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演练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5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和日本研究杂交水稻都失败了,很多科学家认为杂交水稻根本不可能成功。袁隆平顶着舆论的压力,经过数年研究,历经成百上千次失败的试验后,终于在1973年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到2004年,全世界20%的水稻采用了袁隆平的杂交技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关于“种子”,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
  胡婕的文章巧妙结合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种子,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意境。天上的星星映照着地上的种子,象征着种子精神的传扬。文章层次分明,先写他把自己比作一粒种子,突出袁隆平的种子精神;接着写他把别人比作种子,本质好了才能发挥作用;然后写我们心中的种子,需要斗志昂扬作养分。有实有虚,虚实之间,衔接自然。实写的种子、虚写的种子,贯穿着对比,使说理更加深刻。
  李文欣的文章重点写了梦想,既有点上的深入,又有面上的兼顾。以“梦想”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首先写袁隆平的梦想,然后写青少年的梦想,最后深化主题。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清丽,有形象的植入,有哲理的浸润,使读者在愉悦中受到启迪。与现实相结合,写一些青少年的现状,有警醒的作用,体现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星光下的种子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胡婕
  繁星点缀着黑夜,闪亮的星星连成一片,形成一道灿烂的银河,让闷热的夏夜增添了一抹浪漫。抬头,便看到一颗最闪亮的星,它在明月的不远处。恍惚中,那颗星化为一个老人和蔼的笑容,一眨眼,又仿佛看到他在水稻田里忙活的身影。或许,那颗便是袁隆平星吧。
  他虽化作了天上的一颗星,但论其本质,他是地上的一粒种子——有扎根农业科学的坚毅,有敢于突破极限的勇气。他把自己比作种子,不管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于是,在那饥馑的艰难岁月里,立志走向温饱富足的远方。这一走,就是六十年。这段旅程,有嘲笑,美国和日本都失败了,你还能成功吗?有指责,研究水稻杂种的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一路上,历尽艰辛坎坷,最终闪耀光芒,成为天空中一颗永恒的星。
  他把人比作种子,认为一个人本质好了,才能发挥作用,做好贡献。一粒种子,深埋在土里,土壤或贫瘠或肥沃。境遇不同,但同样不见天日,同样汲取水分。有些种子,只需要一点水分,便会生根,牢牢扎根在土里,拼命想破土而出,沐浴温暖的阳光,不惧阻力,不畏艰难,这就是所谓的“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可有些种子,长在肥沃的土壤里,占着先天的优势,却不珍惜难得的水分和阳光,而贪恋埋在土中的安逸,没有破土而出的决心,最后只能烂在土里。
  我们心中都埋着一粒小小的种子——是梦想,是目标,是愿望。这时的种子,熠熠闪光。有人斗志昂扬,凭着一腔热血埋头苦干。熬过一个个孤灯奋战的夜晚,跑过一圈圈漫长的跑道,刷过一道道枯燥的题目,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埋在心中的种子,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春天种下什么,秋天就收获什么。有人却不重视自己心中的种子,总是意志消沉,得过且过。他们惧怕追逐路上的风雨,害怕遇到别人的阻拦,一点小小的阻力就停滞不前,甚至就此放弃。所以那粒种子,只能深深埋在心里,不会开花结果。
  袁隆平正是希望人们能是那粒优质的种子,坚毅,勇敢,富有顽强的生命力。耐得住黑暗与寂寞,才能守得住光明与繁华。他也希望人们能守护好自己心中的种子,用汗水浇灌它,给予它蓬勃的萌发的力量。
  抬头时,看到那颗闪亮的袁隆平星,仿佛袁老正慈爱地看着大地,看着万物。低头时,他又回归土里。长风一吹,千万粒种子和他一样,混着泥土特有的清新的味道,蓄着磅礴的力量,生长,生长。
  不一样的种子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李文欣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袁隆平院士的话。他的一生,为了这个梦想,始终走在稻田里,进行着杂交水稻的研究,六十年如一日。
  作为青少年,应当厚植种子精神,仰望日月星辰。正如袁隆平所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他也是一粒好种子,他有高远宏大的梦想,有挺身而出的担当,有开拓创新的智慧,有大公无私的奉献,这便是他的种子精神。
  一粒小种子,也会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要趁现在年少,种下那粒属于自己的好种子,等到长大后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这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你总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青少年,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让自己的种子发霉。
  可是,有些青少年,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沉迷于游戏,沉迷于网络,沉迷于享乐,丢弃了自己的梦想,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灵魂总是在漂泊。要知道,人生是否精彩在于自己。佛系、躺平,这实际上是慵懒的年轻人给自己贴的“自我放弃”的标签。
  有些事,不是你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做一粒有梦想的种子,坚持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什么年纪,都别辜负了最好的自己。袁隆平在二十多岁时,就下决心要学农,尽管他母亲说学农很苦,但他心中装着人民,一坚持就是一生。他的研究从杂交水稻到海水稻、沙漠水稻,再到超级稻,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为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凭空出现的成功,每一次失败,都只是铺垫。
  顽强的种子,从石缝中也能发芽;娇弱的种子,只能在深深的土壤中腐败。袁隆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热爱祖国,一心为民,乐于奉献,一直向着那伟大的梦想迈进。坚持的路上,需要顽强的毅力。充满希望,生命就有不竭的动力。
  人是一粒种子,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有着春天的梦想,有着破土而出的勇气,有着拔节成长的决心,有着历经风雨的气概,有着遥望星空的憧憬。有梦想的种子,是不一样的种子。
  青少年朋友,梦想的种子、坚毅的种子、务实的种子、创新的种子、奉献的种子、爱国的种子,甚至更多的种子,都等待着你去种下,并在未来收获它们。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中华民族要实现这样的理想,想实现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交流。  国内方面,我们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我们胜利实现了全民脱贫,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大方面努力营造和谐社会,体现了
期刊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析  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可见,题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观点态度,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观点,也可以辩证看待两种观点。  审题要点  审题时,应明确该题干的关键信息“时间沉淀
期刊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原文呈现  踏奋斗之路,绽理
期刊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8年汶川地震。  李欣雨,在地震中失去右手,2020年高分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蒋雨航,压在废墟下125小时后被救出,后来投身消防事业,战斗在灭火救援第一线。  刘佳,地震后,她在损毁的校舍中盼到了解放军的救援,如今成为一名军队文职护士,去年主动请缨赴武汉抗疫救人。  地震发生后,汶川县100多名伤者被送到武汉免费救治。新冠疫情来袭,汶川村民运
期刊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群”,《说文》说“从羊君声”,还说“羊性好群,故从羊”;近代学者翻译家严复将“society(社会)”译为“群”,并说“社会者,有法之群也”。  材料二:从生活中三五成群、群策群力到QQ群、微信群,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群”,各种能量在“群”里叠加放大。这能量,固然有“负”,如谣言传播、贩卖焦虑、话术诈骗等;但更多更能主导我们生活的是“正”。今年6月
期刊
考场佳作  自强不息铸锋芒,且以薪火炼凝香  一考生  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强与弱并非绝对,强亦可弱,弱亦能强。是的,强弱无定数,强者并非终强,滥用其强,必将途穷极衰;弱者并非久弱,自强不息亦能破茧成蝶。  生而弱者,千仞峰起,百炼成钢  罗曼·罗兰曾说过:“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生而孱弱,此乃天择,我们无法选择,但后天的努力与拼搏却能助我们在干枯沙漠里开出花朵。在球员
期刊
原文呈现  相信时间,静心等待  一考生  尼采曾说:“我的思想是说给200年后的耳朵听的。”既是对自己的相信,也是对时间的相信。时间可以见证一切价值,只要你足够努力,并足够优秀。只要相信时间,耐心、静心等待,那么一定可以看到美好的未来。(这里虽然紧扣了标题,但是过于“口号化”,从而使文章的观点逻辑不够严谨,得略加修改。)  有些人总是怀疑时间的作用,经不起漫长等待,殊不知,自己已经陷进时间的漩涡
期刊
人物素材一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  1911年4月24日深夜,24岁的林觉民夜不能寐。3日后,他将和同志们一起,发动震惊中外、反抗清朝暴政的广州起义。抱着牺牲的决心,林觉民翘望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神州大地,在案头写下致爱妻的绝笔书——《与妻书》。4月27日,林觉民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既令人断肠落泪,又撼人魂魄
期刊
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的答案,除了世界和生活客观的样貌外,还取决于看世界的人。  作为看世界的人,我们可以用一支笔,与世界联通,描述你看到的丰富世界;我们可以用一支笔,与生活对话,描绘和定义你所追求的生活。  写作,就是用笔联通世界的过程,也是用笔抒写内心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与思考、期待与梦想的过程。笔的一端,是纷繁的世界和生活;笔的另一端,是各自丰盈的心灵世界。手中的笔,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此次受到表彰的29名功勋党员,都来自基层一线,他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恪尽职守,每一个人的事迹都可学可做,厚重感人。  人物素材  马毛姐:运送三批解放军成功登岸的“渡江英雄”  渡江战役时,马毛姐年仅14岁。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她咬牙坚持,不畏枪林弹雨六次横渡长江,先后运送三批解放军成功登岸。参加工作后,她从不以功臣自居,在平凡岗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