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慎待儿童》中说:“学校并非知识的仓库,而是启蒙的灯塔。”这里所说的启蒙应该是指智能的启发、思想的启迪和品德的启示,能为生命的成长奠基。数学教育要想成为指引远航的生命之舟走向聪颖彼岸的灯塔,就应该以其特有的温馨与温情,给学生以情感的养育和理想的激励,帮助他们收获心灵的惬意和灵魂的温暖。
给予温情关注
能给学生以温情体验的数学课堂应该展现教师的温馨关照和温情关注,旁落关注、缺少关照、迷失关爱的课堂永远也不可能给学生留下温暖、生动的记忆,刻板、机械的操作也永远无法收获欢声笑语和心旷神怡。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没有温情的课堂是不道德的课堂。
数学课程以其科学性、工具性、抽象性、缜密性、基础性、文化性赢得许多学生的喜爱,同时也给一部分学生的求知带来了挑战。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只看到了会做题的“脑袋”,却看不到整个的人,那么,我们势必会将有效的教学异变为对高效的追求,将对生命的关爱异化为对分数的膜拜。在这种思维定势和褊狭认知的影响下,我們会在课堂上斤斤计较,甚至在学生出现差错时施加过当的惩罚。这样,不仅无法达成对细弱心灵的积极关注和有效化育,还有可能将温暖怡人的情感历程变成冰冷怪异的精神摧残。
要想让数学课堂洋溢温情,我们必须高举爱的大旗,实施爱的教育。一花一春天,一人一世界。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生命中有太多的风景等待我们去发现,有太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开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经常反躬自问: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有没有对技术型操练产生畏惧,有没有对艺术创造的向往?是否顺应了心灵成长的要求,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享受探究之趣
为知识笼罩的课堂是肤浅的,有问题产生并能在追问中生成新的问题的课堂才能摆脱浅显,走向深邃、美丽的境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我们还要张扬生活的情趣,让学生体察数学之美,享受探究之趣。
教会学生探索数学规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能给学生以特殊的情感体验。要利用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数学知识本身的美散发出奇异的魅力,向学生发出智慧的召唤。当然,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既要能够借助得体的预设寻求精彩的生成,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也要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引领学生去探求未知领域的奥秘。可以依据教材设计问题,也可以跳出教材设置问题。不管选用何种方式,都要面向全体,鼓励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思维自觉。
给学生以温情体验的数学课堂还应该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而不可陷入机械的问答和程式化的解读中。在教学《数量的变化》一节时,为了鼓励学生探究数学规律,我出示了这样几道计算题:
1 3=
1 3 5=
1 3 5 7=
有些学生在做出了这几道题之后,又列出了一些新算式,并且在计算、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了规律,开始品味发现的喜悦。还有一些学生计算出结果后,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处理。于是,我引导他们思考:能不能将得出的结果4、9、16、25……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呢?在我的提示下,同学们终于打开了封闭的思路,发现了连续奇数相加的规律。这一活动让平时讨厌数学的学生也发现了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对数学的情感。
借助知识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认识事理的策略,既可以避免让课堂陷入唯知识学习的误区,又可以滋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施以差异引导
课堂是人的课堂,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却漠视了对他们脆弱心理和柔弱心灵的关照。因为个体在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思维策略上的差异,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避免陷入“数字化”的模式之中,不该放弃对人的关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为他们设计同中有异的目标,既能让思维敏捷的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挑战性,在挑战中享受发现的快乐,也要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目标,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在教学《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时,我让一部分学生依据给出的数据,将其在调查表中呈现出来,让另一部分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自主制作统计图,又让其他学生在完成第二项内容的同时,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进而体会统计的作用。这样,不光让学生享有了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也实践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育目标。
要想让数学课堂留给学生温情的记忆,不让数学课堂为“数理”的严密所“覆盖”,我们就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更不可对他们施加无情的指责。要准确辨析学生的口误、笔误与不会的区别,或给予有针对性的点醒,或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或进行必要的纠正。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学习,而对于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学生,不管他们走过了怎样的“弯路”,也不管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么繁琐,我都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赞赏。
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不一而足,但育人的基本原则不变。要给学生充满温情的课堂体验,就应以细腻之心去体察学生的灵魂,让学生从教师和蔼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行中感悟到教师的善意。这样,伴随着师生间的心灵律动,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给不同的个体以共同的诗意体验,并让永不消逝的温情珍藏在学生的记忆里。
(作者单位:新沂市实验学校
江苏徐州221400)
责任编辑余志权
给予温情关注
能给学生以温情体验的数学课堂应该展现教师的温馨关照和温情关注,旁落关注、缺少关照、迷失关爱的课堂永远也不可能给学生留下温暖、生动的记忆,刻板、机械的操作也永远无法收获欢声笑语和心旷神怡。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没有温情的课堂是不道德的课堂。
数学课程以其科学性、工具性、抽象性、缜密性、基础性、文化性赢得许多学生的喜爱,同时也给一部分学生的求知带来了挑战。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只看到了会做题的“脑袋”,却看不到整个的人,那么,我们势必会将有效的教学异变为对高效的追求,将对生命的关爱异化为对分数的膜拜。在这种思维定势和褊狭认知的影响下,我們会在课堂上斤斤计较,甚至在学生出现差错时施加过当的惩罚。这样,不仅无法达成对细弱心灵的积极关注和有效化育,还有可能将温暖怡人的情感历程变成冰冷怪异的精神摧残。
要想让数学课堂洋溢温情,我们必须高举爱的大旗,实施爱的教育。一花一春天,一人一世界。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生命中有太多的风景等待我们去发现,有太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开采。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经常反躬自问: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有没有对技术型操练产生畏惧,有没有对艺术创造的向往?是否顺应了心灵成长的要求,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享受探究之趣
为知识笼罩的课堂是肤浅的,有问题产生并能在追问中生成新的问题的课堂才能摆脱浅显,走向深邃、美丽的境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我们还要张扬生活的情趣,让学生体察数学之美,享受探究之趣。
教会学生探索数学规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能给学生以特殊的情感体验。要利用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数学知识本身的美散发出奇异的魅力,向学生发出智慧的召唤。当然,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既要能够借助得体的预设寻求精彩的生成,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也要及时调整教学预案,引领学生去探求未知领域的奥秘。可以依据教材设计问题,也可以跳出教材设置问题。不管选用何种方式,都要面向全体,鼓励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思维自觉。
给学生以温情体验的数学课堂还应该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而不可陷入机械的问答和程式化的解读中。在教学《数量的变化》一节时,为了鼓励学生探究数学规律,我出示了这样几道计算题:
1 3=
1 3 5=
1 3 5 7=
有些学生在做出了这几道题之后,又列出了一些新算式,并且在计算、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了规律,开始品味发现的喜悦。还有一些学生计算出结果后,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处理。于是,我引导他们思考:能不能将得出的结果4、9、16、25……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呢?在我的提示下,同学们终于打开了封闭的思路,发现了连续奇数相加的规律。这一活动让平时讨厌数学的学生也发现了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对数学的情感。
借助知识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认识事理的策略,既可以避免让课堂陷入唯知识学习的误区,又可以滋养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施以差异引导
课堂是人的课堂,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却漠视了对他们脆弱心理和柔弱心灵的关照。因为个体在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思维策略上的差异,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避免陷入“数字化”的模式之中,不该放弃对人的关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为他们设计同中有异的目标,既能让思维敏捷的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挑战性,在挑战中享受发现的快乐,也要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经过努力可以达成的目标,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在教学《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时,我让一部分学生依据给出的数据,将其在调查表中呈现出来,让另一部分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自主制作统计图,又让其他学生在完成第二项内容的同时,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进而体会统计的作用。这样,不光让学生享有了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也实践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育目标。
要想让数学课堂留给学生温情的记忆,不让数学课堂为“数理”的严密所“覆盖”,我们就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更不可对他们施加无情的指责。要准确辨析学生的口误、笔误与不会的区别,或给予有针对性的点醒,或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或进行必要的纠正。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学习,而对于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学生,不管他们走过了怎样的“弯路”,也不管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么繁琐,我都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赞赏。
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不一而足,但育人的基本原则不变。要给学生充满温情的课堂体验,就应以细腻之心去体察学生的灵魂,让学生从教师和蔼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行中感悟到教师的善意。这样,伴随着师生间的心灵律动,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给不同的个体以共同的诗意体验,并让永不消逝的温情珍藏在学生的记忆里。
(作者单位:新沂市实验学校
江苏徐州221400)
责任编辑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