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安排单元结构;语文要素主要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习惯等,这些语文要素大都以课文“泡泡”提示语或者课后习题的形式贯穿于各单元的语文教材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课后习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青蛙写诗》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小诗。在这一课的课后习题中,除了常见的识字写字以外,还有以下几项训练:首先,朗读课文。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其次,青蛙写的诗有逗号与句号,请你圈出来;再次,读一读。
由此可见,在《青蛙写诗》一课的课后习题中,主要是侧重于对学生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训练。它们之间是相互交融,无法分割的,教师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个整体展开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一、借助课后习题,引领学生识字写字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统编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在课后习题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们读读记记就算完事,而是应把识字写字教学融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真正让学生内化,吸收与理解。
1.结合生活经验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汉字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这样教学,可以把单调,枯燥的字词教学与直观形象的生活画面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识字兴趣盎然。如在教学生字“们”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们感兴趣的生活体验入手,提出以下问题“能不能只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水珠”,从而使学生对“一个”与“我们”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在这之后,教师再顺势读出轻声“我们”。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观察“们”的字形,使学生明白“们”的“单人旁”是由“人”字演化而来的,这样教学,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学生们识字的同时,也打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
2.结合汉字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识字方法,在追根朔源中,通过对字理的分析,一个个鲜活的生字可以自然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与文本情境真正融入到一起,进而使学生们可以真正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如在教学“串”这个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这个生字的读音,然后再告诉学生们“串”字的字理:最早的时候,“串”字并不是人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而是教师通过大屏幕把全文中的串字展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们猜想一下,“串”字是看到了什么东西才发明的?(葫芦),最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除了“一串水珠”之外,你还会说出“一串()”。最后,教師再从“串”字的书写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教学,从字理方面展开教学,学生们不仅认识了汉字,而且对“串”字的音形义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渗透了汉字文化,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课后习题,建构句子概念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普通话,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任务。这里的“读正确”主要是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丢字,读通课文;“读流利”指的是不顿读,不破句,不唱读,语速合适等。由于低段学生对语句的敏感力尚未形成,很难把握好句子的停顿。因此,教师就要善于从字词句入手帮助学生建构起句子的概念,以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1.读好句子的停顿
帮助学生建构起句子的概念,首先,就要让学生们读好停顿,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更具韵味。根据课后习题中提出的“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教师就要让学生们从读好课题入手,这个课题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谁”“干什么”的语文要素,因此,在朗读课题的时候就要结合语文要素让学生们读出停顿,读出节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够在头脑中建构起“读出停顿,读好节奏”的概念。
2.读好句子的节奏
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要想让学生们读好整篇课文,首先就要从朗读句子开始,要想把句子读好,就要把组成句子的重要单位短语给读好;在《青蛙写诗》一课中,由于小蝌蚪,水泡泡和水珠它们几个在说话的时候语言结构相似,并且都是以“当”这个重点词语做支撑,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范读,领读,互相读等形式,由扶到放,帮助学生们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感受朗读的节奏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3.感知标点的停顿
标点是书面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表示停顿,语气,情感等作用。认识标点符号不仅是有关语文知识的训练,而且也是关于语文能力的训练。“认识逗号和句号”作为这一课课后习题中的重要训练内容,也是一年级阶段重要的语文要素。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把认识标点符号的形状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一点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学习;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听录音,拍手读等形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感受标点符号的停顿作用,以为学生接下来《雨点儿》一课中“读出标点合理的停顿”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教学,真正体现出了前后联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三、借助课后习题,训练完整表达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小,阅读经验浅,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零散的、不全面、不系统的,他们的思维单一,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在提取信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养成边圈画边阅读的习惯,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清文章脉络,获得语言表达的有序性与完整性。
在《青蛙写诗》的课后习题中,教师如何紧扣课后习题展开教学呢?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圈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们可以很快圈出“小青蛙,小蝌蚪,小水珠,水泡泡”等人物,在完成这一步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从中提取青蛙写诗时来帮忙的人物,这就需要对刚才的人物进行筛选,在学生找到这些人物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们结合课后练习从文本中找出这些人物来帮忙的完整句子,并用直线或者曲线把它们画出来,这样学生们提取信息的任务可以说是完成了。由于这一道课后练习属于学生们一年级学习过程中的首次进行信息提取,因此,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个过程可以分为“教一教,圈一圈,说一说”这三步来完成,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在无形中对学生完成信息的渗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小养成完整提取信息进行表达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课后习题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朗读训练,识字写字训练,字词句的积累以及阅读方法的指引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最大化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柳新冯楼小学(221142)
《青蛙写诗》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小诗。在这一课的课后习题中,除了常见的识字写字以外,还有以下几项训练:首先,朗读课文。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其次,青蛙写的诗有逗号与句号,请你圈出来;再次,读一读。
由此可见,在《青蛙写诗》一课的课后习题中,主要是侧重于对学生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训练。它们之间是相互交融,无法分割的,教师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个整体展开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一、借助课后习题,引领学生识字写字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统编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在课后习题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们读读记记就算完事,而是应把识字写字教学融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真正让学生内化,吸收与理解。
1.结合生活经验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汉字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这样教学,可以把单调,枯燥的字词教学与直观形象的生活画面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识字兴趣盎然。如在教学生字“们”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们感兴趣的生活体验入手,提出以下问题“能不能只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水珠”,从而使学生对“一个”与“我们”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在这之后,教师再顺势读出轻声“我们”。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观察“们”的字形,使学生明白“们”的“单人旁”是由“人”字演化而来的,这样教学,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学生们识字的同时,也打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
2.结合汉字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识字方法,在追根朔源中,通过对字理的分析,一个个鲜活的生字可以自然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与文本情境真正融入到一起,进而使学生们可以真正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如在教学“串”这个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这个生字的读音,然后再告诉学生们“串”字的字理:最早的时候,“串”字并不是人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而是教师通过大屏幕把全文中的串字展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们猜想一下,“串”字是看到了什么东西才发明的?(葫芦),最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除了“一串水珠”之外,你还会说出“一串()”。最后,教師再从“串”字的书写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教学,从字理方面展开教学,学生们不仅认识了汉字,而且对“串”字的音形义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渗透了汉字文化,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课后习题,建构句子概念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普通话,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任务。这里的“读正确”主要是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丢字,读通课文;“读流利”指的是不顿读,不破句,不唱读,语速合适等。由于低段学生对语句的敏感力尚未形成,很难把握好句子的停顿。因此,教师就要善于从字词句入手帮助学生建构起句子的概念,以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1.读好句子的停顿
帮助学生建构起句子的概念,首先,就要让学生们读好停顿,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更具韵味。根据课后习题中提出的“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教师就要让学生们从读好课题入手,这个课题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谁”“干什么”的语文要素,因此,在朗读课题的时候就要结合语文要素让学生们读出停顿,读出节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够在头脑中建构起“读出停顿,读好节奏”的概念。
2.读好句子的节奏
文章是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要想让学生们读好整篇课文,首先就要从朗读句子开始,要想把句子读好,就要把组成句子的重要单位短语给读好;在《青蛙写诗》一课中,由于小蝌蚪,水泡泡和水珠它们几个在说话的时候语言结构相似,并且都是以“当”这个重点词语做支撑,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范读,领读,互相读等形式,由扶到放,帮助学生们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感受朗读的节奏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3.感知标点的停顿
标点是书面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表示停顿,语气,情感等作用。认识标点符号不仅是有关语文知识的训练,而且也是关于语文能力的训练。“认识逗号和句号”作为这一课课后习题中的重要训练内容,也是一年级阶段重要的语文要素。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把认识标点符号的形状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一点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学习;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听录音,拍手读等形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感受标点符号的停顿作用,以为学生接下来《雨点儿》一课中“读出标点合理的停顿”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教学,真正体现出了前后联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三、借助课后习题,训练完整表达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小,阅读经验浅,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零散的、不全面、不系统的,他们的思维单一,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在提取信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养成边圈画边阅读的习惯,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清文章脉络,获得语言表达的有序性与完整性。
在《青蛙写诗》的课后习题中,教师如何紧扣课后习题展开教学呢?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圈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们可以很快圈出“小青蛙,小蝌蚪,小水珠,水泡泡”等人物,在完成这一步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从中提取青蛙写诗时来帮忙的人物,这就需要对刚才的人物进行筛选,在学生找到这些人物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们结合课后练习从文本中找出这些人物来帮忙的完整句子,并用直线或者曲线把它们画出来,这样学生们提取信息的任务可以说是完成了。由于这一道课后练习属于学生们一年级学习过程中的首次进行信息提取,因此,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个过程可以分为“教一教,圈一圈,说一说”这三步来完成,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在无形中对学生完成信息的渗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小养成完整提取信息进行表达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课后习题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朗读训练,识字写字训练,字词句的积累以及阅读方法的指引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最大化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柳新冯楼小学(2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