问马佐维耶斯基为总理,使波兰成为剧变中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此后,东欧这个横在东、西方世界之间的绵长的防波堤,便开始一段段地大面积坍塌,排天而来的浊浪,在极短时间内就吞没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与历史上所有必然趋势中的偶然因素一样,这一世界性剧变的源头,竟然是1980年圣诞节前夕
期刊
新婚妻子溺水身亡,丈夫看起来悲痛欲绝。江苏省常州市警方经过80多天的侦查,这起被江苏省多位刑侦专家认为是多年来罕见的高智商犯罪案,终于水落石出。  2013年5月10日早晨7时许,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派出所接到报警,一电子产业园的人工湖里发现一具漂浮的女尸。  经检验,死者身体无明显致命外伤,系生前溺水死亡。死者还戴着一条黄金项链、一条黄金手链、一只钻戒,口袋里有400元现金。  “我们初步判
期刊
迈克尔·麦尔,中文名字“梅英东”。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首次来到中国,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了10年,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  北京大栅栏这个名字不仅仅属于一条人声鼎沸的步行街,也属于周围的一整个街区,在国外也赫赫有名。整个大栅栏地区有114条胡同,经营着将近1500种生意,7座庙宇承载了3000多户人家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多数的四合院都有着低矮的平房。
期刊
“小白小白下楼梯,去吃×××(某洋快餐),汉堡啊汉堡,薯条啊薯条,鸡腿啊鸡腿,可乐啊可乐,饱了,睡觉!”一天,当姚女士4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家念起这首儿歌的时候,家长惊叹现在连儿歌都被广告植入了。  2013年12月5日,江苏省苏州市市民姚女士反映,她儿子从幼儿园学了一首被广告植入的儿歌。这首儿歌听起来不算很好听,但洋快餐的名字和可乐、薯条总是让家长心里感到有些不能接受。姚女士担心,幼儿园让孩子们学
期刊
一直想写篇关于时间的博文,总是刚有头绪又被琐事打断——其实是没想明白,时间于生命、于每天的生活、于每个人的工作,于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直以为,时间,是这世上最公平的东西,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于每个人都无特殊。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不论你是富商、高官,还是打工者,时间对谁都一视同仁,但每个人对时间的态度、对时间的感受、对时间快和慢的感觉,却各有不同。  听人这么说过,一
期刊
莫言一向是狂欢惯了的,笔下涂满大红大绿大喜大悲大仇大恨。这一次,他却老老实实用最传统的方式写出长篇小说《蛙》,以书信体形式向众人讲述在农村做妇科医生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姑姑”大半辈子的际遇。  “姑姑”在50年代国家鼓励生育的时候被奉为天神,走到哪儿都带去生命和欢笑;60年代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口号后,她到处宣讲结扎带环,威信已有所下降;到“一对夫妻一个孩”政策提出之后,坚定信奉国
期刊
缺少性教育、自购堕胎药、小诊所做流产……调查发现,学生做人流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寒、暑假过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小高峰”。而不少学生出于“害羞”、“怕家长知道”、“手头不宽裕”等原因,不去正规医院就医,给身心带来严重影响。  现状:  寒、暑假是“学生人流月”  有人称寒、暑假是“学生人流月”。北京妇产医院计划生育科主任医师陈素文坦言,每年寒、暑期过后,学生流产的确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小高峰”,这一现象
期刊
饶平如与妻子毛美棠从相识相爱至生离死别,历经整整一甲子。5年前,妻子去世。在两人共同生活的60年里,妻子的照片时有遗落,生活的点滴也无法保留。于是他把对她的思念画成一幅幅图画,  5年里,饶平如画尽了他与美棠从初识、结婚到生死殊途的60年。手绘的小画,配上诗词文字,不经意中竟编成了20多本画册。他为画册取名为《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他俩的故事近日出版,感动了无数人,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  相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