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087-1.5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由来已久,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由于公司管理当局虚报财务信息而使股东和债权人等蒙受巨大损失的事件。最严重的当属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市场的崩溃。那时候,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危机,公司纷纷破产倒闭,股票和债券在证券市场上被大量抛弃,工人失业,成千上万的股东和债权人蒙受巨额损失。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松散的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失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和危害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经济交易失真、会计核算失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使核算资料失真,弱化企业管理,影响企业发展;其次,破坏投资环境,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决策;第三,使社会信用恶化,给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
会计制度及其配套的相关法规不完善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因素。相关会计法规的缺位与滞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新的经济现象、经济业务不断出现,使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制定与会计实践环节存在着一定的“时差”,当遇到新情况时,很难找到适当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企业便自主任意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无法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法规与其他相关的法规之间的不协调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的处理受会计法、税法、证券法等多种法规的约束,在会计制度无强力制约的条件下,企业基于谋取税收利益或简便会计核算的考虑,往往使会计核算偏重于税法的遵从,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长期以来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局限于若干个主要指标,从过去的总产值、企业利润指标,到现在的利润率、企业价值评价指标,都侧重于对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考核,而不问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我们过于重视“结果理性”,只强调企业“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不问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方法来达到这种结果的。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不规范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根源。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资本结构中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占绝大部分,董事会不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经理人员不由董事会在经理市场中选聘,而由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任命,这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履行职责不到位,监督约束无效力,当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经营者的利益偏好时,会计便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是成了经理甚至政府或主管部门直接或间接操纵和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审计监督不足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监督重点由原来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有所弱化。企业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缺乏独立性,使其对会计监督难见成效,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审计监督的不足,客观上助长了会计造假行为猖獗,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失信成本低、处罚力度轻无形中助长了造假的气焰。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以及政策支持等经济利益。但这些违法行为被发现后,受到的处罚成本相对于获得的经济利益而言是微乎其微的。《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相对于因造假取得的巨额经济和政治收益而言,这种造假成本太过于低廉。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才屡屡发生。
会计人员地位低、整体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再就是我国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还未真正提高,一些领导认为会计只要会简单数学运算,听自己的话就行。这也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建议
针对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以上因素,就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如下建议:加快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的指定,认真贯彻落实。从细微处入手,尽量减少实际会计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和可选择性,增强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明确树立企业业绩评价实现的目标是引导人们去更多地关注“程序理性”,而不仅仅是“结果理性”的观点。重视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细致性、明确性和规范性,引导人们从过程上严格控制,从源头上杜绝造假行为。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日常监督管理,积极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建设,真正起到对会计工作和信息质量的监督、保障作用,当好“经济警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约束会计行为的两大规范,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完善,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已成为当前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构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达成共识。因为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就会计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作出有效的规范,才能有一个评价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加强校园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使其具备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成为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又具有高尚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原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意识。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求实讲真”四个字。所谓“求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字求实,即从定量角度准确、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财务收支和经营成果;二是工作务实,这个要求可以引导出许多具体的道德规范及表现形式。如工作作风的严谨扎实、工作质量的精益求精、技术方法的开拓创新等等。所谓“讲真”,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敢讲真话,即要求会计职业人员不畏权势、不为利诱,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真实地记录会计事项,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二是追求真理,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客观地反映会计事项,得出会计信息,更重要地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及社会公众进行经济决策参考的依据。这就要求会计职业人员不断地坚持真理,敢于与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换一个角度讲,“求实”主要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过程中的道德要求:“讲真”则是会计报告过程中的道德要求。此外,“讲”字还体现了会计信息社会化,会计应当服务于社会的含义。“求实讲真”综合起来,基本上可以涵盖会计职业活动的一切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全部内容决不是几个字或几句话可以概括得了的。“求实讲真”只是其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核心内容出发,在复杂多样的会计活动和会计关系中,可以派生出许多层次不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从而构成一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进步和会计实践活动的发展,这个规范体系的内容以及诠释都将在动态中不断得到拓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2]雷又生,耿广猛,王秋红,蔡报纯.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004(4).
[3]张玉双,林治华.引发会计造假的十大制度缺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1).
[4]白茹,任建军.会计制度的道德基础[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4).
[5]王小锡.经济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8.
[6]谭洪涛.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7]司振强.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
[8]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作者简介】于璐瑶(1992- ):女,黑龙江绥芬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2010级本科生。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087-1.5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由来已久,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由于公司管理当局虚报财务信息而使股东和债权人等蒙受巨大损失的事件。最严重的当属本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市场的崩溃。那时候,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危机,公司纷纷破产倒闭,股票和债券在证券市场上被大量抛弃,工人失业,成千上万的股东和债权人蒙受巨额损失。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松散的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失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和危害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经济交易失真、会计核算失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使核算资料失真,弱化企业管理,影响企业发展;其次,破坏投资环境,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决策;第三,使社会信用恶化,给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
会计制度及其配套的相关法规不完善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因素。相关会计法规的缺位与滞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新的经济现象、经济业务不断出现,使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制定与会计实践环节存在着一定的“时差”,当遇到新情况时,很难找到适当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企业便自主任意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无法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法规与其他相关的法规之间的不协调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的处理受会计法、税法、证券法等多种法规的约束,在会计制度无强力制约的条件下,企业基于谋取税收利益或简便会计核算的考虑,往往使会计核算偏重于税法的遵从,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长期以来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局限于若干个主要指标,从过去的总产值、企业利润指标,到现在的利润率、企业价值评价指标,都侧重于对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考核,而不问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我们过于重视“结果理性”,只强调企业“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不问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方法来达到这种结果的。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不规范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根源。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资本结构中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占绝大部分,董事会不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经理人员不由董事会在经理市场中选聘,而由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任命,这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履行职责不到位,监督约束无效力,当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经营者的利益偏好时,会计便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是成了经理甚至政府或主管部门直接或间接操纵和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审计监督不足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监督重点由原来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主要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有所弱化。企业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缺乏独立性,使其对会计监督难见成效,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审计监督的不足,客观上助长了会计造假行为猖獗,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失信成本低、处罚力度轻无形中助长了造假的气焰。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以及政策支持等经济利益。但这些违法行为被发现后,受到的处罚成本相对于获得的经济利益而言是微乎其微的。《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相对于因造假取得的巨额经济和政治收益而言,这种造假成本太过于低廉。正是由于会计造假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才屡屡发生。
会计人员地位低、整体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再就是我国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还未真正提高,一些领导认为会计只要会简单数学运算,听自己的话就行。这也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建议
针对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以上因素,就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出如下建议:加快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的指定,认真贯彻落实。从细微处入手,尽量减少实际会计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和可选择性,增强会计工作的客观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明确树立企业业绩评价实现的目标是引导人们去更多地关注“程序理性”,而不仅仅是“结果理性”的观点。重视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细致性、明确性和规范性,引导人们从过程上严格控制,从源头上杜绝造假行为。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日常监督管理,积极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建设,真正起到对会计工作和信息质量的监督、保障作用,当好“经济警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会计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约束会计行为的两大规范,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完善,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已成为当前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构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达成共识。因为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就会计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作出有效的规范,才能有一个评价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加强校园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使其具备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成为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又具有高尚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原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意识。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求实讲真”四个字。所谓“求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字求实,即从定量角度准确、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财务收支和经营成果;二是工作务实,这个要求可以引导出许多具体的道德规范及表现形式。如工作作风的严谨扎实、工作质量的精益求精、技术方法的开拓创新等等。所谓“讲真”,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敢讲真话,即要求会计职业人员不畏权势、不为利诱,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真实地记录会计事项,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二是追求真理,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客观地反映会计事项,得出会计信息,更重要地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及社会公众进行经济决策参考的依据。这就要求会计职业人员不断地坚持真理,敢于与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换一个角度讲,“求实”主要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过程中的道德要求:“讲真”则是会计报告过程中的道德要求。此外,“讲”字还体现了会计信息社会化,会计应当服务于社会的含义。“求实讲真”综合起来,基本上可以涵盖会计职业活动的一切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全部内容决不是几个字或几句话可以概括得了的。“求实讲真”只是其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核心内容出发,在复杂多样的会计活动和会计关系中,可以派生出许多层次不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从而构成一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进步和会计实践活动的发展,这个规范体系的内容以及诠释都将在动态中不断得到拓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2]雷又生,耿广猛,王秋红,蔡报纯.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004(4).
[3]张玉双,林治华.引发会计造假的十大制度缺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1).
[4]白茹,任建军.会计制度的道德基础[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4).
[5]王小锡.经济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8.
[6]谭洪涛.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7]司振强.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
[8]翟胜宝.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作者简介】于璐瑶(1992- ):女,黑龙江绥芬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2010级本科生。