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缺失了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问题
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大批青壮年男子纷纷外出打工,留下儿童、老人、妇女守在家里。这样,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社会的帮助,生活和心理上都存在很大的欠缺,成绩较之其他儿童均有很大的差异,成了问题中的问题。了解这一部分群体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分析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已迫在眉睫。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很多儿童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性格孤僻、任性自私、心理抑郁、交友困难或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他们更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偏向和学业偏向,极易产生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畸形。甚至走向犯罪的歧途,影响社会的稳定,着实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主要有自我封闭、交友困难、内心迷茫、排斥学业等。
二、学校在应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对策
1.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使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井然有序
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三缺”群体——生活上缺少照顾、行为上缺乏管理、学习上缺少指导,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現象的影响,对他们的管理极其困难,往往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进行思想教育,却收获无几。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失去信心。因此,一开始学校就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并把学校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成绩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评优结合;二是与工作量相结合;三是与绩效奖金相结合。
2.大力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重视开展学生礼仪教育。①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点进行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加强诚信教育,使其成为一个知事明礼的人。②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努力使其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2)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学校通过“六一、国庆、元旦”开展大型节日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多种需求。
3.开展特色活动,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丰富多彩
(1)开展“亲子“活动,享受家庭温暖。①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学校将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参研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②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品德较好的学生与一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视为兄弟姐妹,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③为了让留守儿童每周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将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校讯通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与家长亲切交流。
(2)举办家长学校。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每期举办了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家长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3)开展班队活动。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有意识地进行感恩教育。学校要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抱怨与不快、抵制许多毒害和侵蚀,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纠正自己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图报,与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4)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学校要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室专兼职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矫正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总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以行之有效的解决。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骨朵,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未来栋梁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奉献出自己一份智慧与力量吧。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问题
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大批青壮年男子纷纷外出打工,留下儿童、老人、妇女守在家里。这样,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社会的帮助,生活和心理上都存在很大的欠缺,成绩较之其他儿童均有很大的差异,成了问题中的问题。了解这一部分群体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分析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已迫在眉睫。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很多儿童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性格孤僻、任性自私、心理抑郁、交友困难或产生不良的社会行为。他们更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偏向和学业偏向,极易产生世界观、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畸形。甚至走向犯罪的歧途,影响社会的稳定,着实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主要有自我封闭、交友困难、内心迷茫、排斥学业等。
二、学校在应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对策
1.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使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井然有序
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三缺”群体——生活上缺少照顾、行为上缺乏管理、学习上缺少指导,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現象的影响,对他们的管理极其困难,往往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进行思想教育,却收获无几。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失去信心。因此,一开始学校就要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并把学校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成绩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评优结合;二是与工作量相结合;三是与绩效奖金相结合。
2.大力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重视开展学生礼仪教育。①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点进行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加强诚信教育,使其成为一个知事明礼的人。②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努力使其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2)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学校通过“六一、国庆、元旦”开展大型节日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多种需求。
3.开展特色活动,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丰富多彩
(1)开展“亲子“活动,享受家庭温暖。①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学校将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参研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②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品德较好的学生与一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视为兄弟姐妹,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③为了让留守儿童每周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将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校讯通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与家长亲切交流。
(2)举办家长学校。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每期举办了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家长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3)开展班队活动。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有意识地进行感恩教育。学校要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抱怨与不快、抵制许多毒害和侵蚀,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纠正自己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图报,与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4)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学校要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室专兼职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矫正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总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以行之有效的解决。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骨朵,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未来栋梁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奉献出自己一份智慧与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