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于心,简于形,精于练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于心:三维解读,知识再现抓要点,把书读薄
  知识再现是复习课必有的环节,但粗糙的“问答式再现”是典型的“接受式学习”。要使复习课高效,师生应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必须在对教材、学情、复习课堂这三个维度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为例,一位教师进行如下操作。
  【课前分析】
  1.教材解读:主要复习二者的特征、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理解与计算等。重点要会准确、熟练地进行二者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复习难点则是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情解读:学生的基础性知识掌握很好,大部分能理解并熟记各运算公式,但在平时的练习反馈中存在以下问题。
  (1)公式理解:棱长总和有“×4”和“×12”,表面积公式则有“×2”和“×6”,到底“乘几”?为什么乘这个数字?还有10%的学生存在疑虑。
  (2)题意理解:是求棱长总和、表面积还是体积,或是其他?
  (3)单位问题(审题细节与单位换算的基础不扎实)。
  (4)空间想象:学生缺乏静态到动态的想象与理解能力。如削、切、熔铸、扩大(缩小)、涂色等变化。
  3.课堂解读:学生们搞不清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区别。平时复习课中充斥着各种层次的练习,密度大,难度随之增加。更有甚者,将学生的错例作为例题,教师逐一分析、讲解,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再安排巩固练习。时间久了,学生对复习就失去了兴趣。
  基于以上的思考,在复习前,授课教师对本课的处理已经成竹在胸,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他们感兴趣的有效问题,将知识的再现与学生存在问题合并解决。
  【教学片段】
  长方体相关知识点的梳理与应用。
  课件展示一个长方体,介绍学生的一篇数学小作文《长方体联想记》。
  (1)联想一:这是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准备多长的铁丝?这是求什么,为什么?怎么求,为什么?[复习棱的特点,解决对“(长+宽+高)×4”的理解]
  (2)这个框架用布包裹住,至少需要多大的布?这是求什么,为什么?怎么求,为什么?(复习面的特点,理解“表面积和×2”的问题)
  思考:如果这是一个无盖的大鱼缸,这又需要多大的玻璃呢?如果这是一个广告灯箱,只要在四周贴广告纸,那广告纸的面积多大?
  (3)这个长方体所占的空间有多大?这是求什么,为什么,怎么求?
  (4)如果这是一个汽油桶,那么最多可以装汽油多少升?这是求什么,为什么,怎么求?要注意什么?
  (5)瞧,作者还正在研究,要从这个长方体中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体,你有什么好办法?(削成最大的正方体或熔铸成最大的正方体,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过渡到正方体相关知识点的梳理与应用……
  学生有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带着什么问题来复习?这是复习课前我们必须了然于心的,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形式帮忙学生完成知识再现的同时,解决日常困扰学生的问题。如果说新授课教学是让学生把书读厚,复习则是引导他们得把书读薄。
  简于形:指导梳理,构建体系促提升,融会贯通
  日常的新授课知识点有“见木不见林”的特点,复习课则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把零散学习的知识从纵横两个方面沟通起来,将它们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使学生厘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因数与倍数”单元概念数量之多、概念理解的复杂程度堪称本册之最。在复习时,一不小心就会“炒冷饭”,导致课后学生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如何梳理?方法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梳理的结果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化为简洁的图表等形式,更能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点融会贯通的目标。
  【教学片段】
  梳理因数与倍数等概念。
  1.回忆与呈现:列举我们学过的与因数、倍数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将所提及的所有概念与知识点张贴于黑板上)
  2.明确要求,具体指导: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进行整理,使它们更系统、更便于同学们掌握。
  几条友情提示:
  (1)可以看看书,想一想相关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结果可以是文字叙述、画图与制表等。尽量简单明了,力争一目了然。
  (3)先个人思考,后组内交流,再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互相配合整理。
  学生分组整理时,教师要巡视与指导,以便了解学生的整理情况,为接下来的反馈环节作准备。
  3.汇报交流:各组展示,对比各种形式的整理结果,找到全班公认的最简洁、最能体现知识间关系的简图,重点请该小组进行整理说明。
  4.调整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说明,在黑板上调整板书,并将其他遗漏的知识点适时进行提问与补充,最终形成简洁的、完整的体系图。
  5.总结回顾:找到这些知识的关联处,整理成这样的结果,对你有什么帮助?在整理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防止知识遗忘的最好方法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而是不断找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终实现融会贯通。简洁的图、表、文字总结等可以暴露梳理的过程,也可清晰体现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学生整体理解更有条理、更系统,体会更深刻。简而言之——复习,要做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精于练:多层落实,综合解题显思维,学以致用
  复习课中的练习是有讲究的:忌小步子练习,宜综合练习;忌“众生平等”,宜循序分层;忌闭门造车,宜放眼生活。简单地说,练习要少而精,要练到“点”上。从P117第2题中,便可体现出新教材编者意图。
  2.下面3个图形都是由棱长1 cm的小正方形摆成的。
  (1)下面的图形是聪聪从上面看到的,它们分别是从哪个图形的上面看到的?将序号写在括号中。
  (2)①、②、③的体积分别是多少?①的体积是③的体积的几分之几?
  (3)如果要把①、②、③分别继续补搭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个图形至少再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简单的一张图,可以联想到的数学问题却不少,从单纯的摆积木多角度观察物体(观察能力),到数方块,确定几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大小(体积的概念与空间观念),再求不同立体图形的体积倍比关系(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最巧妙的要数最后一个问题:分别继续补搭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个图形至少再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补搭)
  【教学片段】
  1.电脑动态演示,一个一个增加,直到成为正方体为止,学生在旁数出数量。
  2.电脑动态演示只铺出长(每排几个)、宽(每层摆几排)、高(可以排几层)的数量,学生通过计算得到结果。
  3.不演示,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确定最长边为棱长(图①),直接计算。
  巩固:补搭第2个图成长方体,至少还需要几个小方块?
  如果说前几个问题各自考察了学生几个基本能力点,体现了本题的多功能性。在最后一个问题的处理上,除了考察观察、思考与计算能力,还可以测试出不同层次学生在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的差异。小精灵提出的“怎样想比较简便?”无疑是在解决问题后给学生再思考、再提升的交流空间——是否能通过观察图确定棱长,运用正方体棱长与体积的关系,复习与理解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公式,能否再通过减法的计算得出最终的答案。可以说这个问题较好地体现了练习的综合性功能。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其他文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取需使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中的自主建构,这个完整的建构过程分“唤醒旧知—建构新知—经验重组—优化提升”四个阶段,本文将重点关注其中的后三个阶段。  一、经历和建构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学生的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和主动建构。教师不断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学生参与得越深入,体验得越完整,获得的对事物、知识的认识和反映就越深刻。  【教学片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作者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等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上第54页例3,第55页练习十二第4、5、6、10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  2. 使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中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向学生渗透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简单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赛课”的标准不断向形式、技术、过度设计的教学创新倾斜。课很好看,却未必实用。把课堂当作竞技场的“赛课”,究竟给教师带来了什么?这样的“赛课”,究竟会把中国基础教育带向一个怎样的未来?本期专题刊登的这几篇专家及一线教师的文章,值得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
期刊
福建省长汀县第二实验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是由原大同镇的三所农村完小合并,于2009年1月升格而成。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爱护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学校规模快速扩大,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完善,校容校貌显著改观,千余学生在此快乐学习,茁壮成长。学校在教育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感恩比什么都重要。为此,学校实施体现办学特色的“感恩教育”:借以琢磨雕塑学生心灵,以让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人生。 
期刊
期末复习是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归梳理与建构,在梳理与建构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从而使知识有效迁移为能力。整个复习历经知识的重新组合、变换角度或形式、迁移运用、拓展、提升等过程。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复习呢?  一、突出学生主体,在主动参与中有效复习  生字的巩固是二年级复习的重难点之一。教师要创造多种方式,加强已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除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巩固汉
期刊
【编者按】2011年版《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要求,如何在复习教学中落实这些理念和要求,进一步做好期末复习工作,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很有意义。本专辑邀请了富有教学经验的语数学科教研员、一线教师撰文探讨这一课题,以期予以广大教师一些启迪、帮助。  复习,词典解释为:“把学过的东西重新温习,使巩固。”但现在的复习,大多偏离这种解释。多数教师将复习目标锁定在期末考试,因此复习策略极其简单,考什么就复
期刊
蒙台梭利,是研究儿童和家庭教育绕不过去的一座山峰。  从2012年开始,应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之邀约,我担任“新父母晨诵”栏目主持人,由我选取不同教育家的家庭教育名言进行对话与解读,每天早晨在网络上与千千万万父母们共同阅读和分享。在确定的第一批教育家名单中,理所当然地就有蒙台梭利。就这样开始了持续两年的蒙台梭利阅读之旅。  首选蒙台梭利,除了因为她对儿童研究的贡献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是欧洲新教
期刊
一、梳理知识,建构网络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期末整理与复习时,可按以下程序操作:  (一)忆。“忆”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再现的过程。复习开始时,教师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内容,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并让学生进行讨论与口述。  (二)清。“清”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与归纳,理清知识线,弄清知识建构的过程。根据回忆,学生依据“点—线
期刊
复习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融会贯通,温故知新。在复习中,教师应依据学段特点,围绕教学重点,盘活资源,激活课堂,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词句、古诗、阅读、习作等内容,进行梳理、重组。同时,适当引入课外资源,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习得的方法。四个板块的内容,纵向整合,各成小系列;横向整合,串成知识链。力求“复”有所悟,“习”有所得。  一、新旧兼备,让词句积累更丰实  字词句的复习主要围绕“生字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