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核心素养”成为眼下教育领域追求的主要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引领探究式学习”得到了普遍认可,那么,如何通过提出有效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捕捉关键契机,提有效问题
在教学中,什么时候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情境图,情境图为我们展示的大意是师傅用自己的手测量阿福的身高,测量的结果是2拃,而换作徒弟,用自己的手测量阿福身高,测出的则是3拃,做出的新衣服是又瘦又小,这时教师开始提问:“同学们,瞧,明明是都测量完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结果呢?”这一问题的设置是在暗示学生:师傅和徒弟的手有大有小,在测量过程中不精密不准确,所以测量的结果就会出现误差。于是顺势而导,继续问学生:“如何做到测量精密呢?”学生回答用尺子量,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入对长度单位“厘米”的学习。
在适当的时候遇见合适的问题,教师适合适宜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既疏导学生思维的障碍,又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提问角度,提有效问题
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提问的角度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课堂提问由低到高有六个水平:知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据权威统计,目前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属于知识(回忆)和理解的占了大多数,关于综合和评价的问题微乎其微。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提问的角度是关键。
以教学一年级下册第89页综合练习第九题为例。
出示题目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猜一猜硬纸板下面盖住了哪几个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2)盖住的数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引导学生总结出无论纸板放在什么位置,最大数和最小数相差22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你有什么发现?创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不断发展多角度、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的梳理,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是能够诱导学生向更高层次思考的,而且这样的问题层层推进,提高了问题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三、优化问题层次,提有效问题
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紧密,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渗透在一点一滴的知识中。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注重提问的层次。有些问题学生能够一句就回答出来,这个时候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要注意问题的层次,让学生能够略作沉思才能回答出来,使数学问题提得有广度、有深度、更有梯度。
例如,执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解决算式47-32=?的结果时,由于学生广泛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来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策略,所以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怎么样用小棒摆一摆,计算47-32的结果?
2.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怎么样用计数器拨一拨,计算47-32的结果?
3.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怎么样列竖式计算47-32的结果?
4.结合摆或拨的过程,试着总结计算的过程、方法。
5.同桌交流计算的过程方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总结:
(1)小棒摆一摆
<
先摆4捆,再摆出7根,然后拿走3捆和2根,最后还剩1捆5根。
40-30=10 7-2=5 10+5=15
(2)用计数器拨珠:
在十位上先拨4颗算珠,再在个位上拨7颗算珠。个位上7去掉2颗还剩5颗,十位上4颗去掉3颗还剩1颗,计数器上还剩15。
(3)竖式计算。通过设计以上5个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中,掌握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增加提问广度,提有效問题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落实在一点一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一切的机会,增加提问的宽度和广度。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围绕本节课核心素养的两个培育点:
1.数据分析观念。在探索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学生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解释统计结果,并做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理思想——数形结合。在探索认识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学习用统计图来整理和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图的直观作用和价值。
为了体现核心素养的两个培育点,做到所提出的问题拥有一定的广度,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台儿庄古城2009-2015年游客数量情况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是一段一段来看的。我们的学习不仅要会划分部分来分析,还要能从整体上观察和思考。根据这条折线所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能否预测一下2016年来古城旅游的人数是多少呢?
师:你怎么想的?
师:一定是65万吗?还可能是?
师: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从这条折线的变化趋势来看,哪种可能性更大?
师:游客越来越多,假如你是古城管委会的管理者,你会怎么做?
组织学生开展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初步感受数据分析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这样的提问增加了问题的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言必有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学会提问,提问要注意问的巧、问的准,问的有深度、问的有难度、问的有广度。要实现有效的提问,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最主要的问题突出最核心的数学素养,以最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达到最终的核心素养养成点。挥动“有效提问”这一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时空里,与学生一起振翅翱翔,让生命走进课堂,用问题开启智慧。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一、捕捉关键契机,提有效问题
在教学中,什么时候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情境图,情境图为我们展示的大意是师傅用自己的手测量阿福的身高,测量的结果是2拃,而换作徒弟,用自己的手测量阿福身高,测出的则是3拃,做出的新衣服是又瘦又小,这时教师开始提问:“同学们,瞧,明明是都测量完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结果呢?”这一问题的设置是在暗示学生:师傅和徒弟的手有大有小,在测量过程中不精密不准确,所以测量的结果就会出现误差。于是顺势而导,继续问学生:“如何做到测量精密呢?”学生回答用尺子量,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入对长度单位“厘米”的学习。
在适当的时候遇见合适的问题,教师适合适宜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既疏导学生思维的障碍,又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提问角度,提有效问题
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提问的角度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课堂提问由低到高有六个水平:知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据权威统计,目前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属于知识(回忆)和理解的占了大多数,关于综合和评价的问题微乎其微。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提问的角度是关键。
以教学一年级下册第89页综合练习第九题为例。
出示题目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猜一猜硬纸板下面盖住了哪几个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2)盖住的数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引导学生总结出无论纸板放在什么位置,最大数和最小数相差22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你有什么发现?创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不断发展多角度、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的梳理,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是能够诱导学生向更高层次思考的,而且这样的问题层层推进,提高了问题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三、优化问题层次,提有效问题
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紧密,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渗透在一点一滴的知识中。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注重提问的层次。有些问题学生能够一句就回答出来,这个时候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要注意问题的层次,让学生能够略作沉思才能回答出来,使数学问题提得有广度、有深度、更有梯度。
例如,执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解决算式47-32=?的结果时,由于学生广泛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来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策略,所以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怎么样用小棒摆一摆,计算47-32的结果?
2.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怎么样用计数器拨一拨,计算47-32的结果?
3.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怎么样列竖式计算47-32的结果?
4.结合摆或拨的过程,试着总结计算的过程、方法。
5.同桌交流计算的过程方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总结:
(1)小棒摆一摆
<
先摆4捆,再摆出7根,然后拿走3捆和2根,最后还剩1捆5根。
40-30=10 7-2=5 10+5=15
(2)用计数器拨珠:
在十位上先拨4颗算珠,再在个位上拨7颗算珠。个位上7去掉2颗还剩5颗,十位上4颗去掉3颗还剩1颗,计数器上还剩15。
(3)竖式计算。通过设计以上5个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中,掌握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增加提问广度,提有效問题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落实在一点一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一切的机会,增加提问的宽度和广度。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围绕本节课核心素养的两个培育点:
1.数据分析观念。在探索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学生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解释统计结果,并做出简单的判断或预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理思想——数形结合。在探索认识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学习用统计图来整理和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图的直观作用和价值。
为了体现核心素养的两个培育点,做到所提出的问题拥有一定的广度,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台儿庄古城2009-2015年游客数量情况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是一段一段来看的。我们的学习不仅要会划分部分来分析,还要能从整体上观察和思考。根据这条折线所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能否预测一下2016年来古城旅游的人数是多少呢?
师:你怎么想的?
师:一定是65万吗?还可能是?
师:这几种情况都有可能,从这条折线的变化趋势来看,哪种可能性更大?
师:游客越来越多,假如你是古城管委会的管理者,你会怎么做?
组织学生开展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初步感受数据分析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这样的提问增加了问题的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言必有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学会提问,提问要注意问的巧、问的准,问的有深度、问的有难度、问的有广度。要实现有效的提问,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最主要的问题突出最核心的数学素养,以最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达到最终的核心素养养成点。挥动“有效提问”这一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时空里,与学生一起振翅翱翔,让生命走进课堂,用问题开启智慧。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