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学生抱怨说:现在的政治课真没意思,一上课就想打瞌睡。在学生看来政治课太空,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很遥远。有些教师也感觉政治课不如其他学科容易教,不知道政治课怎么上效果更好。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怎样让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程?这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可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实际上政治课并不是学生想象的那样无聊、无趣。政治课与现实结合得十分密切,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思想政治课与生活实际割裂开来。上课时只顾讲述书本知识,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记住了课本上的那几点知识,一遇到结合生活实际类型的分析题就不知所措,即使分析了也只是泛泛而谈,当然成绩也不会很理想。
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首先是国家倡导新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在教学方面不断创新;其次是课程设置有了很大变化,教材的编排较以前有了明显改观,更贴近生活;再次是现在学生的知识面比以前的学生宽了许多,信息时代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颖、直观的教学素材。现在政治教材的编排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列举的事例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他们来说都很熟悉、很亲切。比如,课本上的插图生动形象、色彩鲜艳,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设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面对某一事件你怎么看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等问题,学生愿意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去思考,去回答。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新学校,新同学》,一位教师是这样上的课:首先,让学生简单说一下对新学校的认识,与小学有什么区别。然后说出对新同学的认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接着这位教师提出让几位同学表演事先准备好的课本剧(关于同学之间出现矛盾的事件),之后让学生说说课本剧中谁对谁错,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最后该教师总结并提出一个问题:进入新学校、新班级如何与同学相处?这时学生很轻松地得出答案。这种让学生发现对错、解决问题的方式比教师直接说教效果更好,学生印象也更为深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因为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不去做这项工作。有的即使做了,也只是轻描淡写,不去深入挖掘教学素材,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本资源,从而导致了政治课堂枯燥乏味。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教育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就能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内心感受,让他们感到学习很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一知识,内容很简单,容易理解。有的教师就认为学生都知道,就不再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自己看完,这节课也就完成了。实则不然,本课的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正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现在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或他人代劳,因此更应该认真上好这节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自己干的有哪些事情和具体感受,之后让他们找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同时意识到父母的辛苦,要替父母分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强调事情没有大小之分,关键是看你是否去做了并且能否长期坚持下来。有的教师在上完这节课后向学生发出倡议并让学生在倡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表决心,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不能时时处处盯着学生,但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比如,下课时学生蜂拥而出,导致秩序混乱,教师就应该告诉他们遵守秩序的重要性;看到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要提醒他们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看到学生毁坏公物,要教育他们树立爱护公物的意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素材应用到教学中去,学生就会觉得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很密切,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容易引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于教学目标中。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评价不应该只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是否有利。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脱离实际,要让学生懂得这门学科很有用,对自己的生活很有帮助,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G]
实际上政治课并不是学生想象的那样无聊、无趣。政治课与现实结合得十分密切,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思想政治课与生活实际割裂开来。上课时只顾讲述书本知识,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记住了课本上的那几点知识,一遇到结合生活实际类型的分析题就不知所措,即使分析了也只是泛泛而谈,当然成绩也不会很理想。
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首先是国家倡导新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在教学方面不断创新;其次是课程设置有了很大变化,教材的编排较以前有了明显改观,更贴近生活;再次是现在学生的知识面比以前的学生宽了许多,信息时代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颖、直观的教学素材。现在政治教材的编排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列举的事例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他们来说都很熟悉、很亲切。比如,课本上的插图生动形象、色彩鲜艳,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设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面对某一事件你怎么看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等问题,学生愿意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去思考,去回答。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新学校,新同学》,一位教师是这样上的课:首先,让学生简单说一下对新学校的认识,与小学有什么区别。然后说出对新同学的认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接着这位教师提出让几位同学表演事先准备好的课本剧(关于同学之间出现矛盾的事件),之后让学生说说课本剧中谁对谁错,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最后该教师总结并提出一个问题:进入新学校、新班级如何与同学相处?这时学生很轻松地得出答案。这种让学生发现对错、解决问题的方式比教师直接说教效果更好,学生印象也更为深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因为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不去做这项工作。有的即使做了,也只是轻描淡写,不去深入挖掘教学素材,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本资源,从而导致了政治课堂枯燥乏味。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教育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就能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内心感受,让他们感到学习很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一知识,内容很简单,容易理解。有的教师就认为学生都知道,就不再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自己看完,这节课也就完成了。实则不然,本课的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正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现在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或他人代劳,因此更应该认真上好这节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自己干的有哪些事情和具体感受,之后让他们找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同时意识到父母的辛苦,要替父母分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强调事情没有大小之分,关键是看你是否去做了并且能否长期坚持下来。有的教师在上完这节课后向学生发出倡议并让学生在倡议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表决心,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不能时时处处盯着学生,但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比如,下课时学生蜂拥而出,导致秩序混乱,教师就应该告诉他们遵守秩序的重要性;看到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要提醒他们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看到学生毁坏公物,要教育他们树立爱护公物的意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素材应用到教学中去,学生就会觉得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很密切,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容易引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于教学目标中。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评价不应该只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是否有利。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脱离实际,要让学生懂得这门学科很有用,对自己的生活很有帮助,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