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语气词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节课中涉及的语文知识内容过多,如果教师面面俱到,那对于每个教学环节来说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学生也很难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对于短短的一节课来说,教师究竟要教给学生哪些有用的知识呢?下面主要以《明天要远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借助语气词,让学生实现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落实一课一得,引领学生高效学习语文。
  一、借助语气词引领学生朗读的理论依据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式,在《明天要远足》一课的教学中,为什么要把依托语气词作为朗读的重点,引领学生读好课文呢?
  1.符合课文的编排特点需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为什么要把“语气词”作为《明天要远足》一课朗读教学的重点呢?这与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纵观整本教材,教材中语气词的出现并不是偶尔有之的,在一年级《语文园地二》中“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就首次出现了语气词“哦”,也出现了语气词“哈哈”,在第一篇课文《秋天》中出现了“啊!秋天来了!”这种表示强烈语气的词语句子,直至《明天要远足》一课,这一课中反复六次出现了三个语气词。因此,教师就要善于从中挖掘出这些典型的语气词作为课堂品读的重点内容。
  2.体现文本前后勾连的特点
  《明天要远足》一课属于第七单元的课文,之前虽然教材中也出现了一些语气词,但都是一带而过,没有专门进行训练;而在一年级下期《要下雨了》一课中,则又有“呀,呢,吧,吗”语气词的出现;另外,在《语文园地六》中也安排了“判断句子语气,加上合适的标点”的教学内容;这样把一年级上册,下册教材中的语气词进行规整以后,就会发现,每个语气词都是“口字旁”,并且每个语气词旁边都有一个对应的标点符号,这就为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提供了条件,借助语气词展开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
  3.符合低年級学生性格特点
  对学生朗读指导须考虑学生学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语气词有着特别的偏爱,他们喜欢模仿,喜欢用各种夸张的语气朗读,这些语气词往往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们就能够把这些语气词绘声绘色的读下来,因此,结合本课特点,教师就可以把教学目标主要聚焦在以语气词展开的训练上。
  首先,通过自由读、练读、读好轻声词“的”的短语,以及带语气词的长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次,借助语气词和标点符号,体会文中主人公快乐,期盼的心情,能够用上语气词创编诗歌。
  二、借助语气词引领学生朗读的具体策略
  语气词在促进学生们有感情朗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借助语气词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童真的儿童诗,教师首先可以从课题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就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足”?什么是“远足”?有远足生活经验的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经历说给大家听。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们观看“草原上奔跑的儿童,在沙滩上嬉戏的儿童,在动物园,在森林……尽情玩耍的孩子们”这样教学,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可以尽快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2.多种形式朗读,扫清学习障碍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想实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的时候,左手压书,右手指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学生们自由读之后,再让同桌互相读,指正错误;最后,教师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这就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基础。
  3.依托语气词,落实朗读方法指导
  低段学生正处于培养语感,丰富学生词语积累,学习句式,发展思维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引导学生通过对语气词的理解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抓住了朗读的重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首先,找出语气词。《明天要远足》一课中的语气词主要有“唉,吗,呢”三个,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三个语气词以大屏幕的形式集体出现,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都是口字旁);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从文本中把这几个语气词圈出来,观察一下它旁边的标点符号是什么;最后,再让学生明白这些语气词不但有口字旁,还有语气,所以叫“语气词”。
  其次,了解语气词。在学生对语气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教师就可以通过朗读帮助学生们了解语气词以及它后面标点符号的作用;如“哎——”这个语气词以及后面的破折号给人一种叹息,期待,遗憾之感;“那么多颜色吗?”这里的“吗”在朗读的时候语调上扬,并有着表示疑问,猜测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从语气词入手引领学生们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能力的获得知识,有效实现了学生语言的内化,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4.拓展延伸,强化学习方法
  在学生们对语气词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们所学知识的拓展巩固和运用,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扶放结合学童诗。在《明天要远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第一小节为重点指导部分,着重训练学生“抓住语气词和身后的标点符号,来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在第一小节完成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第一小节学过的方法运用到第二小节之中,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语气词的朗读,对主人公的心情有了进一步的感受与体会。
  其次,迁移运用促提升。有了第一小节与第二小节的朗读作为基础,教师就可以由扶到放地让学生们仿照着文本中的样式,并用上“那地方的……”句式,进行童诗创编活动;这样教学,真正实现了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拓展积累运用为主要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样教学,学生们真正走进了文本内容中,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再次,拓展积累奠基础。语气词作为文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材中有许多语气词,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们也接触到了不少的语气词,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就可以把学生们在课内外搜集到的有关语气词的句子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出每个句子中的语气词,并且通过朗读来体会标点符号与语气词表达心情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明天要远足》这首童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对话编者,对话文本,对话学情三个维度出发,借助语气词,从文本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挖掘,以真正实现提升学生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庙小学(221121)
其他文献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决定了阅读与写作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支柱。统编版教材对习作单元的独立设置,是语文教材编著的一种尝试和突破,借助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主题的彼此融通,突出习作关键能力的训练。笔者以为打通精读文本、习作例文与习作主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是高效推进习作单元的基本策略。现以统编版教材三上习作单元“学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需要紧扣教材中一篇篇融合了语言之美、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的课文,引领学生体悟情感、升华人格,享受愉悦的审美体验。笔者即以统编版教材六下《匆匆》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理性而读,探寻文本之美  1.理读全文,探寻精巧的结构之美  《匆匆》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非常鲜明,作者依照贯穿全文的“24
期刊
全国统编教材總主编温儒敏教授建议中小学阅读教学可采取“1+X”办法,即将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课外阅读文章。“1+X”办法引起了广大语文老师的关注,大家纷纷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实践“1+X”办法。常态阅读教学中,“1+X”阅读往往体现在安排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文章。一些常态阅读课堂中,教学内容贫乏,学生课后的阅读负担很大,阅读兴趣不足,阅读质量得不到保证。能不能把“X”放在课堂上来读呢?如果常态的阅
期刊
纵观时下的小学课堂,研究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阅读深度教学的文章为数并不多。究其原因,一年级的教学主要是以幼小衔接、习惯养成、识字认字为主要任务;一年级的课文以韵文、儿歌、童话为主,的确也不如中高年级的课文那么有“深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有时会无意识地变成单纯的识字教学,有时又会程序单一简化,篇篇“识字、读文、写字”,对课文的深挖不够,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足。  作为学生阅读习惯、
期刊
生命教育永远是课堂永恒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传递出的生命力量,让语文课堂在诗情画意中,传递出昂扬向上的生命朝气。本文以《天鹅的故事》为例,多角度解读文中的角色和叙事手法。  一、品读细节,感受生命的敬意  《天鹅的故事》正是以一把猎枪入手。我拜访老猎人斯潘杰的过程中,一把悬挂的猎枪,引起了“我”的好奇,继而引出斯潘杰老人的回忆。文章通过斯潘杰的回忆,讲述天鹅的故事
期刊
时下,很多小学教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学生稳坐课堂,一言不发的情况司空见惯,究其原因,不感兴趣,是“要我学”。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下功夫。那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充满教与学的趣味性,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问“趣”哪得清如许?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激活低年级课堂教学策略的视角试作一些探索。  一、以“爱”促“趣”,语文教师的精神芯片  师生和谐
期刊
散文既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不似戏剧情节那样高潮迭起,却具有自身特有的文体特征,即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根据散文特质进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精炼的语言,体会和感受作者言语中抒发的人生感悟。  《怀念母亲》一文,季羡林先生采取了“文包日记”这一独特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写作风格朴实、诚挚。为此,笔者确立以下教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安排单元结构;语文要素主要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习惯等,这些语文要素大都以课文“泡泡”提示语或者课后习题的形式贯穿于各单元的语文教材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课后习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青蛙写诗》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小诗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的识字要求为:“1600字左右”,写字量为“800字左右。”低年级阶段要注重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笔者本着识字写字育人的指导思想,基于字理、阅读、复习例谈识字教学,以激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与热爱,为学生走进深度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基于字理,追根溯源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音、形、义”的有机统一。从造字法来看,包括象形
期刊
语言是符号系统,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形式承载着思想内容,思想内容通过适宜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教师立足文本言语形式,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巧妙地选择教学点,引导学生读懂言语形式承载的思想内容,并围绕言语形式的特征细读文本,探寻文本表达的奥秘,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关注关键词语,探寻文本奥秘  一个内涵丰富、表现力强的句子往往是由关键的词语凸显出来的。这些词语是作者灵感的触发点、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