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8月21日,记者从晋能长治熱电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承担的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燃煤电厂低成本高效烟气污染物脱除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评审。标志着山西在煤炭清洁、高效、绿色、安全利用水平上再获科技支撑,对支撑煤炭行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针对火电厂燃煤机组炉内贫煤燃烧时存在的着火难、稳燃难和烟气污染物浓度高等问题,开展烟气污染物形成、迁移转化和脱除的应用基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1日,记者从晋能长治熱电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承担的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燃煤电厂低成本高效烟气污染物脱除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评审。标志着山西在煤炭清洁、高效、绿色、安全利用水平上再获科技支撑,对支撑煤炭行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针对火电厂燃煤机组炉内贫煤燃烧时存在的着火难、稳燃难和烟气污染物浓度高等问题,开展烟气污染物形成、迁移转化和脱除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开发,通过对贫煤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汞等污染物释放机理及烟气污染控制设施内迁移转化规律的理论研究,形成配煤、低氮燃烧及SCR、脱硫塔、低温省煤器和湿式静电除尘器等设备及过程控制的优化运行技术,实现了烟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和低成本高效运行。
项目在晋能长治热电有限公司2台330MW亚临界直接空冷供热机组上建立示范工程,年可节约标准煤1.1万余吨、节约液碱费用约60万元、节约水费约15万元,降低运行成本;与原排放标准相比,每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650吨、二氧化硫约2000吨、烟尘约330吨,为同类型低挥发分燃煤机组实现低成本高效污染物脱除提供了新的借鉴。
其他文献
张立举在编写培训教案 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身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头戴白色安全帽……今年58岁的张立举,大高个,小平头,不苟言笑,也不善言辞,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可痴迷矿用重型卡车操作技能30年。他把重卡当成一件艺术品,精心雕琢,研发出多项创新成果,为企业增效节支达上百万元。如今,他已是企业技能拔尖人才,并拥有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他从一名重型卡车司机走向了“三尺讲台”,为企业培养着一批又一批重型
据新华社9月28日报道,鄂西北房县窑淮镇西沟村,以前一穷二白。在过去5年多时间里,由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全县脱贫出列的示范村。这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就是茶产业。为了做实做强,第一书记余建福技术员、信息员、服务员集于一身,从无到有,发展标准化茶叶基地800亩,建立了茶叶合作社,带动了16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西沟村的实践证明,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治本之策。 合作組织使农民走出分散
文化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加以开发,极为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多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出台许多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对策。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蓬勃发展的制造业大国,但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外向型经济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意义更加重要,既可
大同市左云縣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政府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要求,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将金融服务与扶贫经济相结合,不断改善金融扶贫方式,取得了可喜成绩。2017年左云县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63笔3308.7万元,完成率达827.175%,位列大同市第一;2018年发放252笔1260万元,完成率达108.62%。 左云县在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助推器”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保险机构“稳定器”的作用。从20
尤金莲(右二)陪同中国科技大学尹雪斌博士在河曲莲芯硒美公司考察有机旱作物农业精深加工销售项目 她是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远近闻名的“农村优秀经纪人”“农村致富女能手”,她还是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建功十佳女杰、山西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她是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忻州市人大代表尤金莲。多年来,作为一名贫困县的共产党员,她不忘初心,扶危济困;牢记使命,先富
一定程度上,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人类在好奇心驱使下不断向前探索的历史 在前不久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频频提到“好奇心”,强调“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这是非常深刻的洞察。 近些年,在科普工作中,我常与青少年朋友交流。他们会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许还不成熟,但我觉得很珍贵。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做科研的重要品质——好奇心。 好奇心
科学导报讯 记者马骏 在第7个国家扶贫日、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之际,10月15日~17日,由北京一片星空天文科普促进中心主任吴芳,副主任、高级讲师宫芳带队的“贫困地区百校行”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组一行10人来到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安业乡安业、青塘九年制学校和丁家沟村开展天文科普系列活动,为学生、教师、村民共计1000余人带来了一场不同凡响的天文体验和有关浩瀚宇宙的知识盛宴。 活动中,北
王浩 中国水科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上,永定河引水渠由此经过。不远处的小区里,就是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的家。 虽然从自家小区到办公室只有几百米,王浩还是在办公室放了一张折叠床。“困了就睡觉,醒了就做事,吃饭也是就近在食堂吃一点。”谈及科研安排,王浩说,时不我待。 67岁的王浩一直在和水打交道,进入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工作,他一干就是40年,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各大江河湖泊。关注
“走,到安徽创新馆看‘黑科技’。”现在只要你到安徽合肥来,第一个参观点很可能是安徽创新館。 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装置、墨子号卫星……8月份普通的一天,“创新网红”馆里的展品,始终令人目不暇接。 自去年4月24日开馆以来,全国首家以“创新”为主题的展馆——安徽创新馆已接待参观近13万人次。其为何能拥有超高人气呢? 因为这里不仅可“看”科技,更是安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浓缩
“叶老喜欢野外科考,总要亲自到实地察看。”叶笃正的学生黄荣辉院士说起他做学问的深入求实,就总要提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建了一个气象观测站,当时87岁高龄的叶老一定要亲自到那看看。观测站条件艰苦,盛夏中午的高温将近60摄氏度,沙漠的阳光毒,晒得人无处躲藏。可叶老不光考察了观测站,还不顾劳顿进了罗布泊。” 黄荣辉院士记忆中的片段就足以证明叶老的言传身教。叶笃正一向治學严谨,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